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11”事件后美国反恐战略对南亚安全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3-29,共7页
“9.11”事件及布什政府的反恐战略推动美国关注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同时印度与巴基斯坦围绕克什米尔的争端成为美国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印度、巴基斯坦加入反恐盟约并不能使印巴危机缓解,在美国反恐战略和印巴“核因素”的双重制约... “9.11”事件及布什政府的反恐战略推动美国关注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同时印度与巴基斯坦围绕克什米尔的争端成为美国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印度、巴基斯坦加入反恐盟约并不能使印巴危机缓解,在美国反恐战略和印巴“核因素”的双重制约下,2002年印巴军事对峙最后成为双方解决争端、实现和平的难得机会,致使“9.11”事件及其后续发展成为推动南亚和平进程的重要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11”事件 南亚安全 印巴关系 克什米尔 核威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印边界冲突时期美国南亚安全政策调整实施效果分析
2
作者 管银凤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87-94,共8页
中印边界冲突爆发时期,美国一改之前的亲巴政策,态度明显向印度倾斜,对其提供大规模的经济军事援助,企图改变印度的外交政策,实现"以印制华",并实现印巴和解,从而团结起来共同承担冷战的责任。但美国的构想与其努力的结果却... 中印边界冲突爆发时期,美国一改之前的亲巴政策,态度明显向印度倾斜,对其提供大规模的经济军事援助,企图改变印度的外交政策,实现"以印制华",并实现印巴和解,从而团结起来共同承担冷战的责任。但美国的构想与其努力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印度不仅没有放弃其固守的中立主义外交政策而与美国建立长期的安全关系,反而向苏联靠拢,"以印制华"战略不攻自破。特别是美国的盟国巴基斯坦向其冷战对手中国靠拢,标志着美国南亚安全政策的彻底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边界冲突 美国南亚安全政策 不结盟政策 印巴和谈 “以印制华”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印边界冲突时期美国南亚安全政策失败原因探究
3
作者 管银凤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76-483,共8页
中印边界战争爆发后,美国改"重巴轻印"为"近印远巴"政策,试图改变印度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同时力促印巴和解,希望在南亚构筑美印巴同盟以遏制中国的包围圈,并防止苏联南下。但由于印巴民族、宗教信仰矛盾根深蒂固、... 中印边界战争爆发后,美国改"重巴轻印"为"近印远巴"政策,试图改变印度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同时力促印巴和解,希望在南亚构筑美印巴同盟以遏制中国的包围圈,并防止苏联南下。但由于印巴民族、宗教信仰矛盾根深蒂固、美国南亚安全政策自身矛盾以及英、苏等国的利益因素制约,而以完全失败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边界冲突 美国南亚安全政策 印巴矛盾 克什米尔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地区安全的大国博弈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干城 《亚非纵横》 2010年第2期1-6,59,共6页
南亚地区安全形势近年来有逐渐恶化的趋势。主要体现为南亚国家内部动荡不安、国际恐怖势力活动猖獗、大国介入而产生的矛盾等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美国深陷阿富汗-巴基斯坦困局,以及美国在南亚地区的新战略与其他大国的互动。这里既有... 南亚地区安全形势近年来有逐渐恶化的趋势。主要体现为南亚国家内部动荡不安、国际恐怖势力活动猖獗、大国介入而产生的矛盾等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美国深陷阿富汗-巴基斯坦困局,以及美国在南亚地区的新战略与其他大国的互动。这里既有印度的地位与作用方面所产生的变化,也包括中国对南亚地区的影响增长。这些互动也可被解读为南亚地区新的大国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安全 美国战略 阿-巴困局 大国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地区安全:多重层次分析视角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思灵 《国际安全研究》 2016年第6期66-89,共24页
多年以来,南亚地区安全形势一直未能有较大改观,极大地制约了南亚地区整体及各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尽管各方均有意愿实现"吴越同舟"的梦想,然而现实是持续冲突的特点更为突出。多重层次是形成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重要诱因,也是... 多年以来,南亚地区安全形势一直未能有较大改观,极大地制约了南亚地区整体及各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尽管各方均有意愿实现"吴越同舟"的梦想,然而现实是持续冲突的特点更为突出。多重层次是形成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重要诱因,也是南亚地区难以摆脱安全困境的桎梏。正是各个层次之间的互动及影响导致了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面对安全困境,南亚地区各个国家根据规模与国家实力的不同采取了相应的因应战略,即自助、借势与合作战略。总体而言,实力较强的次地区大国的因应战略以自助为核心,较弱小的南亚国家则采取合作的策略以求得生存。针对多重安全困境对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南亚各国的战略倾向有所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从发展趋势来看,南亚次地区的安全仍然不容乐观。作为南亚地区的紧邻,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中将面临南亚地区安全困境所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地区安全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多重层次 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地区安全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6
