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优化调度与区段水源组成分析
1
作者 李昕阳 郭旭宁 +4 位作者 李维雨 王银堂 董甲平 万新宇 刘为锋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8,共8页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成本较高以及水源组成划分不清的问题,构建了优化调度模型,对比分析了现状调度情景与优化调度情景下的供水量与抽江水量,并采用分水源统计方法分析了优化调度情景下各区段不同水文年型的水源组成。结果表明:与...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成本较高以及水源组成划分不清的问题,构建了优化调度模型,对比分析了现状调度情景与优化调度情景下的供水量与抽江水量,并采用分水源统计方法分析了优化调度情景下各区段不同水文年型的水源组成。结果表明:与现状调度情景相比,优化调度情景在特丰水年通过增加利用水源湖泊的蓄水,减少了5.0%的抽江水量,在特枯水年减少了3.6%抽江水量的同时,还能向受水区多供水671.7万m 3;在优化调度情景下,各区段供水水源均以长江水为主,特枯水年各区段均增加了长江水的占比,其中骆马湖—东平湖区段在减少了洪泽湖水和骆马湖水占比的同时增加了下级湖作为供水水源,特丰水年各区段均减少了长江水的占比,增加了洪泽湖水和骆马湖水的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调度模型 水源统计方法 水源组成 供水量 抽江水量 南水北调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23年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水质演变趋势
2
作者 衣鹏 纪源 +1 位作者 钱睿智 杨咏梅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9,共10页
为全面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以来水源区水质状况及其演变趋势,基于水质指数(WQI)评价法,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012—2023年东线工程水源区6个监测断面水质演变趋势及主要污染成分进行分析,并基于逐步多元线... 为全面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以来水源区水质状况及其演变趋势,基于水质指数(WQI)评价法,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012—2023年东线工程水源区6个监测断面水质演变趋势及主要污染成分进行分析,并基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识别了影响水源区WQI的关键指标,构建了最小水质指数模型,同时采用2023年WQI数据评估了该模型的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WQI年均值总体呈现增大趋势,2012—2017年WQI平均值为38.0,水质评价等级为较差,2018—2023年WQI平均值为67.4,水质明显提升并持续处于良好等级;水源区水体污染物类型主要为有机物质和氮磷营养盐,农业种植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以及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造成的点源污染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加强点源、面源污染防治是解决水源区水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最小水质指数模型具有较好的水质评价性能,有助于节约监测成本和提升评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水质指数评价法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 南水北调线工程 水源 江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保护区建设的区际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顾岗 陆根法 蔡邦成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50,72,共3页
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是目前生态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区际生态补偿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行政区域,具有较大的实施难度。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例,从保护区改善水质所带来正面效益的角度,探讨了跨流域调水所涉及的... 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是目前生态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区际生态补偿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行政区域,具有较大的实施难度。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例,从保护区改善水质所带来正面效益的角度,探讨了跨流域调水所涉及的生态补偿问题,提出了建立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线水源 生态功能保护 际生态补偿 生态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浮游动物群落调查与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志芳 马德高 +1 位作者 殷惠 马万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7-211,共5页
分别于2013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对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浮游动物群落组成、生物丰度、优势种、多样性调查分析。共发现浮游动物3门21科23属34种,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cochlearis)、矩形鬼甲轮虫(K.quadrata)、角突臂尾轮虫(B.angu... 分别于2013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对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浮游动物群落组成、生物丰度、优势种、多样性调查分析。共发现浮游动物3门21科23属34种,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cochlearis)、矩形鬼甲轮虫(K.quadrata)、角突臂尾轮虫(B.angularis)、广布中剑水蚤(M.leuckarti)。水源区生物丰度均值为37.88 ind/L。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41,1.89,0.78,综合评价水源区总体水质为寡污-中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水源核心区 浮游动物群落调查 多样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综合整治研究
5
作者 蒋咏 薛刘宇 +1 位作者 韦诚 徐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3-26,30,共5页
在调查评价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重点治污工程实施情况基础上,分析治污工程的治污效果,评估有关治污措施的成效,提出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综合整治的对策建议。对各项整治措施的污染物削减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论述了各项措施实施... 在调查评价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重点治污工程实施情况基础上,分析治污工程的治污效果,评估有关治污措施的成效,提出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综合整治的对策建议。对各项整治措施的污染物削减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论述了各项措施实施后水质目标的可达性,为保障东线水质稳定达到供水目标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线 水源 综合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穿济南市区输水方案比选 被引量:2
6
