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森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陈龙 方竟 +2 位作者 姜庆虎 任博申 刘峰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61,共13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下简称水源地)的固碳能力(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第二代基于个体树木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FORCCHN2估算了水源地2002-2020年的森林NEP,并分析了森林NE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下简称水源地)的固碳能力(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第二代基于个体树木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FORCCHN2估算了水源地2002-2020年的森林NEP,并分析了森林NE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2-2020年水源地森林NEP在像元尺度上平均值为308.88~761.22 g C·m^(-2)·a^(-1),辐射和温度变化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水源地森林NEP在19年间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均降低值为4.41 g C·m^(-2)·a^(-1),且空间变化趋势具有差异性。分析总初级生产力(GPP)、土壤呼吸(SR)、植被呼吸(VR)年际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要素的逐像元相关性,结果表明,区域东部温度上升造成的SR增长速率高于GPP;另外,西北与西南区域太阳辐射的降低导致了该区域GPP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森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FORCCHN2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保护区建设的区际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顾岗 陆根法 蔡邦成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50,72,共3页
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是目前生态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区际生态补偿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行政区域,具有较大的实施难度。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例,从保护区改善水质所带来正面效益的角度,探讨了跨流域调水所涉及的... 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是目前生态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区际生态补偿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行政区域,具有较大的实施难度。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例,从保护区改善水质所带来正面效益的角度,探讨了跨流域调水所涉及的生态补偿问题,提出了建立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 生态功能保护区 区际生态补偿 生态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服务价值核算 被引量:9
3
作者 唐见 曹慧群 陈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9-34,42,共7页
为了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开展了大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但现有研究侧重于水源区部分小流域或库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少从整个水源区角度评估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服务总价值研究。基于南水北调中线... 为了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开展了大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但现有研究侧重于水源区部分小流域或库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少从整个水源区角度评估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服务总价值研究。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前水源区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针对水源区森林、草地、耕地和水域四大类生态系统,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和机会成本法等方法评估水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水源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2 429.4亿元,其中,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分别为619.9亿元和1 809.5亿元;水源地各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依次为气体调节、产品提供、土壤保持、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旅游休闲、养分循环;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大小依次为林地、耕地、水域、草地;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提供的价值量大小依次为水域、草地、林地、耕地。水域生态系统提供的单位价值比较高,水源地在资源开发和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水域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价值 市场价值法 影子价格法 机会成本法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环保与补偿政策解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国平 王奕淇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98,共7页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水源地保护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需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的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为出发点,运用机会成...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水源地保护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需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的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为出发点,运用机会成本法,分析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现行环保与补偿政策及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在指出现行政策提供的各项投入与水源地损失的差距之后,从提高移民补偿、增加转移支付、建立交易市场和构建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四个方面提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的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 生态补偿 环境保护 政策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的自然资本动态评估--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永奇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1-339,共9页
