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区域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林媚珍 冯荣光 +1 位作者 刘妍 纪少婷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91,共6页
在3S技术和Fragstats 4.0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多种指数,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对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乳阳片区的森林景观斑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是乳阳片区的基质景观类型,斑块类型面积为19 759.53... 在3S技术和Fragstats 4.0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多种指数,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对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乳阳片区的森林景观斑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是乳阳片区的基质景观类型,斑块类型面积为19 759.53hm2,占整个森林景观的64.43%;景观要素斑块类型面积大小排序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采伐迹地﹥山顶阔叶矮林﹥山地草甸﹥道路﹥建设用地﹥水域﹥耕地;整体景观斑块彼此相邻近,各级景观斑块分布均匀、规模适中、形态自然、破碎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格局 3S技术 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璐 李镇魁 +1 位作者 苏志尧 陈北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75,共5页
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300~1 900 m的范围内,海拔每升高100 m设置1条水平样带,共计调查了17条样带,样地面积20 400 m^2, 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非度量的多维标定法(NMMDS)进行森林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结... 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300~1 900 m的范围内,海拔每升高100 m设置1条水平样带,共计调查了17条样带,样地面积20 400 m^2, 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非度量的多维标定法(NMMDS)进行森林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结果表明:(1)双向指示种分析,按照海拔从低到高组合,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分为3种森林群落类型,聚类结果基本反映出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沿海拔梯度的分布;(2)非度量的多维标定法排序进一步验证了海拔是影响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3)双向指示种分析结果与非度量的多维标定法结果基本一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指示种分析 非度量的多维标定法 森林群落 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β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璐 苏志尧 李镇魁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6-512,共7页
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300-1900m的范围内,海拔每升高100m设置一条水平样带,共计调查了17条样带,样地面积20400m2。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森林群落β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相邻样带还是基准... 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300-1900m的范围内,海拔每升高100m设置一条水平样带,共计调查了17条样带,样地面积20400m2。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森林群落β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相邻样带还是基准样带,Cody指数以及物种周转速率βC与海拔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P<0.05);森林群落各层的共有种数随物种周转速率βC的增加而减少(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揭示,Cody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各层之间物种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差异。与相异性系数(community dissimilarity)、Bray-Curtis指数和Morisita-Horn指数、以及物种周转速率Sβ和物种周转速率t相比,Cody指数和物种周转速率βC能较好地反映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β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多样性指数 物种周转速率 海拔梯度 森林群落 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保护条件下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贺立静 张璐 苏志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77,共5页
运用2×2列联表,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系数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不同保护条件群落中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关于群落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受干扰最多的群落Ⅰ表现为不显著的负联结... 运用2×2列联表,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系数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不同保护条件群落中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关于群落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受干扰最多的群落Ⅰ表现为不显著的负联结,中等保护的群落Ⅱ表现为接近"无关联",保护强度最高的群落Ⅲ表现出显著性正联结.主要种对间显著性联结较少,显著性负联结只在群落Ⅰ内有3对,显著性正联结在3个群落内各有1对.从群落Ⅰ到群落Ⅲ物种间共同出现的几率逐步增加,联结系数也从较为分散转变为主要集中在正联结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保护条件 优势种群 种间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水果资源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镇魁 黄辉宁 +1 位作者 冯志坚 吴永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22,共5页
报道了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水果资源的调查结果 ,计有野生水果 33科 6 1属 15 7种 .在分析其资源特点的基础上 。
关键词 野生水果资源 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润楠群落冻害调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胡晓敏 董安强 +4 位作者 王发国 陈林 翟俊文 陈志明 邢福武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3-558,共6页
2008年10月,对遭受年初特大冰冻灾害的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群落的冻害受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1 600 m2的样地内有73科119属169种维管束植物,其属可以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亚... 2008年10月,对遭受年初特大冰冻灾害的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群落的冻害受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1 600 m2的样地内有73科119属169种维管束植物,其属可以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亚型。群落中植物包括优势种浙江润楠受冻害严重。用SAS 9.1软件对植物受冻害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群落中物种受冻害程度与其分布区类型几乎不相关,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物种受冻害程度与其高度、年龄及地理位置有关,而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受冻害程度与其高度和年龄均没有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浙江润楠 冻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Ⅳ)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振耀 梁铬球 +6 位作者 贾凤龙 谢委才 陈志明 邓世福 唐长根 陈景烈 杨清云 《昆虫天敌》 CSCD 2002年第3期111-117,共7页
