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中国传统漆艺的南北文化气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1
作者 臧小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4-176,共3页
在人类历史的整个古典阶段里,中国所代表的古典思想,正是通过漆艺、陶瓷、金银器等工艺品传播到世界各地,对整个亚洲乃至欧洲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对中国传统漆艺的南北文化气质特征及成因展开论述,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经典思想、技艺的文... 在人类历史的整个古典阶段里,中国所代表的古典思想,正是通过漆艺、陶瓷、金银器等工艺品传播到世界各地,对整个亚洲乃至欧洲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对中国传统漆艺的南北文化气质特征及成因展开论述,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经典思想、技艺的文化价值所在,并理性剖析、探索其向当代转化的可能性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思想体系 中国传统漆艺 南北文化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炀帝与南北文化交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玉璞 《北方论丛》 2002年第3期21-26,共6页
南北朝中后期业已开始的南北文化交流 ,在隋代统一后 ,由于文帝杨坚有违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思想和行为而延缓了其应有的历史进程。而受同一文化熏习、在同样的文化背景下 ,炀帝杨广的文化政策与文化行为却顺乎南北文化交融的历史潮流 ,... 南北朝中后期业已开始的南北文化交流 ,在隋代统一后 ,由于文帝杨坚有违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思想和行为而延缓了其应有的历史进程。而受同一文化熏习、在同样的文化背景下 ,炀帝杨广的文化政策与文化行为却顺乎南北文化交融的历史潮流 ,在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为南北文化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炀帝 南北文化 交流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杜与唐代南北文化交流 被引量:2
3
作者 葛景春 《杜甫研究学刊》 2009年第3期1-5,14,共6页
李杜的诗歌都有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李白的诗歌深受南方长江流域文化的影响,有明显的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的印痕,充满着巫祝文化神话想像的浪漫楚风和不受拘束的山林派的自由作风;而杜甫的诗歌却深受北方黄河流域文化的影响,有着浓厚... 李杜的诗歌都有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李白的诗歌深受南方长江流域文化的影响,有明显的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的印痕,充满着巫祝文化神话想像的浪漫楚风和不受拘束的山林派的自由作风;而杜甫的诗歌却深受北方黄河流域文化的影响,有着浓厚的儒家思想务本致用的理性意识和史官文化直面社会现实的写实传统。在唐代南北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李白适应盛唐时代道家和道教文化高涨的思想潮流,将南方的道家和道教文化与山林派自由放浪的诗风,带进了京城,客观上起了对盛唐尊道之风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北方京城的儒家文化和典雅诗风起着思想解放和文化交融的作用。而在盛中唐社会转折之际的文化思潮转型时期,杜甫由两京南下巴蜀,飘泊江湘,客观上则起着将北方儒家务实致用的文化传统和京城的典雅诗风向南方传播和文化交流的文化使者作用。他们二人在南北的文化交流中,也从各自地域文化中汲取文化与文学的营养,丰富了各自的诗歌文化色彩;在完成唐代南北文化交流和相互交融的历史使命的同时,扩大了文化的视野,也超越了各自的文化局阈,提升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成为唐代最具有文化代表性的伟大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杜甫 长江文化 黄河文化 南北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文化背景下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比较研究
4
作者 徐俊辉 曹献馥 《设计艺术研究》 2021年第4期109-113,共5页
本文主要以南北文化背景为参照基准,分析南北典型设计院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搭建更加符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社会需求的设计人才知识体系,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 本文主要以南北文化背景为参照基准,分析南北典型设计院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搭建更加符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社会需求的设计人才知识体系,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分析南北地区代表性设计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及目标,总结出南北文化背景下设计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的差异。最后从南北设计院校的专业培养定位、课程建设、实践创新三个方面为切入点,构建我国文化差异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研究成果力图为后续设计类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提供依据与思路,为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文化 设计人才 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绣的南北文化差异研究——以洛川毛麻绣与八都麻绣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秦佳彬 梁昭华 《艺术科技》 2015年第7期89-89,共1页
