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极磷虾油不同极性脂质的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罗静茹 杨云云 +7 位作者 王太伟 谢亮亮 朱西平 朱秀灵 张瑞涛 张恒 郭玉宝 谢丹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48,共6页
旨在为南极磷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南极磷虾粉为试验材料,首先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中性脂质,再以乙醇提取极性脂质,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优化南极磷虾油不同极性脂质的提取工艺,并对两种脂质的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临... 旨在为南极磷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南极磷虾粉为试验材料,首先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中性脂质,再以乙醇提取极性脂质,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优化南极磷虾油不同极性脂质的提取工艺,并对两种脂质的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中性脂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75 h,在此条件下中性脂质中甘油三酯含量为7368%,虾青素、生育酚和维生素A含量分别为74.91、44.96、448.31 mg/kg,脂质提取率为4081%;乙醇提取极性脂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提取温度57℃、提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极性脂质中磷脂含量为80.19%,EPA和DHA含量分别为20.74%和11.43%,脂质提取率为58.37%。综上,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和乙醇提取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分离南极磷虾油中性脂质与极性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脂质提取 中性脂质 极性脂质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油生物活性及高值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心宇 王西西 +3 位作者 苗钧魁 刘小芳 解万翠 冷凯良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9,共6页
总结南极磷虾油生物活性研究和市场开发利用现状,进一步探究未来发展方向,为南极磷虾油在养殖功能饲料、保健食品、生物医药制品等领域的深度开发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生物活性 作用机理 高值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真空脱溶工艺对南极磷虾油品质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宋静茹 张光耀 +4 位作者 肖盈辰 黄佳蓉 徐文思 周大勇 宋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73-283,共11页
为评估高真空脱溶技术对南极磷虾油品质的影响,该研究测定正己烷残留量、虾青素含量、色泽、氧化稳定性、脂肪酸组成,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和血栓形成指数(thrombogenic index,TI)等多项指标,对脱溶工艺效果... 为评估高真空脱溶技术对南极磷虾油品质的影响,该研究测定正己烷残留量、虾青素含量、色泽、氧化稳定性、脂肪酸组成,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和血栓形成指数(thrombogenic index,TI)等多项指标,对脱溶工艺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表明,在50℃处理50 min、60℃处理30 min或70℃处理15 min的条件下,南极磷虾油中的正己烷残留量显著降至20 mg/kg以下,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油:GB/T 2716-2018》对溶剂残留量的限定。脱溶工艺保护了虾青素含量,确保其质量分数维持在30 mg/kg以上,满足《农业农村部水产行业标准磷虾油:SC/T 3506-2020》对磷虾油合格品的规定。脱溶处理后的磷虾油在色泽、氧化稳定性、脂肪酸组成以及AI和TI等关键指标上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未见显著变化(P>0.05)。高真空脱溶工艺有效去除了溶剂残留,同时完好保留了磷虾油的理化特性和营养价值,为油脂工业高效、环保的脱溶解决方案的提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真空 南极磷虾油 高真空脱溶 正己烷残留量 虾青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油的营养特性及其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子聪 杨可君 房翠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9,共8页
南极磷虾油(AKO)是一种新型的海洋功能性油脂。为了促进AKO的临床应用,在综述AKO营养组成的基础上,对AKO改善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展望。AKO富含磷脂、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虾青素、α-... 南极磷虾油(AKO)是一种新型的海洋功能性油脂。为了促进AKO的临床应用,在综述AKO营养组成的基础上,对AKO改善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展望。AKO富含磷脂、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虾青素、α-生育酚等多种活性因子。AKO改善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有3种,即抑制破骨细胞产生、促进骨细胞形成和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AKO未来的深入研究中,应聚焦于大规模临床研究、标准剂量和长期效果验证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脂质 脂质伴随物 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方法的南极磷虾油提取工艺及其脱砷效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季云云 余晓薇 +1 位作者 张海燕 沈晓盛 《渔业研究》 2024年第5期448-457,共10页