作者 覃远东 《亚非纵横》 1995年第4期47-47,共1页
1995年11月8日至11日,由中国南亚学会、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和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冷战后南亚地区安全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7个省市、27个单位的4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提... 1995年11月8日至11日,由中国南亚学会、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和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冷战后南亚地区安全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7个省市、27个单位的4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提交论文25篇。这次会议紧紧围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安全 冷战后 学术研讨会 发展研究 问题研究 地区稳定 南亚安全 研究中心 杭州 军备竞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后南亚地区安全问题之管见
7
作者 韩华 《亚非纵横》 1996年第2期16-20,共5页
随着东西方冷战的终结,世界许多地区的紧张局势得以缓解:热点问题逐步降温,区域性安全保障机制正在形成或酝酿之中。就南亚地区而言,安全环境虽有一定的改观,但由于地区内部矛盾根深蒂固,短期内难以消除,整体安全形势依然扑朔迷离,还远... 随着东西方冷战的终结,世界许多地区的紧张局势得以缓解:热点问题逐步降温,区域性安全保障机制正在形成或酝酿之中。就南亚地区而言,安全环境虽有一定的改观,但由于地区内部矛盾根深蒂固,短期内难以消除,整体安全形势依然扑朔迷离,还远不能使人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后 巴基斯坦 印度 地区安全 克什米尔问题 安全保障机制 安全环境 短期内 南亚安全 安全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人安保公司:东南亚海上安全治理的新主体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艳峰 邢瑞利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8-155,160,共18页
近年来,东南亚海上私人安保公司悄然兴起。其参与东南亚海上安全治理是海上安全环境的变化、海上安全供给与需求的鸿沟、东南亚民主化进程及安全部门改革所共同驱动的结果。海峡和港口是私人安保公司重点参与的治理区域,在马六甲海峡,... 近年来,东南亚海上私人安保公司悄然兴起。其参与东南亚海上安全治理是海上安全环境的变化、海上安全供给与需求的鸿沟、东南亚民主化进程及安全部门改革所共同驱动的结果。海峡和港口是私人安保公司重点参与的治理区域,在马六甲海峡,尽管私人安保公司挑战了国家主权,但其能有效应对海上安全威胁,在短期内已得到国家"默许";而印尼勿拉湾港口是一种多主体参与治理的安全系统,私人安保公司与其他行为体竞争,反而导致港口不安全。相比较而言,私人安保公司在海峡和港口安全治理中具有隐秘性强、与国家关系复杂、规制难及趋利性等共性;而不同的参与模式与作用则反映了二者的差异性。当前,中国要进一步挖掘海上私人安保的潜力,并做好相应的规制;要重视利用私人安保公司在海峡和港口安全治理中的共性与差异,鼓励中国与东南亚私人安保公司发展战略合作,保护中国海外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私人化 南亚海上安全治理 私人安保公司 马六甲海峡 勿拉湾港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亚国家军事现代化:动因、制约与影响
9
作者 刘琳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118,137,138,共21页
近十年来,基于地区安全形势的新发展,东南亚各国纷纷加快了军事现代化建设。国际和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地区内部的矛盾分歧、军事技术的发展、国际军火市场的刺激等是东南亚国家推进军事现代化重要驱动因素。尽管军事现代化建设水平参... 近十年来,基于地区安全形势的新发展,东南亚各国纷纷加快了军事现代化建设。国际和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地区内部的矛盾分歧、军事技术的发展、国际军火市场的刺激等是东南亚国家推进军事现代化重要驱动因素。尽管军事现代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但总体看,东南亚各国都逐渐将军队建设重点向海空军倾斜,注重加强部队联合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加紧采购先进武器装备,重视地区内外军事合作。虽然东南亚国家军事现代化仍面临一些制约,如国防预算不足、军事战略传统的掣肘、装备来源多元化造成兼容性不够等,但总体看将推动其军事能力和作战方式实现大幅升级,并可能对南海安全形势带来更多复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安全 军事现代化 南海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性所有权原则与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被引量:13
10
作者 曹鉴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5-88,共4页
历史性所有权原则是国际法中解决国家间领土冲突时所遵循的一项关键原则 ,最先占领、有效管辖是构成历史性所有权原则的基本要素 ,历史性水域是历史性所有权原则在海洋领土争端中的具体实践。中国之所以对南沙群岛拥有排他的、无可置疑... 历史性所有权原则是国际法中解决国家间领土冲突时所遵循的一项关键原则 ,最先占领、有效管辖是构成历史性所有权原则的基本要素 ,历史性水域是历史性所有权原则在海洋领土争端中的具体实践。中国之所以对南沙群岛拥有排他的、无可置疑的主权 ,其原因就在于 :中国是首先发现、首先开发并首先对这些岛屿行使了长期有效管理的国家 ,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是中国的历史性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主权争端 国际法 南亚地区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