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晋南北朝时代河西僧人的西行与南下 被引量:7
1
作者 杜斗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75-80,102,共7页
本文题目虽曰《魏晋南北朝以来河西僧人对南朝佛教的影响》,其实所牵扯的人物不限于“河西”,而包括了整个甘肃。但河西僧人所占的比例却要大的多。这里说的“西行”,是指去西域;所谓“南下”,是指从河西去当时的南朝。
关键词 河西地区 南北朝时代 僧人 中国佛教 南朝 西域 魏晋南北朝 高僧传 敦煌 佛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朝时代的社会变革
2
作者 杨绍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7年第1期83-103,共21页
南北朝时代是古代奴隶所有者市民社会向地主阶级统治的封建社会的变革时代,它是一种历史总过程的变革。所谓古代市民社会,像史记“货殖列传”所写的那样就是,市民经济发展,一般城市出现。在那种社会里,财产关系发生了贫富悬殊。
关键词 奴婢 奴隶主 北魏 魏书 南北朝时代 宋书 奴隶财产 社会变革 水碓 奴隶所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晉南北朝时代的手工业与商业(下)
3
作者 童書业 《文史哲》 1958年第6期59-62,共4页
三、自然经济与錢币问题由于統治阶級的严重剝削与压迫,官僚与商业高利贷者的大量兼并土地与剝削农民,以及战争与人为的天灾的頻繁,使汉代的农村經济日趋衰頹、破坏,因之引起以农村經济为根本的商业的衰落;商业的日趋下降,又引起錢币經... 三、自然经济与錢币问题由于統治阶級的严重剝削与压迫,官僚与商业高利贷者的大量兼并土地与剝削农民,以及战争与人为的天灾的頻繁,使汉代的农村經济日趋衰頹、破坏,因之引起以农村經济为根本的商业的衰落;商业的日趋下降,又引起錢币經济的没落;到了汉末三国时代,实物經济終于替代錢币經济而兴起了。(以实物为贷币,卽表現自然经济的趋势)。汉末以后的自然經济,是和家庭手工业与小农农业強固結合的生产条件相适应的。每个庄园、每个农村都以自給自足为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时代 家庭手工业 商业 农村 三国时代 魏晋南北朝 自然经济 相适应 实物货币 衰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晉南北朝时代的手工业与商业(上)
4
作者 童书业 《文史哲》 1958年第5期28-36,共9页
一、家庭手工业及其他手工业与技巧的发展在封建社会以前的任何社会阶段,自然經济总是占统治地位的,但自然經济成分的強弱,在封建社会以前的各个时代,却不完全相同,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秦汉以来,商业高利貸的横行,加以統治阶級的... 一、家庭手工业及其他手工业与技巧的发展在封建社会以前的任何社会阶段,自然經济总是占统治地位的,但自然經济成分的強弱,在封建社会以前的各个时代,却不完全相同,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秦汉以来,商业高利貸的横行,加以統治阶級的严重剥削和頻繁的战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时代 家庭手工业 商业资本 三国志 封建社会 魏晋南北朝 高利贷 封建贵族 北齐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南北朝写本的书法艺术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声良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3-49,122-123,共9页
汉末两晋到南北朝时代,是我国书法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由于士大夫文人对书法艺术的热衷,其优秀的书法家如张芝、索靖、钟繇、二王等不同程度地引导了书法变革的新潮流。两晋以后,正书由隶变而为楷成为时代的大趋势,章草也渐变为今草,介... 汉末两晋到南北朝时代,是我国书法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由于士大夫文人对书法艺术的热衷,其优秀的书法家如张芝、索靖、钟繇、二王等不同程度地引导了书法变革的新潮流。两晋以后,正书由隶变而为楷成为时代的大趋势,章草也渐变为今草,介于草书与真书之间的行书,也在士大夫文人书札的流行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从现存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碑、帖及传世墨迹来看,真、行、草、隶、篆众体皆备,丰富多彩,灿若群星。但是,由于时代久远,朝代更迭,战乱所祸,两晋以来的名家真迹大多湮没,仅靠临摹品和石刻拓本传世,其中真伪相杂,多难以确辨。近代以来,人们对钟、王等名家书法字帖产生了怀疑,争论较大。清中叶以后,碑学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 敦煌写本 敦煌遗书 写经 北魏 碑刻 石刻 写卷 书法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骈文的发展及成就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国瑞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0年第5期11-21,共11页
骈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特有的一种文体,这完全是由我国文字之为独音体所决定的。由于文字为独音体,乃可有字数相等的并列偶句,并可在偶句中讲求词义的对称。这种现象,由来久远,如《尚书·大禹谟》说:“满招损,谦受益。”《论语·... 骈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特有的一种文体,这完全是由我国文字之为独音体所决定的。由于文字为独音体,乃可有字数相等的并列偶句,并可在偶句中讲求词义的对称。这种现象,由来久远,如《尚书·大禹谟》说:“满招损,谦受益。”《论语·卫灵公》说:“言忠信,行笃敬。”《周易·乾卦文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刘宋时代 曹操 南北朝时代 班固 文字 宋孝武帝 三国志 事理 政治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诗话》序
