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聪 陈旻 +3 位作者 张陵蕾 李嘉 安瑞冬 李永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0,73,共10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缓解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但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源区的水资源供给和分配,目前对水源区气象特征缺乏整体的认知,其内部气象变化的时空差异和敏感性也需进一步阐明。因此,基于1961—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缓解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但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源区的水资源供给和分配,目前对水源区气象特征缺乏整体的认知,其内部气象变化的时空差异和敏感性也需进一步阐明。因此,基于1961—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对水源区降水和气温进行趋势、突变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变化趋势来看,水源区气象要素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降水量以16.14 mm/10 a的速度显著增加,接近我国平均速度的3倍;气温上升速度为0.26℃/10 a,与全国平均速度持平。从时空分布来看,水源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内分布变差系数为0.91,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的72%;多年平均气温为3.62℃,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年内气温介于-16.7与16.4℃之间。同时,水源区内部气候敏感性存在差异,降水变化敏感区为水源区靠近两河口和双江口区域,清水河、石渠和色达为气温变化敏感站;敏感站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气象条件可能同时剧变,配水策略应避免风险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趋势 时空分布特征 变化敏感区 相关性分析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同调水方案下径流丰枯遭遇特征及其对调水的影响
2
作者 王智元 刘欢 +4 位作者 胡鹏 王建华 贾仰文 王小辣 王宣宣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为量化评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同调水方案下的径流丰枯遭遇及其影响,聚焦西线工程3种主要调水方案,构建了基于Vine Copula函数的上下线断面径流丰枯联合分布模型,系统分析了各调水方案下的径流丰枯遭遇特征,提出了调水适配度指标,开展... 为量化评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同调水方案下的径流丰枯遭遇及其影响,聚焦西线工程3种主要调水方案,构建了基于Vine Copula函数的上下线断面径流丰枯联合分布模型,系统分析了各调水方案下的径流丰枯遭遇特征,提出了调水适配度指标,开展了不同调水方案下有利调水概率分析,多维度探究了不同调水方案对西线工程整体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案1(上线、下线调水量分别为80亿、90亿m^(3))的丰枯同步概率为52.0%,大于异步概率,调水适配度波动较大,为56.3%~66.0%,有利调水概率最低,为62.3%,调水稳定性较差;方案2(上线、下线调水量分别为40亿、130亿m^(3))因断面数量的增加使得丰枯同步概率下降为47.8%,调水适配度和有利调水概率分别为68.3%~74.9%和63.3%,均优于方案1;方案3(下线调水量为170亿m^(3))的丰枯同步概率为50.4%,近似等于丰枯异步概率,调水适配度最大可达76.0%,且波动幅度最小,调水适配性最佳,有利调水概率达69.3%,方案3可更有效利用断面间的径流资源,更有利于保障工程整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丰枯遭遇 调水适配度 Vine Copula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多模式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3
作者 石英 徐影 +3 位作者 巢清尘 张梦然 韩振宇 王荣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0-352,共13页
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的24个全球气候模式结果,预估了SSP1-2.6、SSP2-4.5和SSP5-8.5(分别代表低、中和高排放情景)3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分为水源区和受水区)未来气候变化,结果显示:在不同温室... 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的24个全球气候模式结果,预估了SSP1-2.6、SSP2-4.5和SSP5-8.5(分别代表低、中和高排放情景)3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分为水源区和受水区)未来气候变化,结果显示:在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021—2100年水源区和受水区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以日最大降水量表征)均以增加为主,且随着排放情景的升高,变化幅度增大。从未来变化的空间分布来看,与基准期(1995—2014年)相比,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显示水源区和受水区21世纪近期(2021—2040年)、中期(2041—2060年)和末期(2081—2100年)年平均气温均将增加,年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将增多,且增幅随时间增大。从未来3个时段区域平均的变化看,所有模式模拟水源区和受水区年平均气温相对基准期均增加,且模式间的一致性较好;模拟年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变化则显示出较大的不确定性,总体以增加为主。综合来看,水源区未来降水的变化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实施是有利的,但同时也需科学理解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水源区 受水区 气候变化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可调水量“十问” 被引量:8
4
