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德国药品法典》要求的南五味子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1
作者 卢晨娜 向定华 +7 位作者 许海玉 王梅 孙朋悦 李皓月 冯伟红 刘晓谦 李春 宋坪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9期1494-1502,共9页
目的:依据《德国药品法典》(Deutscher Arzneimittel-Codex,DAC)的相关规定,建立符合DAC要求的南五味子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DAC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以上2项内容规定的异同点。... 目的:依据《德国药品法典》(Deutscher Arzneimittel-Codex,DAC)的相关规定,建立符合DAC要求的南五味子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DAC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以上2项内容规定的异同点。方法:采用硅胶GF254薄层色谱板,以乙酸-乙酸乙酯-甲苯(1∶18∶46)为展开剂,以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醇乙为系统适应性测试(SST)指标,以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为检测指标建立了南五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以HALO Biphenyl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35℃,以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酯乙的分离度为SST评价指标考察方法的可行性,建立了南五味子药材中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按照DAC相关要求进行了SST考察,结果显示,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可满足南五味子药材薄层色谱鉴别的要求;HPLC测定结果中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酯乙的分离度均大于3.5,符合SST要求,可用于南五味子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31批五味子药材中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7611%和0.0109%~0.7909%,且2个成分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建立的南五味子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和HPLC含量测定方法均符合DAC要求,且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南五味子的质量控制;在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面,DAC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大致相同,但在SST方面存在差异,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德国药品法典》 薄层色谱鉴别 含量测定 五味子酯甲 五味子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和层积处理对中泰南五味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2
作者 陈伟 陈绍安 +1 位作者 李江 刘际梅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6期10-14,共5页
以野生中泰南五味子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层积处理和激素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泰南五味子种子萌发缓慢,干种子吸胀后在25℃条件下需40 d才开始萌发,60 d的萌发率仅为26.7%,干种子萌发率和萌发指数显著高于新鲜种子;GA_(3)、... 以野生中泰南五味子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层积处理和激素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泰南五味子种子萌发缓慢,干种子吸胀后在25℃条件下需40 d才开始萌发,60 d的萌发率仅为26.7%,干种子萌发率和萌发指数显著高于新鲜种子;GA_(3)、IAA、6-BA、NAA等4种外源激素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中泰南五味子种子萌发无促进作用;3种层积处理均能大幅缩短种子萌发时间,其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解除休眠的效果依次表现为变温层积2(4℃保持30 d、15℃保持30 d、4℃保持30 d)>低温层积(4℃保持90 d)>变温层积1(15℃保持30 d、4℃保持60 d)。层积处理是解除中泰南五味子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泰五味子 种子 萌发特性 打破休眠 层积处理 外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五味子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少杰 杨敏 于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1922-1924,共3页
[目的]研究南五味子的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方法]分离南五味子提取物中的乙醇相物质和水相物质,用牛津杯法测定其对常见的致病菌和酵母菌的抑菌活性,用平板涂布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南五味... [目的]研究南五味子的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方法]分离南五味子提取物中的乙醇相物质和水相物质,用牛津杯法测定其对常见的致病菌和酵母菌的抑菌活性,用平板涂布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南五味子的醇相和水相物质对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均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对G+的抑菌活性均强于对G-的抑菌活性;醇相的抑菌活性优于水相的抑菌活性;对酵母菌的抑菌活性均不明显;醇相和水相的抑菌活性顺序均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酵母菌。[结论]南五味子的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fructus SCHISANDRAE SPHENANTHERAE) 乙醇相和水相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GC-MS分析南北五味子挥发油成分 被引量:27
4
作者 刘亚敏 刘玉民 李鹏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4-208,共5页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南北五味子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两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南北五味子的挥发油主要组成均为萜类化合物,分别占到6 2.9 7%和73.05%。南五味子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南北五味子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两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南北五味子的挥发油主要组成均为萜类化合物,分别占到6 2.9 7%和73.05%。南五味子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β-雪松烯(7.88%)、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二环[3,1,1]庚-2-烯(6.44%)、δ-榄香烯(6.39%)等;北五味子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α-依兰烯(19.09%)、γ-姜黄烯(16.03%)、β-雪松烯(7.71%)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五味子 挥发油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扫描法同时测定南、北五味子提取物中四种木脂素的含量 被引量:16
5