作者 田间 韩凤来 +2 位作者 苏丽娟 张兴珏 张贵民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53-255,259,共4页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如何穿越济南市区是胶东输水干线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且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根据南水北调输水要求和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利用小清河河道、小清河左岸新辟暗渠、小清河左岸新辟压力管道、济南北部市区新辟...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如何穿越济南市区是胶东输水干线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且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根据南水北调输水要求和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利用小清河河道、小清河左岸新辟暗渠、小清河左岸新辟压力管道、济南北部市区新辟明渠四个输水方案。从水质、城市规划、现有河道治理、生态与环境、实施难易程度、工程占地及投资等角度全方位进行分析,论证了各输水方案的优劣,提出了小清河左岸新辟无压箱涵输水方案是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线 济南市 输水方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区及受水区降水径流变化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陶佳辉 卞锦宇 +3 位作者 敖天其 吕良华 耿雷华 王欢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41,共9页
为给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与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比《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制定水平年更加完整的水文观测数据识别2001年以来工程区降水、径流变化特征,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比较期(2001—2016年)相对于基准... 为给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与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比《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制定水平年更加完整的水文观测数据识别2001年以来工程区降水、径流变化特征,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比较期(2001—2016年)相对于基准期(1956—2000年)的降水、径流统计特性差异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基准期,比较期调水区降水量变化不明显,长江大通水文站天然径流量下降3.5%,调水区水资源条件较为稳定;比较期受水区降水量较基准期基本无变化,天然径流量较基准期上升3.9%,但山东省、河北省和天津市受水区天然径流量下降6.6%,3省市天然径流量呈明显衰减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 受水 降水量 径流量 南水北调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流域调水多水源多目标水量调度模拟-优化双层耦合算法
8
作者 董远恒 徐斌 +4 位作者 张雨薇 薛煜婷 余莹莹 刘为锋 李江缘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6,共11页
跨流域调水系统的水量调度问题涉及多水源、多用户、多目标等,关系结构复杂,决策变量众多,传统单一模拟方法或优化方法难以兼顾求解效率与优化性能的需求。针对此,提出一种多水源调度模拟-优化双层耦合求解算法,上层算法基于近似最优原... 跨流域调水系统的水量调度问题涉及多水源、多用户、多目标等,关系结构复杂,决策变量众多,传统单一模拟方法或优化方法难以兼顾求解效率与优化性能的需求。针对此,提出一种多水源调度模拟-优化双层耦合求解算法,上层算法基于近似最优原则模拟本地水源调配,下层算法引入大系统分解协调优化外调水调配,能够在保障优化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期及北延段为研究区域,以受水区用户加权缺水率平方和最小与源头调水总量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水量调度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模拟-优化双层耦合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相较于直接优化,模拟-优化双层耦合算法优化效果近似,但平均耗时更短;算法将本地水与外调水的联合调配按优先次序进行模型分解,提高了多水源调度结果的可解释性;算法能够为求解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多水源多目标水量调度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水源 多目标 模拟-优化 大系统分解协调 南水北调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贝叶斯混合模型的南四湖水量来源定量解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白莹 王宗志 +1 位作者 谭浪 范丽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9-1610,共12页
为定量解析南四湖水源组成,厘清本地水与外调水的关系,精准保护湖泊水资源,本文建立了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的贝叶斯混合模型,分析比较南水北调东线运行后调水期和非调水期不同水源对南四湖湖区的贡献比例及季节特征。结果表明:(1)流域降... 为定量解析南四湖水源组成,厘清本地水与外调水的关系,精准保护湖泊水资源,本文建立了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的贝叶斯混合模型,分析比较南水北调东线运行后调水期和非调水期不同水源对南四湖湖区的贡献比例及季节特征。结果表明:(1)流域降雨受到一定程度局地蒸发的影响,夏季受海洋蒸发水汽的影响;(2)南四湖地下水、大气降水、入湖河流和外调水等不同水源对湖区水体的贡献比例受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影响较大,调水期分别为5.4%、8.7%、31.2%和54.7%,外调水贡献比例最高;非调水期分别为22.9%、53.0%、6.7%和17.4%,大气降水贡献比例最高,入湖河流贡献相对较少。(3)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实施后,调水期的外调水量对湖区的贡献占绝对优势,表明调水对南四湖水量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调水活动逐渐取代自然因素成为流域水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水源组成 南水北调线 氢氧稳定同位素 贝叶斯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泽湖鱼类资源现状、历史变动和渔业管理策略 被引量:38
10
作者 林明利 张堂林 +5 位作者 叶少文 李为 任鹏 杨战伟 刘家寿 李钟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8-1127,共10页
研究于2010年秋季和2011年夏季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大调蓄湖泊—洪泽湖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分析该湖鱼类资源变动情况,以期为渔业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洪泽湖累计记录鱼类88种,本研究发现6... 研究于2010年秋季和2011年夏季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大调蓄湖泊—洪泽湖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分析该湖鱼类资源变动情况,以期为渔业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洪泽湖累计记录鱼类88种,本研究发现63种,其中新记录6种,分别为:点纹银、彩副、方氏鳑鲏、鲻、大眼鳜和波氏吻虾虎鱼;与历史记录比较,湖泊定居性鱼类所占比例由59%上升78%,而喜流水性鱼类和河海洄游性鱼类分别由22%和7%下降到3%和3%;未采集到的25种鱼类中,流水性鱼类计17种,占68%。网簖和丝网的渔获物分析表明,鲫、黄颡鱼、刀鲚和红鳍原鲌等小型鱼类具有较高的IRI值(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是鱼类群落的优势种,大型鱼类除鲤外,IRI值均不高,在群落中不占优势。2010—2011年洪泽湖渔业年产量为2200×104kg,以刀鲚和鲫为主的小型鱼类产量达1967×104kg,占89.4%;"四大家鱼"产量96×104kg,占4.4%;鳜、翘嘴鲌、乌鳢和鲇等大型食鱼性鱼类合计仅占0.89%。文章分析江湖阻隔、过度捕捞和生境破坏对洪泽湖鱼类资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渔业管理策略,并初步预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该湖鱼类和渔业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鱼类资源小型化 南水北调线工程 洪泽湖 渔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