作者 胡鹏 王浩 +13 位作者 赵勇 宁远 蒋云钟 刘欢 曾庆慧 杨泽凡 周毓彦 董宁澎 闫龙 阿膺兰 张丰博 唐家璇 王玉莲 王建华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23,共14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四横三纵”国家水网主骨架尚待建设的最后一环,而水源区可调水量是西线工程规划论证面临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水资源本底条件与演变趋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水,调蓄水库与输水工程规模,调水对水源区...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四横三纵”国家水网主骨架尚待建设的最后一环,而水源区可调水量是西线工程规划论证面临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水资源本底条件与演变趋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水,调蓄水库与输水工程规模,调水对水源区及其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水力发电、航运等方面影响的角度,提出了与水源区可调水量相关的10个问题;以长江上游分布式水文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可调水量模拟分析模型,力图系统、定量地回答所提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在仅考虑满足水源区河道内外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需水的前提下,“上线+下线”组合方案多年平均可调水量为1.59×10^(10)m^(3),“完全下线”方案在建设岗托水库进行联调时,多年平均可调水量将达到1.74×10^(10)m^(3);在综合考虑调水对水源区水平衡、水力发电和航运影响及其可接受程度后,南水北调西线水源区可调水量为1.22×10^(10)~1.26×10^(10)m^(3)。长远来看,应谋划西南片区水网与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的连接与融合,在减小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影响的同时,提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整体供水能力以及对气候变化等外部条件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水源区 可调水量 生态需水 跨流域调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影响及建议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国庆 虞畅 +3 位作者 金君良 宁忠瑞 王云 孙高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66,共7页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西线工程建设是缓解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气候变化下西线工程引水区和受水区水资源情势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规划建设与运行方式。基于历史实测资料和气候模式情景,采用数理统...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西线工程建设是缓解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气候变化下西线工程引水区和受水区水资源情势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规划建设与运行方式。基于历史实测资料和气候模式情景,采用数理统计与水文模拟相结合的途径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引水区和受水区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1—2020年西线调水区和受水区气候变化以暖湿化为主要特征,调水区年径流量整体稳定略增,受水区年径流量显著性减少。2)未来中期(2035年)和远期(2050年),调水区和受水区气温继续显著升高,降水多呈非显著增加;未来中期、远期调水区年径流量较基准期(1961—2000年)分别增加1.42%和2.08%,受水区年径流量分别减少1.02%和0.28%。3)未来气候变化下,调水区年径流量相对稳定,能够满足调水需求,受水区年径流量略减,对跨流域调水需求有所增加。为确保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建议加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不确定性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以应对未来可能的水资源短缺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RCCC-WBM模型 水资源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方法综合比较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生态需水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玉莲 杨泽凡 +5 位作者 闫龙 刘欢 曾庆慧 杨钦 闫肖瑶 胡鹏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7,共11页
针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需求,以方法比选、目标修正、可行性验证为主线,提出了一套多方法综合确定水源区生态需水过程的思路,并制定了10个坝址断面枯水期和非枯水期的生态基流、敏感生态需水及年生态水量目标。结果表明:水源区坝址断... 针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需求,以方法比选、目标修正、可行性验证为主线,提出了一套多方法综合确定水源区生态需水过程的思路,并制定了10个坝址断面枯水期和非枯水期的生态基流、敏感生态需水及年生态水量目标。结果表明:水源区坝址断面枯水期生态基流在多年平均流量中的占比约为20%,非枯水期占比约为40%;3—6月为鱼类集中产卵敏感期,需要每月发生一次脉冲流量过程,每次至少持续10 d,脉冲流量在多年平均流量中的占比为48%~73%;各坝址断面年均生态水量在多年平均径流量中的占比约为70%,其中丰水年、一般偏枯年、枯水年生态水量占比分别为68%~78%、66%~75%和61%~70%;研究结果符合长江流域现有管控要求,具备较好的现实可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生态基流 敏感生态需水 年生态水量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上线水源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环境驱动因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丰搏 胡鹏 +3 位作者 闫龙 唐家璇 闫肖瑶 王玉莲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1,共7页
