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朝文论中的文质观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悦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2,共5页
本文认为"文""质"是南朝文论中的核心概念,刘勰,钟嵘,沈约,裴子野及三萧文论中都体现了各有偏重的文质观。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文质兼备的观念贯穿全篇且富于创见;钟嵘的《诗品》也以文质兼备的标准论五言诗人;... 本文认为"文""质"是南朝文论中的核心概念,刘勰,钟嵘,沈约,裴子野及三萧文论中都体现了各有偏重的文质观。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文质兼备的观念贯穿全篇且富于创见;钟嵘的《诗品》也以文质兼备的标准论五言诗人;沈约的重文与裴子野的尚质有别;萧统主张典丽相济与萧纲崇文弃质不同,萧绎则介乎其间。可以说,刘勰所标举的文质兼备的文学理念,成为南北文学融合的取法标准,也昭示了汉唐文学发展的正确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文论 文质观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问“永嘉平淡之体”
2
作者 王澧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90,共7页
"永嘉平淡之体"是南朝诗学批评史上的一桩公案,久为人所忽略。附和、盲从固不可取,回避、搁置也无益于学术创新。在引经据典之前,更需要深入细致的探索与追问它的意义指向、作者好尚、作品存佚;而南朝文论的正本清源,官私选... "永嘉平淡之体"是南朝诗学批评史上的一桩公案,久为人所忽略。附和、盲从固不可取,回避、搁置也无益于学术创新。在引经据典之前,更需要深入细致的探索与追问它的意义指向、作者好尚、作品存佚;而南朝文论的正本清源,官私选本对玄言诗作的扬弃,则是中古五言诗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嘉平淡之体 作品存佚 南朝文论 选本取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