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空间形态对街区热舒适性的影响及优化研究——以韩国京畿道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英男 张宇涵 +6 位作者 周志成 王跃栋 余兆武 李正兒 孙华平 李冠霖 宋泳根 《园林》 2025年第2期42-51,共10页
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空间形态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城市空间形态显著影响室外微气候和热舒适度,这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室外空间的使用频率。以韩国京畿道的两座典型卫星城为案例,通过实地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街区尺度上不同城... 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空间形态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城市空间形态显著影响室外微气候和热舒适度,这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室外空间的使用频率。以韩国京畿道的两座典型卫星城为案例,通过实地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街区尺度上不同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如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和绿地率)对微气候和热舒适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研究发现,城市空间形态对微气候的季节性影响具有显著的时段性差异:夏季微气候差异在日最高温时段最为显著,冬季则在上午时段尤为突出。热舒适性的主导因素表现出季节性变化,夏季受天空开阔指数和绿地率影响显著,冬季则主要由天空开阔指数和建筑密度决定。此外,天空开阔指数在不同季节对热舒适性的影响方向相反,表明应合理规划建筑密度和开敞空间,以提高全年热舒适性。旨在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改善城市热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 人体舒适 气候 生理等效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历史街区中小气候因子与热舒适性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熊瑶 严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9-246,共8页
本文主要探究城市户外空间小气候因子(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平均风速)与人体热舒适性的相关性,厘清与人体热舒适性影响最相关的小气候因子,并分析其影响的主要原因和具体改造策略.选取南京高淳老街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冬夏两季的典型气... 本文主要探究城市户外空间小气候因子(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平均风速)与人体热舒适性的相关性,厘清与人体热舒适性影响最相关的小气候因子,并分析其影响的主要原因和具体改造策略.选取南京高淳老街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冬夏两季的典型气象日对历史街区小气候因子进行实测研究,并通过软件rayman计算出人体热舒适性指标(生理等效温度),用线性回归的方式分析出生理等效温度与小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空气温度对于小气候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性,即关联性最高,相对湿度次之,平均风速最不明显.影响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有建筑高度、建筑方位及组合、植被覆盖率、下垫面等,并且针对每个测点的现状提出具体的改造策略,能缓解历史街区小气候状况,也能为景观改造提出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 气候 线回归 历史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小气候热舒适性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探索 被引量:8
3
作者 刘珂秀 马椿栋 +1 位作者 陈威 刘滨谊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1期104-109,共6页
如何在规划设计中改善风景园林小气候正在成为研究应用的重要议题。以调节新疆喀什吐曼河滨水景观夏季炎热小气候为目的,基于已有研究基础,开展了小气候环境模拟,并进行植被和水体等方案布局的热舒适性优化设计研究,探讨以风景园林面向... 如何在规划设计中改善风景园林小气候正在成为研究应用的重要议题。以调节新疆喀什吐曼河滨水景观夏季炎热小气候为目的,基于已有研究基础,开展了小气候环境模拟,并进行植被和水体等方案布局的热舒适性优化设计研究,探讨以风景园林面向小气候热舒适性,协同水环境和公共空间活动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路径。通过吐曼河的水流模拟、滨水空间开阔度和城市人群分布密度分析,以及现状区域小气候风湿热物理环境和热舒适度模拟,形成设计建议支撑后续方案。提出了3个设计方案,对比测试各设计方案的风景园林小气候热舒适调节性能,以WBGT指标27℃以下的空间面积比例为设计优选的引导性依据。结果表明:3个方案中乔木覆盖率更高的设计其热舒适性最佳,以其为最终方案,并佐证了已有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滨水景观 气候 舒适 设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舒适性和能源效率的花园艺术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邓艺杰 郅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21,共9页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扩张以及全球变暖,城市地区较高的气温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人类健康、水消耗、能源使用和空气质量.因此,关注设计对开放空间热舒适度的影响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热舒适性和能源效...