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冰川正在加速消融
1
作者 徐淑红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共4页
2019年9月,冰岛存活了700年的奥克冰川彻底消失,人们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然而,奥克冰川的消亡只是地球冰川快速消融的冰山一角而已。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地球上的冰川,包括南北两极的冰川,都正在加速消融。而冰川消融... 2019年9月,冰岛存活了700年的奥克冰川彻底消失,人们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然而,奥克冰川的消亡只是地球冰川快速消融的冰山一角而已。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地球上的冰川,包括南北两极的冰川,都正在加速消融。而冰川消融将会给地球生态及人类生存带来巨大的灾难,亟须人类去认真反思和努力应对。冰川的葬礼和挽歌地球上的水体有三种存在形式,包括液态水、气态水和固态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克 地球生态 气态水 南北两极 冰川消融 液态水 全球气候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测海洋的新手段——卫星运载雷达
2
作者 沈政威(摘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6年第8期19-20,共2页
到1989年,第一代载有雷达传感器的遥感卫星将沿着地球轨道运行,这一系统能够对海面状况进行监测,其精度不亚于现今全天候的常规测量系统,并具有覆盖面积大的优点。由于这一系统的精度高,不受气候影响,并能提供每日冰块的范围及移动等图... 到1989年,第一代载有雷达传感器的遥感卫星将沿着地球轨道运行,这一系统能够对海面状况进行监测,其精度不亚于现今全天候的常规测量系统,并具有覆盖面积大的优点。由于这一系统的精度高,不受气候影响,并能提供每日冰块的范围及移动等图象,因此,南北两极地区的航运和钻探活动也将受益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运 气候影响 精度 南北两极 冰块 遥感卫星 雷达 钻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考察散记(二)
3
作者 朴仁珠 《野生动物》 1989年第5期46-46,共1页
藏原羚青藏高原高耸陡立,与南北两极遥遥相对,号称“地球第三极”。只因这里高海拔缺氧,荒芜又贫瘠,被视为不可逾越的生命禁区。然而,每到湖泊之滨,江河之岸总有寸草滋生,绿州盖地。有了植物便可能蕴育动物。果真,这片草地就有鼠兔钻洞... 藏原羚青藏高原高耸陡立,与南北两极遥遥相对,号称“地球第三极”。只因这里高海拔缺氧,荒芜又贫瘠,被视为不可逾越的生命禁区。然而,每到湖泊之滨,江河之岸总有寸草滋生,绿州盖地。有了植物便可能蕴育动物。果真,这片草地就有鼠兔钻洞旱獭穴居,高原兔的穿梭忙碌,还有雪雀的喧鸣和黑颈鹤的悠闲步履……。但最令人难忘的是频频映入我眼帘的藏原羚的倩影,它尤如生命的使者,无论你走到高原的腹地还是高山的尽端、处处都伴随着你。藏原羚体态均称、轻盈敏捷,活泼可爱、形如北方的梅花鹿,但略小些,要说像狍子,却是黄羊的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原羚 高原兔 地球第三极 生命禁区 南北两极 钻洞 盖地 数量调查 生态研究 蕴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的全国和世界之最
4
作者 王家申 《农村农业农民》 1994年第2期46-46,共1页
●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长度的实测——公元721-727年,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河南省南乐人)和另一位天文学家南宫发起,到全国十二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中最重要的观测是南宫率领的观测队在河南省滑县、开封、扶沟、上蔡四个地点的测... ●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长度的实测——公元721-727年,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河南省南乐人)和另一位天文学家南宫发起,到全国十二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中最重要的观测是南宫率领的观测队在河南省滑县、开封、扶沟、上蔡四个地点的测量。他们测得了北极高度、夏至日影长度和这四个地点之间的距离。经僧一行归算,求得南北两极高度仅差一度,子午线的长度为129.22公里(现代实测是111.2公里)。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长度的实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一行 河南省滑县 南北两极 夏至日 上蔡 归算 十二个 天文观测 世界之最 洛阳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环境从细节做起
5
作者 安雅 《绿色中国》 2007年第8X期104-105,共2页
地球是个有水的星球,同时又有着适宜的温度,水可以在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进行循环和转换。固态的水主要以冰川的形式出现在地球上,而冰川与地球环境的变迁又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影响着生命的存在。地球上绝大部分淡水以冰的形式保存在南... 地球是个有水的星球,同时又有着适宜的温度,水可以在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进行循环和转换。固态的水主要以冰川的形式出现在地球上,而冰川与地球环境的变迁又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影响着生命的存在。地球上绝大部分淡水以冰的形式保存在南北两极和一些高海拔的山地,这是地球上的固体水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日 南北两极 气候变化 世界环境日 气体排放 气候改变 北极气候 矿物燃料 公众视线 地区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经向气流示意图”讲授三圈环流
6
作者 张永葆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2年第5期42-42,共1页
“大气三圈环流”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难点之一,在本节教学中可采用突出低纬度环流的组成、形成和特点带动中高纬度环流的阐述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运用边讲边画“经向气流示意图”来讲授:首先提出,赤道地区的大气垂直面上是上升还是... “大气三圈环流”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难点之一,在本节教学中可采用突出低纬度环流的组成、形成和特点带动中高纬度环流的阐述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运用边讲边画“经向气流示意图”来讲授:首先提出,赤道地区的大气垂直面上是上升还是下沉运动?为什么?针对问题分析讲解,同时画示意图;赤道附近是整个地球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地区,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画出赤道地区空气上升的箭头)同时,赤道高空大气密度增大,比同一高度气压高。接着分析赤道高空大气为什么会向南北流动?指出赤道高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梯度力指向南北两极方向,(画出高空气流向南北极方向箭头)接着再分析南北纬30°附近的高空大气为什么会产生下沉气流?引用教材中“大气是在不停自转的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所以当大气一开始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午太阳高度角 经向气流 高中地理 环流圈 气压带 赤道地区 气压梯度力 空气流 中高纬度 南北两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