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化学模拟在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划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余秋生 张发旺 +2 位作者 韩占涛 于艳青 薛忠岐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5-380,共6页
南北古脊梁是贺兰山经向构造体系的核心部分,为一条SN向的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地层隆起。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其间赋存有较丰富的岩溶裂隙水。由于埋深大,构造情况复杂,南北古脊梁的岩溶裂隙水的分布和径流规律至... 南北古脊梁是贺兰山经向构造体系的核心部分,为一条SN向的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地层隆起。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其间赋存有较丰富的岩溶裂隙水。由于埋深大,构造情况复杂,南北古脊梁的岩溶裂隙水的分布和径流规律至今仍不是十分清楚。本文利用地球化学模拟的方法,对南北古脊梁深埋岩溶裂隙水的系统划分和各部分之间的水力联系进行了研究。认为:系统Ⅰ和系统Ⅱ的边界应当在严湾和吕套之间,其边界为一条由第四系地下水补给形成的,地下水位较高的可移动地下分水岭;系统Ⅰ和系统Ⅲ之间存在水力联系,系统Ⅰ北端排泄口太阳泉的水量有46%来自系统Ⅲ的补给,在萌城泉和太阳泉之间可能存在一条导水断层形成的岩溶裂隙水的强径流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古脊梁 岩溶裂隙水 地球化学模拟 系统划分 地下水补给 应用 构造体系 水力联系 地下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