【目的】建立南极磷虾油提取与脱砷的最佳工艺,提高南极磷虾油产品的安全性,为高品质南极磷虾油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本文以冷冻南极磷虾粉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南极磷虾油的提取工艺,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法评价5种吸... 【目的】建立南极磷虾油提取与脱砷的最佳工艺,提高南极磷虾油产品的安全性,为高品质南极磷虾油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本文以冷冻南极磷虾粉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南极磷虾油的提取工艺,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法评价5种吸附材料(Cleanert Silica、Cleanert Alumina N、Cleanert S C18、Cleanert Alumina A、NH2氨丙基吸附柱)对南极磷虾油中砷的脱除效果。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南极磷虾油得率为响应值,选择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时间为自变量,对提取的南极磷虾油进行工艺优化,并对其进行脱砷处理。【结果】响应面法建立回归方程:X得率=19.02−0.30A+0.68B+0.92C−0.24AB−0.19AC+0.49BC−1.11A 2−1.04B 2−1.29C 2,模型P<0.0001,失拟项P>0.05,表明该模型极显著且比较稳定,通过模型分析得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91.1563%、液料比8.6892 mL/g、超声时间47.4734 min。考虑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将条件修正为:乙醇浓度91%、液料比8 mL/g、超声时间47 min,得到实际南极磷虾油的得率为18.36%±0.58%,与模型理论预测值18.62%基本一致。以活性氧化铝为介质的Cleanert Alumina A吸附柱可脱除南极磷虾油中82.61%±4.63%的总砷。【结论】基于响应面法得到的南极磷的Cleanert Alumina A吸附柱可作为未来南极磷虾油脱砷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响应面分析 固相萃取 脱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南极磷虾油补充对抗阻训练后下肢肌肉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
6
作者 颉静 杨思梦 吴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3,共7页
为探究短期南极磷虾油补充对大强度抗阻训练后人体下肢肌肉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选取26名男子体能训练专项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安慰剂(PL)组和南极磷虾油(AKO)组,各组分别在抗阻运动前7 d每天服用6 g大豆油或AKO,并在抗阻运动后持续每天... 为探究短期南极磷虾油补充对大强度抗阻训练后人体下肢肌肉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选取26名男子体能训练专项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安慰剂(PL)组和南极磷虾油(AKO)组,各组分别在抗阻运动前7 d每天服用6 g大豆油或AKO,并在抗阻运动后持续每天服用至实验结束。抗阻运动方案为受试者先采用70%1次重复最大力量(1RM)的质量完成8次×10组的负重深蹲,之后再以自身体质量完成20次×5组的深蹲跳,组间间歇3 min。受试者分别在抗阻运动前和运动后24、48、72 h完成等速肌力、垂直纵跳和20 m冲刺测试。结果表明:下肢力量耐力方面,两组受试者膝关节屈伸肌在240(°)/s等速测试下的总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最大力量方面,与PL组相比,AKO组右膝关节屈伸肌在运动后72 h于60(°)/s等速测试下的最大功显著升高(p<0.05),左膝关节伸肌在运动后48 h显著升高(p<0.05),左膝关节屈肌在运动后48 h和72 h显著升高(p<0.05);下肢爆发力方面,两组受试者垂直纵跳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速度能力方面,两组受试者20 m冲刺所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短期南极磷虾油补充可以促进大强度抗阻训练后下肢肌肉最大力量的恢复,对其他运动能力的恢复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抗阻运动 下肢力量 运动能力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油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云 王亚恩 +3 位作者 李立德 徐恺 田丹 姜国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73-276,共4页
目的:观察南极磷虾油对Wista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法及Y-型迷宫刺激法观察,比较南极磷虾油和深海鱼油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南极磷虾油能够显著减少大鼠寻找平台潜伏期时间并... 目的:观察南极磷虾油对Wista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法及Y-型迷宫刺激法观察,比较南极磷虾油和深海鱼油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南极磷虾油能够显著减少大鼠寻找平台潜伏期时间并且增加垮台次数和目标区域游泳时间所占比例(P<0.05或P<0.01);Y-型迷宫刺激实验表明南极磷虾油能够显著减少大鼠达标所需次数,显著提高48h后的实验正确率(P<0.05或P<0.01)。结论:南极磷虾油可显著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且效果优于深海鱼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学习记忆 MORRIS水迷宫 Y-型迷宫刺激器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油关键质量指标检测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来娣 高华 +4 位作者 刘坤 孙伟红 邢丽红 苗钧魁 冷凯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0-83,共4页
