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声·器声·乐声
- 1
-
-
作者
张飞龙
-
出处
《乐器》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9-30,共2页
-
文摘
我国南朝齐梁时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述及:“夫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先王因之,以制乐歌。故知器写人声,声非学器者也。”用今天的眼光看,笔者以为“器写人声”虽为必然而又绝非一律,而“声非学器”则显见偏颇了。作为音乐艺术中的两大门类,声乐与器乐既是同根而生、枝藤相缠,又是一源分流、各领风骚的。
-
关键词
南朝齐梁
文艺理论家
先王
以制
小提琴演奏
器乐演奏
变幻无穷
车尔尼雪夫斯基
霍罗维茨
海菲兹
-
分类号
J62
[艺术—音乐]
-
-
题名《招魂》管窥
- 2
-
-
作者
陈书良
郑宪春
-
出处
《云梦学刊》
1985年第3期67-69,共3页
-
文摘
《招魂》为屈原所作,抑为宋玉所作,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归屈原者,多引司马迁《史记》本传:“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近时郭沫若、马茂元等少数学者主其说,惜论证尚嫌疏略。主归宋玉者,多承王逸《楚辞章句》的说法:“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散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以讽谏怀王。
-
关键词
《招魂》
《楚辞章句》
怀王
《天问》
屈原研究
掌梦
巫阳
生魂
招死魂
南朝齐梁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聚焦桐城派的“声音之道”
- 3
-
-
作者
汪孔丰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1,共1页
-
文摘
声音问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早在《尚书·尧典》中,即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之说,初步将诗歌与音乐声律联系起来。南朝齐梁时期,沈约创立“四声八病”之说,刘勰《文心雕龙》专列《声律》篇,诗文声律论由此确立。此后,有关诗文声音的言说反复出现,益加丰富,而且往往融汇了“文气”说,其中唐代韩愈倡言“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影响后世甚大。
-
关键词
南朝齐梁
歌永言
桐城派
文学理论与批评
声依永
诗言志
声律论
四声八病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标举独立个性 张扬艺术之美——曹植五言诗说略
- 4
-
-
作者
梁加尼
-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7期7-8,18,共3页
-
文摘
曹植是建安时代杰出的文学家,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尤以五盲诗最为著名。对于他的诗,自南朝齐梁以来,绝大多数诗人和评论家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意见,当数钟嵘在《诗品》中下的断语。他把曹植的诗誉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
-
关键词
南朝齐梁
《诗品》
文质
九首
《古诗十九首》
美女篇
野田黄雀行
白马篇
乐府诗
汉乐府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破除迷信与假言推理
- 5
-
-
作者
冯景国
-
出处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90-91,共2页
-
文摘
从前,有一个道士,自号“未卜先知人”四处招摇撞骗,对此府台早有耳闻.一日,府台命仆人请道士为夫人看相.道人来后,府台说:“请你吃板肉”,说罢命人将道士掀翻在地,重打四十大板.府台又说:“你知不知,我还打不打你?”那道士连忙叩头哀求道:“请开天恩,必不再打.”府台喝道:“再打四十.”刑毕,府台说:“你既知未来事,为何不知叫你前来,是要打你呢?看来,你并不能未卜先知,纯属妖言惑众.今后再敢胡言乱语,骗人财产,定杀不饶.”
-
关键词
假言推理
后件
前件
南朝齐梁
农民会
否定式
人说
知要
农民运动
唯物主义哲学家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