7
作者 王运熙 《文史哲》 1985年第3期24-24,共1页
自孟子提出读诗应知人论世以后,我国历代论诗者对诗歌的写作背景一直比较重视。宋代计有功编辑《唐诗纪事》,除选录篇章外,着重记载写作诗歌的本事和背景。清代经史之学发达,学人于此更为重视。在《唐诗纪事》影响下,出现了《五代诗话... 自孟子提出读诗应知人论世以后,我国历代论诗者对诗歌的写作背景一直比较重视。宋代计有功编辑《唐诗纪事》,除选录篇章外,着重记载写作诗歌的本事和背景。清代经史之学发达,学人于此更为重视。在《唐诗纪事》影响下,出现了《五代诗话》、《宋诗纪事》、《辽诗话》、《辽诗纪事》、《金诗纪事》、《元诗纪事》、《明诗纪事》等著作,近人又辑有《清诗纪事初编》。唐以来历代都有了这方面的资料专辑,对于研究古代诗歌者提供了很大方便。人们习惯上认为诗歌昌盛于唐代,实际上魏晋南北朝时代,诗歌创作风气已极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晋南北朝 宋诗纪事 南北朝时代 学人 孟子 古代诗歌 诗话 诗歌创作 写作背景 唐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游”“仙游”文化
8
作者 范能船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36-39,共4页
“玄游”、“仙游”是与魏晋南北朝时代相适应,与当时的哲学观念、审美理论相适应的二种新型旅游形式(这期间还有被称之“释游”的一种旅游形式)。这种新型的旅游,与秦汉旅游不同,没有万里漫游的宏伟氛围,也没有万里巡游的恢宏气象;有... “玄游”、“仙游”是与魏晋南北朝时代相适应,与当时的哲学观念、审美理论相适应的二种新型旅游形式(这期间还有被称之“释游”的一种旅游形式)。这种新型的旅游,与秦汉旅游不同,没有万里漫游的宏伟氛围,也没有万里巡游的恢宏气象;有的是哲学、宗教的抒情色彩和投身山水、净化心灵、超脱凡尘的氛围。可以这样说,其意义在于表明,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人自觉地走向自然,要比西方人早得多。(一) 玄游。玄,本来是指道家精深奥妙的哲理。出之于《老子》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章)。后来,人们把魏时由王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代 净化心灵 道教史 陶弘景 陆修静 道家 服食 宗教 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南北朝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差异看南北门阀 被引量:2
9
作者 万绳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3年第1期81-89,共9页
唐代北方门阀如崔、卢、李、郑,仍有其势力;南方门阀,除个别见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外,则无何地位。其原因何在?要了解门阀制度史中这一问题,必须对两晋南北朝时代,南北政治经济的不同特点,有一认识。
关键词 南北朝时代 宗族 北方 汉族 东晋南朝 庶族地主 斗争 侯景之乱 制度史 魏孝文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的吐谷浑与舞马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协邦 吴美玉 姜斌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吐谷浑王国 南北朝时代 隋唐时代 舞马 历史考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持人的话
11
作者 李天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52,共1页
六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对之后中国社会及文化演进曾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说来,“六朝”有两个概念,一是泛指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日本学界多用此概念;一是指以建康为中心的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南方六朝。本栏... 六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对之后中国社会及文化演进曾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说来,“六朝”有两个概念,一是泛指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日本学界多用此概念;一是指以建康为中心的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南方六朝。本栏目的研究是以南方六朝为重点,同时兼及广义的六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持人 南北朝时代 中国历史 文化演进 中国社会 六朝 概念 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民卿相与大唐盛世
12
作者 张耐冬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2-33,共2页
在唐代以前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士族门阀作为社会和政治中的核心力量,成为几百年间中华大地执牛耳之阶层。而唐代,出身平民者日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政坛上如此,文化艺术界也是如此。对此现象,很多史学家们有所关注,他们有一个大致相似... 在唐代以前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士族门阀作为社会和政治中的核心力量,成为几百年间中华大地执牛耳之阶层。而唐代,出身平民者日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政坛上如此,文化艺术界也是如此。对此现象,很多史学家们有所关注,他们有一个大致相似的看法,那就是唐代开启了社会流动的大门,让平民能够在各个方面发挥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历史当事人的立场上,就会感觉到压力:在士族占据了主流几百年之后,平民是否真的有能力驾驭时代之车?