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地域文人集群与地域诗派的形成——以南园诗社与岭南诗派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恩维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7-134,160,共8页
通过南园结社,元末明初岭南形成了一个地域文人集群。通过群体性诗歌活动,南园诗人形成了共同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的地域特质,通过家族传承、师门传唱和乡邦传播,南园诗歌实现了代际传承,岭南诗派在岭南成了现实;通过走出岭南,积极参与全... 通过南园结社,元末明初岭南形成了一个地域文人集群。通过群体性诗歌活动,南园诗人形成了共同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的地域特质,通过家族传承、师门传唱和乡邦传播,南园诗歌实现了代际传承,岭南诗派在岭南成了现实;通过走出岭南,积极参与全国各地各类文化和文学活动,与其他地域诗派展开文学交流,南园五先生传播了岭南诗歌,提升了岭南文人的文化形象,实现了岭南诗派在南国崛起;而南园五先生及南园后学的南园情结,则强化了岭南文人的地域文化认同,也奠定了岭南诗派的文化和文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集群 地域诗派 南园诗社 南园五先生 岭南诗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园诗社与南园五先生之构成及其诗学史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左东岭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7,共5页
从元明之际的时代转折特征与南园诗人群体的人生遭遇,重新探讨了南园五先生所代表的南园诗社的构成过程以及所体现的诗学意义。文章认为,南园是此一诗人群体初次结社的地方,是他们元末生活与人生情趣的体现。入明之后,他们无论是做官还... 从元明之际的时代转折特征与南园诗人群体的人生遭遇,重新探讨了南园五先生所代表的南园诗社的构成过程以及所体现的诗学意义。文章认为,南园是此一诗人群体初次结社的地方,是他们元末生活与人生情趣的体现。入明之后,他们无论是做官还是隐居,几乎均遭逢到巨大的人生挫折,不幸者送掉性命,侥幸者也备受贬谪磨难。于是,南园便成为他们美好的精神家园,成为记忆中自由的象征。正是由于他们这种反复的美好回忆,使得南园成为像玉山草堂那样的雅致园林,使得南园诗社成为如北郭诗社那样的诗学流派,使得南园五子成为如吴中四杰那样的著名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园诗社 南园五先生 美好追忆 诗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园诗歌的传承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永正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4-134,共11页
明、清两代,广东地区的诗人群体大批涌现,岭南诗歌进入了成熟期。岭南地区最有影响的诗人群体则是以孙蕡为首的南园诗社。南园诗社自元末建社以来,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对岭南诗坛影响甚大。南园诗人,标榜汉魏,力追三唐,尤重风骨,对以&qu... 明、清两代,广东地区的诗人群体大批涌现,岭南诗歌进入了成熟期。岭南地区最有影响的诗人群体则是以孙蕡为首的南园诗社。南园诗社自元末建社以来,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对岭南诗坛影响甚大。南园诗人,标榜汉魏,力追三唐,尤重风骨,对以"雄直之气"著称的岭南诗派的形成起过重要作用。南园诗社已成为岭南诗派的实体,在中国诗史上应占一定的位置。可以这样说,南园诗社史,就是一部岭南诗派史的简编。南园诗社的余韵流风,直到近代依然未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园诗社 南园五子 南园后五子 南园今五子 南园新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孙■、王佐等结社南园的时间 被引量:8
4
作者 汪廷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6期95-98,共4页
关于孙贲艹、王佐等结社南园的时间汪廷奎孙贲艹、王佐等结南园诗社,其事甚为著名,广为人知。但南园诗社始结于何时,却众说不一。明人黄佐是较早介绍该诗社的一个,其涉及结社时间的文字,见于《广州人物传》和《广东通志》中的《王... 关于孙贲艹、王佐等结社南园的时间汪廷奎孙贲艹、王佐等结南园诗社,其事甚为著名,广为人知。但南园诗社始结于何时,却众说不一。明人黄佐是较早介绍该诗社的一个,其涉及结社时间的文字,见于《广州人物传》和《广东通志》中的《王佐传》(文字全同),兹摘录与南园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园诗社 王佐 广州 何真 元末 人物传 《广东通志》 《四库全书》 给事中 十三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南园前五先生的诗 被引量:1
5
作者 梁守中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124-131,共8页
本文简要介绍南园前五先生的生平,并对五人的诗歌作品分别作出评述.五人中以孙蕡名最著,成就最大。南园前五先生结社于元末明初,开岭南有明一代风雅之宗,对岭南诗歌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其流风余韵,一直影响到近代。
关键词 南园诗社 南园前五先生 孙蕡 王佐 赵介 李德 黄哲 开有明一代岭南诗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