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岭隧道岩溶注浆概况及经验教训
被引量:8
- 1
-
-
作者
吴治生
傅伯森
-
机构
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
-
出处
《铁道工程学报》
EI
1989年第2期168-176,共9页
-
文摘
南岭隧道全长6.1公里,为衡广复线双线隧道,是仅次于大瑶山隧道的第二控制工程。隧道位于南岭剥蚀低山丘陵区,海拔320~500米。隧道标高为273~282米,埋深最浅地段仅39~45米。隧道洞身通过五处洼地(横下垅、茅山里、岭白塘、生潮垅、下连溪)。全隧道通过灰岩地层约占95%,可称之为浅埋岩溶隧道。(图1)全区断裂构造发育。
-
关键词
南岭隧道
岩溶裂隙
隧道标
双线隧道
隧道洞身
岩溶隧道
地表注浆
注浆堵水
大瑶山隧道
突泥
-
分类号
U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南岭隧道施工的地质预测预报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吴治生
-
机构
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
-
出处
《铁道工程学报》
EI
1989年第3期52-58,共7页
-
文摘
南岭隧道是衡广复线第二控制性工程,位于湖南省南部五盖山和骑田岭挟持地带的低山丘陵区,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部位,海拔标高320~500米,隧道标高为273~282米。
-
关键词
南岭隧道
地质预报
隧道标
超前钻探
岩溶地段
五盖山
地表注浆
湖南省南部
预测预报
施工地质
-
分类号
U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南岭隧道涌水量预测及评价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吴治生
-
机构
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
-
出处
《铁道工程学报》
EI
1992年第2期44-50,共7页
-
文摘
南岭隧道位于湖南省南部五盖山和骑田岭挟持地带的低山丘陵区,是衡广复线的控制性工程,里程DKl931十817~DK1937十875,采用人字坡排水,变坡点为DK1937十800。该隧道地质构造复杂,岩溶严重发育,主要通过地层为下石炭统岩关组下段灰岩(C<sub>1</sub>Y<sub>1</sub>),岩关组上段页(C<sub>1</sub>Y<sub>1</sub>),下石炭统大塘组石磴子段灰岩(C<sub>1</sub>d<sub>1</sub>)。
-
关键词
南岭隧道
下石炭统
岩关
五盖山
岩溶水文地质
大塘组
湖南省南部
溶蚀洼地
石磴子段
突水点
-
分类号
U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南岭隧道地表陷穴整治措施
- 4
-
-
作者
吴治生
-
机构
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
-
出处
《铁道工程学报》
EI
1990年第2期76-80,共5页
-
文摘
南岭隧道地表陷穴的形成,完全是由于隧道施工这一人为活动而造成的。施工过程中先后产生71处陷穴,其成因多种多样,大致有如下几种:
-
关键词
陷穴
南岭隧道
隧道施工
路基加固
桥头路基
路基下沉
地质纵断面图
隧道地质
溶蚀洼地
隧道工程
-
分类号
U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南岭隧道突水突泥与地表沉陷
被引量:3
- 5
-
-
作者
谭毓浚
-
机构
铁五局一处
-
出处
《铁道工程学报》
EI
1990年第1期80-86,共7页
-
文摘
解放前后,我国修建二千公里的四千余座铁路隧道中,约有1/3有不同程度的漏水,由于漏水,造成衬砌结构损伤,隧底松软冒水,钢轨及配件锈蚀严重,以及电力牵引隧道漏水严重引起放电而造成事故,影响线路稳定、危及人身、设备及行车安全。因此隧道衬砌的突漏水,是隧道工程的老大难问题之一。对隧道突漏水的危害性。
-
关键词
突泥
南岭隧道
隧道衬砌
隧道漏水
铁路隧道
地表沉陷
隧道施工
断层带
地表注浆
预注浆
-
分类号
U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南岭隧道生潮垄地段漏水原因分析及其整治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刘继红
-
机构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科研所
-
出处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2-5,共4页