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或方法对南极磷虾油关键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磷脂与虾青素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南极磷虾油中磷脂含量较为真实可靠,为315.0~528.3 mg/g;HPLC法... 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或方法对南极磷虾油关键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磷脂与虾青素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南极磷虾油中磷脂含量较为真实可靠,为315.0~528.3 mg/g;HPLC法测定虾青素含量较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更为准确;南极磷虾油中EPA含量在11.90% ~ 28.13%之间,DHA含量在6.91%~13.70%之间,过氧化值为2.32 ~ 5.40 mmol/kg,碘值(Ⅰ)为120.79~156.84 g/100 g,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质量指标 磷脂 虾青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南极磷虾油中总虾青素含量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松 郝鹏飞 +4 位作者 赵鑫鹏 苗钧魁 刘小芳 赵宪勇 冷凯良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2-486,共5页
建立了一种检测南极磷虾油中总虾青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采用Na OH-甲醇溶液皂化后加入Na HSO4终止反应,反应液经正己烷液液萃取净化,采用C18液相色谱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476 nm波长进行测定,虾青素在5 min内得到较好... 建立了一种检测南极磷虾油中总虾青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采用Na OH-甲醇溶液皂化后加入Na HSO4终止反应,反应液经正己烷液液萃取净化,采用C18液相色谱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476 nm波长进行测定,虾青素在5 min内得到较好分析。考察了皂化时间对虾青素酯皂化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皂化30 min为最佳反应时间。虾青素含量在0.2-20.0 mg/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检出限为0.005 mg/kg,定量下限为0.2 mg/kg。日内精密度(RSD)≤3.4%,日间RSD≤4.3%,南极磷虾油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0.2%-95.2%。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宽、准确性好、精密度高,样品前处理方法简便,适用于南极磷虾油中总虾青素含量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南极磷虾油 虾青素酯 皂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油酶解法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晓斌 李俊玲 +2 位作者 杨阳 李颖 王世立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共4页
以复合蛋白酶为工具酶,研究采用酶解法从南极磷虾中提取油脂。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酶用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南极磷虾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得到最佳酶解条件为:中性环境,酶用量0.13%,酶解温... 以复合蛋白酶为工具酶,研究采用酶解法从南极磷虾中提取油脂。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酶用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南极磷虾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得到最佳酶解条件为:中性环境,酶用量0.13%,酶解温度43.8℃,酶解时间4.9 h;在此条件下,南极磷虾油提取率为96.06%。所得南极磷虾油磷脂含量为28.7%,虾青素含量为150mg/kg,DHA含量为8.99%,EPA含量为16.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复合蛋白酶 酶解 磷脂 虾青素 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溶剂提取南极磷虾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曹文静 惠欢庆 +3 位作者 沈俊涛 牟英 李晓晖 修志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9,共4页
