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重行体“V过”的跨方言比较——从南昌方言表更新的“过_(3)”说起
1
作者
罗琭昕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本文以精细化思路对重行体语法意义再审视,论证南昌方言“过_(3)”强调事件更新之目的,其更新在于事物属性的全部或单个更换。南昌方言重行体具有后接不定指“一量”强倾向,可与加量重行的“凑”同现。通过跨方言比较,得到重行结构的方...
本文以精细化思路对重行体语法意义再审视,论证南昌方言“过_(3)”强调事件更新之目的,其更新在于事物属性的全部或单个更换。南昌方言重行体具有后接不定指“一量”强倾向,可与加量重行的“凑”同现。通过跨方言比较,得到重行结构的方言参数项:前提(非)理想、类义副词前搭配、类义体标记后搭配、数量成分的组配。“过_(3)”源于“从头到尾V一遍”的“过_(02)”,符合语用推理的事理性关联触发重行用法,若处于次第义环境,则为表轮流、交替的“过_(4)”。受普通话“重新来过”与北京口语变化的启发,判定重行结构基式为动词与“过_(3)”组合,“副词V过”是后起框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方言
重行体
“V过”
跨
方言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昌方言的体
被引量:
9
2
作者
徐阳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93-96,共4页
南昌方言语法的体可以分为完成、持续、进行、经历、重行、已然、尝试、起始、继续等九类 ;表达这些体的语法方式除了词汇手段以外 ,还有形态手段。
关键词
南昌方言
谓词
助词
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西吴城方言与南昌方言的词汇差别
被引量:
1
3
作者
肖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7-141,共5页
吴城,是一座千年古镇,曾被称作"小南昌";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吴城方言与南昌方言同属赣语昌都片。两地方言的词汇差别表现在构词、词义和特殊词三个方面。
关键词
吴城
方言
南昌方言
词汇
差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西吴城方言与南昌方言的语音差别
4
作者
肖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5-160,共6页
吴城,是一座千年古镇,曾被称作“小南昌”;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吴城方言与南昌方言同属赣语昌靖片。从语音方面考察吴城话与南昌话的主要差别是有学术价值的。
关键词
吴城
方言
南昌方言
差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原音韵》与高安方言
被引量:
3
5
作者
宁忌浮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79-86,共8页
丁邦新《与中原音韵相关的几种方言现象》一文认为与影喻对立的疑绝对是极少数的例外,是周氏方言的偶尔流露,中原无η-,这一说法欠妥。本文指出对立的疑并不是例外,这种对立与周氏方言无关;周德清不但未将自己的方言搀入中原音韵,反而...
丁邦新《与中原音韵相关的几种方言现象》一文认为与影喻对立的疑绝对是极少数的例外,是周氏方言的偶尔流露,中原无η-,这一说法欠妥。本文指出对立的疑并不是例外,这种对立与周氏方言无关;周德清不但未将自己的方言搀入中原音韵,反而把它当作正语的对象,周氏著述《正语作词起例》的目的之一是为操非中原之音特别是江西的作家、习作者、演员创作与演唱元曲提供语言规范、矫正方音;周氏的“音韵无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和“然乎吸言语之间有入声之别”两句话,指的不是同一个语音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规范
中原音韵
南昌方言
正音
元音
中原之音
周德清
高安
鼻音声母
语音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行体“V过”的跨方言比较——从南昌方言表更新的“过_(3)”说起
1
作者
罗琭昕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
出处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苏皖鄂赣江淮官话与周边方言的接触演变研究及数据库建设”(编号:19ZDA307)资助。
文摘
本文以精细化思路对重行体语法意义再审视,论证南昌方言“过_(3)”强调事件更新之目的,其更新在于事物属性的全部或单个更换。南昌方言重行体具有后接不定指“一量”强倾向,可与加量重行的“凑”同现。通过跨方言比较,得到重行结构的方言参数项:前提(非)理想、类义副词前搭配、类义体标记后搭配、数量成分的组配。“过_(3)”源于“从头到尾V一遍”的“过_(02)”,符合语用推理的事理性关联触发重行用法,若处于次第义环境,则为表轮流、交替的“过_(4)”。受普通话“重新来过”与北京口语变化的启发,判定重行结构基式为动词与“过_(3)”组合,“副词V过”是后起框式结构。
关键词
南昌方言
重行体
“V过”
跨
方言
来源
Keywords
Nanchang dialect
resumption aspect
V guo
cross-dialect
origin
分类号
H175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昌方言的体
被引量:
9
2
作者
徐阳春
机构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93-96,共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点项目"江西境内的客赣方言比较研究"阶段成果
文摘
南昌方言语法的体可以分为完成、持续、进行、经历、重行、已然、尝试、起始、继续等九类 ;表达这些体的语法方式除了词汇手段以外 ,还有形态手段。
关键词
南昌方言
谓词
助词
重叠
分类号
H17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西吴城方言与南昌方言的词汇差别
被引量:
1
3
作者
肖萍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浙江万里学院中文系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7-141,共5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江西吴城方言研究"(20070421029)
四川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SC06B072)
文摘
吴城,是一座千年古镇,曾被称作"小南昌";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吴城方言与南昌方言同属赣语昌都片。两地方言的词汇差别表现在构词、词义和特殊词三个方面。
关键词
吴城
方言
南昌方言
词汇
差别
Keywords
the Wucheng dialect
the Nanchang dialect
vocabulary
differences
分类号
H175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西吴城方言与南昌方言的语音差别
4
作者
肖萍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5-160,共6页
基金
苏州大学2005年优秀博士论文选题"吴城话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代码:23320502)
文摘
吴城,是一座千年古镇,曾被称作“小南昌”;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吴城方言与南昌方言同属赣语昌靖片。从语音方面考察吴城话与南昌话的主要差别是有学术价值的。
关键词
吴城
方言
南昌方言
差别
Keywords
Wucheng dialect
Nanchang dialect
differences
分类号
H175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原音韵》与高安方言
被引量:
3
5
作者
宁忌浮
机构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79-86,共8页
文摘
丁邦新《与中原音韵相关的几种方言现象》一文认为与影喻对立的疑绝对是极少数的例外,是周氏方言的偶尔流露,中原无η-,这一说法欠妥。本文指出对立的疑并不是例外,这种对立与周氏方言无关;周德清不但未将自己的方言搀入中原音韵,反而把它当作正语的对象,周氏著述《正语作词起例》的目的之一是为操非中原之音特别是江西的作家、习作者、演员创作与演唱元曲提供语言规范、矫正方音;周氏的“音韵无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和“然乎吸言语之间有入声之别”两句话,指的不是同一个语音系统。
关键词
语言规范
中原音韵
南昌方言
正音
元音
中原之音
周德清
高安
鼻音声母
语音对比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重行体“V过”的跨方言比较——从南昌方言表更新的“过_(3)”说起
罗琭昕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昌方言的体
徐阳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江西吴城方言与南昌方言的词汇差别
肖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江西吴城方言与南昌方言的语音差别
肖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原音韵》与高安方言
宁忌浮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