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松桃南华系大塘坡组凝灰岩锆石SHRIMPⅡ U-Pb年龄 被引量:77
1
作者 尹崇玉 王砚耕 +5 位作者 唐烽 万渝生 王自强 高林志 邢裕盛 刘鹏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3-278,共6页
新元古代冰期和冰期发生的确切时代一直是全球前寒武纪地质学家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应用高分辨率、高精度离子微探针(SHRIMP)锆石U-Pb定年方法,测定采自贵州松桃黑水溪锰矿大塘坡组底部凝灰岩锆石U-Pb年龄为667.3±9.9Ma(MSWD=1.6... 新元古代冰期和冰期发生的确切时代一直是全球前寒武纪地质学家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应用高分辨率、高精度离子微探针(SHRIMP)锆石U-Pb定年方法,测定采自贵州松桃黑水溪锰矿大塘坡组底部凝灰岩锆石U-Pb年龄为667.3±9.9Ma(MSWD=1.6)。这一年龄结果与前不久Zhou等(2004)在“Geology”上报道的贵州松桃寨郎沟剖面大塘坡组下部凝灰质层的锆石U-Pb年龄662.9±4.3Ma(MSWD=1.24)完全一致,进一步限定了我国南华系大塘坡组间冰期的下限年龄。综合近年来同位素年代学新资料,认为南华系南沱冰期与新元古代马利诺(Marinoan)冰期相当,时限大致在660~630Ma之间。南华系的下冰期与斯图特(Sturtian)冰期相当,时限大致在750~670M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系 大塘坡组 SHRIMP 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三斗坪地区南华系化学蚀变指数特征及南华系划分、对比的讨论 被引量:63
2
作者 王自强 尹崇玉 +3 位作者 高林志 唐烽 柳永清 刘鹏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7-585,共9页
化学蚀变指数(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最早作为判别源岩区化学风化程度的指标而提出,随后又应用于对沉积物沉积环境的判定。化学蚀变指数的表达式为CIA=n(Al2O3)/[n(Al2O3)+n(CaO^*)+n(Na2O)+n(K2O)]×100... 化学蚀变指数(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最早作为判别源岩区化学风化程度的指标而提出,随后又应用于对沉积物沉积环境的判定。化学蚀变指数的表达式为CIA=n(Al2O3)/[n(Al2O3)+n(CaO^*)+n(Na2O)+n(K2O)]×100。CaO^*代表硅酸盐中的CaO,n(CaO^*)=n(CaO)-n(CO2,方解石)-O.5·n(CO2,白云石)-10/3·n(P2O5)。化学蚀变指数研究样品的选取极为重要,最佳岩性为细碎屑岩,需要清除成岩过程中钾交代作用的影响。用成分变异指数(ICV)来判别沉积再循环作用和沉积物成分被改造的程度。用A—CN—K三角图解来判别物源区的源岩性质和样品钾交代的特征及其风化趋势。宜昌三斗坪地区南华系CIA研究表明:该区南华系下统莲沱组下部的CIA值在50~65之间(干燥寒冷),上部为65~75之间(温暖潮湿)和顶部为55~60之间(干燥寒冷);南华系上统南沱组的CIA值基本在60~65之间(干燥寒冷),近顶部两个样品的CIA值达70(温暖潮湿)。上述CIA值变化表明本区南华纪经历自老到新由冰期干燥寒冷-间冰期温暖潮湿-冰期干燥寒冷沉积环境的变化过程。本文据此提出了新的扬子古陆南华系新的划分和对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蚀变指数(CIA) 钾交代 成分变化指数(ICV) 新元古代 南华系 莲沱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的南华系 被引量:22
3
作者 郭灵俊 陈志勇 +3 位作者 孟二根 王忠 武利文 郝俊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26-830,共5页
莫尔道嘎镇等3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原青白口系佳疙瘩组的含义进行了重新厘定。新厘定的佳疙瘩组剔除了原组内的石英岩、片岩和部分构造片岩,其岩石组合下部为片理化绢云母千枚岩、绢云母千枚岩、变质粉细砂岩等,上部为绢云母千枚岩... 莫尔道嘎镇等3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原青白口系佳疙瘩组的含义进行了重新厘定。新厘定的佳疙瘩组剔除了原组内的石英岩、片岩和部分构造片岩,其岩石组合下部为片理化绢云母千枚岩、绢云母千枚岩、变质粉细砂岩等,上部为绢云母千枚岩、绢云母板岩、炭质板岩夹变安山岩、结晶灰岩。该组底部与古元古界兴华渡口岩群大理岩呈断层接触,顶部与震旦系额尔古纳河组结晶灰岩呈整合接触。