平民们,是否能够推动唐代一步步走向全盛的局面?还好,历史给出了完满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以前 平民 盛世 社会流动 南北朝时代 核心力量 中坚力量 艺术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前“茶”之称谓演变辨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子华 《农业考古》 1993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现在,世界对“茶”的称谓已是不可置疑的了。“茶”字的来源,一般认为我国唐朝中期(公元八世纪)以前表示“茶”的字,就是“茶”字,此说不无道理。近读陆羽《茶经·七之事》似有所辨。一、《茶经·七之事》文析及“茶”的称谓枚... 现在,世界对“茶”的称谓已是不可置疑的了。“茶”字的来源,一般认为我国唐朝中期(公元八世纪)以前表示“茶”的字,就是“茶”字,此说不无道理。近读陆羽《茶经·七之事》似有所辨。一、《茶经·七之事》文析及“茶”的称谓枚举作者在《七之事》中,引用了中唐以前的有关茶的书目(篇)46种,计48条,其中古籍45条,遗诏1条,史实1条,启事1条。上述文献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是分析和了解唐前“茶”的称谓演变的依据。通观《七之事》的文体,约略可分为两个部。第一部分按由古及中唐前的朝代更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谓演变 唐前 司马相如 说文解字 茶经 地方方言 中唐 南北朝时代 史籍 汉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庭园柑桔栽培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华阳 《农业考古》 1984年第2期253-255,共3页
柑桔不仅是果品树种,也是观赏树种。自古至今,我国人民广栽柑桔于庭园,既绿化、美化了环境,又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一、庭园柑桔栽培的历史地位早在西晋的《蜀都赋》中就提到了“户有桔柚之园”。南北朝时代,庭园柑桔已成了文人咏诗... 柑桔不仅是果品树种,也是观赏树种。自古至今,我国人民广栽柑桔于庭园,既绿化、美化了环境,又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一、庭园柑桔栽培的历史地位早在西晋的《蜀都赋》中就提到了“户有桔柚之园”。南北朝时代,庭园柑桔已成了文人咏诗的重要素材。如“园有嘉树,桔柚煌煌。圆丹可玩,清香芬芳。”肖纲的“咏桔”诗:“葳蕤映庭树,枝叶凌秋香。故条杂新食,金翠共含霜。攀枝折缥干,甘旨若琼浆。无假存雕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栽培 柑桔属 庭园 历史地位 观赏树种 栽培形式 南北朝时代 苏东坡 柑桔树 经济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梵钟 被引量:20
15
作者 孙机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11,共9页
This article covers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Buddhist bell in ancient China. The author puts forth that the Buddhist bell of China is not the imitation of the foreign bells, but a unique creation. As what we kn... This article covers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Buddhist bell in ancient China. The author puts forth that the Buddhist bell of China is not the imitation of the foreign bells, but a unique creation. As what we know, the earliest Buddhist bell in China is of the time of the North and South Dynasties. Generally Speaking, in the order of their chronology, the bells have four types: Smooth mouth, Shallow wave mouth, Deep wave mouth, out-strerched mouth. Further mor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shape changes of bell knobs and considers that the shape of them similar to the top of the Chinese stone tablets and the two shares the similar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博物馆 永乐大钟 皇帝万岁 铸造技术 钟鸣漏尽 南北朝时代 铜铃 I型 敦煌莫高窟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唐世族陇西辛氏试探 被引量:6
16
作者 杜斗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82-88,共7页
陇西辛氏是汉唐期间陇右大族之一,解剖这个大族的兴衰情况,对于深入研究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世族门阀地主阶级是很有意义的。本文试图从分析具体材料入手,对此作一尝试。《新唐书》卷七十三《宰相世系表》载:“辛氏出自姬姓,夏后氏启封支... 陇西辛氏是汉唐期间陇右大族之一,解剖这个大族的兴衰情况,对于深入研究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世族门阀地主阶级是很有意义的。本文试图从分析具体材料入手,对此作一尝试。《新唐书》卷七十三《宰相世系表》载:“辛氏出自姬姓,夏后氏启封支子于莘,‘莘’‘辛’声相近,遂为辛氏。周太史辛甲为文王臣,封于长子。秦有将军辛胜,家于中山苦陉。曾孙蒲,汉初以豪族徙往陇西狄道。曾孙柔,字长汛,光禄大夫,右扶风都尉、冯翊太守。四子:临、众、武贤、登翁。武贤,破羌将军。生庆忌,左将军、光禄大夫,常乐公。生子产,豫章太守。曾孙茂,后汉成义将军,酒泉太守、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西 世族 北魏 南北朝时代 将军 魏晋 宰相世系 新唐书 刺史 大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二四九窟窟顶西坡壁画内容考释 被引量:8
