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至九世纪流行的袴褶服与南北文化的融合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晓薇 王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8-114,147,共8页
三至九世纪是南北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重要时期,而服饰的变革演化正是颇能映见其融合程度的一个多姿多彩的方面,其中最具革命意义的无疑是在此期间流行广泛并体现着北方民族特点与中原传统风习相结合的袴褶服。本文从其创制于北方与西北... 三至九世纪是南北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重要时期,而服饰的变革演化正是颇能映见其融合程度的一个多姿多彩的方面,其中最具革命意义的无疑是在此期间流行广泛并体现着北方民族特点与中原传统风习相结合的袴褶服。本文从其创制于北方与西北方部族、融入中原之时代情形及其因素、基本形制的改进及其与中原服饰的融合以及其流行与消亡诸方面予以探讨。着重指出:两汉以前无袴褶之制,五代以后亦不再著袴褶;以其带有明显的胡服特征而不具正统资格,遂在唐代以后终为一种新型而便利的正统常服———中原袍服所替代,故未能成为中原朝服、公服乃至常服之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至九世纪 服饰 裤褶服 南北文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诗经》、“楚辞”看先秦时代南北文化的差异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红红 张玉春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9-154,共6页
《诗经》和"楚辞"作为先秦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诗歌集成,深刻而生动地体现了那个时代因人文地理和历史演进不同阶段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南北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具体表现为:宗教信仰上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的分野;思想取向上务... 《诗经》和"楚辞"作为先秦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诗歌集成,深刻而生动地体现了那个时代因人文地理和历史演进不同阶段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南北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具体表现为:宗教信仰上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的分野;思想取向上务实入世与玄想超越的异途;思维方式上理性思维与巫术思维的区隔;审美意识上和谐含蓄与奇崛铺张的迥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楚辞 先秦 南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汉文化影响下的侗族南北文化差异 被引量:3
3
作者 龙耀宏 郎雅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年第1期35-40,共6页
源于百越族群的侗族,在唐宋以前主要分布在诚、徽、沅、靖州等地,并没有开始南北侗族的分化。明清两代中央王朝对侗族地区的经营形成了侗族南北两个区域在语言、民歌、建筑、风俗等方面的不同风格特征。侗族南北文化的差异,对于研究明... 源于百越族群的侗族,在唐宋以前主要分布在诚、徽、沅、靖州等地,并没有开始南北侗族的分化。明清两代中央王朝对侗族地区的经营形成了侗族南北两个区域在语言、民歌、建筑、风俗等方面的不同风格特征。侗族南北文化的差异,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少数民族政策以及多元文化交流中的变迁和融合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文化 侗族 南北文化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中国传统漆艺的南北文化气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4
作者 臧小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4-176,共3页
在人类历史的整个古典阶段里,中国所代表的古典思想,正是通过漆艺、陶瓷、金银器等工艺品传播到世界各地,对整个亚洲乃至欧洲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对中国传统漆艺的南北文化气质特征及成因展开论述,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经典思想、技艺的文... 在人类历史的整个古典阶段里,中国所代表的古典思想,正是通过漆艺、陶瓷、金银器等工艺品传播到世界各地,对整个亚洲乃至欧洲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对中国传统漆艺的南北文化气质特征及成因展开论述,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经典思想、技艺的文化价值所在,并理性剖析、探索其向当代转化的可能性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思想体系 中国传统漆艺 南北文化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南北文化及其在当代的碰撞与整合 被引量:3
5
作者 曲彦斌 《浙江学刊》 CSSCI 1994年第5期90-94,共5页
论中国南北文化及其在当代的碰撞与整合曲彦斌无论就时间或空间而言,中国文化的总体构成,都反映着多层面复合结构这种多维性的特点。其中,以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两大本土文化圈,亦即南北两大文化板块,则是中华民族文化史所... 论中国南北文化及其在当代的碰撞与整合曲彦斌无论就时间或空间而言,中国文化的总体构成,都反映着多层面复合结构这种多维性的特点。其中,以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两大本土文化圈,亦即南北两大文化板块,则是中华民族文化史所积淀、造就的一个令人瞩目的重要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文化 南方文化 文化板块 北方文化 文化观念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碰撞 社会进步 文化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文化
6
作者 周积明 《社会科学辑刊》 1988年第5期84-90,共7页