作者 仰榴青 徐佐旗 +2 位作者 吴向阳 戚雪勇 范群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01-404,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南、北五味子提取物中四种主要木脂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乙醇、超临界CO2提取南、北五味子中的木脂素,采用GF254板,展开剂为正己烷-醋酸乙酯(8:3),双波长薄层扫描(λS=220nm,λR=340nm)测定南、北五味子提取物...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南、北五味子提取物中四种主要木脂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乙醇、超临界CO2提取南、北五味子中的木脂素,采用GF254板,展开剂为正己烷-醋酸乙酯(8:3),双波长薄层扫描(λS=220nm,λR=340nm)测定南、北五味子提取物中五味子醇甲、酯甲、甲素和乙素的含量。结果:五味子醇甲点样量于0.44~1.54μg,酯甲点样量于0.60~2.10μg,甲素点样量于0.52~1.82μg,乙素点样量于0.48~1.6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86、0.9960、0.9997和0.996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5%、95.0%、96.1%和102.1%,5次测定的RSD分别为4.0%、2.8%、2.6%和1.9%。超萃提取物中四种木脂素含量均高于醇提物。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精密度较好,可用于同时测定五味子提取物中四种主要木脂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色谱扫描法 五味子 五味子 木脂素 超临界CO2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南、北五味子中4种木脂素含量 被引量:14
6
作者 阴冠秀 杜冰 +3 位作者 鲁旺旺 华洋林 唐建 杨公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8-221,共4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17种不同产地的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mm×4.6mm,5μm)柱,甲醇-水(73:27,V/V)作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五...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17种不同产地的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mm×4.6mm,5μm)柱,甲醇-水(73:27,V/V)作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测定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为0.01~0.08mg/mL,相关系数R2>0.9990;RSD分别为0.86%、0.37%、0.19%和0.15%。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重现性和分离效果好,分析快速准确,适合于该药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的测定;不同产地的4种木脂素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别,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稍高,而五味子甲素含量却稍低,南五味子恰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五味子 高效液相色谱 木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药五味子提取物的抗菌及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32
7
作者 马永全 于新 +1 位作者 黄雪莲 杨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48,共4页
应用琼脂平板扩散法、DPPH.法、结晶紫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五味子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及清除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的能力。结果表明,... 应用琼脂平板扩散法、DPPH.法、结晶紫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五味子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及清除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的能力。结果表明,五味子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3种食品常见致病菌均具有强的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均在20mm以上。其中,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和MIC及对DPPH.、.OH、O2-.清除活性EC50分别为34.8mm,28.6mm,23.2mm,0.1250g/mL,0.0313g/mL,0.1250g/mL,0.69mg/mL,0.78mg/mL,0.57mg/mL;蒸馏水提取物的抑菌圈和MIC清除率分别为25.4mm,23.0mm,23.4mm,0.1250g/mL,0.0625g/mL,0.1250g/mL,0.72mg/mL,0.63mg/mL,0.61mg/mL。说明五味子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菌和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提取物 抗菌作用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谭晓虹 王志宝 +2 位作者 李雪 金凤 张丹参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23,共4页
优选南五味子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考察南五味子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多糖提取工艺;并分别考察南五味子多糖对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微波提取南... 优选南五味子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考察南五味子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多糖提取工艺;并分别考察南五味子多糖对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微波提取南五味子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时间15 min,提取温度80℃;南五味子多糖对DPPH.、.O2-及.OH具有清除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微波辅助提取南五味子多糖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强、提取时间短等优点。南五味子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多糖 正交试验 微波提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五味子提取物的抑菌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振 孟宪纬 +2 位作者 管延珍 李平平 冯尚彩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0,共3页
为了探讨南、北五味子提取物对常见致病菌抑制作用和体外抗氧化作用,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管碟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五味子提取物的抑菌作用,通过对DPPH·,·OH,O_2^-·清除作用和还原能力的考察,研究了... 为了探讨南、北五味子提取物对常见致病菌抑制作用和体外抗氧化作用,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管碟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五味子提取物的抑菌作用,通过对DPPH·,·OH,O_2^-·清除作用和还原能力的考察,研究了其抗氧化功能。结果表明:五味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均具有抑菌作用,对DPPH·,·OH,O_2^-·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因此,南、北五味子提取物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以北五味子的作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五味子 提取物 抑菌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相色谱法测定南、北五味子中5种木脂素类成分 被引量:10
10
