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6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与驱动力研究
1
作者 何庆芳 梁俊红 杨柳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2期69-73,80,共6页
本文采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InVEST3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探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及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以林... 本文采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InVEST3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探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及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较小,单一利用动态度最大为未利用地(9.71%),最小为耕地(-0.32%);2000—2020年研究区在生境质量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空间上呈现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高等级生境质量面积占比最大(60.6%);人类活动强度、地形因子、NDVI是影响生境质量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土地利用动态度 地理探测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黄进 王伟 +1 位作者 田野 郭晓燚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6,共9页
为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环境规制通过水资源利用对区域发展质效的影响,基于2005—2022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1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高... 为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环境规制通过水资源利用对区域发展质效的影响,基于2005—2022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1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效应,该促进效应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异质性,环境规制的促进作用在用水量小的地区更加显著,而在用水量大的地区,丰富的水资源限制了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环境规制影响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出显著的中介作用,水资源利用效率中介效应占环境规制总促进效应的比例为13.5%;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中具有门槛效应,当水资源利用效率超过4.3后,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高质量发展 水资源利用效率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坡耕地现状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蒋国富 刘国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0688-10689,共2页
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南阳域)自然概况及水土流失情况,利用DEM数据和卫星遥感影像,基于ARCGIS和ERDAS软件提取了地形和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分析了区域内坡耕地的坡度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水源区54.08%的耕地坡度在0-3°,但... 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南阳域)自然概况及水土流失情况,利用DEM数据和卫星遥感影像,基于ARCGIS和ERDAS软件提取了地形和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分析了区域内坡耕地的坡度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水源区54.08%的耕地坡度在0-3°,但仍有33.07km2的耕地在25°以上,占区域耕地面积的2.42%,完成退耕还林还草的任务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 数字坡度模型 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产业融合水平评价及提升策略 被引量:3
4
作者 朱九龙 李晓方 +2 位作者 陶晓燕 常玉苗 马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6-150,共5页
为促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从融合动力、融合环境、融合过程、融合效应四个维度出发,遵循前瞻性、动态性等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为促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从融合动力、融合环境、融合过程、融合效应四个维度出发,遵循前瞻性、动态性等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水源区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且区际差距明显,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大体呈现以丹江口库区为中心逐步往外递减的趋势,融合动力和融合环境是决定中线水源区产业融合水平的关键因素。此外,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水源区产业发展实际,从发挥水源区生态优势、构建生态经济带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区域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熵值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 评价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国栋 王焰新 涂建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89-93,共5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将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因工程而受益的各方应向受损方进行补偿。以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和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将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因工程而受益的各方应向受损方进行补偿。以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和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分析了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并基于经济外部性理论及水源区3县与邻近3县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结果,提出了生态补偿原则、主体、标准和方式,补偿资金筹措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区 生态补偿 补偿机制 丹江口库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芳 王孟 叶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01-104,111,共5页
建立与完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各生态环境建设参与者的积极性,而且对生态环境破坏者的破坏行为将起到经济制约,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水... 建立与完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各生态环境建设参与者的积极性,而且对生态环境破坏者的破坏行为将起到经济制约,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在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在水源区建立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和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对象及生态补偿的方式和实现的途径,并提出了实施生态补偿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区 生态补偿 补偿方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现状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孙玉君 李丹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5-18,共4页
为了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资源的水质情况,依据2012~2014年水源区水质实测资料,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法,选用21项指标对丹江口水库直接入库河流、水功能区、省界断面、库区的水质进行评价... 为了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资源的水质情况,依据2012~2014年水源区水质实测资料,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法,选用21项指标对丹江口水库直接入库河流、水功能区、省界断面、库区的水质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入河排污口的污染情况。评价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河流水质情况总体为良,部分污染严重的河流污染整治已初见成效,部分支流短期内水质难以达到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水处理设施未充分运行。根据水源区水质评价结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及水源区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现状评价 水源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微生物菌群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玉英 张乃群 +4 位作者 胡兰群 梁子安 施建伟 段明杰 刘慧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59,共3页
