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温度变化对南极假山毛榉光合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
9
1
作者
郝向春
周帅
+1 位作者
翟瑜
韩丽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共7页
温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地理分布范围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温度变化对南极假山毛榉光合系统的影响,对引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工模拟温度变动(-5、5、15、25、30、35和40℃),对南极假山毛榉1年生苗的叶绿素荧光、快速光响应曲...
温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地理分布范围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温度变化对南极假山毛榉光合系统的影响,对引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工模拟温度变动(-5、5、15、25、30、35和40℃),对南极假山毛榉1年生苗的叶绿素荧光、快速光响应曲线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高、低温胁迫的加剧,叶片性能指数(PIABS)、PSⅡ用于光化学反应的能量比例(P)和光能利用效率(α)均呈下降趋势,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呈持续上升趋势,说明胁迫导致叶片吸收的光能相对过剩;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出现明显的K点和L点,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持续显著下降,说明胁迫主要干扰PSⅡ的放氧复合体和电子传递途径。2)高温40℃胁迫导致非光化学反应耗散能量比例(E)、PSI荧光强度(F1)和PSⅡ单位面积反应中心数量(RC/CS)分别比25℃时增加了110.0%(P <0.01)、178.1%(P <0.01)和6.9%,低温-5℃胁迫导致RC/CS和E分别比25℃时增加了12.8%和43.3%(P<0.01),说明增加叶片荧光散射强度和PSⅡ单位面积反应中心的数量是南极假山毛榉应对高低温胁迫的保护性反应。3)所有测量参数中ETo/RC对温度变化最敏感,非线性拟合显示南极假山毛榉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假山毛榉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温度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温对南极假山毛榉光系统Ⅱ的影响
2
作者
翟瑜
周帅
+1 位作者
郝向春
韩丽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6-513,共8页
【目的】探究低温对南极假山毛榉Nothofagus antarctica光系统Ⅱ(PSⅡ)的影响,利用综合生物反应指数(IBR)评价法计算低温胁迫下的叶绿素荧光综合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取逐步降低环境温度的方法(从25℃降至−25℃),测量并分析南极假...
【目的】探究低温对南极假山毛榉Nothofagus antarctica光系统Ⅱ(PSⅡ)的影响,利用综合生物反应指数(IBR)评价法计算低温胁迫下的叶绿素荧光综合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取逐步降低环境温度的方法(从25℃降至−25℃),测量并分析南极假山毛榉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快速叶绿素荧光,计算各温度下植株的综合生物反应指数,综合评价温度降低对PSⅡ光化学活性的影响。【结果】环境温度为15℃时,PSⅡ光化学活性无变化;环境温度为5℃时,放氧复合体损伤,PSⅡ各单位之间的能量流通受阻。低温(−5、−15和−25℃)导致相对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SⅡ供体侧受损加剧,电子传递效率下降,PSⅡ各单位之间的能量流通混乱,热耗散显著增加。各温度处理下植株的综合生物反应指数和相对叶绿素含量与测试温度均表现为显著负相关。【结论】低于−5℃的低温会对南极假山毛榉PSⅡ的光化学活性造成严重胁迫,综合生物反应指数可以综合评价低温胁迫对植株PSⅡ光化学活性和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快速叶绿素荧光
低温
综合生物反应指数
PSⅡ
南极假山毛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种激素浸种对南极假山毛榉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周帅
郝向春
+2 位作者
翟瑜
韩丽君
张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2-97,共6页
南极假山毛榉是优良的用材和景观树种,但是种子的自然发芽率极低。为了筛选出既能高效解除南极假山毛榉种子休眠,又有利于幼苗生长的浸种外源激素,采用不同浓度的硝普钠(SNP)、乙烯利(EHT)、赤霉素3(GA3)和丙二酸(MA)浸泡南极假山毛榉种...
