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北融合与元代文坛格局的建构 被引量:4
1
作者 邱江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45,共10页
与元代社会的南北融合背景相呼应,元代一统文坛格局的形成经历了四轮南北大融合:第一轮在1260年前后,是西域文人群崛起的重要基础;第二轮包含北人南下和南人北上两个过程,分别在1278年、1286年左右,前者推动了元曲南移进程,后者推动了... 与元代社会的南北融合背景相呼应,元代一统文坛格局的形成经历了四轮南北大融合:第一轮在1260年前后,是西域文人群崛起的重要基础;第二轮包含北人南下和南人北上两个过程,分别在1278年、1286年左右,前者推动了元曲南移进程,后者推动了元代中叶正统文坛的南北融合;第三轮以延祐首科(1315)为标志,以馆阁文人为主导的元代中晚期文坛格局得以形成;第四轮在“至正更化”前后,1340年到1352年左右,元末正统文坛因之而有中兴之势。元代社会的南北融合不仅使其文学格局走向大一统,更影响了元代文学的审美追求,使其呈现出“清丽”“清和”“粹密”等风貌特征,推动了元代文学臻于多元平衡后的彬彬之盛,无论是融汇过程还是其结果,皆有着不容掩抑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政治危机 文坛格局 四轮南北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融合与诸葛亮形象的演变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山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5-71,共7页
诸葛亮形象演变、成熟并广为传播的过程是一个南北文化融合的过程。从诸葛亮逝世直至西晋一代,肯定的重点多在其治国治军的才干。东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形象的发展,与正统思想有关,却并不仅基于正统思想。南北两方共同称颂他与刘备的... 诸葛亮形象演变、成熟并广为传播的过程是一个南北文化融合的过程。从诸葛亮逝世直至西晋一代,肯定的重点多在其治国治军的才干。东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形象的发展,与正统思想有关,却并不仅基于正统思想。南北两方共同称颂他与刘备的鱼水关系,以及他对蜀汉的无限忠诚。此外,这一时期的诸葛亮形象,还有几点发展。一是智慧,二是风度,三是有了更多的神化成分。宋金时期是诸葛亮形象演变的又一个重要阶段。抗金志士往往借诸葛亮形象自勉自励,而金人也对诸葛亮深表尊重。有关诸葛亮的通俗文艺创作也在发展之中。一个故事,常是宋人导之于前,金人演之于后,而由元人加以完成,这本身就是南北文化融合、世代积累、共同创造艺术形象的一个生动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诸葛亮形象 南北文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至九世纪流行的袴褶服与南北文化的融合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晓薇 王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8-114,147,共8页
三至九世纪是南北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重要时期,而服饰的变革演化正是颇能映见其融合程度的一个多姿多彩的方面,其中最具革命意义的无疑是在此期间流行广泛并体现着北方民族特点与中原传统风习相结合的袴褶服。本文从其创制于北方与西北... 三至九世纪是南北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重要时期,而服饰的变革演化正是颇能映见其融合程度的一个多姿多彩的方面,其中最具革命意义的无疑是在此期间流行广泛并体现着北方民族特点与中原传统风习相结合的袴褶服。本文从其创制于北方与西北方部族、融入中原之时代情形及其因素、基本形制的改进及其与中原服饰的融合以及其流行与消亡诸方面予以探讨。着重指出:两汉以前无袴褶之制,五代以后亦不再著袴褶;以其带有明显的胡服特征而不具正统资格,遂在唐代以后终为一种新型而便利的正统常服———中原袍服所替代,故未能成为中原朝服、公服乃至常服之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至九世纪 服饰 裤褶服 南北文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相”还是“史实”:对“南北书风融合”观念的反思与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闫章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5-128,共4页
"南北书风融合"是关于隋及初唐书法史的重要观念,但它的出现却是在晚清时期,这让我们怀疑它对这一阶段书法史的概括更像是在碑学语境下形成的"史相"。本文注重观察它的生成过程,并在历史情境中检验其合理性。通过与... "南北书风融合"是关于隋及初唐书法史的重要观念,但它的出现却是在晚清时期,这让我们怀疑它对这一阶段书法史的概括更像是在碑学语境下形成的"史相"。本文注重观察它的生成过程,并在历史情境中检验其合理性。通过与"史实"对比,发现"南北书风融合"是一个逻辑上很合理,但实际却经不起深究的一个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书风融合 书分南北 南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下干部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5
作者 何志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8-126,共9页
所谓“南下干部”,系指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中央为了顺利接管广大南方新区而派出的干部队伍。这些以北方人为主的南下干部群体进入新区参加接管与建政工作,不仅保证了新旧政权的平稳过渡,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扎根当地,推动了南北... 所谓“南下干部”,系指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中央为了顺利接管广大南方新区而派出的干部队伍。这些以北方人为主的南下干部群体进入新区参加接管与建政工作,不仅保证了新旧政权的平稳过渡,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扎根当地,推动了南北融合和文化交流,为该地区的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此,有论者甚至将“南下”的地位与长征并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下干部 综述 解放战争期间 干部队伍 中共中央 干部群体 文化交流 南北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渡中原士族对东晋文化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1
6
作者 卫绍生 席格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6-209,共4页
遭西晋"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在江南扎下根来,并成为东晋政权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原士族南迁不仅把悠久深厚的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而且笃行礼义,试图在江南复兴儒学;在践行和复兴儒学的过程中,他们自觉地促成了中原文... 遭西晋"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在江南扎下根来,并成为东晋政权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原士族南迁不仅把悠久深厚的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而且笃行礼义,试图在江南复兴儒学;在践行和复兴儒学的过程中,他们自觉地促成了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的融合,有力地促进了东晋乃至整个南朝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士族 南迁 南北文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代枭雄:武人与诗人——杨素的文学贡献
7
作者 曾美桂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9-111,共3页
杨素是隋代的一个重要人物,军事上,他曾战绩显赫;政治上,他曾叱咤风云;诗歌创作上,数量不多且多为赠薛诗,但言之有物而感情深挚;诗歌重乎气质的同时,注意吸收南诗艺术技巧上的优点,主导风格是雄深雅健。其诗歌创作成就较高,反映出了隋... 杨素是隋代的一个重要人物,军事上,他曾战绩显赫;政治上,他曾叱咤风云;诗歌创作上,数量不多且多为赠薛诗,但言之有物而感情深挚;诗歌重乎气质的同时,注意吸收南诗艺术技巧上的优点,主导风格是雄深雅健。其诗歌创作成就较高,反映出了隋代南北诗风融合的趋势,给自六朝以来浮靡诗风的诗坛带来了新的气息,体现了隋代文学特别是隋代前期文学的过渡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 赠答诗 南北诗风的融合 雄深雅健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