17
作者 贺世哲 《敦煌学辑刊》 1982年第1期28-32,共5页
敦煌莫高窟第二四九窟开凿于西魏时期(公元535—556年)。倒斗型窟顶,分东、南、西、北四个坡。关于这四个坡上的壁画内容,研究敦煌石窟的人说法不一。有的同志说是我国传统的神话题材,是把道家的'羽化升天'和佛教的'极乐世... 敦煌莫高窟第二四九窟开凿于西魏时期(公元535—556年)。倒斗型窟顶,分东、南、西、北四个坡。关于这四个坡上的壁画内容,研究敦煌石窟的人说法不一。有的同志说是我国传统的神话题材,是把道家的'羽化升天'和佛教的'极乐世界'合为一体,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外来的佛教逐渐'民族化'。有的同志认为这是外来的佛教借用我国传统的神话艺术形象,来表现佛教的题材,形武是民族传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修罗 魏晋南北朝时代 壁画内容 敦煌莫高窟 西坡 帝释天 乃南朝 东王公 正法念处经 画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世说新语》中与否定词连用的单音副词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慧言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120-125,共6页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写的一部笔记体小说。它仿用古语较少,接近当时口语,是研究汉语史的重要文献。《世说》(《世说新语》的简称,下同)中与否定词连用的单音节副词比较丰富,本文只限于对用在“不”和“无”前面的“...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写的一部笔记体小说。它仿用古语较少,接近当时口语,是研究汉语史的重要文献。《世说》(《世说新语》的简称,下同)中与否定词连用的单音节副词比较丰富,本文只限于对用在“不”和“无”前面的“都”“了”“略”“曾”四个副词的讨论。讨论的基本问题有两个:(一)这四个副词在与“不”“无”连用时,有两种词汇意义:一种是“全然”“丝毫”“一点儿”,是来强调谓语部分所表述的带有否定性质的情况的;另一种是“都”“全部”,是来强调主语所指的人和事物的全部或者主语所指的人和事物在每一次特定条件下都毫无例外地发生了诸语部分所表述的情况。这两种词汇义的区别应引起语言学界的注意。(二)这四个副词在《世说》一书甚至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著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词 副词 世说新语 词汇义 特定条件 强否定 主语 南北朝时代 词汇意义 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湘茶趣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蒲田 《农业考古》 1991年第2期53-55,18,共4页
湖南省产茶历史悠久,至迟源于西汉时代,湖南省的茶陵县就是以盛产茶叶而得名。据南北朝时代的《茶陵图经》载:“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焉”。又据《汉书·地理志》载,茶陵县置于汉初,为长沙国十三县之一,显然茶陵县产茶由来已久。长... 湖南省产茶历史悠久,至迟源于西汉时代,湖南省的茶陵县就是以盛产茶叶而得名。据南北朝时代的《茶陵图经》载:“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焉”。又据《汉书·地理志》载,茶陵县置于汉初,为长沙国十三县之一,显然茶陵县产茶由来已久。长沙马王堆一、三号西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茶叶和以茶做成的食品——苦羹。关于“苦羹”,专家们有人认为是茶和米做成的汤。若如此,“苦羹”就可能是洞庭湖区的“擂茶”和湘西南山区“油茶”的老祖宗了。可见,湖南在西汉初期就有饮茶的习俗。至今,湖南省仍然是我国主要产茶省份之一,不但名茶种类多,而且饮茶习俗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油茶 湖南省 茶叶 擂茶 历史悠久 西南山区 饮茶习俗 茶陵 南北朝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范缜的《神灭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来郁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第2期18-20,共3页
范缜,字子真。生于公元四五○年,约卒于五○七年以后。他是中国哲学史上力主反对佛教的哲学家,在同佛教神学的斗争中。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并把它推列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范缜所生长的南北朝时... 范缜,字子真。生于公元四五○年,约卒于五○七年以后。他是中国哲学史上力主反对佛教的哲学家,在同佛教神学的斗争中。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并把它推列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范缜所生长的南北朝时代,社会矛盾尖锐复杂,汉民族和异民族间的矛盾、北方士族和南方士族间的矛盾、士族和庶族间的矛盾、统治集团和广大民众间的矛盾,互相交织;政局动荡,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统治阶级大有不可终日之感。阀阅士族地主阶级要维持其专政地位,就需要一种社会思想作为安定社会秩序的力量。而佛教则正好承担着这种精神支柱。于是,佛教便成了统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灭论 佛教 南北朝时代 无神论思想 社会思想 汉民族 异民族 萧子良 形神相即 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