在绢云母板岩、泥灰岩、细晶灰岩中采到大量微古植物:Lophosphaeridium,Lophominuscu-la,Trachysphaeridium和Symplasosphaeridium,在佳疙瘩组剖面中上部的变安山岩夹层中首次获得单颗粒锆石U-Pb蒸发法年龄723Ma±42Ma,证实了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南华系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 佳疙瘩组 南华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桂北地区南华系化学地层特征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自强 尹崇玉 +1 位作者 高林志 唐烽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5-474,共10页
化学蚀变指数(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CIA)最早作为判别源岩化学风化程度而提出,随后又应用于对沉积物沉积环境的判定。化学蚀变指数的表达式为CIA={n(Al2O3)/[n(Al2O3)+n(CaO^*)+n(Na2O)+n(K2O)]}×10... 化学蚀变指数(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CIA)最早作为判别源岩化学风化程度而提出,随后又应用于对沉积物沉积环境的判定。化学蚀变指数的表达式为CIA={n(Al2O3)/[n(Al2O3)+n(CaO^*)+n(Na2O)+n(K2O)]}×100。CaO^*代表硅酸盐中的CaO,n(CaO^*)=n(CaO)-n(CO2方解石)-n0.5×n(CO2白云石)-10/3xn(P2O5)。化学蚀变指数样品的选取极为重要,最佳岩性为细碎屑岩,并需清除成岩过程中钾交代作用的影响,以及采用成分变异指数(ICV)来判别沉积再循环作用和沉积物成分被改造的程度。使用A—CN—K三角图解判别物源区的源岩性质和样品钾交代的程度及其风化趋势。黔南-桂北地区南华系的CIA研究表明:该地区南华系下部的长安组其下部CIA值为60~65之间,中部为70~5,上部回落到65—70之间。南华系中部富禄组CIA值高,在85-95之间。南华系上部的南沱组CIA值再次回落到60—65的范围。上述CIA值的变化表明本区南华纪时期自老至新经历多次由干燥寒冷-温暖潮湿气候期的变化。本文据此提出扬子地块南华系新的划分、对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系 “寒冷气候期” 化学蚀变指数(CIA) 钾交代 成分变异指数(I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秀山小茶园锰矿南华系大塘坡组古环境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志鑫 罗亮 +2 位作者 刘喜停 刘伟 孙志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3-486,共14页
认识渝湘黔地区南华系的沉积构造背景可以为该地区锰矿勘探提供新的依据,基于此,文中对重庆秀山小茶园锰矿ZK0606钻孔的南华系千子门组和大塘坡组开展了系统的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分析。沉积相分析结果表明,该套地层共可划分出冰水浅海... 认识渝湘黔地区南华系的沉积构造背景可以为该地区锰矿勘探提供新的依据,基于此,文中对重庆秀山小茶园锰矿ZK0606钻孔的南华系千子门组和大塘坡组开展了系统的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分析。沉积相分析结果表明,该套地层共可划分出冰水浅海、局限边缘盆地和浅水陆棚3种沉积环境。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大塘坡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富轻稀土元素、具Eu负异常,结合Al2O3/(Al2O3+Fe2O3)、Al/(Al+Fe+Mn)值等,推测其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背景。根据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U、V、Mo、V/Cr)等推测,大塘坡组一段沉积于缺氧—贫氧沉积环境,而大塘坡组二段逐渐过渡到氧化沉积环境;根据Al/Ca值、化学蚀变指数(CIA)等指标分析,该套地层自下而上化学风化强度逐渐增大、陆源碎屑供给增多,这可能与Sturtian冰期结束、气候变暖和海平面迅速升高有关。