2005年5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霉菌、异养菌、大肠杆菌、粪大肠杆菌)丰度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理化指标进一步阐明水域微生物丰度与水温、Chla、DO、COD、BOD等诸多生态因子的关系。水源区为... 2005年5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霉菌、异养菌、大肠杆菌、粪大肠杆菌)丰度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理化指标进一步阐明水域微生物丰度与水温、Chla、DO、COD、BOD等诸多生态因子的关系。水源区为寡污型水体,基本处于贫-中营养状态,除TN指标只符合Ⅲ类水质标准外,其它监测指标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是理想的水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中线水源区 微生物丰度 Chla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宋双华 郭荣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6516-16518,共3页
深入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并从市场层面、管理层面、道德层面和人口层面探讨了水源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源区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优先系数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九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3-116,100,共5页
鉴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是协调水源区与受水区区域发展的重要机制,先依据中国大陆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测算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量,再按照区域生态服务价值与GDP比值计算了水源区不同行政区域的生态补偿优先系数,最后按... 鉴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是协调水源区与受水区区域发展的重要机制,先依据中国大陆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测算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量,再按照区域生态服务价值与GDP比值计算了水源区不同行政区域的生态补偿优先系数,最后按照水源区生态补偿优先级别划分方法将水源区生态补偿优先次序划分为四个级别。结果表明,中线水源区最高级别的补偿区域共有6个县,其中5个县隶属陕西省,1个县隶属湖北省;生态补偿级别较低的县(区)共有4个,主要包括汉台区、张湾区、茅箭区和神农架林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源区 生态服务价值 生态补偿 优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11
作者 李雪松 张杰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01期113-116,141,共5页
南水北调工程是调节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调水工程,水源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不可忽视。运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构建水源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 南水北调工程是调节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调水工程,水源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不可忽视。运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构建水源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指标权重,并重新定义协调发展度的计算方法,然后就对水源区2005年--2010年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等发展指数及水源区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测算。最终结合相关结论提出提高协调发展度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 熵值法 极差标准化法 协调度 协调发展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植被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鹏傲 姜永涛 +1 位作者 戚鹏程 王丽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9-55,共7页
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植被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对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0—2019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基于NDVI最大值合成和一元线性回... 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植被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对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0—2019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基于NDVI最大值合成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水源区植被时空演化特征,并结合水源区地表温度、降水与土壤湿度等数据探讨植被变化原因。结果表明:①水源区NDVI空间分布与地形强相关,2010—2019年,水源区NDVI均值为整体上升趋势;②2013—2015年水源区NDVI呈现显著的“下降-恢复”特征,可能与2014年水源区地表温度和降水异常导致的旱情、2015年水源区降水恢复以及丹江口水库蓄水水位上升有关;③2010—2019年,水源区植被发生显著变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低海拔的人口密集区,反映这些地区的植被更易受气候变化、城镇扩张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政策的影响。此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丹江口水库水位上升是导致水库区域NDVI降低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时空演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源区 MODIS 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闵家河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探讨
13
作者 刘平印 《陕西水利》 2012年第1期138-140,共3页
闵家河清洁小流域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上游,水土流失及水污染严重,具有典型代表性。通过采取以水源保护和非点源污染防治为中心,构筑"三道防线"的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推进了生态... 闵家河清洁小流域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上游,水土流失及水污染严重,具有典型代表性。通过采取以水源保护和非点源污染防治为中心,构筑"三道防线"的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推进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污染治理树立了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小流域 水污染治理 技术 效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伯涛 李崇贵 《科技通报》 2019年第10期191-196,共6页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投入使用,及时对水源区生态环境进行客观评价有着重要意义。利用GIS和RS技术,在生态环境理论指导下,从土地资源、水热气象、地形地貌和人为影响四方面选取12个影响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投入使用,及时对水源区生态环境进行客观评价有着重要意义。利用GIS和RS技术,在生态环境理论指导下,从土地资源、水热气象、地形地貌和人为影响四方面选取12个影响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环境较差的Ⅰ,Ⅱ级,面积占水源区的13. 68%;生态环境一般的Ⅲ级,面积占水源区的28. 32%;生态环境较好的Ⅳ,Ⅴ级,面积占水源区的58.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区 生态环境 层次分析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土保持工程启动
15
《中国水利》 2007年第20期I0008-I0008,共1页
10月1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将全面开展预防监督、综合治理和生态自然修复,加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设和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建设,为稳定和维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优良水质奠... 10月1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将全面开展预防监督、综合治理和生态自然修复,加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设和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建设,为稳定和维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优良水质奠定牢固的生态基础。目前,从丹江口库区周边到汉江、丹江源头,从干流两岸到左右岸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 水源区 丹江口库区 生态自然修复 水土保持监测 预防监督 网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村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6