自然资本利用评估一直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采用改进后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2009-2018年自然资本利用状况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广度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人均生态足迹深度却呈现出不断... 自然资本利用评估一直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采用改进后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2009-2018年自然资本利用状况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广度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人均生态足迹深度却呈现出不断减小的趋势,说明研究区域资本流量利用不断增加,资本存量消耗不断减少,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不同地类自然资本利用存在差异,耕地、牧草地、水域的生态足迹广度与其生态承载力相等,其自然资本流量已被充分占用,但其生态足迹深度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说明这3类资本存量消耗不断减少,其生态系统供给压力逐步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本 三维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广度 生态足迹深度 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度保障研究——以秦岭地区陕南三市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白荣君 李军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9-214,共6页
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行不仅有效缓解了京津冀水资源短缺的局面,而且极大改善了沿线河湖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恢复明显。作为中线调水工程的陕南三市为保证供水的Ⅱ类水质,关停了大量企业,实施了生态移民和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根据“谁受益... 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行不仅有效缓解了京津冀水资源短缺的局面,而且极大改善了沿线河湖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恢复明显。作为中线调水工程的陕南三市为保证供水的Ⅱ类水质,关停了大量企业,实施了生态移民和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生态补偿基本原则,当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态补偿机制初步建立,但是补偿主体不明、补偿范围不确定、补偿方式单一化以及补偿标准的依据模糊,导致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地的陕南三市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并未获得与其贡献相当的补偿。明确生态补偿关系的主体及其权利义务(生态补偿的范围)、建立生态利益的科学评估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保障是公平合理解决当前南水北调生态补偿问题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生态补偿机制 制度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apley值法的水资源利益补偿实证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库区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竹叶 刘中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5,共7页
为缓解水资源利用和收益的不公平性,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地区间协调发展,通过建立合作收益贡献度、资源投入度、用水效率、经济发展程度、社会公平正义指标,采用Shapley值法和AHP法,构建了水资源转移利用利益补偿指标体系。选取南... 为缓解水资源利用和收益的不公平性,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地区间协调发展,通过建立合作收益贡献度、资源投入度、用水效率、经济发展程度、社会公平正义指标,采用Shapley值法和AHP法,构建了水资源转移利用利益补偿指标体系。选取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核心水源地十堰市和受水区河南省作为水资源转移利用参与主体,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源投入度、合作收益贡献度、经济发展程度成为水资源转移利用利益补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社会公平因素影响较小;在水源地水资源利益补偿问题上,通常以纵向财政补偿为主,近些年政府间横向补偿力度也有所加大;通过两地收益分配额度和2015年实际横向补偿额度之间的对比,可以看出横向补偿额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水源区的生态补偿作用,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同时,由于利益补偿标准确定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因此,需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厘清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挥地方和中央两个积极性,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完善利益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补偿 水资源转移利用 SHAPLEY值法 补偿测算 丹江口库区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模型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环境多主体治理冲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褚钰 付景保 朱九龙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9-1187,共9页
采用通过字典序偏好规避现实冲突中主体偏好难以定量化的图模型理论,对中线水源地生态环境多主体治理冲突进行动态描述,分析冲突主体博弈的均衡解,探究冲突的动态演化。分析表明,中线水源地管理机构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有力地推动了中线水... 采用通过字典序偏好规避现实冲突中主体偏好难以定量化的图模型理论,对中线水源地生态环境多主体治理冲突进行动态描述,分析冲突主体博弈的均衡解,探究冲突的动态演化。分析表明,中线水源地管理机构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有力地推动了中线水源地生态环境多主体治理冲突向均衡状态演化。中线水源地管理机构应结合地方政府的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多种激励模式,引导地方政府积极参与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最终形成水源地生态环境治理的多主体合作局面。中线水源地生态环境多主体治理冲突是不断演化的,在一定时间及环境下的均衡是暂时的,这种均衡会在水源地生态环境多主体的多轮博弈中向下一个均衡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模型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生态环境治理 多主体 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9
作者 易伟霞 梁琪瑶 郭志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1890-11892,共3页
利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淅川、邓州、西峡和内乡)1971~2007年的气象资料,对水源地的日照、气温、降水等要素的年际、月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源地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冬夏长,春秋短;冬季干旱,夏季降水集中,一年内干湿、冷暖变... 利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淅川、邓州、西峡和内乡)1971~2007年的气象资料,对水源地的日照、气温、降水等要素的年际、月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源地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冬夏长,春秋短;冬季干旱,夏季降水集中,一年内干湿、冷暖变化激烈。这样的农业气候资源适合各种植物生长,特别有利于中药材、食用菌、小辣椒和猕猴桃等特色农业发展,为水源地的水土保持和水质净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候 日照 气温 降水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难地生态修复技术初探--以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淅川为例
10