室温下采用有机溶剂直接从冷冻南极磷虾中提取磷虾油。分别考察提取溶剂、料液比、搅拌速度和提取时间对南极磷虾得油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为正己烷-无水乙醇(10∶1),料液比1∶5,提取时间120 min,搅拌... 室温下采用有机溶剂直接从冷冻南极磷虾中提取磷虾油。分别考察提取溶剂、料液比、搅拌速度和提取时间对南极磷虾得油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为正己烷-无水乙醇(10∶1),料液比1∶5,提取时间120 min,搅拌速度150 r/min。在最佳条件下,南极磷虾的得油率为2.78%±0.04%,总油提取率为89.1%±0.8%。对所提南极磷虾油的磷脂含量、酸值和脂肪酸组成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南极磷虾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但其酸值、水分和氟含量偏高,需要对南极磷虾油进一步精制才能达到食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提取工艺 混合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油软胶囊囊皮配方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建君 冯迪娜 +2 位作者 苏学锋 李宣延 刘洋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1-144,共4页
南极磷虾油不仅含有丰富的?-3脂肪酸(如EPA、DHA),而且富含虾青素,可以开发成高附加值的保健食品南极磷虾油软胶囊。软胶囊囊皮配方的设计与优化,是软胶囊研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利用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以柠檬黄为指示剂,考察了... 南极磷虾油不仅含有丰富的?-3脂肪酸(如EPA、DHA),而且富含虾青素,可以开发成高附加值的保健食品南极磷虾油软胶囊。软胶囊囊皮配方的设计与优化,是软胶囊研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利用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以柠檬黄为指示剂,考察了不同配方胶囊囊皮的溶出速率,筛选出最佳的囊皮配方。结果表明,当水∶甘油∶明胶为0.8∶1∶0.5、山梨醇用量为3%、富马酸用量为0.7%时,胶皮的溶解速率最大。该研究结果对南极磷虾油等油溶性软胶囊类产品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软胶囊 囊皮配方 溶出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喷雾干燥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苗钧魁 魏书磊 +3 位作者 刘小芳 于源 张笑梅 冷凯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9-144,共6页
为提高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化率,降低南极磷虾油微囊化利用成本,以酪蛋白酸钠、明胶、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南极磷虾油进行微胶囊化包埋,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优化包埋工艺,并对微胶囊化后产品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为提高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化率,降低南极磷虾油微囊化利用成本,以酪蛋白酸钠、明胶、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南极磷虾油进行微胶囊化包埋,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优化包埋工艺,并对微胶囊化后产品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酪蛋白酸钠质量分数为24.55%、明胶质量分数为4.86%、芯壁质量比为0.33,麦芽糊精质量分数为45.60%,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包埋率为93.79%。微胶囊水分含量2.31%±0.12%,吸湿性强,灰分含量为2.04%±0.14%,微胶囊粒径集中在14.8~26.7μm。响应面法预测各因素对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大小关系为:芯壁质量比>明胶>酪蛋白酸钠。机械强度试验表明,在不同的pH环境和离心时间条件下,微胶囊中南极磷虾油释放率小于0.3%,微胶囊结构非常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微胶囊 喷雾干燥 响应面法 机械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C_(30)-RPLC法测定南极磷虾油中的虾青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来娣 冷凯良 +4 位作者 孙伟红 赵宪勇 高华 邢丽红 刘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7-160,共4页
建立用固相萃取预分离、测定南极磷虾油样品中虾青素3种同分异构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固相萃取小柱预分离净化,加NaOH-甲醇溶液皂化反应后,经YMC-Carotenoid C30色谱柱分离得到虾青素3种同分异构体,采用外标法定量。南极磷虾油中... 建立用固相萃取预分离、测定南极磷虾油样品中虾青素3种同分异构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固相萃取小柱预分离净化,加NaOH-甲醇溶液皂化反应后,经YMC-Carotenoid C30色谱柱分离得到虾青素3种同分异构体,采用外标法定量。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的最佳净化条件为:以LC-NH2为固相萃取小柱,正己烷-丙酮-甲醇(1:2:2,V/V)为洗脱溶剂,洗脱体积为8mL,洗脱流速控制在2~4mL/min。样品经LC-NH2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6.1%~94.3%,相对标准偏差为0.79%~1.91%。结果表明,方法重现性好,回收率高,适用于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含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虾青素 固相萃取 C30-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粉生产方式对南极磷虾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建君 赵伟 +3 位作者 苏学锋 王元好 马岩 李宣延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46,共4页
