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知分异视角下城市人防工程疏散能力评估与优化策略——以南京新街口片区为例
1
作者 冯广源 张京祥 +2 位作者 马梦沅 孙露 仝泽安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共8页
以南京新街口片区为例,从人防设施的客观条件与不同年龄段群体居民主观感知这两方面评估各个社区的人防工程疏散能力,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疏散能力的影响因素,以评估结果中疏散能力最低的社区为例,模拟规划基于感知分异的人群疏散路径... 以南京新街口片区为例,从人防设施的客观条件与不同年龄段群体居民主观感知这两方面评估各个社区的人防工程疏散能力,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疏散能力的影响因素,以评估结果中疏散能力最低的社区为例,模拟规划基于感知分异的人群疏散路径,并从视觉引导优化、智能技术引进、政策指导、空间设施完善4个方面提出全龄友好型人防工程疏散体系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防工程 感知分异 疏散能力 疏散路径 南京新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消费均衡视角下城市商业中心演化研究——以南京新街口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肖蓉 阳建强 李哲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9,共7页
通过南京城市商业发展与中心演化的历时性梳理,指出在非西方文化语境下,传统城市是顶层设计下的空间生产机器,在特权消费与大众生产之间维持着精妙的平衡,商业则是这一复杂系统中的辅助性制度设计。近代城市工业化转型破坏了这一系统,... 通过南京城市商业发展与中心演化的历时性梳理,指出在非西方文化语境下,传统城市是顶层设计下的空间生产机器,在特权消费与大众生产之间维持着精妙的平衡,商业则是这一复杂系统中的辅助性制度设计。近代城市工业化转型破坏了这一系统,但受地缘政治、工业基础等多因素影响,并未能在工业生产与居民消费之间重建平衡,商业空间发展两极分化。现代城市通过制度干预,重建商品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均衡关系,商业空间发展逐渐回归市场机制与公共政策的双重调节,并出现中心极化。在当前大众消费需求日趋分化的趋势下,商业空间发展呈现出新特征,在新供求关系下,对城市商业空间规划从等级设定、规模预测、区位选择、主体特征以及空间组织等方面展开思考,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中心 空间演化 生产-消费均衡 南京新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时代CBD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南京新街口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史云亘 康国定 +1 位作者 华中 周秀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73-1576,1589,共5页
以南京传统CBD新街口地区为例,探讨了该地区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和特征,以及信息化时代新街口地区空间结构演变趋势。
关键词 信息化 南京新街口 CBD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中心区人群空间利用的时空特征及动因研究——以南京市新街口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汪程 黄春晓 +1 位作者 李鹏飞 王超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9-67,共9页
随着规划及设计的转型,传统的物质空间规划正朝着以人为中心的规划转变,人对空间的使用逐步成为空间构建的焦点。本文正是以南京市新街口地区人群的空间使用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地图热力图,配合观测、问卷与访谈,在人、空间、时间三个... 随着规划及设计的转型,传统的物质空间规划正朝着以人为中心的规划转变,人对空间的使用逐步成为空间构建的焦点。本文正是以南京市新街口地区人群的空间使用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地图热力图,配合观测、问卷与访谈,在人、空间、时间三个维度上分析了中心区空间利用的特点,总结了中心区在不同空间、时间、人群三个层面上的分异特征,并深入分析了其产生的动因,包括空间公共性、功能业态、环境设计、人群差异等因素。面对城市中心区未来的空间更新与品质提升,厘清中心区时空利用现象及其背后逻辑,将有助于规划理念、方法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区 人群 空间利用 时空特征 南京新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宜居目标的旧城区微空间适老性调查与分析--以南京市新街口街道为例 被引量:44
5
作者 金俊 齐康 +1 位作者 白鹭飞 沈骁茜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95,共5页
中国城市旧城区人口密度高、建设强度大、绿化用地少。微空间(小型外部公共空间)因其分布密度较高、与城市生活结合紧密、使用便利的优点,深受老年人的欢迎。微空间适老性的提升是实现城市宜居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南京市新街口街道微... 中国城市旧城区人口密度高、建设强度大、绿化用地少。微空间(小型外部公共空间)因其分布密度较高、与城市生活结合紧密、使用便利的优点,深受老年人的欢迎。微空间适老性的提升是实现城市宜居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南京市新街口街道微空间老年人的行为活动调查与空间形态的数据分析,认为步行可达性、功能性要求、小气候环境、适度的围合是提升微空间适老性的4个关键因素,而商业和交通设施则会对适老性产生抑制作用。旧城区微空间适老性的提升需要在政策管理、规划策略、设计方法3个层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旧城区 微空间 适老性 宜居 南京新街口街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多种社会功能的社区公共空间规划 被引量:5
6
作者 宫聪 胡长涓 《中国城市林业》 2021年第1期12-18,共7页
文章在对多功能性绿色基础设施与社区公共空间结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可达性"作为两者结合规划的关键点,继而对公共空间方格网街道肌理下多功能性GI规划展开量化研究,最后以南京新街口街道为例,详细阐述了绿色基础设施多... 文章在对多功能性绿色基础设施与社区公共空间结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可达性"作为两者结合规划的关键点,继而对公共空间方格网街道肌理下多功能性GI规划展开量化研究,最后以南京新街口街道为例,详细阐述了绿色基础设施多种社会功能影响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规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多种社会功能 社区公共空间规划 可达性 南京新街口街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