在中国文化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极为辉煌的一章。这一时期,定型于西汉中期的以经学为主干,以儒学独尊为内核的文化模式已崩解,取而代之的是生动活泼的文化多元发展。其中既有儒、玄、释、道二学二教的相争相补、胡文化与汉文化的冲突... 在中国文化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极为辉煌的一章。这一时期,定型于西汉中期的以经学为主干,以儒学独尊为内核的文化模式已崩解,取而代之的是生动活泼的文化多元发展。其中既有儒、玄、释、道二学二教的相争相补、胡文化与汉文化的冲突整合,而且还有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的相互并立与相互融合。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确乎面貌大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文化 东晋南北 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方文化 西汉中期 文化 文化 中国文化 地理环境 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朝的统一与南北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3
7
作者 罗立刚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3-49,共7页
元朝的入主中原及最终灭亡南宋 ,统一全国 ,先后导致了文化圈的变迁。首先 ,其灭亡金朝后 ,形成北方以大都和东平为主的两大不同特色的文化圈 ,表现出各不相同的亚文化特征。其次 ,在其灭亡南宋统一全国后 ,随着在战争中对南方文人、典... 元朝的入主中原及最终灭亡南宋 ,统一全国 ,先后导致了文化圈的变迁。首先 ,其灭亡金朝后 ,形成北方以大都和东平为主的两大不同特色的文化圈 ,表现出各不相同的亚文化特征。其次 ,在其灭亡南宋统一全国后 ,随着在战争中对南方文人、典籍、文物等的搜罗及后来寻访遗逸等行动 ,造成更大规模的南北文化变迁。由于这次文化变迁是在元朝疆土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进行的 ,因此使以大都为中心的文化 ,还表现出某些胡文化的特色 ,而江南文化经过这次洗礼之后 ,则更多地表现出审美的人文精神。这样的文化格局对后来的明清乃至近现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文化 南北文化变迁 文化 江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公司财务违规的锚定效应——基于南北文化差异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郭瑞娜 曲吉林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5-173,共9页
基于2011~2019年民族地区上市公司数据,验证了连锁董事网络中财务违规行为中锚定效应的存在,并分析了南北文化差异对锚定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联结公司上年财务违规行为是民族地区上市公司本年财务行为的锚值,南方民族地区上市公... 基于2011~2019年民族地区上市公司数据,验证了连锁董事网络中财务违规行为中锚定效应的存在,并分析了南北文化差异对锚定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联结公司上年财务违规行为是民族地区上市公司本年财务行为的锚值,南方民族地区上市公司与联结公司财务违规行为之间的锚定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联结公司财务行为稳定性越强,锚定效应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财务违规 锚定效应 南北文化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秋风塞上 杏花春雨江南——略论南北文化之差异及其成因 被引量:1
9
作者 宋聚轩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86-88,共3页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北方文化以儒家哲学为基础,呈现出刚烈、雄浑、粗犷、苍劲的总体风格;南方文化则以道家哲学为基础,呈现出宁静、柔婉、轻盈、秀丽的总体风格。地理环境的影响是造成两种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黄...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北方文化以儒家哲学为基础,呈现出刚烈、雄浑、粗犷、苍劲的总体风格;南方文化则以道家哲学为基础,呈现出宁静、柔婉、轻盈、秀丽的总体风格。地理环境的影响是造成两种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黄河和长江是孕育中华文化的伟大母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两种文化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文化 南方人 地理环境 南方文化 文艺思潮 北方文化 总体风格 文化差异 江南 魏晋南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文化汇流与隋诗的评价问题
10
作者 章继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59-64,共6页
在古代文学的研究中,隋诗是一个较受冷落的领域。主要原因不在它作品不多,而在于少数论者认为,隋朝诗作不过是齐梁诗风的遗响而已。 笔者认为,从建安以后诗歌发展的行程看,南北朝是一个小的高峰,唐代是一个大的高峰,而隋代恰恰是处于两... 在古代文学的研究中,隋诗是一个较受冷落的领域。主要原因不在它作品不多,而在于少数论者认为,隋朝诗作不过是齐梁诗风的遗响而已。 笔者认为,从建安以后诗歌发展的行程看,南北朝是一个小的高峰,唐代是一个大的高峰,而隋代恰恰是处于两峰之间一段短短的坡谷,是前者向后者必经的过渡。作为过渡期的诗作,它突出地表现出南北诗风进一步汇流的特点。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正是在经历了这一阶段之后,迎来了它黄金时代的到来。因此,隋诗在文学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诗 南北文化 评价问题 南北诗风 炀帝 中国古代诗歌 清绮 杨广 南北文学 五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研究 新意层出——评《中国南北文化的反差——韩欧文风的文化透视》
11
作者 殷光熹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2-43,共2页