为了保护南极磷虾油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提取虾油的虾粉生产环节非常重要。为探究更佳的虾粉生产方式,研究了虾粉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和含水量对虾油品质的影响,并通过能耗计算确定了最优工艺。结果表明,南极磷虾含水量高于10%,高温对脂质的... 为了保护南极磷虾油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提取虾油的虾粉生产环节非常重要。为探究更佳的虾粉生产方式,研究了虾粉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和含水量对虾油品质的影响,并通过能耗计算确定了最优工艺。结果表明,南极磷虾含水量高于10%,高温对脂质的影响略高于低温;含水量低于10%,高温会使脂质严重酸败。但高温操作干燥速度快、能量利用效率高,相比于50℃,80℃下烘干能使生产效率提高1倍,能耗降低25%。因此,为兼顾生产效率和活性物质保护,选择先80℃烘干到含水量15%再50℃烘干的阶段式干燥方式,取代单一温度操作的干燥方式。新的虾粉生产方式比目前采用的生产方式效率提高将近1倍,能耗降低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南极磷虾油 阶段式干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技术在南极磷虾油关键品质指标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苗钧魁 张雅婷 +5 位作者 金永霈 刘小芳 于源 冷凯良 杨增光 蒋永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0-17,共8页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作为建模方法,对磷虾油近红外光谱的一阶微分(First-order difference,FD)、FD+SG(Savitzky-Golay,SG)滤波、FD+N(Norris,N)滤波、二阶微分(Second-order difference,SD)、SD+SG和SD+N等6...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作为建模方法,对磷虾油近红外光谱的一阶微分(First-order difference,FD)、FD+SG(Savitzky-Golay,SG)滤波、FD+N(Norris,N)滤波、二阶微分(Second-order difference,SD)、SD+SG和SD+N等6种单一或复合方法进行处理,通过对不同方式处理后预测模型的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RMSECV)、外部验证残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external prediction,RMSEP)和外部验证用样品真实值的标准差(SD)与RMSEP的比值(The ratio of the RMSEP to standard deviation of reference data in the prediction,RPDEV)、建模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calibration,RC)、交互验证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cross validation,RCV)和外部验证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external validation,REV)等参数比较,确定了磷虾油磷脂、EPA和DHA的近红外预测模型最佳处理方式为FD、FD和SD+N,酸价指标模型不需处理。在最优条件下,四种成分近红外预测模型的RC、REV和RCV,除了酸价的RCV略小(0.917)其余均达到0.95以上,同时,四种成分的RPDEV和RPDCV值,除酸价的RPDCV为2.365,略小于2.5,其余均符合大于2.5的要求,说明磷虾油磷脂、EPA和DHA的近红外预测模型预测准确度良好;RMSEC和RMSECV相差不大,说明模型稳定性较好。由于含量低、组成复杂等原因,磷虾油虾青素近红外检测模型的RC、RCV和REV均在0.60以下,说明近红外检测不适用于磷虾油中虾青素成分的快速检测。本文证实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作为磷虾油中磷脂、EPA、DHA和酸价等主要指标的快速检测方法,是传统化学检测方法的有效替代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磷脂 EPA DHA 虾青素 酸价 近红外光谱技术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油醇提工艺优化及其虾青素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庆新 谷彩霞 +1 位作者 陈芳甜 李玉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241,共9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南极磷虾油的醇提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系统考察了提取溶剂、液料比、提取时间对南极磷虾油得率、磷脂和总虾青素含量的影响。利用HPLC、GC/MS等方法对最佳醇提工艺条件制备的南极磷虾油进行主要功效成分分...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南极磷虾油的醇提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系统考察了提取溶剂、液料比、提取时间对南极磷虾油得率、磷脂和总虾青素含量的影响。利用HPLC、GC/MS等方法对最佳醇提工艺条件制备的南极磷虾油进行主要功效成分分析,并经热处理实验,探究不同抗氧化剂对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极磷虾油最佳醇提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95%的乙醇、液料比为10 mL/g、提取时间为137.3 min。该工艺条件制备的南极磷虾油得率为13.6%±1.2%,磷脂和总虾青素含量分别为33.62%±2.48%、210.46±5.95 mg/kg,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总脂肪酸的41.58%,且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A。通过添加抗氧化剂可显著提高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的耐热稳定性,其作用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迷迭香提取物(0.02%,w/v)+生育酚(0.02%,w/v)、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0.02%,w/v)、迷迭香提取物(0.02%,w/v)和生育酚(0.02%,w/v)。本研究结果可为南极磷虾油的工业化生产及其贮藏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虾青素 磷脂 抗氧化剂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分子种组成及其消化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庆新 黄子倩 +4 位作者 谷彩霞 张志轩 李璐 周瑾若 李玉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47-353,共7页