作者 薛晖 王新 葛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94-98,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灵敏的o/w型微乳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南、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5种木脂素类成分。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x4.6 mm,5μm),通过考察微乳系统的组成对...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灵敏的o/w型微乳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南、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5种木脂素类成分。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x4.6 mm,5μm),通过考察微乳系统的组成对分离效果及保留时间的影响,以最优微乳体系[3.3%十二烷基磺酸钠(SDS,W/V),1.2%正辛醇(V/V)及6.6%正丁醇(V/V)]-20 mmol/L磷酸盐(用磷酸及氢氧化钠调节pH 7.0)为流动相,流速0.7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结果在优化条件下,5种木脂素类成分在20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分离良好。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分别在2.0-155.0、8.3-166.7、8.8-175.8、8.3-166.7、8.9-177.1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测限为0.06-0.18μg/mL,定量限为0.17-0.55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2%-100.8%。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简单易行,可用于不同产地的南、北五味子中5种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相色谱 五味子 五味子 木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五味子抑菌物质的优化提取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少辉 叶伟娟 +1 位作者 黄雪莲 于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19-726,共8页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南五味子抑菌物质的提取条件,并测定此提取条件下南五味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优化提取条件为:质量分数50%的乙醇水溶液,pH6.76,液料体积质量比18mL∶1g,于75℃提取3.9h。在此条件下...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南五味子抑菌物质的提取条件,并测定此提取条件下南五味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优化提取条件为:质量分数50%的乙醇水溶液,pH6.76,液料体积质量比18mL∶1g,于75℃提取3.9h。在此条件下南五味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达27.5mm,与预测值(27.68mm)接近(CI>95%)。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等细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抑菌圈均≥20mm,但对芒果炭疽菌、黑曲霉等没有抑菌活性,对各种食品腐败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3.125~25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响应面分析 提取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波协同水蒸气蒸馏-GC-MS分析南、北五味子挥发油化学成分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昕 聂晶 +3 位作者 高正德 李祖光 邓丰涛 吴先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69-274,共6页
采用传统水蒸气蒸馏(steam distillation,SD)和超声微波协同水蒸气蒸馏(ultrasonic-microwave 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UMASD)两种方法分别提取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比较两种方法对挥发... 采用传统水蒸气蒸馏(steam distillation,SD)和超声微波协同水蒸气蒸馏(ultrasonic-microwave 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UMASD)两种方法分别提取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比较两种方法对挥发油收率和成分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五味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两种方法SD、UMASD提取的南五味子的挥发油收率分别为1.2%、1.4%;北五味子的挥发油收率分别为1.3%、1.8%。根据保留指数和NIST库检索匹配等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南五味子共鉴定出化合物种类分别为50、54种;北五味子共鉴定出化合物种类分别为54、55种。结果表明:挥发油中主要含有醇、酯和烃类化合物,且由于产地和前处理方法不同,各种挥发油的含量和成分有一定的差异。两种方法均使用水作为溶剂,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的优点;UMASD法较SD法挥发油收率略有提高;SD法萃取时间需要6 h,UMASD法将萃取时间缩短至1 h。UMASD是一个高效、快速、简单、节能和绿色环保的新型挥发油提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波协同 水蒸气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油 、北五味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梗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耀杰 郭豪杰 +4 位作者 刘久石 李西文 齐耀东 张本刚 刘海涛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12期1350-1358,共9页
长梗南五味子为我国常用民间药,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具有理气止痛、祛风通络、活血消肿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长梗南五味子中主要含有木脂素和三萜等化学成分,在抗肿瘤、抗HIV、抗氧化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本文对近3... 长梗南五味子为我国常用民间药,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具有理气止痛、祛风通络、活血消肿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长梗南五味子中主要含有木脂素和三萜等化学成分,在抗肿瘤、抗HIV、抗氧化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本文对近30年来有关长梗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为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长梗南五味子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梗五味子 三萜 木脂素 抗肿瘤 抗H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制南五味子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邓翀 姜祎 +3 位作者 张化为 刘继平 柴思佳 侯建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南五味子醋制前后饮片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加链尿佐菌素联合诱导制作T2DM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南五味子大剂量组、南五味子小剂量组、醋制南五味子大剂量... 目的观察南五味子醋制前后饮片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加链尿佐菌素联合诱导制作T2DM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南五味子大剂量组、南五味子小剂量组、醋制南五味子大剂量组、醋制南五味子小剂量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30 d。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及肝脏组织苹果酸脱氢酶(MDH)、总蛋白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和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南五味子和醋制南五味子各剂量组对FBG、FINS改善作用不明显,但能不同程度地升高HDL-C、MDH,降低FFA、LDL-C、TC、TG,其中醋制南五味子调节T2DM大鼠糖脂代谢效果显著。结论醋制能增强南五味子对T2DM大鼠脂代谢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醋制 2型糖尿病 脂代谢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五味子果实多糖和脂溶性物质抗菌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林雄平 林彬彬 +2 位作者 卓雄标 苏巧玲 彭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119-121,168,共4页
