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极冰鱼和伯氏肩孔南极鱼EPO基因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驰 姜华鹏 +1 位作者 王丛丛 许强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93-1201,共9页
运用PCR、TA克隆及二代测序技术获得了独角雪冰鱼(Chionodraco hamatus)、伯氏肩孔南极鱼(Trematomus bernacchii)的EPO区域基因组DNA序列,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了基因结构与保守功能域等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独角... 运用PCR、TA克隆及二代测序技术获得了独角雪冰鱼(Chionodraco hamatus)、伯氏肩孔南极鱼(Trematomus bernacchii)的EPO区域基因组DNA序列,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了基因结构与保守功能域等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独角雪冰鱼、伯氏肩孔南极鱼EPO基因序列分别为2727 bp和2820 bp,包括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结构,编码区全长皆为558 bp,推定编码185个氨基酸。理化性质分析得到两者的EPO蛋白皆为相对稳定的酸性可溶性蛋白。其三级结构预测结果都显示出典型的4个反相平行的α螺旋结构特征,保持了其在生物体内发挥的原有作用。多重序列比对显示,独角雪冰鱼EPO与伯氏肩孔南极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5.2%,而与其它物种的同源性在53.9%—85.5%之间。系统发育树显示,独角雪冰鱼、伯氏肩孔南极鱼的EPO基因与鱼类的同源基因聚类,系统进化情况同亲缘关系一致,表明EPO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较强保守性。本研究为揭示EPO基因在南极冰鱼内的遗传特性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探讨EPO基因在极端低温高氧环境中的鱼类适应性进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鱼 EPO基因 基因克隆 适应性进化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冰鱼科鱼类摄食生态学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清源 朱国平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0-227,共8页
南极冰鱼科鱼类多为南大洋优势鱼种,在南极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些也是该海域主要的商业捕捞对象。目前,对于其中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鱼种,尤其是裘氏鳄头冰鱼(Champsocephalus gunnari)、威氏棘冰鱼... 南极冰鱼科鱼类多为南大洋优势鱼种,在南极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些也是该海域主要的商业捕捞对象。目前,对于其中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鱼种,尤其是裘氏鳄头冰鱼(Champsocephalus gunnari)、威氏棘冰鱼(Chaenodraco wilsoni)以及南乔治亚拟冰鱼(Pseudochaenichthys georgianus)等已有较多的研究,这些研究集中在年龄与生长、分布等方面,关于南极冰鱼科鱼类营养动力学的研究较为零散,且多集中在少数几种南极冰鱼种类上,这限制了从整体上理解南极冰鱼科鱼类在南大洋生态系统功能中发挥的作用。为此,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南极冰鱼食物组成、摄食机制、摄食差异性的研究工作,并对今后开展南极冰鱼摄食生态学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相关结果可为国内外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并进一步为开展该科鱼类摄食生态学研究提供科学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鱼 南极 摄食 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冰鱼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萍 张健 +5 位作者 孙利芹 井月欣 李振铎 刘奎 马季 王共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8-934,共7页
采用常规方法分析体质量为(198±3.25)g南极冰鱼鱼骨(去头脊椎骨)、鱼肉、鱼头及鱼皮的基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及矿物质元素含量,分析南极冰鱼不同部位的品质情况。试验结果显示,南极冰鱼鱼肉和鱼皮均属于高蛋白原料,鱼骨和... 采用常规方法分析体质量为(198±3.25)g南极冰鱼鱼骨(去头脊椎骨)、鱼肉、鱼头及鱼皮的基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及矿物质元素含量,分析南极冰鱼不同部位的品质情况。试验结果显示,南极冰鱼鱼肉和鱼皮均属于高蛋白原料,鱼骨和鱼头的脂肪、灰分含量相对较高。各部位均检测出28种脂肪酸,11种饱和脂肪酸,17种不饱和脂肪酸;鱼骨、鱼肉、鱼头、鱼皮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分别占总脂肪酸的25.15%、24.87%、30.96%、31.91%(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分别占总脂肪酸的49.50%、52.27%、37.64%、76.64%(P<0.05),其中鱼肉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尤其丰富,共占总脂肪酸的31.68%。