本文以陕西洛川毛麻绣及浙江淳安八都麻绣为例,通过对田野调查及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从麻绣的地域文化、艺术特征、材料技法特征三个主要方面对麻绣的南北文化差异进行研究,探索麻绣在南方与北方所体现的文化特色,为麻绣的进一步研究奠... 本文以陕西洛川毛麻绣及浙江淳安八都麻绣为例,通过对田野调查及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从麻绣的地域文化、艺术特征、材料技法特征三个主要方面对麻绣的南北文化差异进行研究,探索麻绣在南方与北方所体现的文化特色,为麻绣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川毛麻绣 八都麻绣 南北文化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文化差异及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因素 被引量:8
6
作者 蔡国相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84-89,共6页
从宏观视角考察,我国南北文化自古以来就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质,这在各自的子系统上都有充分的反映。究其成因,除社会环境这一主要因素外,南北迥然的地理环境是重要的内在基因。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产品,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里的反映,地... 从宏观视角考察,我国南北文化自古以来就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质,这在各自的子系统上都有充分的反映。究其成因,除社会环境这一主要因素外,南北迥然的地理环境是重要的内在基因。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产品,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里的反映,地理环境是地球表面最基本的物质存在,必然影响身处其中的人类的文化活动。这种影响不仅因为自然外物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参照物,更由于地理环境参预人的性格塑造及对人情感的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文化 性格塑造 地理环境因素 文学风格 山水田园诗 自然地理环境 南方文化 南北朝民歌 南朝诗歌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地域美学研究新领域的一部力作——评钟仕伦著《南北文化与美学思潮》
7
作者 皮朝纲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2-63,共2页
在多元共存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一个民族的文学创作要想取得世界性的艺术成就,首先就得是本民族的和本地域的。因此,当一个文学家把人类的普遍追求和人文精神与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描写结合起来,他的作品就一定会打破“地环”的限... 在多元共存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一个民族的文学创作要想取得世界性的艺术成就,首先就得是本民族的和本地域的。因此,当一个文学家把人类的普遍追求和人文精神与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描写结合起来,他的作品就一定会打破“地环”的限制而获得世界性的赞誉。于对这一问题的思索和对变幻着的当代文坛的关注,青年学者钟仕伦远离着尘世的纷扰和“后现代”与“后后现代”,“东方主义”与“非东方主义”等等的论争,让思想“躲避”在空旷而自由的精神世界里,以他对中国美学中文化交流与艺术创造之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怎样获得世界性艺术成就的历史借鉴。 在《南北文化与美学思潮》这部新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潮 南北文化 美学研究 地域审美 新领域 审美意识 东方主义 自然地理环境 中国古代美学 审美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欧文风与南北文化
8
作者 张仁福 《贵州文史丛刊》 1990年第2期88-97,共10页
……在所有场合下,风格成为文化的艺术符号——《美学和系统方法》唐宋时代,是中国古典散文从共性走向个性,从历史走向个人的时代。异彩纷呈,而目各具的唐宋八大家,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八大家中,论风格的鲜明,弛创,首推韩欧。韩愈和... ……在所有场合下,风格成为文化的艺术符号——《美学和系统方法》唐宋时代,是中国古典散文从共性走向个性,从历史走向个人的时代。异彩纷呈,而目各具的唐宋八大家,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八大家中,论风格的鲜明,弛创,首推韩欧。韩愈和欧阳修,已成为揭橥唐宋两朝一代文风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欧 南北文化 唐宋八大家 论风格 唐宋时代 中国古典散文 揭橥 古文运动 古文创作 河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世纪初中国南北文化传播的先躯──洪皓
9
作者 苗波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1-11,共11页