综合上述分析结果认为,重庆秀山小茶园锰矿主要产出于大塘坡组一段下部相对深水厌氧的局限边缘盆地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系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南华系-寒武系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与分布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光有 闫慧慧 +5 位作者 陈玮岩 闫磊 陈志勇 李婷婷 孙琦森 谢小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42-3462,共21页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向深层-超深层领域拓展,古老层位的烃源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塔里木盆地周缘广泛出露的前寒武地层为古老烃源岩及其发育背景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塔东地区南华系、震旦系和寒武系三套烃源岩,通过对库鲁克...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向深层-超深层领域拓展,古老层位的烃源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塔里木盆地周缘广泛出露的前寒武地层为古老烃源岩及其发育背景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塔东地区南华系、震旦系和寒武系三套烃源岩,通过对库鲁克塔格地区野外露头及岩芯资料的综合分析,采用有机地球化学和无机地球化学手段对烃源岩质量以及烃源岩发育环境进行了评价,认为南华系特瑞艾肯组、震旦系水泉组、寒武系西大山组为主要烃源岩发育层位。特瑞艾肯组烃源岩TOC分布在0.22%~2.80%,平均值1.65%,Ro平均值为1.28%~1.60%;水泉组烃源岩TOC分布在0.22%~0.79%,平均值为0.49%;Ro分布在1.37%~1.93%之间(均值1.72%);西大山组烃源岩TOC分布在0.15%~1.45%,平均值0.47%。结合地震资料对裂陷结构进行追踪,初步对塔里木盆地东部三套烃源岩的分布范围进行了限定。针对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盆地演化背景,运用C、O、Sr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等,对三套黑色岩系形成环境与发育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库鲁克塔格地区的冰期事件进行了的限定,认为塔东地区南华-寒武纪至少发生过三期冰期事件,塔东地区冰碛岩地层的划分可以为全球前寒武地层对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 南华系 震旦 烃源岩 冰期事件 塔里木盆地 库鲁克塔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地区南华系沉积物源分析——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9
7
作者 韩坤英 王梁 +5 位作者 丁孝忠 任留东 高林志 刘燕学 庞健峰 薛玖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66-2180,共15页
江南造山带西南部是扬子克拉通新元古代地层发育较完整的地区之一。其中,桂北地区的南华系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长安组、富禄组、大塘坡组和黎家坡组,沉积厚度从几十米到几千米不等,总体趋势是西厚东薄。本文对长安组、富禄组、黎家坡组... 江南造山带西南部是扬子克拉通新元古代地层发育较完整的地区之一。其中,桂北地区的南华系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长安组、富禄组、大塘坡组和黎家坡组,沉积厚度从几十米到几千米不等,总体趋势是西厚东薄。本文对长安组、富禄组、黎家坡组的5个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试。其中长安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存在一个峰值,峰值区间为724-972Ma之间,最年轻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746±5Ma(n=19),指示南华系长安组沉积年龄可能介于746-780Ma之间;富禄组碎屑锆石U-Pb年龄有三个峰值,主峰为705-936Ma,两个次峰分别为1823-2163Ma和2241-2673Ma之间;黎家坡组下部121109-3样品的碎屑锆石主峰值为1966-2118Ma,两个次峰为724-921Ma和2221-2688Ma;中部121109-4样品碎屑锆石主峰值为1813-2192Ma,两个次峰为748-944Ma和2296-2726Ma;上部121109-5样品碎屑锆石主峰值为1984-2193Ma,两个次峰为653-1007Ma和2215-2675Ma。桂北地区南华系长安组、富禄组、黎家坡组5个样品的年龄峰值区间相近,但主峰和次峰有明显的区别,反映了三个组沉积地层主要物源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并经历了不同的沉积环境。