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扩张以及全球变暖,城市地区较高的气温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人类健康、水消耗、能源使用和空气质量.因此,关注设计对开放空间热舒适度的影响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热舒适性和能源效率的花园艺术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向是建立城市小气候模拟模型,利用数值模拟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花园艺术设计方案在城市小气候中的影响进行模拟和仿真,以评估其在改善城市热环境和降低能耗方面的效果.首先,在ENVI-met(用于模拟地表植物空气相互作用的整体三维模型)中模拟了一个具有当前基础花园布局的真实小区,并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温度进行比较,验证了ENVI-met模型的可靠性.然后,通过模拟同一CBD区域不同花园设计方案,评估并比较了其对城市小气候和人体热舒适度的差异.最后,将不同的花园设计方案输出到动态建筑能源模拟软件中,以获得案例区域内建筑的能耗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花园艺术的不同设计方案会导致植物在降温、增湿、遮光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影响其对热舒适性和能源效率的贡献.这些评估结果可以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指导花园艺术设计的选择和优化,以实现更好的热舒适性和能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 能源效率 花园艺术 城市小气候 城市规划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热点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被引量:66
5
作者 马丽君 孙根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6-102,共7页
基于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构建了一个新的综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运用新模型,计算了中国41个热点城市的气候舒适度指数,划分出适宜于旅游的等级和时段,并对气候舒适度的南北变化进行了分析.依据舒适期的年内分布划分出4种舒... 基于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构建了一个新的综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运用新模型,计算了中国41个热点城市的气候舒适度指数,划分出适宜于旅游的等级和时段,并对气候舒适度的南北变化进行了分析.依据舒适期的年内分布划分出4种舒适度类型:夏适宜型包括哈尔滨等城市,年内气候舒适度呈倒"U"形变化,不舒适期较长;春秋适宜型包括北京等城市,气候舒适度呈"M"形变化;冬适宜型包括广州等城市,气候舒适度呈"U"形变化;四季适宜型只有昆明,气候舒适度呈倒宽"U"形变化.年综合舒适指数在北纬25°左右最高,以北纬25°为界,以北地区随纬度的降低,综合舒适指数逐步增加,以南地区随纬度的降低,综合舒适指数逐步减小.夏季气候舒适度指数随纬度升高而增大,北方旅游具有更高的气候舒适性;冬季气候舒适度随纬度降低而升高,南方旅游具有更高的气候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舒适 温湿指数 综合舒适指数 南北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热点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 被引量:87
6
作者 马丽君 孙根年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1-797,共7页
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测定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综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分析计算了我国西部11个热点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划分出适宜于旅游的季节分布,并对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南北差异进行比较。依据舒适期的年内分布划分为... 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测定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综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分析计算了我国西部11个热点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划分出适宜于旅游的季节分布,并对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南北差异进行比较。依据舒适期的年内分布划分为3种类型:夏适型包括乌鲁木齐等5个城市,年内气候舒适度呈倒"U"形变化,不舒适期较长;春秋适宜型包括成都等5个城市,无不舒适期,气候舒适度呈"M"形变化;冬适型为南宁市,全年无不舒适期,气候舒适度呈"U"字形变化。夏季气候舒适度指数随纬度升高而增大,北方旅游具有更高的气候舒适性;冬季气候舒适度随纬度降低而升高,南方旅游具有更高的气候舒适性。年综合气候舒适指数随纬度的降低呈上升趋势,说明南方具有更长的旅游气候舒适期,这是造成我国南北旅游业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舒适 温湿指数 综合舒适指数 南北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热舒适性视角的行道树微气候调节能力研究
7
作者 李铭浩 房思悦 +4 位作者 林静文 曹钰漩 曹梓俊 黄秋燕 周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52-58,共7页