-
文摘
本文分析了南岭隧道运营以后生潮垄地段严重漏水原因,设计了不影响隧道正常运营的地表钻孔注浆方案,并研究应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孔内分层控制注浆工艺措施,以及在注浆材料中掺入粉煤灰和石碴粉或石碴屑以节省投资,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关键词
隧道
漏水
地表钻孔
分层注浆
南岭隧道
-
分类号
U457.2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
-
题名南岭隧道运营中地表深孔注浆堵水
- 7
-
-
作者
谭毓浚
陈晓春
-
机构
铁道部第五工程局一处
-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1994年第5期27-31,共5页
-
文摘
介绍南岭隧道地表深孔注浆堵水的经验,可供类似隧道参考借鉴。
-
关键词
隧道
深孔注浆
堵水
南岭隧道
-
分类号
U457.2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
-
题名南岭隧道设计施工教训的拙见
- 8
-
-
作者
钟延
-
出处
《铁道工程学报》
EI
1991年第1期63-65,共3页
-
文摘
众所周之,南岭隧道的岩溶地质复杂,其管道大突泥实属罕见。但通过我们创造性劳动,依靠自身的力量,攻克了技术难关,按期建成隧道。在我国铁路隧道修建史上,较成功地引进钻孔注浆与管棚法新技术新工艺,为修建不良地质铁路隧道又获得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并获得我国施工建筑单位的最高奖一鲁班奖。经验成果丰硕,南岭隧道技术攻关小组所总结的12项成果是十分珍贵的。人们在总结该项优秀工程。
-
关键词
南岭隧道
突泥
隧道修建
铁路隧道
岩溶地质
管棚
设计施工技术
技术攻关小组
注浆方法
钻孔注浆
-
分类号
U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南岭隧道钻孔注浆止水的施工方法体会
- 9
-
-
作者
谭毓浚
-
机构
铁道部第五工程局一处
-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1984年第8期19-20,33,共3页
-
文摘
南岭隧道是衡广复线的控制工程之一,系浅埋有岩溶的双线隧道,其地质状况较复杂,目前尚有二段强富水区未开挖,出口段导坑正在掘进,距下连溪地区约1.5km,导坑不断受涌水和泥砂的威胁与阻拦,掘进速度非常缓慢,从1982年元月至1983年11月出口导坑共掘进141m。为此,铁道部基建总局曾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南岭隧道的施工问题,确定导坑涌水必须采用钻孔注浆上水的施工方法。从1982年8月10日至1983年10月26日计14个月余。
-
关键词
南岭隧道
注浆止水
导坑
导洞
施工方法
-
分类号
U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岩溶充水隧道涌水量预测的有关问题
- 10
-
-
作者
邓谊明
-
机构
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
-
出处
《铁道工程学报》
EI
1993年第1期75-81,共7页
-
文摘
正确地预测隧道涌水量,对工程设计、编制施工组织等都具至关重要的意义。路内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初步建立了一套预测方法。然岩溶地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千变万化,预测隧道涌水量是一个极复杂的问题,一些环节仍需进一步完善。通过大瑶山隧道的勘测设计和施工实践的体会,本文将就其中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
关键词
隧道涌水量
岩溶地段
充水
隧道长度
岩溶地区
溶隙
南岭隧道
大瑶山隧道
预测方法
隧道开挖
-
分类号
U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浅埋隧道工程新成就
- 11
-
-
作者
吴成三
-
出处
《铁道工程学报》
EI
1989年第4期237-243,共7页
-
文摘
近年来联邦德国在新建铁路中浅埋隧道达36公里,其覆盖层厚度在30m左右,约为隧道断面直径的2倍,在施工中克服了很多困难。我国在此期间也建成了衡广复线和大秦铁路西段,其中著名的南岭隧道6058m,军都山隧道8460m。
-
关键词
浅埋隧道
覆盖层厚度
隧道断面
南岭隧道
侧壁导坑法
军都山
仰拱
隧道施工
隧道工程
喷混凝土
-
分类号
U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