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古生物所等在东亚中生代苏铁杉植物演化研究中获进展
1
《中国农村科技》 2016年第11期13-13,共1页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栋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对中生代已绝灭松柏类植物——苏铁杉属(Podozamites)的多样性起源和辐射演化开展了综合分析研究并取得了新进展,该项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地球科学类综合性...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栋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对中生代已绝灭松柏类植物——苏铁杉属(Podozamites)的多样性起源和辐射演化开展了综合分析研究并取得了新进展,该项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地球科学类综合性专业刊物《三古》。苏铁杉属(Podozamites)是古植物学领域广泛采用的形态属名。研究表明,东亚地区该植物在晚三叠世始逐渐广布于中纬度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苏铁杉属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演化研究 古植物学 古生物 古生物 中生代 中生界 地质年代 南京 江苏 东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古生物所苏铁植物大孢子叶研究取得新进展
2
《生物学教学》 2014年第6期73-74,共2页
据光明网2014年1月3日报道,近日《美国植物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等关于苏铁大孢子叶的研究结果。研究证明,在植物学中沿用了上百年的概念“大孢子叶”是错误的。
关键词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大孢子叶 苏铁植物 中国科学院 植物科学 研究 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发现三叶虫与鲎长得像,但不是亲戚
3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7-77,共1页
据2017年5月12日《科技日报》报道,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以下简称古生物所)朱茂炎课题组发现,已灭绝的三叶虫和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动物亲缘关系更近,而不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与三叶虫“长得像”的螯肢类。
关键词 三叶虫 古生物 中科院 地质 南京 节肢动物门 《科技日报》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揭示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历史 被引量:1
4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2-162,共1页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研究人类早期文明尤其是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区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伟铭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选取该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自然剖面和考古点剖面,开展了包括高分辨率AMS14C测年、孢粉...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研究人类早期文明尤其是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区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伟铭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选取该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自然剖面和考古点剖面,开展了包括高分辨率AMS14C测年、孢粉、炭屑、磁化率和粒度以及区域表土花粉和与农作物相关植物现代花粉形态等一系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长江中下游地区 种植历史 中科院 人类活动影响 水稻 中国科学院 农业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古生物所发现侏罗纪的水生奇异虫
5
《生物学教学》 2014年第12期70-70,共1页
据光明网2014年7月3日援引报道,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海春研究团队与临沂大学等单位合作,在内蒙古赤峰地区侏罗系地层中发现双翅目伪鹬虻科的幼虫化石,命名为“侏罗奇异虫”,代表了已知最早的水生外寄生昆虫。该... 据光明网2014年7月3日援引报道,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海春研究团队与临沂大学等单位合作,在内蒙古赤峰地区侏罗系地层中发现双翅目伪鹬虻科的幼虫化石,命名为“侏罗奇异虫”,代表了已知最早的水生外寄生昆虫。该研究为了解中生代昆虫与脊椎动物的生态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也为研究昆虫的形态特化提供了新资料。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e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奇异 水生 侏罗纪 寄生昆虫 中国科学院 侏罗系地层 赤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南京大学工程勘察研究所
6
作者 唐余贵 施雪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4年第4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企业化管理 工程地质 工程勘察 勘察研究 南京大学 水文地质勘察 研究所 地质灾害 教学质量 教研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确立第十枚地质研究“金钉子”——寒武系江山阶
7
《生物学教学》 2012年第4期74-75,共2页
据科学网2011年8月26日援引新华网2011年8月12日报道,经过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团队的深入研究,我国第十枚"金钉子"——寒武系江山阶"金钉子"正式在浙江江山确立。在此之前,中国、英国和意大利各有九枚"金钉子"。
关键词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浙江江山 金钉子 寒武系 中国科学院 新华网 意大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简介
8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4-264,共1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是国土资源部的专业地质调查研究机构,直属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原名地质部华东地质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
关键词 中国地质调查局 南京 地质矿产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 科学研究所 研究机构 华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碳汇潜力研究”2010年取得重要进展
9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0-330,共1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项目“中国地质碳汇潜力研究”2010年6月下达,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作为实施单位,严格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要求,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化学勘探研究所、南京大学、... 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项目“中国地质碳汇潜力研究”2010年6月下达,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作为实施单位,严格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要求,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化学勘探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4个承担单位,按岩溶碳汇、土壤碳汇和矿物碳汇三个方面的8个工作项目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已经取得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调查局 土壤碳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物理化学勘探 中国地质大学 计划项目 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的起源、辐射与多样性演变——华夏化石记录的启示》出版
10
作者 韦沁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2-592,共1页