作者 李习芳 贾晓广 《河南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47-48,共2页
以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淅川为例,阐述矿区、道路边坡等特殊困难地生态修复意义及措施,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不同立地类型的困难地修复技术措施,增加和改善困难地的森林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分、净化环境及水质,确保水库清水永续北送。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困难地 生态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汉江上游文川河流域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志杰 苏嫄 王志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9-205,共7页
土壤侵蚀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汉江上游地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汉江上游文川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GIS技术,以Landsat TM遥感影像和DEM为数据源,分析了文川河流域2011年土壤侵蚀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文川河流域土壤侵... 土壤侵蚀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汉江上游地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汉江上游文川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GIS技术,以Landsat TM遥感影像和DEM为数据源,分析了文川河流域2011年土壤侵蚀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文川河流域土壤侵蚀程度为21.62%,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低山丘陵区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发生区。占流域面积35%的低山丘陵区,其侵蚀面积占侵蚀总面积的65%;流域内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坡度较大的区域,特别是15°以上的区域,且呈现出随坡度增大,侵蚀越严重的特征;坡耕地、草地和低山丘陵区的林地土壤侵蚀严重。仅占流域面积6%的坡耕地,其侵蚀面积占侵蚀总面积的30%。研究结果说明汉江上游低山丘陵区的土壤侵蚀不容忽视,应作为今后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重点区域,加强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加快植被恢复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以保障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的安全运行和工程沿线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汉江上游 文川河流域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土壤-底积物镉生态地球化学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宏林 李梦茹 +4 位作者 姜华 杨清富 赵计伟 胡绍祥 周小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6-1176,共11页
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2013—2015年组织实施,旨在查明测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和分配特征,开展国土资源环境评价与基础地质研究,为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 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2013—2015年组织实施,旨在查明测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和分配特征,开展国土资源环境评价与基础地质研究,为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调查发现了丹江口水库底积物及沿汉江土壤镉富集现象。为保护丹江口水源地及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系统研究了丹江口库区不同生态区土壤、底积物中镉含量特点,计算了镉含量背景值和富集因子,为水库镉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了依据。镉生态地球化学风险评价显示,调查的样点中,100%消落区土壤、100%汉江底积物,99.45%深层土壤和92.41%的表层土壤属于农用地镉污染风险低土壤。水库底积物样点中低、中、高潜在生态风险比例分别占15.52%、20.69%、63.79%。分析了土壤和底积物中镉含量与pH值、Corg、常量元素含量的关系;建议通过切断上游污染源,防止水土流失,防治土壤酸化,开展生态修复等措施来防治库区底积物的镉污染、降低其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底积物 生态地球化学风险 地质调查工程 南水北调水源地 丹江口水库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兴利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左建 林云发 +2 位作者 邓山 连雷雷 王现正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27,共6页
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其供水等兴利功能地位更为突出,而汉江上游降雨量的减少及梯级水库的调蓄,大大降低了丹江口水库的可调用水资源量。为充分发挥水库的兴利效益,通过对不同频率的来水进行调节计算,从供水满... 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其供水等兴利功能地位更为突出,而汉江上游降雨量的减少及梯级水库的调蓄,大大降低了丹江口水库的可调用水资源量。为充分发挥水库的兴利效益,通过对不同频率的来水进行调节计算,从供水满足率、年均发电量、年均弃水量3个方面计算分析起调水位、来水不确定性和汛限水位对丹江口水库兴利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起调水位对来水频率>90%的枯水年供水效益影响较大,由150 m提高至160 m,水库供水满足率可由44.38%提高至93.42%;对来水频率<75.7%的年份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发电上,起调水位越高,年均发电量越高,年均弃水量越小,起调水位由150 m提高至170 m至少可增加发电量10亿kW·h;②来水频率越大,水库供水满足率、年均发电量均越小;水库弃水和供水短缺在来水较丰时同时存在;③丹江口水库夏季汛限水位对水库兴利效益的影响比秋季汛限水位更显著;对至少有2 a为枯水年的3 a调节周期,汛限水位对弃水量的影响最明显;④兴利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起调水位,除水库遭遇连续枯水年外,丹江口水库兴利起调水位为162 m,可满足不同水平年的供水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供水 兴利效益 起调水位 汛限水位 来水频率 丹江口水库 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栽培技术
14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第5期53-56,共4页
南阳市位于河南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医圣”张仲景故里、淮河发源地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地处“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亚热带至暖温带过渡带,属于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南阳盆地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 南阳市位于河南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医圣”张仲景故里、淮河发源地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地处“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亚热带至暖温带过渡带,属于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南阳盆地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三面环山,南部开口,利于阻挡北方南下的寒流和汇集南方北上的温湿气流,为药用植物生长的“天然温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性季风气候 张仲景 南阳盆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药用植物 栽培技术 医圣 桐柏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