中国十二世纪历史发展总趋势:一是从五代十国大分裂到辽宋、金宋对峙的南北分裂形势。这种局面的出现预示着中国大统一的局面即将到来。认契丹、女真的强大和建国,先后统治达三百多年之久的这一历史事实来看,中国北方的各游牧民族,... 中国十二世纪历史发展总趋势:一是从五代十国大分裂到辽宋、金宋对峙的南北分裂形势。这种局面的出现预示着中国大统一的局面即将到来。认契丹、女真的强大和建国,先后统治达三百多年之久的这一历史事实来看,中国北方的各游牧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使中国大统一局面再现的主角,不可避免将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二是随着中国历史的前进,民族进一步大融合和南北文化进一步大交流必将形成时代的潮流和主流。洪皓就是在中国要统一、民族要融合、文化经济要交流的历史总趋势下,谱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他使金时身处逆境,但他在艰苦的环境下积极向金人传授中原的儒家文化,使汉文化广泛的传入北方。他从金国返回以后,又遭秦桧迫害,在逆境中著书立说,著《松漠纪闻》一书,把北方的文化又向中原和汉地广为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皓 《松漠纪闻》 游牧民族 南北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有源头活水来”——鲁迅对浙东民间文化的感性体悟
10
作者 陈方竞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1年第9期16-24,共9页
鲁迅与浙东民性的深刻联系,决定了他必然受到浙东民间文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建立在一种颇富浪漫色彩的感性体悟之上的。一浙东是古越族的栖息之地,亦是越文化的滥觞之地。吴越文化与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同属于与北方中原文化相对峙... 鲁迅与浙东民性的深刻联系,决定了他必然受到浙东民间文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建立在一种颇富浪漫色彩的感性体悟之上的。一浙东是古越族的栖息之地,亦是越文化的滥觞之地。吴越文化与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同属于与北方中原文化相对峙的南方文化系统。南北文化的不同,缘于南北自然生态环境的迥异,如姜亮夫先生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化 感性体悟 鲁迅 浙东 吴越文化 荆楚文化 南方文化 巴蜀文化 南北文化 浪漫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屈原的沉江壮举与南楚文化的关系
11
作者 黄文强 《云梦学刊》 1993年第4期11-13,共3页
屈原自沉汨罗,司马迁称许道:“推此志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后人大多也同意司马迁的意见。班固首标异议,以为“君子道穷,命矣”“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班固《离骚序》),那么屈原遭到排斥,就该认命,明哲保... 屈原自沉汨罗,司马迁称许道:“推此志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后人大多也同意司马迁的意见。班固首标异议,以为“君子道穷,命矣”“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班固《离骚序》),那么屈原遭到排斥,就该认命,明哲保身,不该怨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序 南楚 自沉汨罗 南北文化 怀王 惊采绝艳 魏晋风度 《渔父》 明于治乱 文学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以前文化中心的迁移与文学的发展
12
作者 钟仕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15,44,共6页
隋以前文化中心的迁移与文学的发展钟仕伦著名文化地理学家陈正祥先生在考察中国文化中心的迁移时曾说,迫使汉文化中心南迁有三次大的波澜,一是东汉末三国时期的长期战乱和永嘉南渡,人口大量南迁;二是唐代“安史之乱”,人口南迁亦... 隋以前文化中心的迁移与文学的发展钟仕伦著名文化地理学家陈正祥先生在考察中国文化中心的迁移时曾说,迫使汉文化中心南迁有三次大的波澜,一是东汉末三国时期的长期战乱和永嘉南渡,人口大量南迁;二是唐代“安史之乱”,人口南迁亦多,成都这样的城市已成为新的文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文化中心 南方文化 南北文化交流 中心迁移 审美意识 南方文学 文学发展 文学成就 《鲁灵光殿赋》 地域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滨海文化交流的渡口──张家港
13
作者 缪自强 钱公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1-63,共3页
原始滨海文化交流的渡口──张家港缪自强,钱公麟张家港是长江下游较为重要的港口之一,经过近年来的考古调查、试掘,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相继被发现。特别是1989年3月发现了南沙,揭开了张家港古老历史的新的一面。说明在600... 原始滨海文化交流的渡口──张家港缪自强,钱公麟张家港是长江下游较为重要的港口之一,经过近年来的考古调查、试掘,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相继被发现。特别是1989年3月发现了南沙,揭开了张家港古老历史的新的一面。说明在6000多年前,张家港市这一地区就出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文化交流 张家港市 崧泽文化 原始文化 东山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地理环境 马家浜文化 太湖流域 海安青墩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楚文化的审美特征——以《离骚》为例
14
作者 宋慧羚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3年第12期115-116,共2页