鱼肉、鱼头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鱼骨和鱼皮均检测出16种氨基酸,缺少胱氨酸;鱼骨、鱼肉、鱼头、鱼皮的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分别占干质量的35.18%、77.77%、44.24%、69.16%(P<0.05);鱼肉和鱼皮的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量均高于鱼骨和鱼头。南极冰鱼不同部位均检测出多种矿物质元素且含量存在差异(P<0.05),鱼肉中镁、钾元素含量丰富,鱼骨和鱼头中镁、钙、锰元素含量丰富尤其是鱼骨中钙元素大量存在,鱼皮中镁、铜、锌、铁元素含量丰富。综上所述,这将为以后综合利用南极冰鱼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鱼 营养成分 脂肪酸 氨基酸 矿物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裹浆工艺对南极冰鱼香酥鱼块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萍 孙利芹 +7 位作者 刘慧慧 井月欣 李振铎 张健 赵云苹 王共明 刘芳 刘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59-165,共7页
以南极冰鱼为原料,研究了制作香酥鱼块最适宜的裹浆工艺。考察不同面粉与淀粉质量比、外裹粉-水质量比(粉水比)、搅拌时间对南极冰鱼香酥鱼块裹糠率、脂肪含量和综合评分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筛选出最适宜的裹浆工艺条件,得到更好的产品... 以南极冰鱼为原料,研究了制作香酥鱼块最适宜的裹浆工艺。考察不同面粉与淀粉质量比、外裹粉-水质量比(粉水比)、搅拌时间对南极冰鱼香酥鱼块裹糠率、脂肪含量和综合评分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筛选出最适宜的裹浆工艺条件,得到更好的产品品质。结果表明,裹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面粉与淀粉比例3∶2、粉水比12∶11、搅拌时间10 min,此时制作的南极冰鱼香酥鱼块裹浆均匀、外酥里嫩、综合评分为29.42±0.20分,与预测值吻合度好。此优化工艺可行,该裹浆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香酥鱼块品质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鱼 裹浆工艺 响应面法 香酥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独角雪冰鱼(Chionodraco hamatus)miR-7132对红细胞发生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星星 王丛丛 +1 位作者 产久林 许强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7-593,共7页
micro RNA为短链非编码RNA,通过与靶基因3′UTR序列互补在转录后水平发挥作用。已有研究表明,micro RNA在红细胞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南极冰鱼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仅具有无功能性血红细胞的脊椎动物。前期研究提示,独角雪冰鱼(Ch... micro RNA为短链非编码RNA,通过与靶基因3′UTR序列互补在转录后水平发挥作用。已有研究表明,micro RNA在红细胞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南极冰鱼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仅具有无功能性血红细胞的脊椎动物。前期研究提示,独角雪冰鱼(Chionodraco hamatus)头肾中高表达的micro RNAs可能抑制着冰鱼红血球的发生。本研究针对南极冰鱼头肾中高表达的miR-7132,运用斑马鱼显微注射、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并结合靶基因预测等手段研究了miR-7132对血红细胞发生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斑马鱼胚胎注射miR-7132后,固蓝染色显示斑马鱼胚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这表明miR-7132的过表达抑制了血红细胞生成。通过转录组数据结合比对冰鱼的全基因组序列,获得了独角雪冰鱼血红细胞生成的血红素生物合成的限速酶(5′-aminolevulinate synthase 2,ALAS2)基因3′UTR序列。构建含ALAS2基因3′UTR序列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与miR-7132共转染293T细胞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变化;构建包含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表达质粒与miR-7132共同注射斑马鱼胚胎,检测GFP荧光强度与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转染miR-7132的293T细胞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显著降低,ALAS2基因是miR-7132的一个靶基因。斑马鱼体内注射miR-7132的GFP荧光强度显著降低,且GFP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本研究揭示了miR-7132对血红细胞生成的抑制作用,miR-7132通过抑制ALAS2基因的表达而抑制南极冰鱼血红细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鱼 miR-7132 ALAS2 红细胞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