为了探究行道树的微气候调节能力,以肇庆市城东新区部分城市主干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观测,统计分析行道树株高、冠高、枝下高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其对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强度等微气候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采用RayMan Pro 3.1计... 为了探究行道树的微气候调节能力,以肇庆市城东新区部分城市主干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观测,统计分析行道树株高、冠高、枝下高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其对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强度等微气候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采用RayMan Pro 3.1计算出热舒适性指标,以此为依据评价热舒适性,分析行道树与热舒适性的相关性及其对行人热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改善热舒适性的角度出发,树种间的生物学特性与树木遮荫能力和调节微气候能力密切相关。细叶榕、非洲楝、天桃木、小叶榄仁、菠萝蜜为调节微气候能力良好的树种,树体高大、树冠宽大浓密的行道树能更好发挥遮荫性能并调节道路空间微气候,有效提升行人的热舒适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 行道树 遮荫 气候 肇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装热湿舒适性材料
8
作者 张富丽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18,共5页
分析了影响服装微气候的因素、微气候体系和相关舒适性级别以及微气候对选材的影响.介绍了PRH(R)50纱线、Altima(R)织物、Aquair(R)织物、Dryfast(R)-V纱线、Firacis(R)纱线、Cool & Dry(R)纱线、Dryice(R)纱线、Triacto... 分析了影响服装微气候的因素、微气候体系和相关舒适性级别以及微气候对选材的影响.介绍了PRH(R)50纱线、Altima(R)织物、Aquair(R)织物、Dryfast(R)-V纱线、Firacis(R)纱线、Cool & Dry(R)纱线、Dryice(R)纱线、Triactor(R)长丝等热湿舒适性服装材料的结构、机理、功能和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 气候 湿舒适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装人体局部热舒适性研究与发展现状 被引量:6
9
作者 曲鑫璐 邓辉 +1 位作者 师云龙 钱晓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5-62,共8页
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着装人体局部热舒适性的研究方法及手段,文章通过回顾服装热舒适性研究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服装局部热传递的机理,从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综述了着装人体局部热舒适性常见的主、客观评价方法,并详细论述了... 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着装人体局部热舒适性的研究方法及手段,文章通过回顾服装热舒适性研究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服装局部热传递的机理,从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综述了着装人体局部热舒适性常见的主、客观评价方法,并详细论述了人体、服装、外界环境和衣下空气层这四大因素对着装人体局部热舒适性的影响情况,最后提出了修正局部动态热阻公式将有利于完善着装人体局部热舒适性的评价,增加对衣下非均匀空气层的研究对着装人体局部热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研制适用于局部热舒适性测试的新型服装微气候仪将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局部舒适 局部 暖体假人 衣下空气层 服装微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要素与夏季热舒适性的湿热地区城市公园吸引力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贾鑫睿 张鲲 +1 位作者 袁溯阳 欧阳金龙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4-119,共6页
为探析湿热地区夏季30℃和40℃不同气温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要素、小气候因子和热舒适度指标对公园吸引力的影响及相互作用规律,通过对成都市锦城公园进行小气候实测和行为注记调查,结合热舒适度评价指标的计算、ArcGIS矩阵网格可视化和多... 为探析湿热地区夏季30℃和40℃不同气温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要素、小气候因子和热舒适度指标对公园吸引力的影响及相互作用规律,通过对成都市锦城公园进行小气候实测和行为注记调查,结合热舒适度评价指标的计算、ArcGIS矩阵网格可视化和多元回归分析,将游客数量作为中介变量,量化评价各指标对公园吸引力的影响程度,以期为西南盆地湿热地区应对夏季高温热浪的气候适宜性设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太阳辐射仍为夏季影响人体热舒适度和公园吸引力的最关键小气候要素,但在40℃时风速和相对湿度影响更为显著;2)12项景观要素均对公园吸引力影响显著,SVF是影响热舒适度的最关键因素,但在40℃高温下才成为吸引游客的最关键因素,而在30℃时靠近水域的景观最具吸引力;3)UTCI和PET指标对于户外热舒适评价的表现最好,WBGT较差,但叠加了游客数量后,UTCI在40℃时表现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气候适宜 城市公园 湿地区 舒适 景观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纸尿裤着装下的热湿舒适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黛唯 王云仪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6-133,共8页
为提升婴儿穿戴纸尿裤时的热湿舒适性和安全性,基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技术发展,深入分析了着装状态下影响纸尿裤热湿舒适性的各项因素,研究认为:穿着纸尿裤时,纸尿裤与婴儿皮肤之间所形成的微空间是影响其热湿舒适性的关键研究对象... 为提升婴儿穿戴纸尿裤时的热湿舒适性和安全性,基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技术发展,深入分析了着装状态下影响纸尿裤热湿舒适性的各项因素,研究认为:穿着纸尿裤时,纸尿裤与婴儿皮肤之间所形成的微空间是影响其热湿舒适性的关键研究对象;相关影响因素中,除了纸尿裤材料本身的水分管理能力与热湿传递性能外,还涉及到纸尿裤与人体间的交互影响,包括尿湿前纸尿裤款式结构、婴儿体型、照顾者穿戴习惯等因素共同导致的适体性差异,尿湿后纸尿裤材料的力学性能、尿液质量、尿湿位置、婴儿姿势等因素共同引起的微空间形态差异;纸尿裤热湿舒适性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比服装小,但不能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纸尿裤 湿舒适 着装状态 微空间形态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客站广场微气候优化方法研究——基于疏散安全和热舒适兼顾的设计探索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凌菲 崔叙 +1 位作者 王一诺 喻冰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91,共6页