南北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可以看成是楚文化形成的原因。凤鸟与香草则是楚文化审美特征的关键词。屈骚精神所表现出来的交融与浪漫使楚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放异彩,影响久远。
关键词 审美特征 文化 《离骚》 中国传统文化 南北文化 屈骚精神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衙署建筑形制与艺术特征研究
15
作者 于小桐 周小琳 赵武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8期1-3,共3页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域间自然条件与人文差异显著,在地域相接处,文化自然会产生交融,便形成了交融地带特有的建筑美学。南阳市位于长江以北秦岭以南的南北文化交汇地带,这里的建筑受南北方两种不同文化的晕染,既具有北方农耕文明的粗犷大...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域间自然条件与人文差异显著,在地域相接处,文化自然会产生交融,便形成了交融地带特有的建筑美学。南阳市位于长江以北秦岭以南的南北文化交汇地带,这里的建筑受南北方两种不同文化的晕染,既具有北方农耕文明的粗犷大气,又兼具南方水流潺潺的温柔细腻。本研究以南阳两座官式建筑内乡县衙和南阳府衙为例,从空间布局、造型风格、建筑构造等方面,对这两座衙署建筑所体现的南北文化交融地带古建筑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形制 南北文化 衙署建筑 建筑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古驿道而兴的汉水古镇——陕西省洋县华阳古镇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奕 闫斐 《华中建筑》 2014年第12期151-155,共5页
华阳因古道而兴,一度成为历史上的军事要冲,政治重镇,直至明清时期古镇发展至鼎盛繁荣,最后形成一个典型的陕南集镇。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空间形态和传统建筑,忠实的记录着当地的历史、经济、文化发展进程。该... 华阳因古道而兴,一度成为历史上的军事要冲,政治重镇,直至明清时期古镇发展至鼎盛繁荣,最后形成一个典型的陕南集镇。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空间形态和传统建筑,忠实的记录着当地的历史、经济、文化发展进程。该文以位于傥骆古道的华阳古镇为研究对象,对其现存的历史建筑的形成、现状、古镇形式以及南北地域文化的融合进行考察分析,总结了典型陕南古镇历史文化价值和空间形态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流域 华阳古镇 傥骆古道 南北文化融合 历史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绚丽之美——隋代敦煌壁画中女性造型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阮立 《中国书画》 2010年第6期64-67,共4页
隋代历史尽管十分短暂,但政治上的大一统,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隋代统治者非常崇信佛教,广建佛塔,修建佛寺;由于内地广大寺院都已毁坏,很难找到隋代佛寺,而敦煌却保存了隋朝洞窟一百多座,成为隋代佛教艺术遗存最多的地方。
关键词 敦煌壁画 隋代 造型 女性 佛教艺术 南北文化 大一统 统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小曲的历史渊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蓓蓓 《音乐时空》 2014年第16期91-91,共1页
陕北榆林特有的丝弦小调榆林小曲是传唱于榆林城内的明清江南俗曲。从明清时期,一直流传到榆林的江南的小曲、时调,与榆林当地语言、民间音乐交融、通过吸收发展,形成了特有的风韵,植根在榆林这块土壤上。
关键词 榆林小曲 江南俗曲 吸收 交融 南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产业布局“负面清单”带来的改变
19
作者 曹伟 王建 《小康》 2014年第5期90-91,共2页
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河南省信阳市,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南北气候、南北文化、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大别山脉与桐柏山脉的交界。大别山横贯信阳南部,淮河穿越信阳北部,一南一北两大天然生态屏障,独特且美丽的环境让信阳茶叶名扬天下。
关键词 产业布局 清单 负面 淮河流域 信阳市 南北文化 长江流域 生态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凰卫视现象大揭秘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博 《新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49,共10页
3年前,香港凤凰卫视是一个地域局限性相当大的弱势边缘媒体。3年后,凤凰卫视的节目覆盖亚太3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超过20亿。凤凰卫视成为全球颇有影响的华语电视台,成为沟通海内外华人的一座桥梁。通过资本多元化,经营市场化等手段... 3年前,香港凤凰卫视是一个地域局限性相当大的弱势边缘媒体。3年后,凤凰卫视的节目覆盖亚太3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超过20亿。凤凰卫视成为全球颇有影响的华语电视台,成为沟通海内外华人的一座桥梁。通过资本多元化,经营市场化等手段,依托两岸三地的电视人才,尝试将南北文化和西方的现代表现手法融为一体。凤凰卫视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之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凤凰卫视的成功,将会为纷纷走向产业化的内地传媒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卫视 南北文化 力量 华语 榜样 弱势 传媒 资本多元化 地区 内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