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世纪中国电影叙事的国际化策略——以《南京! 南京!》和《金陵十三钗》为例 |
岳晓英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2
|
从历史到电影:《赛德克·巴莱》与《南京!南京!》的抗日想象对比 |
刘芳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3
|
解读电影《南京!南京!》的叙事特征 |
欧阳焱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4
|
历史的背面——试析电影《南京!南京!》叙事视角的意义 |
王玉
|
《电影评介》
|
2009 |
1
|
|
5
|
《南京!南京!》哀而不伤的叙事风格 |
费振华
张晶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6
|
浅析电影《南京!南京!》中人物形象的雕塑感 |
沈磊
杜欢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7
|
焦虑的叙述者——电影《南京!南京!》叙事策略分析 |
卢晓云
|
《电影评介》
|
2009 |
1
|
|
8
|
战争的游戏化与死亡的数字化——浅析陆川电影《南京! 南京!》 |
胡琼方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9
|
不容曲解与篡改的历史——电影《南京!南京!》评析 |
王承斌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0
|
相同视域中的互反文本——《南京!南京!》与《金陵十三钗》之比较 |
洪芳
|
《电影评介》
|
2012 |
0 |
|
11
|
谈《南京! 南京!》的艺术归类与赏析方法 |
王君泽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2
|
《南京!南京!》:艺术不是用来表达仇恨的 |
王斐
|
《电影评介》
|
2009 |
1
|
|
13
|
《南京!南京!》:重构的独特历史叙事 |
李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4
|
纠结的《南京! 南京!》,纠结的人性观、历史观 |
孙云宽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5
|
当内容与技巧相逢——从电影技术层面看《南京! 南京!》 |
连毅
|
《电影评介》
|
2010 |
0 |
|
16
|
血雨中的人性“安魂曲”——影片《南京!南京!》与《金陵十三钗》叙事学比较分析 |
喻青青
|
《电影评介》
|
2012 |
0 |
|
17
|
《南京! 南京!》与《辛德勒的名单》相似性之比较 |
田蓉辉
晏莉
张淞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8
|
《南京!南京!》:历史真实的艺术阐释与颠覆解构 |
郭鹏群
文俊鸿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9
|
《南京! 南京!》:穿透感官的艺术 |
张俏梅
齐皓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20
|
《南京! 南京!》:一个影像的神话 |
王晗
刘婧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