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反映了在653-1007Ma之间扬子克拉通东南缘、江南造山带西南部的桂北地区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事件有关,而1792-2261Ma的岩浆活动则与Columbia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事件相对应,2298-2500Ma碎屑锆石年龄可能暗示在扬子克拉通南缘存在古元古代基底,少量大于2500Ma的锆石年龄表明在扬子克拉通南缘还存在太古宙基底物质。5个样品均缺少1100-1300Ma格林威尔造山时期的记录,说明江南造山带并非处在Rodinia超级大陆的中心。总之,扬子克拉通南缘及江南造山带西南部至少经历了三期强烈的构造-岩浆热事件,这三期事件在桂北地区的南华系沉积地层中均有非常清楚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U-PB年龄 南华系 江南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南华系—寒武系烃源岩时空分布与生烃潜力评价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科 潘文庆 +1 位作者 苏劲 张敏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134,共14页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储量规模大,目前发现的下寒武统烃源岩TOC高,但厚度薄,能否支撑目前储量规模仍不确定,同时前寒武系烃源岩的发育情况及其对海相油气的成藏贡献不清。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资源的潜力,利用碳同位素地层...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储量规模大,目前发现的下寒武统烃源岩TOC高,但厚度薄,能否支撑目前储量规模仍不确定,同时前寒武系烃源岩的发育情况及其对海相油气的成藏贡献不清。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资源的潜力,利用碳同位素地层曲线、沉积充填和地震反射特征,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南华系—寒武系与全球的地层对比格架,识别出南华系特瑞艾肯组、震旦系育肯沟组和水泉组等潜在烃源岩,明确了寒武系烃源岩发育的层段、厚度和有机质丰度。创新建立了烃源岩TOC归一化评价技术,更加精确地反映地层中有机碳的含量。通过烃源岩生烃评价,计算出寒武系烃源岩的油气资源量约为7500×10^(8) t油当量,是对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资源贡献最大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系—寒武 地层格架 烃源岩 TOC归一化厚度 生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地区果子沟南华系塔里萨依组冰碛岩顶部花岗斑岩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高维 张传恒 李永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5-504,共10页
西天山东北段伊犁地区的果子沟—科古琴剖面发育了新元古代3套冰碛岩,自下而上为库鲁铁列克提组(下冰碛岩)、别西巴斯套组(中冰碛岩)和塔里萨依组(上冰碛岩)。前人研究认为塔里萨依组冰碛岩与库鲁克塔格地区的汉格尔乔克组对比。本文报... 西天山东北段伊犁地区的果子沟—科古琴剖面发育了新元古代3套冰碛岩,自下而上为库鲁铁列克提组(下冰碛岩)、别西巴斯套组(中冰碛岩)和塔里萨依组(上冰碛岩)。前人研究认为塔里萨依组冰碛岩与库鲁克塔格地区的汉格尔乔克组对比。本文报道了侵入于塔里萨依组顶部的花岗斑岩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为(642±5)M a,应代表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尽管该年龄为花岗斑岩侵位年龄,但可限定果子沟剖面塔里萨依组冰碛岩的沉积上限。由于区内有库鲁铁列克提组(下冰碛岩)和别西巴斯套组(中冰碛岩),可分别对比于库鲁克塔格地区的贝义西组和阿勒通沟组冰碛岩,故推测塔里萨依组冰碛岩应与特瑞艾肯组冰碛岩对比而不是前人认为的与库鲁克塔格地区汉格尔乔克冰碛岩对比。所以,本文为西天山果子沟剖面新元古代冰期地层的时代划分及其与库鲁克塔格地区的对比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果子沟 南华系 冰碛岩 SHRIMP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南华系上溪群羊栈岭组中段细碎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成 李双应 +3 位作者 王松 彭亮 芦艳琳 黄家龙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51-667,共17页