关键词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 化石记录 多样性 起源 演变 辐射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高校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接受国家基金委评审
11
作者 卞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9-519,共1页
关键词 基地建设项目 野外实习 生物 评审 基金 高校 首都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地球生物学国际会议在武汉召开
12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6-106,共1页
6月16-18日,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三届地球生物学国际会议在武汉光谷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教育部和外国专家局111项目、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等资助。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 6月16-18日,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三届地球生物学国际会议在武汉光谷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教育部和外国专家局111项目、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等资助。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协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会议 生物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武汉 地球 中国地质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河生物群现场研讨会”在阜新召开
13
作者 汪筱林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7-87,共1页
关键词 热河生物 研讨会 阜新 现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2003年9月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矿产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古脊椎动物 中国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地质工作 课题组 古人类 中科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学科技信息
14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6-78,共3页
中科院发现迄今最早大型复杂多细胞生物化石 据科学网2016年5月19日报道,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课题组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论文,揭示了距今15.6亿年前长达30cm以上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它们或是植物的先祖... 中科院发现迄今最早大型复杂多细胞生物化石 据科学网2016年5月19日报道,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课题组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论文,揭示了距今15.6亿年前长达30cm以上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它们或是植物的先祖。这一发现将地球上大型复杂多细胞生物的出现时间提前了近10亿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信息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生物 多细胞生物 生物化石 中科院 课题组 化石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瓮安生物群发现地球最古老原始动物化石
15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4-74,共1页
据科学网2015年3月11日报道,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课题组在贵州省“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一枚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虽然其体积只有2—3mm^3,但距今已达6亿年,它被命名为“贵州始杯海绵”。这是迄今全球发现最早,且可信的原始动物... 据科学网2015年3月11日报道,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课题组在贵州省“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一枚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虽然其体积只有2—3mm^3,但距今已达6亿年,它被命名为“贵州始杯海绵”。这是迄今全球发现最早,且可信的原始动物实体化石。以前发现的可靠海绵化石是寒武纪早期的海绵骨针化石,距今约有5.3亿年。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瓮安生物 动物化石 贵州瓮安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海绵骨针化石 地球 群发 实体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科学家将蕈菌起源时间推前2500万年
16
《食药用菌》 2014年第3期166-166,共1页
蘑菇是不少市民餐桌上的家常菜。由于蘑菇(蕈菌)化石特别罕有,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蘑菇化石距今1亿年左右。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发现了两个距今1.25亿年的巨须隐翅虫化石,由于它们只吃蘑菇,专家据此推... 蘑菇是不少市民餐桌上的家常菜。由于蘑菇(蕈菌)化石特别罕有,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蘑菇化石距今1亿年左右。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发现了两个距今1.25亿年的巨须隐翅虫化石,由于它们只吃蘑菇,专家据此推断,早在1.25亿年前就已经有了蘑菇。这可能把蘑菇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500万年。该成果近期在线发表在著名昆虫学杂志Systematic Entomology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起源时间 蕈菌 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 蘑菇 家常菜 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九八七年地质学、地球化学学科资助项目表
17
《地球化学》 CAS 1988年第2期190-194,共5页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武汉 地球科学 湖北 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地质科学研究 地质 成都地质学院 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 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成矿关系 项目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学科
全文增补中
“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18
作者 王孝磊 徐夕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3-123,共1页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 南京大学 岩石学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19
作者 徐夕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5-125,共1页
由海内外众多单位发起,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教育部科技委资源与环境学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 由海内外众多单位发起,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教育部科技委资源与环境学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协办的“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成功地在南京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 南京大学 岩石学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出土世界上最古老毛颚动物化石
20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毛颚动物 寒武纪 动物化石 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