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谢灵运与南朝乐府的互取——兼论谢灵运诗歌的抒情性特征
1
作者 张晓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5,共9页
谢灵运在传统的“玄言山水诗人”“酷不入情”等诗歌史形象背后,还有一个虽不明显但却重要的与南方新兴乐府相通声气的方面。谢灵运诗集中三次写到南方歌曲,其中更有描述南方时曲的纪实之作。他也作有几首抒情性的五言四句体诗。不仅如... 谢灵运在传统的“玄言山水诗人”“酷不入情”等诗歌史形象背后,还有一个虽不明显但却重要的与南方新兴乐府相通声气的方面。谢灵运诗集中三次写到南方歌曲,其中更有描述南方时曲的纪实之作。他也作有几首抒情性的五言四句体诗。不仅如此,他在山水诗中也多次穿插抒情表达,这比他少量的通篇抒情之作更加重要。他的诗中与吴声西曲歌词有大量的“相似诗句”,可能存在相互脱化关系,这是我们考察他与吴声西曲相通之处的材料。这些相似诗句主要体现于抒情方面,如“以大的数目字形容内心情感的缠绵纠结”“对内心缠绵情感的形象化”“与人共度春天的愿景”等。其次表现为写景方式方面的相通。晋宋之际的诗歌变化,有玄言诗内部演化出山水诗和诗歌外部吴声西曲音乐系统催生出新的诗歌类型两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后来演变为齐梁体。而这两个方面,早在谢灵运那里就已经在相互渗透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南朝乐府 吴声西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艳体诗与南朝乐府之关系及其产生之背景
2
作者 明红英 《中国文学研究》 1990年第1期43-47,共5页
南朝乐府,直接影响了艳体诗之发生。可以说,艳体诗的发展过程,就是南朝乐府逐步渗透影响到上层的过程,同时也是文人改造乐府的过程。 撇开《诗经》、《楚辞》不论,汉魏乐府和古诗中妇女题材的作品还是不少的,但格调却与艳体诗大不相同... 南朝乐府,直接影响了艳体诗之发生。可以说,艳体诗的发展过程,就是南朝乐府逐步渗透影响到上层的过程,同时也是文人改造乐府的过程。 撇开《诗经》、《楚辞》不论,汉魏乐府和古诗中妇女题材的作品还是不少的,但格调却与艳体诗大不相同。它们或写夫妻情爱,或写妇女悲惨之地位和命运,风格朴质凄怨,但却很少描写女性美,即有,也只作粗笔的、静止的描摹作为衬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体诗 南朝乐府 文人 民歌 艳情 女性美 妇女题材 南方文学 北人 江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朝文人乐府诗意象论
3
作者 刘加夫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25,共5页
从本质上讲,南朝文人乐府诗不同于非乐府诗的写作特点在于它的虚拟性。非乐府诗所写的内容多为作者亲身经历的事件和当下感知的情境;乐府诗则因其写作的拟代传统而形成对当下情事的疏离,所写内容多出于臆想和虚构。这种虚假化的写作方... 从本质上讲,南朝文人乐府诗不同于非乐府诗的写作特点在于它的虚拟性。非乐府诗所写的内容多为作者亲身经历的事件和当下感知的情境;乐府诗则因其写作的拟代传统而形成对当下情事的疏离,所写内容多出于臆想和虚构。这种虚假化的写作方式对南朝文人乐府诗意象的艺术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拟"使意象具有递相沿袭的特点,"虚"则形成了意象的装饰性和象征性特征。同时,随着诗坛风尚在齐梁时代的变迁,南朝文人乐府诗中也表现出了某些写实的倾向,这些诗中的意象多是具体可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文人乐府 意象 虚拟 装饰和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乐府革新成就一例
4
作者 邓元煊 《中国文学研究》 1989年第4期56-58,共3页
唐人就说过,李白“尤工古歌”(刘全白《故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国朝能为歌诗者不少,独李白为称首”(吴融《禅月集序》)。他现存乐府诗230首,约占其全部诗歌的1/4,而多数沿用乐府古题。有人认为“太白志存复古”,有人则说太白乃“以... 唐人就说过,李白“尤工古歌”(刘全白《故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国朝能为歌诗者不少,独李白为称首”(吴融《禅月集序》)。他现存乐府诗230首,约占其全部诗歌的1/4,而多数沿用乐府古题。有人认为“太白志存复古”,有人则说太白乃“以复古为革新”。实质上,他所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乐府 新成就 吴歌 南朝乐府 太白 罗敷 秋歌 乐府 禅月集 良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唐诗人李群玉 被引量:1
5
作者 羊春秋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S1期9-15,共7页
李群玉在晚唐诗坛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擅长书法,善于吹笙,是一个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人。令狐綯说他“佳句流传于众口,芳声籍甚于一时” (《存处士李群玉状》),周朴说他是“群玉诗名冠李唐”(《吊李群玉》)说明他虽然是“幽沉江介,分... 李群玉在晚唐诗坛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擅长书法,善于吹笙,是一个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人。令狐綯说他“佳句流传于众口,芳声籍甚于一时” (《存处士李群玉状》),周朴说他是“群玉诗名冠李唐”(《吊李群玉》)说明他虽然是“幽沉江介,分讬渔樵,可是他的诗歌却赢得了当时著名诗人的崇高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群玉 晚唐诗人 诗歌风格 裴休 李商隐 校书郎 沉郁悲凉 南朝乐府 诗歌发展史 罢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词典故例释(四)
6
作者 彭庆生 曲令启 《编辑之友》 1982年第4期185-206,共22页
爱情和婚姻,无疑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之一。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歌唱爱情和婚姻的诗词极多,这方面的典故也十分丰富。我们从中选择了一部分较常用的、影响较大的典故,分两次向读背介绍。 (一)
关键词 李商隐 典故 诗词 牛郎织女 爱情 南朝乐府 例释 朝云 晏几道 永恒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