为评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上线水源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环境驱动因子,于2022年7月(汛期)和11月(非汛期)开展监测采样工作。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作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参数,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 为评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上线水源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环境驱动因子,于2022年7月(汛期)和11月(非汛期)开展监测采样工作。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作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参数,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水源区的结构,并对其进行多元排序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共采集45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于4门5纲10目32科44属,其中优势种8种,所有优势物种出现频率均大于50%,水源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一致性较高;水源区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分别为4.01、1.68、0.61;多数采样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的ABC曲线呈纠缠态势,其丰度和生物量累积百分比的差值面积在0附近波动,群落以小个头物种为主;优势种以耐污值低的敏感种类为主,说明河流几乎不受污染,水体清洁;pH值是影响水源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指数 ABC曲线 环境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及应对的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景来红 严登明 +2 位作者 崔萌 耿雷华 敖燕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1-529,共9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涉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减缓生态环境影响是工程可行性论证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当前西线工程调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实践需求,识别了新形势下西线工程在调水阈值和调水扰动的适应性调控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涉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减缓生态环境影响是工程可行性论证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当前西线工程调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实践需求,识别了新形势下西线工程在调水阈值和调水扰动的适应性调控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西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及应对的总体研究框架,并提出重点研究方向:水源区水资源-水生态-经济社会协同演变机制、水源区生态环境需水评估方法与动态调配技术、变化环境下水源区水资源禀赋与可调水量阈值、调水生态补偿机制及生物入侵风险分析,以及系统视角下调水影响综合评估及方案优化等。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须妥善协调生态保护与调水工程间的潜在冲突,坚持生态优先,确保综合效益在水源区与受水区公平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可调水量 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的气候变化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樊迪 曾思栋 +2 位作者 刘欣 阳林翰 夏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4-202,共9页
探讨未来气候变化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水文过程的影响对其调水规划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4种SSPs-RCPs情景下CMIP6中12个全球气候模式的输出结果,驱动DTVGM模型研究21世纪气候变化对西线工程水源区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 探讨未来气候变化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水文过程的影响对其调水规划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4种SSPs-RCPs情景下CMIP6中12个全球气候模式的输出结果,驱动DTVGM模型研究21世纪气候变化对西线工程水源区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情景下,2021—2100年南水北调西线工程3个水源区气温、降水量、径流量均较基准期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增幅随着辐射强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金沙江水源区年径流量及年代际径流量变化较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明显。未来各月平均径流也呈现出随年代增加的趋势,但不同月份增幅存在差异,枯水期月径流量相对基准期的变化较小,丰水期增量较大。根据径流与气温、降水相关分析结果,径流量对降水的改变更为敏感,降水量的变化始终对径流具有显著影响,气温对径流量的影响程度随辐射强度的升高而逐渐变大。研究结果可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及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径流变化 DTVGM模型 CMIP6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地区水文气象特性 被引量:12
10
作者 高治定 王玉峰 +2 位作者 张志红 李伟佩 慕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8,共1页
为满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设计需要,利用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流域50余个水文和气象站实测资料,分析了引水地区水文气象特性。该区气候环境严酷,严寒、低压、缺氧,且多霜冻、雪灾、雷暴等灾害性天气。引水区径流主要来自降水... 为满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设计需要,利用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流域50余个水文和气象站实测资料,分析了引水地区水文气象特性。该区气候环境严酷,严寒、低压、缺氧,且多霜冻、雪灾、雷暴等灾害性天气。引水区径流主要来自降水,6~10月为汛期,系径流、洪水主要形成期,多年平均年经流量 387.2亿m~3 .各引水分区平均年径流深90~382 mm,其变差系数为0.17~0.29。本区汛期暴雨稀少,洪水主要由持续中~大雨形成,洪水呈矮胖型,70%是复峰,历时长达30天,洪水的 Cv值小于0.38。引水区平均含沙量小于 1 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不足 1000万 t。各引水河段冬季冰期长达4~6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地区 水文气象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生态需水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尹炜 翟红娟 +2 位作者 邓志民 赵彦伟 陈炼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46,65,共7页