本文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广翅目 1科 2属 2种、脉翅目 3科 8属 1 0种、长翅目 1科 1属 1种、鳞翅目 (蛾类 ) 2 7科 2 1 3属 2 99种的昆虫名录。
关键词 广翅目 脉翅目 长翅目 鳞翅目 广东 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大东山 昆虫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的种间分离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文强 黄世能 +2 位作者 李家湘 周光益 王旭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7-474,共8页
种间分离的研究对揭示种间相互作用、群落组成与动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内,设置了36个样方,以样方内株数≥10的27个物种为研究对象,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运用ArcGIS软件、N×N最近邻体列联表、2... 种间分离的研究对揭示种间相互作用、群落组成与动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内,设置了36个样方,以样方内株数≥10的27个物种为研究对象,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运用ArcGIS软件、N×N最近邻体列联表、2×2列联表截表以及Pielou分离指数,研究了群落内27个物种的种间分离规律,采用Clark_Evans最近邻体法测定了27个物种的分布格局。结果显示:(1)27个物种中,有3个呈聚集分布,24个呈随机分布;(2)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中正分离种对占59.83%,随机毗邻种对占40.17%,没有负分离,群落稳定;(3)正分离主要发生在群落优势种或建群种之间,优势种之间也有随机毗邻发生;(4)呈聚集分布的物种与其它物种主要表现为正分离,一般不表现为负分离;而呈随机分布的物种之间多数表现为随机毗邻,也有部分表现为正分离或负分离;(5)群落内27个物种互相交错分布,是全面不分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种间分离 最近邻体法 N×N列联表 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Ⅲ)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振耀 梁铬球 +6 位作者 贾凤龙 谢委才 陈志明 邓世福 唐长根 陈景烈 杨清云 《昆虫天敌》 CSCD 2002年第2期70-76,共7页
本文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鞘翅目昆虫名录 ,计有 34科 1 73属 30 0种 ,其中连州负泥虫LiliocerislianzhouensisLong和黑隆胸牙甲Paracymussp .等
关键词 广东 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大东山 昆虫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肝菌资源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爱群 邓国俊 钟月金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6-87,共2页
叙述了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肝菌资源的研究概况,旨在为合理开发利用该地区的牛肝菌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广东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牛肝菌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季节变化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立军 靳桂敏 黄文志 《野生动物》 2007年第5期33-35,共3页
2004年4月~2005年5月,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进行了种类、数量调查统计,分析了该地区蝶类资源的季节性变化。共收集蝴蝶标本1682余只,隶属7科30属30种。研究表明蝴蝶及活动情况随着不同季节的变化、植被类型及植物生长情况的... 2004年4月~2005年5月,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进行了种类、数量调查统计,分析了该地区蝶类资源的季节性变化。共收集蝴蝶标本1682余只,隶属7科30属30种。研究表明蝴蝶及活动情况随着不同季节的变化、植被类型及植物生长情况的变化是决定蝴蝶种类组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人为活动也是影响种群消长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类 季节变化 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低山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敏 Liu Min 《广东林业科技》 2010年第3期65-70,共6页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分析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400~500 m的低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和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样方内分布有乔木59种,分属于30个科;优势种类包括胡氏青冈、甜槠、桂花、猴欢喜、红背栲、山杜英、鹿角栲、檵木、白...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分析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400~500 m的低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和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样方内分布有乔木59种,分属于30个科;优势种类包括胡氏青冈、甜槠、桂花、猴欢喜、红背栲、山杜英、鹿角栲、檵木、白锥、皂荚等;以物种多度为定量指标计算各群落相似性为0~0.61,相邻号样方的群落相似性系数较大;各群落物种丰富度为11~23种,辛普森指数4.97~21.85,香农—威纳指数2.78~4.38;JSP指数0.15~0.66,JSW指数0.77~0.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山常绿阔叶林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非粮油脂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7
13
作者 叶心芬 邢福武 梁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76,共6页
在前期调查与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非粮油脂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统计分析。对收集的植物含油器官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含油率,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前期调查与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非粮油脂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统计分析。对收集的植物含油器官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含油率,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非粮油脂植物共有77科190属471种,分别占南岭种子植物科、属、种的41.18%、17.40%、14.81%,分别占全国油脂植物科、属、种的71.30%、47.86%、57.86%;含15种以上非粮油脂植物的优势科有樟科、卫矛科、大戟科、芸香科、木兰科、茶科、蔷薇科,主要分布于海拔1 400 m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带;科属分布区类型复杂多样,以热带成分占明显优势,同时也受温带成分较强烈的影响;含油率大于45%的有46种(20科27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非粮油脂植物 分布区类型 脂肪酸组成 含油率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眼蝶的区系组成与生态分布 被引量:2
14
作者 龚粤宁 邱治军 +3 位作者 周光益 杨昌腾 李兆佳 顾茂彬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5期10-15,共6页