皖南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广泛出露,包括上溪群和溪口群,其中上溪群羊栈岭组中段岩性以泥岩、粉砂岩和细砂岩等细碎屑岩为主,并含有多套砾岩层。通过对绩溪县杨溪镇和东至县葛公镇剖面羊栈岭组中段细碎屑岩的地球化学分析,发现羊栈岭组中段... 皖南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广泛出露,包括上溪群和溪口群,其中上溪群羊栈岭组中段岩性以泥岩、粉砂岩和细砂岩等细碎屑岩为主,并含有多套砾岩层。通过对绩溪县杨溪镇和东至县葛公镇剖面羊栈岭组中段细碎屑岩的地球化学分析,发现羊栈岭组中段样品具有相对较高的Al_2O_3/TiO_2比值(21.57)、较高的LREE/HREE比值(6.98)和明显的负Eu异常(0.71),在TiO_2和Al_2O_3二元图解、Zr和TiO_2二元图解及La/Th-Hf二元图解中,大多数样品落入长英质物源区中。表明它们的物源以长英质岩石为主。此外,反映源区风化程度的参数CIA、CIW和PIA值均较低,平均值分别为71.6、75.4和71.2,分别低于PAAS的76.4、82.7和79.0,表明源区的风化程度较低。将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皖南新元古代岩体和火山岩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具有亲缘性,结合其它岩石学和地层学证据认为这些岩体和火山岩为沉积物提供了重要的物源。在主量元素判别图中,样品主要落入活动大陆边缘区并受大陆岛弧的影响,在微量元素构造背景判别图中,样品均落入大陆岛弧区。此外,样品的各种REE元素特征值属于大陆岛弧来源的沉积物的范围,同时又与活动大陆边缘沉积物相近,指示羊栈岭组中段可能代表了一套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后盆地沉积。而羊栈岭组中段作为一次完整的海侵—海退序列中的一部分可以代表整个上溪群形成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 南华系 羊栈岭组 细碎屑岩 地球化学 物源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南华系”研究新进展——论南华系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89
11
作者 王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1-495,共5页
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系由一系列地堑、地垒式次级盆地组成,裂谷系地层位于震旦系与四堡造山不整合面之间,区域上侧向延伸不连续,呈“楔状地层”展布。大量新的U-Pb同位素年龄资料表明,“楔状地层”下部(包括板溪群或与之相当的高涧群、芙... 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系由一系列地堑、地垒式次级盆地组成,裂谷系地层位于震旦系与四堡造山不整合面之间,区域上侧向延伸不连续,呈“楔状地层”展布。大量新的U-Pb同位素年龄资料表明,“楔状地层”下部(包括板溪群或与之相当的高涧群、芙蓉溪群、丹洲群、下江群、登山群、厉口群等)的底界年龄均小于或接近820Ma。因此,在华南四堡造山不整合面之上缺失了与华北青白口系相当的绝大部分地层(1000~820Ma),这一结论与目前中国华南地层划分方案不同。由于820Ma代表了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系沉积超覆的“起点”年龄,且这一重要沉积事件的时间又与国际地层委员会新元古界三分方案中成冰系的底界年龄接近,因此,建议将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系沉积超覆地层与四堡造山带变质岩系之间的不整合面作为"南华系"的底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新元古界 南华系 裂谷盆地 楔状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新元古界南华系大塘坡组页岩气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新贵 王超勇 窦鲁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13-116,共4页