植物、水体等景观要素的置入可改善铁路客站广场微气候,但可能会影响广场的疏散能力,造成安全隐患。辨析了当前站前微气候优化与安全疏散的关系,基于人群疏散密度对微气候优化范围进行界定,提出兼顾疏散安全性和热舒适性的站前广场微气... 植物、水体等景观要素的置入可改善铁路客站广场微气候,但可能会影响广场的疏散能力,造成安全隐患。辨析了当前站前微气候优化与安全疏散的关系,基于人群疏散密度对微气候优化范围进行界定,提出兼顾疏散安全性和热舒适性的站前广场微气候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高峰时段人群疏散模拟可用于划定适宜进行微气候优化的区域,在微气候优化域内进行微气候适应性设计改造不会降低广场整体疏散能力;2)绿化面积比例低,模拟高密度拥堵区面积少的Ⅰ类广场更适宜进行微气候优化以改善热舒适性;3)微气候优化设计应综合考虑降温景观要素、绿地布局、人群活动特征等多方面因素,以有效热舒适改善面积而非整体降温面积为改善目标,从而提升站前广场活动体验,促进站前广场向兼休闲、景观、防灾功能的城市广场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铁路客站站前广场 安全疏散 舒适 气候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差异: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饶小军 袁磊 胡鸣 《南方建筑》 2010年第5期22-27,共6页
本文通过对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中热舒适度与节能标准等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抽取了热舒适性作为基础概念来梳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为建筑师的设计工作制定出一种系统科学、具有可操作性的评析方法,以应对技术更新所... 本文通过对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中热舒适度与节能标准等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抽取了热舒适性作为基础概念来梳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为建筑师的设计工作制定出一种系统科学、具有可操作性的评析方法,以应对技术更新所带来的各种复杂的技术措施的选择与优化问题。本文重点分析在中国不同气候分区的条件下,各种节能技术措施对热舒适性的影响程度的差异,即对被动式设计手段的效率进行量化分析。论文提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应根据不同的气候特征和地域特点,建立对各气候区运用被动式设计技术的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各种技术在不同气候区使用的差异性和效率,并以被动式设计作为基础,以主动式设计为辅。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型及空间特点,提出"适宜"的技术措施和整体方案。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为人类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绿色改造 南北气候差异热舒适性 被动式设计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运动服装热湿舒适性的面料拼接优化设计
14
《针织工业》 2010年第5期72-72,共1页
研究表明,运动过程中人体皮肤表面的热量和湿度的分布不同,将这种差异进行分析归类,得到了5大不同温湿度分布区域。根据这5大部位的不同温度和湿度所反映的热湿舒适要求,采用5种不同热湿性能的面料拼接设计了一款新型运动服,以实... 研究表明,运动过程中人体皮肤表面的热量和湿度的分布不同,将这种差异进行分析归类,得到了5大不同温湿度分布区域。根据这5大部位的不同温度和湿度所反映的热湿舒适要求,采用5种不同热湿性能的面料拼接设计了一款新型运动服,以实现最大的热湿舒适性,并在人工气候室标准环境中进行了穿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型拼接设计的运动服与10种单一面料制成的运动服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舒适 运动服装 优化设计 拼接 面料 穿着试验 人工气候 温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lter”暖体假人测试服装的热湿传递特性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发明 胡锋 +2 位作者 周小红 范金土 王善元 《现代纺织技术》 2007年第6期32-34,39,共4页
香港理工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在设置相同的实验环境下,采用"Walter"出汗暖体假人,测试了服装的热湿传递特性。3组着装分别为全棉针织T恤衬衣、全棉针织拉链外套和涤纶长裤;全棉休闲衬衣和长裤;全棉针织T恤衬衣和全棉休闲长裤... 香港理工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在设置相同的实验环境下,采用"Walter"出汗暖体假人,测试了服装的热湿传递特性。3组着装分别为全棉针织T恤衬衣、全棉针织拉链外套和涤纶长裤;全棉休闲衬衣和长裤;全棉针织T恤衬衣和全棉休闲长裤。分析了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及存在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3组不同着装方案在浙江理工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测试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体出汗假人 湿传递 气候 服装舒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相变包为冷源的冷却服研究进展
16
作者 罗玉玲 杨喜竹 +3 位作者 王星岚 郑晓慧 赵胜男 常素芹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3-261,共9页
