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细根生物量年际动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
付志高
肖以华
许涵
王焱
贲春丽
陈洁
史欣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建群种种群动态与邻体效应研究 |
许也娜
余洋
郭盛才
郑毅
彭威雄
曹洪麟
练琚愉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上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李林
赵毅
温智峰
刘佳润
魏识广
周景钢
冯嘉谊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 |
莫江明
方运霆
彭少麟
Brown Sandra
周国逸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35
|
|
5
|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个常见树种的生物量分配特征与异速生长模型 |
赵厚本
周光益
李兆佳
邱治军
吴仲民
王旭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3
|
|
6
|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 |
方运霆
莫江明
周国逸
张德强
薛璟花
|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5
|
|
7
|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层植物的生物量及其测定方法的探讨 |
张倩媚
温达志
叶万辉
孔国辉
|
《生态科学》
CSCD
|
2000 |
26
|
|
8
|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量与生产量研究——生物量增量及第一性生产量 |
陈章和
张宏达
王伯荪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2 |
13
|
|
9
|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及其卫星样地物种多样性特征 |
魏识广
叶万辉
练琚愉
李林
周景钢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10
|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组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组间关联 |
李林
魏识广
叶万辉
练琚愉
温智峰
周景钢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11
|
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能流的研究 |
侯庸
王桂青
王伯荪
张宏达
李鸣光
|
《生态科学》
CSCD
|
2000 |
4
|
|
12
|
模拟降水分配季节变化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影响 |
焦敏
申卫军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3
|
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C贮量分布 |
唐旭利
周国逸
温达志
张德强
闫俊华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45
|
|
14
|
闽南沿海若干全新世沉积物剖面的孢粉组合 |
陈承惠
|
《台湾海峡》
CAS
|
1982 |
24
|
|
15
|
广州市酸雨对不同森林冠层淋溶规律的研究 |
周光益
徐义刚
吴仲民
骆土寿
李炳球
何在成
|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30
|
|
16
|
广西容县红锥天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 |
谭一波
申文辉
郑威
何峰
陆国导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2
|
|
17
|
鼎湖山主要林型优势树种种间联结性的计算方法研究 |
张倩媚
陈北光
周国逸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3
|
|
18
|
鼎湖山黄果厚壳桂、鼎湖钓樟群落主要营养元素的分配和生物循环 |
莫江明
周国逸
彭少麟
张德强
余清发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19
|
广西容县红锥天然林凋落物组成及其时间动态 |
谭一波
郑威
何峰
陆国导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20
|
九龙半岛城门大围森林群落分析——Ⅰ.外貌与结构 |
王伯荪
胡玉佳
缪汝槐
张宏达
毕培曦
钟焰兴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198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