作者 杜泓怡 秦明青 +1 位作者 崔真真 雷梦瑶 《南方农业》 2021年第20期128-129,共2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和生态建设涵养区,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源头河南省南阳市为例,在剖析水源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水源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水源区实施乡村...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和生态建设涵养区,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源头河南省南阳市为例,在剖析水源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水源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水源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 水源区 河南省南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畜禽粪便面源污染特征及替代化肥潜力
17
作者 龚世飞 翟自建 +3 位作者 丁武汉 张振 望甜 李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37,共14页
为全面认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分析畜禽粪便资源替代化肥潜力,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49个县(市、区)畜禽养殖量及耕地面积数据为基础,运用畜禽粪便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对2022年各县(市、区)... 为全面认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分析畜禽粪便资源替代化肥潜力,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49个县(市、区)畜禽养殖量及耕地面积数据为基础,运用畜禽粪便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对2022年各县(市、区)主要畜禽粪便来源结构进行定量分析,估算畜禽粪便资源养分总量及不同区域和畜禽种类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结果表明:水源地主要畜禽粪便总量为1534.024×10^(4) t且分布相对集中,粪便中化学需氧量(COD)的产生量最大(199.416×10^(4) t),其次为总氮(TN,8.600×10^(4) t),总磷的产生量较少(TP,1.767×10^(4) t)。18.37%的县(市、区)存在畜禽粪便污染的环境风险,其中丹凤县处于较严重风险水平,内乡县和茅箭区处于有风险水平,邓州市、丹江口市、郧阳区、旬阳市、山阳县和万源市处于稍有风险水平,其他地区均处于无风险水平。水源地单位耕地面积畜禽粪便耕地负荷量为9.235 t·hm^(-2),警报值为0.308,分级为Ⅰ级,对环境构成污染的威胁为“无”。水源地畜禽粪便等标污染负荷总量为48.165×10^(10) m^(3),且不同地区的来源结构存在差异;TP是畜禽养殖的首要污染物,其等标污染负荷占负荷总量的36.69%;其次为TN,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例为35.71%;COD的等标污染负荷比例最小,为27.60%。水源地畜禽养殖污染主要来源于猪和牛,二者对等标污染负荷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7.90%和41.77%。水源地粪肥养分资源总量为21.195×10^(4) t,理论替代化肥潜力为20.67%。不同畜禽粪便养分资源理论替代化肥潜力分别为牛粪便(8.86%)>猪粪便(6.50%)>家禽粪便(3.05%)>羊粪便(2.26%),畜禽粪便氮、磷、钾资源理论替代化肥潜力分别为16.77%、6.89%和42.23%。做好潜在风险区畜禽养殖总量管控,推动不同县域养殖结构调整,实现畜禽粪便替代化肥的资源化利用,对促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养殖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畜禽养殖 环境风险 等标污染负荷 化肥替代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官山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影响因素
18
作者 张乾柱 金可 +2 位作者 吴颐杭 罗袁 卢阳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7,203,共10页
官山河流域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河流之一,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分析了官山河流域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季节河水补给来源及其氢氧同位素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官山河流域河水丰水期δD和... 官山河流域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河流之一,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分析了官山河流域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季节河水补给来源及其氢氧同位素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官山河流域河水丰水期δD和δ^(18)O值相对枯水期偏正,丰水期和枯水期氘盈余值(d-excess)平均值分别为12.59‰和11.30‰。官山河流域河水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与长江流域大气降水线极为类似,表明河水主要受长江流域大气降水补给影响,丰水期同位素组成偏正则主要受到降水与水岩作用的共同影响。流域内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沿程蒸发和高程效应对其影响最为显著。研究成果对官山河流域水文循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组成 补给来源 影响因素 官山河流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文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23年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水质演变趋势
19
作者 衣鹏 纪源 +1 位作者 钱睿智 杨咏梅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9,共10页
为全面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以来水源区水质状况及其演变趋势,基于水质指数(WQI)评价法,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012—2023年东线工程水源区6个监测断面水质演变趋势及主要污染成分进行分析,并基于逐步多元线... 为全面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以来水源区水质状况及其演变趋势,基于水质指数(WQI)评价法,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012—2023年东线工程水源区6个监测断面水质演变趋势及主要污染成分进行分析,并基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识别了影响水源区WQI的关键指标,构建了最小水质指数模型,同时采用2023年WQI数据评估了该模型的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WQI年均值总体呈现增大趋势,2012—2017年WQI平均值为38.0,水质评价等级为较差,2018—2023年WQI平均值为67.4,水质明显提升并持续处于良好等级;水源区水体污染物类型主要为有机物质和氮磷营养盐,农业种植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以及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造成的点源污染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加强点源、面源污染防治是解决水源区水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最小水质指数模型具有较好的水质评价性能,有助于节约监测成本和提升评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水质指数评价法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水源区 江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问题与对策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兆孝 习刚正 王超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0期74-80,共7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性基础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工作至关重要。当前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但水源地依然存在常规水质超标、富营养化、藻类异常增殖及尾矿库渗漏或溃坝等风险,需高度关注。系统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性基础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工作至关重要。当前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但水源地依然存在常规水质超标、富营养化、藻类异常增殖及尾矿库渗漏或溃坝等风险,需高度关注。系统梳理了水源地水质现状,总结了水质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并从人为因素、工程因素、自然因素和管理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因素,从产业发展、污染防治、监测监控、风险防范、科学研究、水质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现状和问题分析,提出构建水质综合管理体系框架,包含工业-农业-服务业生态产业与环境耦合协调的发展体系、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全过程水污染防治体系、全要素-全天候-全覆盖的现代化监测监控体系、识别评估-监测告警-预测预警-应急响应的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发展的全方位科学技术支撑体系、立法引领-机构健全-机制完善-规范建设-能力突出的全面化管理体系,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提供强有力的管理策略与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源 水质安全 常规水质超标 藻类异常增殖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