针对南华系大塘坡组页岩的厚度和分布范围、有机地化特征、矿物成分和页岩物性以及页岩的吸附性做了分析研究。该地区大塘坡组分布范围较广,评价区内厚度多大于100 m;分析证明页岩的有机质主要为Ⅰ型干酪根,原始有机碳含量多为1.00%左右... 针对南华系大塘坡组页岩的厚度和分布范围、有机地化特征、矿物成分和页岩物性以及页岩的吸附性做了分析研究。该地区大塘坡组分布范围较广,评价区内厚度多大于100 m;分析证明页岩的有机质主要为Ⅰ型干酪根,原始有机碳含量多为1.00%左右,属于较好烃源岩。由于地质演化程度高,有机质已经达到高过成熟阶段。页岩的脆性矿物成分含量较高,孔渗特性较好,页岩的吸附特性较好,有利于页岩气的储集。总结相关参数的分析大塘坡组页岩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系 大塘坡组 页岩气 有机质 等温吸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地层委员会南华系候选层型剖面野外现场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忠军 任天祥 向运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南华系 地层 震旦 地层剖面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北地区南华系两界河组CIA指数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杰 阳正熙 +3 位作者 刘石磊 安显银 桑永恒 马健飞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9年第1期50-59,共10页
化学蚀变指数(CIA)是判断源岩风化程度的化学指标。通过分析黔东北地区苗哨溪剖面两界河组的CIA特征,为讨论其古气候特征提供地球化学方面的依据。结果表明,两界河组CIA值介于55.48~89.33之间,均值为72.49,除极个别数值为55.48、89.33之... 化学蚀变指数(CIA)是判断源岩风化程度的化学指标。通过分析黔东北地区苗哨溪剖面两界河组的CIA特征,为讨论其古气候特征提供地球化学方面的依据。结果表明,两界河组CIA值介于55.48~89.33之间,均值为72.49,除极个别数值为55.48、89.33之外,其它数值皆介于65~75之间,指示两界河组具有温暖湿润的古气候特征。通过综合分析两界河组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及古气候特征,认为两界河组为间冰期沉积。在此基础上,结合最新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认为其可与富禄组中上部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北 南华系 两界河组 化学蚀变指数C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库鲁克塔格南华系砂岩碎屑组成对其物源及盆地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震 郭瑞清 +4 位作者 孙敏佳 吕彪 金建斌 王海培 王明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4-278,共15页
库鲁克塔格南华系记录了塔里木北缘同期的火山—沉积事件和蚀源区物质组成及演化的信息。该区不同剖面内南华系各组砂岩碎屑组分的统计分析显示,贝义西组砂岩在不同剖面内组成差异显著:西山口剖面以岩屑砂岩为主,且岩屑为火山岩岩屑与... 库鲁克塔格南华系记录了塔里木北缘同期的火山—沉积事件和蚀源区物质组成及演化的信息。该区不同剖面内南华系各组砂岩碎屑组分的统计分析显示,贝义西组砂岩在不同剖面内组成差异显著:西山口剖面以岩屑砂岩为主,且岩屑为火山岩岩屑与沉积岩岩屑,物源为再旋回地层,而依格孜塔格剖面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屑主要为变质岩岩屑,物源为下伏古元古代高级变质岩。砂岩碎屑组成在剖面上垂向的变化表明贝义西组沉积期与照壁山组沉积期间(725 Ma±)存在一个沉积转型事件,导致贝义西组之上的照壁山组、阿勒通沟组及特瑞艾肯组砂岩组成在不同区域趋于一致,转变为代表基底隆起—过渡大陆区物源的典型"长石砂岩"。南华系砂岩碎屑组成与大陆裂谷盆地沉积砂岩相似,且物源区存在由前裂谷地层—过渡裂谷肩部—切割裂谷肩部—克拉通内部的连续演化过程,是库满凹陷早期裂解的岩相学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鲁克塔格 南华系 砂岩碎屑组成 沉积转型 物源分析 裂谷盆地 盆地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南华系年代地层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兰中伍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0-187,共8页
华南南华系对应于国际上的成冰系,关于其沉积时限长期存在争议。近十余年来,通过高精度锆石U-Pb定年,已经基本敲定南华系的重要时间节点。长安组底界年龄被限定在ca.717 Ma,莲沱组顶部沉积时间被限定在ca.714 Ma。长安冰期中期暂时冰退... 华南南华系对应于国际上的成冰系,关于其沉积时限长期存在争议。近十余年来,通过高精度锆石U-Pb定年,已经基本敲定南华系的重要时间节点。长安组底界年龄被限定在ca.717 Ma,莲沱组顶部沉积时间被限定在ca.714 Ma。长安冰期中期暂时冰退的时间被限定在ca.690 Ma,冰期终止时间限定在ca.659 Ma。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导致了长安冰期中期的暂时冰退,这期间形成的风暴沉积构造和丘状交错层理可以提供最直接的沉积学证据。结合世界其它地区报道的年龄,斯图特(长安)冰期的起止时间限定在了717~659 Ma。