1990—1998年和2006—2015年每年对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进行区系调查,结果表明,南岭共有眼蝶科68种,其中东洋区共57种,东洋区属主导分布型;中国华南、西南、华中区的共有种共50种,其它分布区种类少,说明南岭眼蝶与南岭植物... 1990—1998年和2006—2015年每年对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进行区系调查,结果表明,南岭共有眼蝶科68种,其中东洋区共57种,东洋区属主导分布型;中国华南、西南、华中区的共有种共50种,其它分布区种类少,说明南岭眼蝶与南岭植物一样主要属亚热带区系;眼蝶科中的黛眼蝶属有29种,超过云南、海南、台湾、福建省等地的黛眼蝶属种数。2012—2015年对南岭南北坡不同海拔的蝶类分布进行了研究,共发现眼蝶39种669头,其中南坡32种417头,北坡23种180头,山顶5种72头。在区系组成上,南坡拥有更多的南亚热带至热带的眼蝶种类;在海拔分布上,南北坡栖息于中海拔(1 000~1 100 m)森林中的眼蝶种数比低海拔(500~600 m)多。造成眼蝶南北坡分布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南坡冬季温度高于北坡,且南坡植物区系中拥有更多的热带广布成分;而造成中海拔眼蝶种数较多的原因是该区域人为活动较少、原始植被保留比较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眼蝶 区系 生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菇科真菌资源 被引量:1
15
作者 龚粤宁 林敏 +3 位作者 何淑娴 宋斌 刘志发 莫美华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6期11-14,共4页
依据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鉴定和整理出红菇科(Russulaceae)真菌45种,其中乳菇属16种、多汁乳菇属3种、红菇属26种,保护区新记录种19种,并进行了经济价值评估。本次调查结果将为该保护区红菇科资源的开... 依据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鉴定和整理出红菇科(Russulaceae)真菌45种,其中乳菇属16种、多汁乳菇属3种、红菇属26种,保护区新记录种19种,并进行了经济价值评估。本次调查结果将为该保护区红菇科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平衡的维持等提供科学材料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菇属 多汁乳菇属 乳菇属 经济价值 广东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耀光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4期80-83,共4页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46种,隶属29科39属,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25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5种,二级保护植物有20种。文章论述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及特征,提出合理利用珍稀濒危植物的对策,...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46种,隶属29科39属,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25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5种,二级保护植物有20种。文章论述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及特征,提出合理利用珍稀濒危植物的对策,以达到保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珍稀濒危植物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曾丽梅 《热带林业》 2004年第2期38-46,52,共10页
报导了对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初步调查结果,在研究其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对其保 护与开发利用的策略作了探讨。
关键词 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特点及发展策略
18
作者 林翠新 黄安 陈美谷 《广西林业科学》 2003年第1期48-49,55,共3页
通过分析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类型丰富的特点 ,发挥自然保护区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 ,发展林副产品 ,开发旅游资源 。
关键词 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森林植被 特点 发展策略 林副产品 旅游资源开发 珍贵阔叶树种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生物圈模型的南岭不同植被类型碳收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黛仪 周平 +2 位作者 徐卫 李吉跃 林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9-1440,共12页
广东南岭保存着世界上同纬度带上最完整的亚热带植被,森林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然而,目前该地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碳收支年积累量特征及月动态规律尚不明确。选择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沟谷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 广东南岭保存着世界上同纬度带上最完整的亚热带植被,森林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然而,目前该地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碳收支年积累量特征及月动态规律尚不明确。选择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沟谷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山顶常绿阔叶矮林4种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运用集成生物圈模型(IBIS)对其2020年总初级生产力(GPP)、净初级生产力(NPP)、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和土壤异养呼吸(Rh)进行模拟,利用样地调查数据对NPP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该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碳收支年积累量特征及月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南岭不同植被类型GPP、NPP、NEP和Rh的平均值分别为1.709、0.718、0.596和0.123 kg C m^(-2)a^(-1),4种植被类型中GPP最高的是沟谷常绿阔叶林,NPP、NEP最高的是山地常绿阔叶林,山顶常绿阔叶矮林的GPP、NPP和NEP均相对较低。南岭不同植被类型全年各月均表现出碳汇(NEP>0),逐月NPP和NEP均表现为双峰变化规律,但不同植被类型的两个峰值所在月份不一致;逐月Rh呈夏季高、冬季低的单峰曲线,夏季时沟谷常绿阔叶林的Rh最高,山顶常绿阔叶矮林的Rh最低。经验证,IBIS模型较好地模拟南岭不同植被类型碳收支情况,模拟值解释了93%的实际碳收支情况,模型对各植被类型的模拟平均相对误差在1.16%-6.07%之间。该研究可为我国亚热带地区南岭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评价和森林生态系统资源的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收支 集成生物圈模型(IBIS) 生产力 动态变化 广东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山地森林不同保护条件下的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区余端 赖树雄 +1 位作者 张璐 苏志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4-78,共5页
用物种多度、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比较分析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3个不同功能区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受人为干扰较多的试验区群落,种间多度差异大;缓冲区的群落,种... 用物种多度、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比较分析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3个不同功能区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受人为干扰较多的试验区群落,种间多度差异大;缓冲区的群落,种间多度差异比较缓和;核心区中受到严格保护的群落,种间多度差异不显著.核心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多,缓冲区群落次之,试验区群落最少.3个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随保护程度的升高而增加;它们的均匀度指数随保护程度的升高而降低.但3个群落间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差异并不显著.这说明人为干扰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自然干扰的过程,对维持和增加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 保护条件 物种多样性 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