南极假山毛榉是优良的用材和景观树种,但是种子的自然发芽率极低。为了筛选出既能高效解除南极假山毛榉种子休眠,又有利于幼苗生长的浸种外源激素,采用不同浓度的硝普钠(SNP)、乙烯利(EHT)、赤霉素3(GA3)和丙二酸(MA)浸泡南极假山毛榉种子24h,观测了从种子萌发到幼苗形态建成的8项指标(发芽率、株高、地径、叶面积、相对叶绿素含量、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和根尖数量)变化,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因子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浓度(≤4 000mg/L)SNP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6 000mg/L的EHT、GA3和MA处理具有显著的抑制萌发效应;SNP能明显增加根系总长度,随着浓度增加,各项指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EHT浓度增加导致各项生长指标呈现下降趋势;GA3浓度增加引起幼苗株高增长,其他生长指标却低于对照;MA处理的多项生长指标的最大值出现在2 000mg/L浓度时。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因子分析表明,用4 000mg/L的SNP浸种24h既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发芽率,又能促进幼苗生长,是解除南极假山毛榉种子休眠的最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假山毛榉
外源激素
种子萌发
形态建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度变化对南极假山毛榉光合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
9
1
作者
郝向春
周帅
翟瑜
韩丽君
机构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耐寒性假山毛榉及繁育技术引进”(2015-4-08
2016-4-01)
山西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山西常绿树种引种选育及快繁研究”(20140312001-1)
文摘
温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地理分布范围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温度变化对南极假山毛榉光合系统的影响,对引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工模拟温度变动(-5、5、15、25、30、35和40℃),对南极假山毛榉1年生苗的叶绿素荧光、快速光响应曲线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高、低温胁迫的加剧,叶片性能指数(PIABS)、PSⅡ用于光化学反应的能量比例(P)和光能利用效率(α)均呈下降趋势,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呈持续上升趋势,说明胁迫导致叶片吸收的光能相对过剩;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出现明显的K点和L点,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持续显著下降,说明胁迫主要干扰PSⅡ的放氧复合体和电子传递途径。2)高温40℃胁迫导致非光化学反应耗散能量比例(E)、PSI荧光强度(F1)和PSⅡ单位面积反应中心数量(RC/CS)分别比25℃时增加了110.0%(P <0.01)、178.1%(P <0.01)和6.9%,低温-5℃胁迫导致RC/CS和E分别比25℃时增加了12.8%和43.3%(P<0.01),说明增加叶片荧光散射强度和PSⅡ单位面积反应中心的数量是南极假山毛榉应对高低温胁迫的保护性反应。3)所有测量参数中ETo/RC对温度变化最敏感,非线性拟合显示南极假山毛榉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3.83℃。
关键词
南极假山毛榉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温度胁迫
Keywords
Nothofagus antarctica
photosynthesis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temperature stress
分类号
S718.4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温对南极假山毛榉光系统Ⅱ的影响
2
作者
翟瑜
周帅
郝向春
韩丽君
机构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6-513,共8页
基金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15-4-08,2016-4-01)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40312001-1)。
文摘
【目的】探究低温对南极假山毛榉Nothofagus antarctica光系统Ⅱ(PSⅡ)的影响,利用综合生物反应指数(IBR)评价法计算低温胁迫下的叶绿素荧光综合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取逐步降低环境温度的方法(从25℃降至−25℃),测量并分析南极假山毛榉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快速叶绿素荧光,计算各温度下植株的综合生物反应指数,综合评价温度降低对PSⅡ光化学活性的影响。【结果】环境温度为15℃时,PSⅡ光化学活性无变化;环境温度为5℃时,放氧复合体损伤,PSⅡ各单位之间的能量流通受阻。低温(−5、−15和−25℃)导致相对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SⅡ供体侧受损加剧,电子传递效率下降,PSⅡ各单位之间的能量流通混乱,热耗散显著增加。各温度处理下植株的综合生物反应指数和相对叶绿素含量与测试温度均表现为显著负相关。【结论】低于−5℃的低温会对南极假山毛榉PSⅡ的光化学活性造成严重胁迫,综合生物反应指数可以综合评价低温胁迫对植株PSⅡ光化学活性和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快速叶绿素荧光
低温
综合生物反应指数
PSⅡ
南极假山毛榉
Keywords
plant physiology
fast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low temperature
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
PSⅡ
Nothofagus antarctica
分类号
S795.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4种激素浸种对南极假山毛榉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周帅
郝向春
翟瑜
韩丽君
张娜
机构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2-97,共6页
基金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15-4-08
2016-4-01)
山西常绿树种引种选育及快繁研究(20140312001-1)
文摘
南极假山毛榉是优良的用材和景观树种,但是种子的自然发芽率极低。为了筛选出既能高效解除南极假山毛榉种子休眠,又有利于幼苗生长的浸种外源激素,采用不同浓度的硝普钠(SNP)、乙烯利(EHT)、赤霉素3(GA3)和丙二酸(MA)浸泡南极假山毛榉种子24h,观测了从种子萌发到幼苗形态建成的8项指标(发芽率、株高、地径、叶面积、相对叶绿素含量、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和根尖数量)变化,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因子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浓度(≤4 000mg/L)SNP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6 000mg/L的EHT、GA3和MA处理具有显著的抑制萌发效应;SNP能明显增加根系总长度,随着浓度增加,各项指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EHT浓度增加导致各项生长指标呈现下降趋势;GA3浓度增加引起幼苗株高增长,其他生长指标却低于对照;MA处理的多项生长指标的最大值出现在2 000mg/L浓度时。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因子分析表明,用4 000mg/L的SNP浸种24h既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发芽率,又能促进幼苗生长,是解除南极假山毛榉种子休眠的最优方法。
关键词
南极假山毛榉
外源激素
种子萌发
形态建成
Keywords
Nothofagus antarctica
exogenous hormones
seed germination
morphogenesis
分类号
S792.9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温度变化对南极假山毛榉光合系统的影响
郝向春
周帅
翟瑜
韩丽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低温对南极假山毛榉光系统Ⅱ的影响
翟瑜
周帅
郝向春
韩丽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4种激素浸种对南极假山毛榉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周帅
郝向春
翟瑜
韩丽君
张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