马力诺(南沱)冰期的启动时间被大致限定为649 Ma,终止时间被限定在ca.635 Ma。结合世界其它地区年龄数据,马力诺冰期的启动时间可限定在649~639 Ma。随着后续工作的深入,马力诺冰期的启动时间范围应会被进一步缩小。华南南华系沉积时限的准确厘定对于理解全球成冰纪地质-生物-环境事件具有重要意义。马力诺冰期持续时间约14 Myr,远远小于长安冰期的持续时间(约58 Myr)。冰期末期大规模岩浆作用是导致这两次冰期持续时间不同的直接原因。通过模拟计算发现,扬子北缘裂谷岩浆作用可以促使马力诺冰期提前2~5 Myr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系 成冰 沉积时代 长安组 南沱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长阳南华系地球化学特征的气候指示意义及地层对比 被引量:39
17
作者 赵小明 刘圣德 +5 位作者 张权绪 吴健辉 曾波夫 廖宗明 杨刚忠 李方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6-585,共10页
鄂西长阳南华系出露良好、发育完整,主要由莲沱组、南沱组构成,少数地段(长阳古城)包括古城组和大塘坡组。莲沱组为河流—河口湾相的碎屑岩组合,区域上南厚北薄,岩性三分性明显。古城组为典型的冰碛岩,对应于国际上Sturtian冰期。大... 鄂西长阳南华系出露良好、发育完整,主要由莲沱组、南沱组构成,少数地段(长阳古城)包括古城组和大塘坡组。莲沱组为河流—河口湾相的碎屑岩组合,区域上南厚北薄,岩性三分性明显。古城组为典型的冰碛岩,对应于国际上Sturtian冰期。大塘坡组为间冰期海陆过渡相沉积。南沱组为研究区内最发育、最重要的冰碛地层,对应于国际上Marinoan冰期,区域上岩性变化不大,厚度具西南厚北东薄之趋势。长阳流溪剖面上,仅发育莲沱组和南沱组。南沱组CIA值介于52.52-55.80范围内,反映寒冷干燥气候条件、低等化学风化程度的沉积环境。莲沱组底部CIA值为68.14,为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中等化学风化程度的沉积;下部CIA值介于61.61-64.57之间,为温暖干燥气候条件、低等化学风化程度的沉积;上部CIA值介于55.03-59.80之间,为寒冷干燥气候条件、低等化学风化程度的沉积。莲沱组SiO2/Al2O3值介于2.13-5.10之间,变化较大,但总体明显低于南沱组SiO2/Al2O3值(4.47-5.16),莲沱组FeO/Fe2O3值介于0.16-0.49之间,远低于南沱组FeO/Fe2O3值(1.96-3.11),也就是说南沱组形成时期气候寒冷干燥、化学风化作用较弱,而莲沱组沉积时期气候相对温暖、化学风化作用相对较强。CIA值和SiO2/Al2O3、FeO/Fe2O3比值表明研究区南华系经历了"莲沱间冰期"温暖湿润—温暖干燥气候、低—中等化学风化程度,至"莲沱间冰期"寒冷干燥气候、低等化学风化程度,再到"南沱冰期"寒冷干燥气候、低等化学风化的沉积环境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蚀变指数(CIA) SiO2/Al2O3 FeO/Fe2O3 气候 南华系 鄂西长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南华系和震旦系划分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林 管树巍 +2 位作者 冯兴强 任荣 张春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27-3441,共15页
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南华系、震旦系广泛发育,是揭示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的重要地区之一,然而其研究程度低于华南、华北地区。早期认为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南华系、震旦系可划分为哈尔克山、柯坪、库鲁克塔格、铁克里克及塔克拉玛干等五个分... 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南华系、震旦系广泛发育,是揭示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的重要地区之一,然而其研究程度低于华南、华北地区。早期认为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南华系、震旦系可划分为哈尔克山、柯坪、库鲁克塔格、铁克里克及塔克拉玛干等五个分区,由于各分区研究程度及资料之间的差异较大,且近期盆地内部钻井揭示越来越多,地层划分对比问题逐渐突出,传统分区方案面临诸多挑战。综合地质、地震等多学科资料认为,塔里木南华纪原型盆地基底、充填过程、分布统一具有南北分异的特征,区域地层格架剖面显示南华纪-震旦纪原型盆地分布于中央古隆起南北两侧,表现出北强南弱的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因此,本文以原型盆地中南、北分异的特征为原则进行地层分区,大致以现今中央隆起带南缘为界,分为北部地层分区和南部地层分区。