题名 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刺鲳资源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梓荣
陈作志
机构
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与捕捞技术研究室
出处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1,共5页
基金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港监督管理局资助项目(200301)
文摘
根据2003年对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渔业资源春秋两季调查的最新资料,分析了该海域刺鲳Psenopsis anomala(Temminck et Schlegel)的资源状况。结果表明:刺鲳的渔获率、资源密度和资源量分别为0.97kg/h、10.73kg/km^2和928.69 t;渔获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动,秋季高于春季;其密集分布于水深为81~90m(春季)和91~100 m(秋季)处;春季其平均体重、平均体长和优势体长组均大于秋季,其现存资源量为原始资源量的55.85%。针对该海域刺鲳鱼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作者提出了一些合理保护和利用该资源的措施。
关键词
刺鲳
资源现状
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
Keywords
Japanese butterfish Psenopsis anomala
variation in fish stock
southwestern continent of Nansha Islands
分类号
S932.4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题名 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深水金线鱼的资源现状
被引量:7
2
作者
黄梓荣
陈作志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与捕捞技术研究室
出处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35-38,共4页
基金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资助项目(200301)
文摘
根据2003年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春秋两次调查资料,分析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深水金线鱼的资源现状.结果表明,深水金线鱼分布广泛,平均渔获率为9.9 kg·h-1,渔获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动,秋季高于春季,密集分布于71~80 m水深.其群体组成也有季节差异,春季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大于秋季,优势体长组春季为131~140 mm,秋季为121~130 mm,渔获优势年龄组为Ⅰ~Ⅱ龄鱼.目前其资源密度及资源量分别为129.41 kg*km-2和9 484.21 t,资源量是原始资源量的46%,该资源已明显衰退.同时文中还讨论了合理利用该资源的措施.
关键词
深水金线鱼
资源现状
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
Keywords
Nemipterus bathybius
stock actuality
southwestern continental of Nansha Islands
分类号
S932.4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S965.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题名 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金线鱼资源与管理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梓荣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出处
《南方水产》
2005年第4期18-23,共6页
基金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资助项目(200301)
文摘
根据2003年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春秋2季调查的资料,结合1990~1993年的历史资料,分析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金线鱼的资源现状。结果表明,渔获率有季节变动,秋季(1.13kg·h-1)高于春季(1.07kg·h-1),群体主要分布于91~100m水深。其群体组成也有季节差异,秋季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大于春季,春季优势体长范围为151~190mm,秋季优势体长范围为141~220mm。该鱼种资源已明显衰退,平均渔获率由3.32kg·h-1减为1.10kg·h-1,资源密度由43.37kg·km-2减为14.37kg·km-2,资源量由3178.60t减为1053.15t,现存资源量只有原始资源量的33.24%。并提出合理利用该鱼种资源的管理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金线鱼
资源现状
管理措施
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
Keywords
Nemipterus virgatus
stock status
management measures
southwestern continental shelf of Nansha Islands
分类号
S932.4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题名 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条尾鲱鲤资源状况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梓荣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出处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3-278,共6页
基金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资助项目(200301)
文摘
根据2003年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春秋两季调查资料,分析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条尾鲱鲤的资源现状.结果表明,渔获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动,秋季(1.76kg/h)高于春季(0.08kg/h),春季密集分布于91~100m水深,秋季密集分布于71~80m水深.其群体组成也有季节差异,春季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大于秋季,春季优势体长组为101~110mm,秋季优势体长组为91~100mm,渔获中不足1龄鱼占多数,其资源密度及现存资源量分别为12.02kg/km^2 和880.82t,现存资源量只有原始资源量的54.92%,该鱼种资源已接近衰退状态.文中并讨论合理利用该资源的措施.
关键词
海洋渔业
条尾鲱鲤
资源现状
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
Keywords
marine fishery
Upeneus bensasi
stock actuality
southwestern continental shelf of Nansha Islands
分类号
S922.9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题名 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区底层鱼类营养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宁加佳
杜飞雁
王雪辉
王亮根
谷阳光
李亚芳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8-475,共8页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A030310232号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资助项目,2014TS02号
+2 种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3BAD13B06号
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14A020217011号
农业部财政重大专项,NFZX2013号
文摘
为了解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区底层鱼类食物网的营养结构特征,于2013年9月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分析了24种底层鱼类的碳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和δ^(15)N值),并计算了基于δ^(13)C—δ^(15)N量化的6个营养结构的群落范围指标。结果显示: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区底层鱼类的δ^(13)C值在–20.4‰—–17.0‰之间,均值为(–19.1±0.8)‰;δ^(15)N值的范围为7.9‰—12.2‰,均值为(9.7±1.0)‰。鱼类的营养位置在3.06—4.33之间,平均值为3.58±0.29,表明均以肉食性为主。根据群落范围指标结果分析,鱼类群落的δ^(13)C和δ^(15)N值范围(CR和NR)分别为3.4和4.3,表明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底层鱼类的初始食源较为单一,营养层次较少;总面积(TA)和到重心的平均距离(CD)分别为5.8和1.0,意味着鱼类食物网营养级多样性的总程度和平均程度均较低;平均最近相邻距离(NND)及最近相邻距离的标准偏差(SDNND)分别为0.37和0.43,说明研究海域底层鱼类食物网的营养冗余程度较高,不同种类之间的营养生态位幅宽较小,重叠程度较高。此外,浅海长尾鲨(Alopias pelagicus)和狐形长尾鲨(Alopias vulpinus)在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区底层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对该海域渔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应禁止捕捞这些种类,而对一些冗余种类,如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条尾鲱鲤(Upeneus bensasi)和带鱼(Trichiurus haumela)等,可以适度捕捞,以维持底层鱼类群落营养结构的完整性,在渔业资源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同时,有效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安全发展。
关键词
南沙群岛 西南 部陆架 区
营养结构
碳和氮稳定同位素
群落范围指标
底层鱼类
Keywords
southwestern continental shelf of Nansha Islands
trophic structure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s
community-wide metrics
demersal fish
分类号
Q143
[生物学—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