可调水量一直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争论的焦点,水源区生态需水是合理确定西线工程可调水量的重要依据。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的生态环境特征、主要生态环境保护对象,并针对西线工程水源区生态需水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需要重... 可调水量一直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争论的焦点,水源区生态需水是合理确定西线工程可调水量的重要依据。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的生态环境特征、主要生态环境保护对象,并针对西线工程水源区生态需水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生态需水应统筹考虑川陕哲罗鲑等关键物种、河岸植被等优势群落、干旱河谷等典型生态系统,深入研究高寒脆弱区关键保护对象对水文过程的响应规律,以及协调节点-河段-河流廊道多尺度、物种-生境-生态系统多目标的生态流量需求核算。此外,提出了“识别特殊需求-建立响应关系-统筹核算水量”的生态需水研究思路,以及节约用水、科学研究、关键技术等方面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高寒脆弱区 干旱河谷 川陕哲罗鲑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主要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沈凤生 洪尚池 谈英武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2年第1期2-5,共4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对该工程的研究始于 195 2年 ,调水规模约为 16 0~ 170亿m3 ,基本能解决黄河流域 2 0 5 0年左右的缺水问题 .通过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分析、方案总体布局...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对该工程的研究始于 195 2年 ,调水规模约为 16 0~ 170亿m3 ,基本能解决黄河流域 2 0 5 0年左右的缺水问题 .通过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分析、方案总体布局、生态和社会影响分析等主要问题的研究 ,结合该工程建设难度巨大、涉及各方面关系复杂的特点 ,提出整个工程要分期建设 ,并建议将从大渡河和雅砻江支流自流调水 4 0亿m3 入黄河作为第一期工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跨流域调水 水资源管理 水利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河流生态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0
13
作者 谈英武 崔荃 曹海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11,共3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调引长江上游的部分水量入黄河上游河道,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和保护干旱、半干旱西北地区补充水源。以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从统筹兼顾、南北两利出发,科学评价、正确认识调水对调水河流地区的负面影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调引长江上游的部分水量入黄河上游河道,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和保护干旱、半干旱西北地区补充水源。以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从统筹兼顾、南北两利出发,科学评价、正确认识调水对调水河流地区的负面影响,从而提出调水河流地区与受水区生态良性循环的思考:①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调水水库对当地土地的淹没和移民安置;②在工程设计中宜重点研究全隧洞输水方案;③统筹安排第一、二期工程调水量;④在引水坝址下游临近河段,有选择地兴建生态保护工程;⑤国家应采取相应的政策,弥补对调水河流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水资源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西北地区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分析中几个主要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玫 张玮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36,18,共6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及华北部分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调水工程可调水量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引水坝址径流量、引水坝址上下游用水要求、水库下泄...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及华北部分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调水工程可调水量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引水坝址径流量、引水坝址上下游用水要求、水库下泄水量、工程规模等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各因素对可调水量的影响程度,并估算了各引水坝址适宜的可调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可调水量 径流量 下泄水量 工程规模 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纲要 被引量:26
15
作者 沈凤生 谈英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4-5,22,共3页
论述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简要介绍了1952年以来工程研究进展情况,明确了调水规划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范围,从缺水量预测、可调水量分析、区域地质条件、调水工程方案及实施意见、投资估算等8个方面总... 论述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简要介绍了1952年以来工程研究进展情况,明确了调水规划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范围,从缺水量预测、可调水量分析、区域地质条件、调水工程方案及实施意见、投资估算等8个方面总结了研究的主要成果。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求, 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西北地区增补水资源,是十分必要和非常紧迫的重大举措,应该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作为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件大事来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规划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水资源 区域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隧洞穿越活断层的处理对策 被引量:5