学界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成果辉煌,为世人瞩目。从文体分类研究的角度看,诗、词、小说最盛,相比较而言,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其实,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姑且不说其它,仅以唐宋散文来看,作家作品之多,实... 学界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成果辉煌,为世人瞩目。从文体分类研究的角度看,诗、词、小说最盛,相比较而言,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其实,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姑且不说其它,仅以唐宋散文来看,作家作品之多,实在令人惊叹。要对这笔丰富的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搜集、整理和研究,实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期的努力。就以大家熟悉的“唐宋八大家”为例,近四十年来,围绕“唐宋古文运动”的问题,发表过不少论著,其中又多半集中在韩愈、柳宗元身上。这些研究成果固然应当充分肯定,但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如何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文化 四十年 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 综合研究 文化透视 唐宋之际 学界 中国文学史 唐宋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文化交融的结晶——“稼轩体”成因及特点初探
12
作者 王华光 《齐鲁学刊》 CSSCI 1989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稼轩虽然生于北方,长于齐鲁,但他的一生大半却是在南方度过,这种经历,使他受到了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南北文化交融的结果造就了他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影响到词创作上,表现为别具一格的“稼轩体”。
关键词 南方文化 南北文化 中原文化 文化交融 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 齐鲁 双重影响 北方文化 男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地域美学研究新领域的一部力作——评钟仕伦著《南北文化与美学思潮》
13
作者 皮朝纲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2-63,共2页
在多元共存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一个民族的文学创作要想取得世界性的艺术成就,首先就得是本民族的和本地域的。因此,当一个文学家把人类的普遍追求和人文精神与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描写结合起来,他的作品就一定会打破“地环”的限... 在多元共存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一个民族的文学创作要想取得世界性的艺术成就,首先就得是本民族的和本地域的。因此,当一个文学家把人类的普遍追求和人文精神与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描写结合起来,他的作品就一定会打破“地环”的限制而获得世界性的赞誉。于对这一问题的思索和对变幻着的当代文坛的关注,青年学者钟仕伦远离着尘世的纷扰和“后现代”与“后后现代”,“东方主义”与“非东方主义”等等的论争,让思想“躲避”在空旷而自由的精神世界里,以他对中国美学中文化交流与艺术创造之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怎样获得世界性艺术成就的历史借鉴。 在《南北文化与美学思潮》这部新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潮 南北文化 美学研究 地域审美 新领域 审美意识 东方主义 自然地理环境 中国古代美学 审美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古代文化的南北差异 被引量:4
14
作者 葛壮 李晓路 《江淮论坛》 1986年第1期87-91,共5页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古老的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当我们试图将祖先所创造的文化与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伟大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或者试图对文化的发展战略作出预测、规划时,首先就应该对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规律及其...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古老的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当我们试图将祖先所创造的文化与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伟大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或者试图对文化的发展战略作出预测、规划时,首先就应该对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规律及其宏富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在此,只要我们对祖先所创造的文化作一鸟瞰,就不会不注意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化 南北差异 中华民族 中国文化 历史发展规律 发展战略 祖先 比较研究 南北文化 社会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大渭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9-46,共8页
魏晋南北朝特定的时代条件,决定了该时期的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绚丽多姿,异彩纷呈。如果同汉、唐相比,揆其大要,其基本特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自觉趋向型文化特征黄巾大起义促使东汉大帝国的瓦解。
关键词 魏晋南北文化 我国古代 学术思想 割据政权 儒家 少数民族 北魏 十六国北朝 汉族文化 东晋南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文化交融三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光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7-59,共3页