针对相变冷却服设计过程中冷却速率低、衣内微气候湿度大、冷却时效短、工况选择不完善等常见问题,对国内外诸多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从衣内微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出发,分别从相变材料、冷却服结构优化(相变包)、使用工况3个方向分析讨... 针对相变冷却服设计过程中冷却速率低、衣内微气候湿度大、冷却时效短、工况选择不完善等常见问题,对国内外诸多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从衣内微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出发,分别从相变材料、冷却服结构优化(相变包)、使用工况3个方向分析讨论。分析认为:相变冷却服的研究设计需要围绕使用工况(包括作业环境、人体活动水平)这个关键点,根据衣内微气候舒适度需求对相变材料的性能进行优化,并在服装结构上对冷源结构(相变包)进行改良。未来可以通过开发具有高相变潜热和高热导率的复合相变材料来提高服装的冷却效率,再结合人体工效学来改善人体热湿舒适性,使相变冷却服在冷却效果、热湿舒适性、成本等综合效能评价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服装设计 相变冷却服 相变材料 湿舒适 衣内微气候 相变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小型人工气候室出风口风场的模拟及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阚永葭 马崇启 +1 位作者 蔡薇琦 程璐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4-87,83,共5页
为了使小型人工气候室内的风场更加均匀,采用Fluent软件对13种不同的出风口结构进行风场模拟和结果比较,得出最佳出风口结构。运用MRF多重参考系法建立风扇的动域产生不均匀风场,不均匀风场经过出风口得到优化。对模拟结果的假人室横截... 为了使小型人工气候室内的风场更加均匀,采用Fluent软件对13种不同的出风口结构进行风场模拟和结果比较,得出最佳出风口结构。运用MRF多重参考系法建立风扇的动域产生不均匀风场,不均匀风场经过出风口得到优化。对模拟结果的假人室横截面进行截取获得该截面风速分布矢量图,计算截面速度的CV值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导流板加圆形出风格栅的出风口结构对气候室内的风场均匀性有很大提高,当圆形格栅的直径为30 mm,宽度为70 mm时出风口的风场均匀性优于其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人工气候 服装湿舒适 结构优化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街区更新中微气候环境模拟应用与方案优化——以肇庆包公府街区为例 被引量:16
18
作者 郑舰 王国光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79-86,共8页
传统街区的微气候环境对城市生活品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基于Envi-met软件技术和微气候评价方法的支撑,对肇庆包公府传统街区城市更新3个备选方案的微气候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比选出较优方案,针对该方案的局部空间改进提出优化... 传统街区的微气候环境对城市生活品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基于Envi-met软件技术和微气候评价方法的支撑,对肇庆包公府传统街区城市更新3个备选方案的微气候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比选出较优方案,针对该方案的局部空间改进提出优化方案,并再次进行优化方案微气候环境数值模拟,验证改善效果。在此基础上,文章初步构建起通过微气候环境模拟评价优化城市更新方案的技术路线,为设计初期方案推敲与评估、后期方案审核提供微气候环境指标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传统街区 舒适评价 城市更新 Envi-met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多维度热环境研究的方法与实践
19
作者 郭飞 张子腾 +5 位作者 姜葶蔓 李培硕 李维思 许鑫 尹祝彬 朱君怡 《园林》 2025年第9期4-11,共8页
研究旨在评估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化加速背景下,室外热环境对人群健康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科学化的量化评估方法与多维度适应策略。采用文献计量分析与案例对比,覆盖三大核心领域:(1)热环境定量模型与个体差异研究,检索并比较现场监测、风... 研究旨在评估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化加速背景下,室外热环境对人群健康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科学化的量化评估方法与多维度适应策略。采用文献计量分析与案例对比,覆盖三大核心领域:(1)热环境定量模型与个体差异研究,检索并比较现场监测、风洞试验与计算流体力学—气象模式耦合数值模拟等技术路线,选用通用热气候指数、修正相对湿度指数、热反应指数等,对大连、北京、天津等典型城市的地表温度场与热暴露时空分布特征开展实测与模拟对比;(2)健康建筑与热环境协同优化策略,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归纳城市尺度(绿地廊道、水系布局)与建筑尺度(建筑形态、屋顶绿化、被动通风)降温路径,验证不同策略在典型街区的降温效果与成本效益;(3)群体生理差异与区域适应性分析,结合性别、年龄和地域差异,构建差异化热环境调控策略,评估不同群体的适应需求与脆弱性差异。制图方法层面,基于局地气候分区框架,比较像素级遥感,基于对象影像分析与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技术,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等云平台实现高效的多源跨尺度数据融合。在健康建筑领域,构建基于健康建筑视角的热环境评估框架。通过开发多维度量化分析模型,研究范畴从城市热岛效应评估拓展至空间形态与建筑布局的协同机制研究,同时纳入了人群生理特征差异性分析。进一步深化热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致力于构建精细化评估模型并研发气候适应性优化策略,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健康风险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 中尺度气象模型 局地气候分区 舒适评估 健康建筑 多目标优化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