16
作者 范雪宁 陈兴亮 +2 位作者 刘杰 凌霄 宋爱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41-41,共1页
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工程区存在区域性断裂,隧洞穿越活断层在所难免。活断层对隧洞工程的危害有蠕动破坏和错动破坏。穿越活断层处的结构应设计成柔性的复合衬砌结构。根据研究,初步提出了三种复合衬砌方案,以适应西线不同滑动速率的活... 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工程区存在区域性断裂,隧洞穿越活断层在所难免。活断层对隧洞工程的危害有蠕动破坏和错动破坏。穿越活断层处的结构应设计成柔性的复合衬砌结构。根据研究,初步提出了三种复合衬砌方案,以适应西线不同滑动速率的活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 工程活断层 柔性衬砌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黄河流域2009年初的旱情看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谈英武 张玫 杨立彬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4,共4页
黄河流域大部分位于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严重缺水,旱灾频繁。2009年初黄河流域5省发生的特大干旱,以及历史上重大旱灾事件表明,更要警惕黄河出现严重水资源危机,抓紧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以抗御可能出现的特大和连年严重旱灾。
关键词 严重旱灾 水资源危机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必要性 紧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玫 王军良 +1 位作者 韩侠 刘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1-12,共2页
在受水区缺水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引水工程可调水量的确定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引水河流及引水坝址径流量;二是坝址上下游用水要求;三是引水水库工程规模。在考虑各种因素影响后,提出各引水坝址可调水量占坝比径流量的比例在70... 在受水区缺水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引水工程可调水量的确定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引水河流及引水坝址径流量;二是坝址上下游用水要求;三是引水水库工程规模。在考虑各种因素影响后,提出各引水坝址可调水量占坝比径流量的比例在70%左右比较合适, 按现阶段推荐的两种方案, 可调水量可达160亿~170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水量 径流量 下泄水量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岩石中石英含量变化及其对TBM施工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闫长斌 闫思泉 刘振红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7-663,共7页
石英是各类岩石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矿物成分,石英颗粒的大小和含量不仅决定了岩石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且直接影响TBM施工的掘进效率。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采集124块岩石样品进行了岩石薄片鉴定,在岩石碎屑粒度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不... 石英是各类岩石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矿物成分,石英颗粒的大小和含量不仅决定了岩石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且直接影响TBM施工的掘进效率。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采集124块岩石样品进行了岩石薄片鉴定,在岩石碎屑粒度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采样区域岩石中的石英含量分布特征。基于TBM施工特点,根据不同岩石中的石英含量统计结果,分析了石英含量分布规律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TBM施工围岩分类和掘进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砂岩(含杂砂岩)、粉砂岩和板岩中的石英含量具有较明显的差异,砂岩(含杂砂岩)、粉砂岩的石英含量较高,其平均值分别为74.21%和80.41%;板岩中的石英含量较低,平均值为9.36%。(2)砂岩(含杂砂岩)及粉砂岩中的石英含量一般大于60%,对TBM施工围岩分类的影响属于严重等级;板岩中的石英含量一般小于30%,对TBM施工围岩分类的影响属于轻微-明显等级。(3)岩石中的石英含量越高,岩石硬度和耐磨性越高,刀具损耗越大,TBM施工掘进速度PR和施工速度AR越低。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TBM优化选型、施工围岩分类以及施工进度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薄片鉴定 石英含量 TBM 施工围岩分类 掘进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供水目标及范围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新海 何宏谋 +1 位作者 陈红莉 肖素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5-16,共2页
确定合理的供水目标和范围是调水工程可行与否的重要依据。根据西线总体规划,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总调水规模约为170亿 m~3,其中第一期调水 40亿 m~3,第二期调水 50亿 m~3 ,第三期调水 80亿 m~3 。在对黄河流域及邻... 确定合理的供水目标和范围是调水工程可行与否的重要依据。根据西线总体规划,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总调水规模约为170亿 m~3,其中第一期调水 40亿 m~3,第二期调水 50亿 m~3 ,第三期调水 80亿 m~3 。在对黄河流域及邻近地区缺水形势和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西线调水的供水范围为黄河上中游的六省(区)及其邻近地区,供水对象主要为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并对西线用水进行了初步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调水工程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