魏晋南北朝是个分裂与动荡的时期,然而,透过历史的表象,又可发现,这也是一个文化交流与融合频频发生的时期。而且其交融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影响之深远,在中国文化史上都殊为可观。本文不准备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交融做全面... 魏晋南北朝是个分裂与动荡的时期,然而,透过历史的表象,又可发现,这也是一个文化交流与融合频频发生的时期。而且其交融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影响之深远,在中国文化史上都殊为可观。本文不准备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交融做全面论述,仅擷取几个断面加以考察,以从一个侧面展现这一时期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河西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融永嘉之乱,“中州板荡,戎狄交侵,僭伪相属,生灵涂炭,故文章黜焉。”中州士子纷纷避乱凉土,以致“区区河右,而学者埒于中原。”(《北史》卷八十三《文苑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化交流 净土信仰 西域文化 佛教 中国传统文化 魏晋南北文化 中华书局 文化交融 文化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历史教学中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的讲授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瑞霞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3年第1期52-53,共2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国家的分裂、战乱使人民流离失所,饱经战乱,但也促进了人民渴望统一,结束战乱的愿望。各族人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加深了友谊与联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国家的分裂、战乱使人民流离失所,饱经战乱,但也促进了人民渴望统一,结束战乱的愿望。各族人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加深了友谊与联系,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也加速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这一时期,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汉朝儒学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三纲五常的罗网被撕破,人们驰骋着无穷想象去重新思索,探求宇宙、人生、科学、文学和艺术,因而这一时期的文化呈现了两汉所未有的活泼多姿、清新洒脱的现象,并以澎湃之势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文化 南北朝时期 民族大融合 南北经济 北魏时期 《木兰辞》 鲜卑族 虞喜 建安诗 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朝吴郡陆氏家族的文化转向与诗学品格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旭 陈家红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62,共8页
吴郡陆氏家族在转向文化家族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念原则让位于现实原则的反复与由雄强尚武转向于儒雅崇文的艰难。这里,家族门风与地域学术共同的保守之中有灵动、质实之中兼繁复的文化品格,在南北文化合流的生成作用下,熔铸成了陆机"... 吴郡陆氏家族在转向文化家族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念原则让位于现实原则的反复与由雄强尚武转向于儒雅崇文的艰难。这里,家族门风与地域学术共同的保守之中有灵动、质实之中兼繁复的文化品格,在南北文化合流的生成作用下,熔铸成了陆机"诗缘情而绮靡"的诗学品格,对西晋乃至中国诗学的发展都有着至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吴郡陆氏家族 文化转向 诗学品格 南北文化合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渡中原士族对东晋文化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1
19
作者 卫绍生 席格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6-209,共4页
遭西晋"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在江南扎下根来,并成为东晋政权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原士族南迁不仅把悠久深厚的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而且笃行礼义,试图在江南复兴儒学;在践行和复兴儒学的过程中,他们自觉地促成了中原文... 遭西晋"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在江南扎下根来,并成为东晋政权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原士族南迁不仅把悠久深厚的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而且笃行礼义,试图在江南复兴儒学;在践行和复兴儒学的过程中,他们自觉地促成了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的融合,有力地促进了东晋乃至整个南朝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士族 南迁 南北文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代文炀二帝、南北二方的文学审美特征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功正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16,共8页
隋代的文、炀两位帝王对待文学有着不同的态度,因此对隋代的文学审美状貌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隋文帝阻遏了隋代文学美学的发展,而隋炀帝受南方文化、美学环境的孕育,融汇气势于华丽之中,促进了隋代文学美学的发展。南北朝的长期割据... 隋代的文、炀两位帝王对待文学有着不同的态度,因此对隋代的文学审美状貌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隋文帝阻遏了隋代文学美学的发展,而隋炀帝受南方文化、美学环境的孕育,融汇气势于华丽之中,促进了隋代文学美学的发展。南北朝的长期割据,使南北两方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美学风范,南方清绮,北方质实。南北文学美学之差异反映了地理文化之差异。随着隋代在地域上的统一,为南北文学美学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 文炀二帝 文化态度 南北文化 差异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