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哨兵一号SAR成像的南奥克尼海台内孤立波研究
1
作者
刘海涛
王彩霞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9,共10页
大量来自哨兵一号卫星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产品揭示了南奥克尼海台南侧是一处内孤立波生成的热点区域,该区域内孤立波的空间分布和特征参数首次被揭示。统计结果显示该区域内孤立波具有两种传播方向:一类...
大量来自哨兵一号卫星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产品揭示了南奥克尼海台南侧是一处内孤立波生成的热点区域,该区域内孤立波的空间分布和特征参数首次被揭示。统计结果显示该区域内孤立波具有两种传播方向:一类向南往深海传播,另一类向东沿等深线传播。此外,观测到的内孤立波波长平均值为300 m,波峰长度平均值为80 km,简单的统计分析显示遥感观测到的内孤立波绝大多数在大潮前后生成。经过计算研究区域内的正压潮力得出南奥克尼海台南侧45°W的1000 m等深线是一处理想的内潮生成源,通过回溯内孤立波的生成时刻得出东向传播的内孤立波属于典型的内潮释放机制。最后,本研究结合两层的Benjamin-Ono方程和遥感观测结果对内孤立波的振幅和相速度进行了反演,反演得到内孤立波振幅约为9 m,传播相速度约为0.5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孤立波
合成孔径雷达
南奥克尼海台
威德尔
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1/2012年夏季南极半岛北端周边海域的水团与水交换
被引量:
9
2
作者
史久新
孙永明
+2 位作者
矫玉田
郝光华
王妙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1期67-79,共13页
通过分析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在南极半岛北端周边海域获得的5条断面观测温盐剖面数据,进一步认识了该海域的水团组成和水交换情况。观测区域南部的鲍威尔海盆及周边深海区,可以观测到保持了较显著高温核心...
通过分析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在南极半岛北端周边海域获得的5条断面观测温盐剖面数据,进一步认识了该海域的水团组成和水交换情况。观测区域南部的鲍威尔海盆及周边深海区,可以观测到保持了较显著高温核心的威德尔深层水、密度大于28.27 kg·m-3的威德尔海深层水以及温度低于-0.7℃的威德尔海底层水。周边陆坡上的威德尔深层水则表现出因与周围水体发生混合而核心性质减弱的特征。在菲利普海岭、埃斯佩里兹海槽等复杂地形处,观测到的对应于威德尔深层水深度的混合与热盐入侵过程更为显著。威德尔深层水能够到达南设得兰群岛以北的象岛东北面海域,但是高盐核心加深至1 500 db,上覆的温暖水体温度基本不变,但盐度随深度显著增大,表明威德尔深层水经历了不同的路径和变性过程。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中没有绕极深层水大规模侵入的迹象,但是乔治王岛周边陆架上可能存在涡旋等中尺度过程,会影响德雷克海峡与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之间的水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团
环流
南
极半岛
南
设得兰群岛
南奥克尼海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哨兵一号SAR成像的南奥克尼海台内孤立波研究
1
作者
刘海涛
王彩霞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6024,42090040)资助。
文摘
大量来自哨兵一号卫星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产品揭示了南奥克尼海台南侧是一处内孤立波生成的热点区域,该区域内孤立波的空间分布和特征参数首次被揭示。统计结果显示该区域内孤立波具有两种传播方向:一类向南往深海传播,另一类向东沿等深线传播。此外,观测到的内孤立波波长平均值为300 m,波峰长度平均值为80 km,简单的统计分析显示遥感观测到的内孤立波绝大多数在大潮前后生成。经过计算研究区域内的正压潮力得出南奥克尼海台南侧45°W的1000 m等深线是一处理想的内潮生成源,通过回溯内孤立波的生成时刻得出东向传播的内孤立波属于典型的内潮释放机制。最后,本研究结合两层的Benjamin-Ono方程和遥感观测结果对内孤立波的振幅和相速度进行了反演,反演得到内孤立波振幅约为9 m,传播相速度约为0.5 m/s。
关键词
内孤立波
合成孔径雷达
南奥克尼海台
威德尔
海
Keywords
internal solitary waves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South Orkney Plateau
Weddell Sea
分类号
P731.2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1/2012年夏季南极半岛北端周边海域的水团与水交换
被引量:
9
2
作者
史久新
孙永明
矫玉田
郝光华
王妙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
出处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1期67-79,共13页
基金
国家海洋局"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项目(CHINARE2014-01-01
CHINARE2014-04-01)资助
文摘
通过分析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在南极半岛北端周边海域获得的5条断面观测温盐剖面数据,进一步认识了该海域的水团组成和水交换情况。观测区域南部的鲍威尔海盆及周边深海区,可以观测到保持了较显著高温核心的威德尔深层水、密度大于28.27 kg·m-3的威德尔海深层水以及温度低于-0.7℃的威德尔海底层水。周边陆坡上的威德尔深层水则表现出因与周围水体发生混合而核心性质减弱的特征。在菲利普海岭、埃斯佩里兹海槽等复杂地形处,观测到的对应于威德尔深层水深度的混合与热盐入侵过程更为显著。威德尔深层水能够到达南设得兰群岛以北的象岛东北面海域,但是高盐核心加深至1 500 db,上覆的温暖水体温度基本不变,但盐度随深度显著增大,表明威德尔深层水经历了不同的路径和变性过程。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中没有绕极深层水大规模侵入的迹象,但是乔治王岛周边陆架上可能存在涡旋等中尺度过程,会影响德雷克海峡与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之间的水交换。
关键词
水团
环流
南
极半岛
南
设得兰群岛
南奥克尼海台
Keywords
water mass
circulation
Antarctic Peninsula
South Shetland Islands
South Orkney Plateau
分类号
P731.1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哨兵一号SAR成像的南奥克尼海台内孤立波研究
刘海涛
王彩霞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11/2012年夏季南极半岛北端周边海域的水团与水交换
史久新
孙永明
矫玉田
郝光华
王妙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