以南极磷虾油中总虾青素含量、磷脂含量和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正己烷-乙醇溶剂体系对南极磷虾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优选工艺条件下提取的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分子种组成进行检测分析;以ICR小鼠为模型动物,采用单次灌胃不同剂量南极... 以南极磷虾油中总虾青素含量、磷脂含量和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正己烷-乙醇溶剂体系对南极磷虾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优选工艺条件下提取的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分子种组成进行检测分析;以ICR小鼠为模型动物,采用单次灌胃不同剂量南极磷虾油的方法,考察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在小鼠体内的消化过程和生物可接受率,并对比研究了南极磷虾油源和雨生红球藻源虾青素生物可接受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60%正己烷-乙醇溶液是提取富虾青素南极磷虾油的最佳溶剂组成,经分析得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南极磷虾油中含虾青素双酯占73.5%、虾青素单酯占24.8%、游离态虾青素占1.62%;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双酯在小鼠体内被分解为虾青素单酯和游离态虾青素;灌胃24 h后,低、中、高剂量组虾青素的生物可接受率差异不显著,其生物可接受率约为74%;南极磷虾油源虾青素的生物可接受率约为雨生红球藻源虾青素的1.25倍。本研究结果为南极磷虾油定向化生产和膳食营养特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虾青素 消化 生物可接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南极磷虾油提取工艺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杰 李富威 +3 位作者 顾杨娟 俞所银 李越华 包建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0-232,共3页
研究南极磷虾油有机溶剂提取工艺,探讨不同冻藏温度、提取剂比例、提取时间、干燥温度和料液比对南极磷虾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分析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冻藏温度为-38.5℃、料液比为1 g∶6.7 mL、干燥... 研究南极磷虾油有机溶剂提取工艺,探讨不同冻藏温度、提取剂比例、提取时间、干燥温度和料液比对南极磷虾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分析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冻藏温度为-38.5℃、料液比为1 g∶6.7 mL、干燥温度是66.8℃,此时南极磷虾油提取率为1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南极磷虾油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AFS技术研究南极磷虾油对大鼠脏器中砷形态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小芳 邱阿敏 +2 位作者 唐一新 张辉珍 冷凯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2-307,333,共7页
目的:建立动物组织脏器中砷形态的分析方法,探讨摄食南极磷虾油尤其是砷甜菜碱对大鼠脏器中砷形态分布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大豆油对照组(7 d组、30 d组)、南极磷虾油组(7 d组、30 d组)、添加100 mg/kg砷甜菜碱的南极磷... 目的:建立动物组织脏器中砷形态的分析方法,探讨摄食南极磷虾油尤其是砷甜菜碱对大鼠脏器中砷形态分布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大豆油对照组(7 d组、30 d组)、南极磷虾油组(7 d组、30 d组)、添加100 mg/kg砷甜菜碱的南极磷虾油组(7 d组、30 d组),每组5只,灌胃剂量2.625 g油/kg·bw,喂养7 d或30 d后,剥离肝脏、肾脏。采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经Hamilton PRPx-100色谱柱分离,磷酸二氢铵缓冲液洗脱,对脏器中砷甜菜碱(AsB)、二甲基砷酸(DMA)、一甲基砷酸(MMA)、亚砷酸盐(AsⅢ)和砷酸盐(AsⅤ)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大鼠脏器中五种砷形态的检出限为0.35~0.50μg/L,定量限为1.0~2.0μg/L,加标回收率为80.2%~113.0%,RSD为1.34%~3.97%,方法线性良好,R^2> 0.999。采用该方法测得,大鼠肝脏和肾脏中主要砷形态为AsB和DMA。与对照组相比,大鼠摄食磷虾油和砷甜菜碱磷虾油7或30 d后,脏器中总砷、AsB、AsⅢ、DMA、MMA和AsⅤ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摄食南极磷虾油后,大鼠肝脏和肾脏中不会出现砷蓄积现象。南极磷虾油及其砷甜菜碱不会对大鼠脏器中砷形态含量以及各砷形态之间的转化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可为南极磷虾油食用安全性的科学认识及其应用领域拓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砷形态 脏器 转化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