北部可划分为东北部库鲁克塔格地层小区和西部阿克苏地层小区,其中阿克苏地层小区包括原方案中柯坪、塔克拉玛干北部、哈尔克山分区;南部初步划分出铁克里克地层小区,具体有待完善。震旦纪末期,受柯坪运动"大继承、小改造"的演化模式影响,北部地层分区广泛发育下寒武统烃源岩。因此,塔里木盆地及周缘新元古界分区新方案既符合南北不同的超大陆动力学背景,又控制下寒武统烃源岩分布,理论意义与勘探意义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南华系 震旦 裂谷 地层划分对比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神农架地区南华系大塘坡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郑海峰 宋换新 +3 位作者 杨振瑞 唐永 旷红伟 柳永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6,共11页
湖北神农架地区南华系大塘坡组属于间冰期沉积,目前对其沉积地层及古环境等方面的认识有限。在神农架地区南华系大塘坡组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系统研究了该地区大塘坡组古环境特征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CaO/... 湖北神农架地区南华系大塘坡组属于间冰期沉积,目前对其沉积地层及古环境等方面的认识有限。在神农架地区南华系大塘坡组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系统研究了该地区大塘坡组古环境特征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CaO/(CaO+Fe)、Sr/Ba、Rb/K、K/Na值表明神农架地区大塘坡组沉积水体盐度整体为中—低盐度,其中大九湖剖面沉积水体盐度比宋洛剖面沉积水体高。氧化-还原性敏感元素相关参数V/(V+Ni)、Ni/Co、Ce_(anom)值研究表明,神农架地区南华系大塘坡组沉积于弱氧化—弱还原水体。CIA、ICV、Sr/Cu、Sr/Ba、Rb/Sr、Mg/Ca值和Sr含量等研究表明,神农架地区大塘坡组沉积期属于温暖湿润气候环境。总有机碳(TOC)、古生物资料以及Cu和Ba含量综合分析表明神农架地区大塘坡组沉积期温暖湿润气候以及合适的水体条件,为藻类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并为大塘坡组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大塘坡组 南华系 沉积水体环境 古气候 古盐度 油气勘探 神农架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微地块南华系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物源示踪 被引量:8
20
作者 毛帆 裴先治 +7 位作者 李瑞保 李佐臣 裴磊 刘成军 赵少伟 高峰 陈有炘 周海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57,共17页
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微地块红岩沟地区碧口群火山岩系之上发育有南华—震旦纪沉积盖层,但南华系的沉积时代尚缺乏依据,其物源及构造背景也仍无定论。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对南华系上部含砾岩系中的长石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 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微地块红岩沟地区碧口群火山岩系之上发育有南华—震旦纪沉积盖层,但南华系的沉积时代尚缺乏依据,其物源及构造背景也仍无定论。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对南华系上部含砾岩系中的长石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测年研究,结果表明碎屑锆石的年龄可以分为两组:(1)新元古代晚期年龄组(750~800Ma),峰值年龄为795Ma;(2)新元古代早中期年龄组(820~920Ma),该组有明显峰值,峰值年龄为850Ma。碎屑锆石最小年龄组平均年龄为750Ma,即南华系上部含砾岩系沉积时代不老于750Ma,结合地层序列中的层位关系,认为该地层的沉积时代可能为晚南华世。综合研究认为,南华系上部含砾岩系物源具多源性,主要来自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微地块内部和南侧后龙门山构造带、汉南-米仓山微地块的新元古代中酸性岩浆岩,北侧勉略构造带出露的岩浆岩可能也为该地层提供了少量的物源,其沉积事件对应于新元古代中晚期(~810Ma)碧口微地块及扬子板块西北缘后碰撞-裂解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板块西北缘 碧口微地块 南华系 碎屑锆石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