[目的]研究南五味子果实多糖和脂溶性物质的抗菌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水提取法、乙醚索氏提取法,分别提取南五味子果实多糖和脂溶性物质,并对其抗菌作用、抑制羟自由基能力进行研究,并初步鉴定果皮脂溶性物质的化学成分。[结果]南五... [目的]研究南五味子果实多糖和脂溶性物质的抗菌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水提取法、乙醚索氏提取法,分别提取南五味子果实多糖和脂溶性物质,并对其抗菌作用、抑制羟自由基能力进行研究,并初步鉴定果皮脂溶性物质的化学成分。[结果]南五味子果皮、果肉的脂溶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抑菌圈分别为19.39、18.28 mm;南五味子果皮、果肉、种子的脂溶性物质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抗菌作用,抑菌圈分别为32.87、19.54、7.52 mm。南五味子多糖、果肉和种子的脂溶性物质,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分别为4 011.48、3 079.01、1 082.66 U/m L。[结论]南五味子果实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及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南五味子可作为一种野生水果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果实 抗羟自由基 抗菌 多糖 脂溶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五味子提取物清除DPPH·、·OH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少辉 赵春苏 于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34-136,共3页
以南五味子为原料,分析了其不同溶剂提取物清除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的能力;并以无水乙醇为溶剂,比较了超声提取和传统浸提的南五味子提取物的粗提率及其对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探讨了超声法提取时间和提取温... 以南五味子为原料,分析了其不同溶剂提取物清除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的能力;并以无水乙醇为溶剂,比较了超声提取和传统浸提的南五味子提取物的粗提率及其对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探讨了超声法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南五味子提取物清除DPPH.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五味子无水乙醇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率最高,达94.24%;氯仿提取物对.OH具有最高的清除率,达80.96%。不同溶剂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效果为:乙醇>丙酮>氯仿>石油醚>乙酸乙酯,对.OH的清除效果为:氯仿>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超声提取法比传统浸提提取效率提高了30.16%,粗提物对DPPH.和.OH的清除率分别提高了24.66、12.95个百分点。50℃条件下,超声提取40 min得到的南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最高,为97.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提取物 自由基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进 高石曼 +4 位作者 贾晓光 齐耀东 李建光 张本刚 刘海涛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7期1045-1050,共6页
内南五味子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录的药材滇鸡血藤的基原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的西南部,其根、茎可供药用,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通经活络的功能。已有的研究表明,内南五味子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木脂素类化合物,... 内南五味子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录的药材滇鸡血藤的基原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的西南部,其根、茎可供药用,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通经活络的功能。已有的研究表明,内南五味子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HIV等生物学活性。本文从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入手,对近年来有关内南五味子的研究进行整理和总结,为阐明内南五味子药效物质基础,合理开发其资源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木脂素 抗氧化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及多元功效成分定量分析的南五味子药材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新飞 郭盛 +4 位作者 朱邵晴 朱振华 曹雅琦 王雪华 段金廒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南五味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及多元功效成分定量分析方法,为南五味子药材质量标准提升提供支撑。方法:采用HPLC,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南五味子药材指纹图谱,并以7个木脂素类成分为测定指标建立南五...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南五味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及多元功效成分定量分析方法,为南五味子药材质量标准提升提供支撑。方法:采用HPLC,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南五味子药材指纹图谱,并以7个木脂素类成分为测定指标建立南五味子药材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建立了南五味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28个共有峰,并鉴定了其中7个峰;各样品图谱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3。所测定的7个成分在测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99.2%,RSD均小于3.0%。结论:南五味子药材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和专属性强,结合木脂素类成分的测定,可为全面控制南五味子药材的质量提供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HPLC 指纹图谱 定量分析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五味子药酒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少杰 杨敏 于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以中药南五味子为原料,以发酵液中酒精度、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感官评价结果为指标,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其发酵技术条件;同时进行南五味子直接发酵和提取有效成分后药渣发酵的工艺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当发酵温度为32℃、接种... 以中药南五味子为原料,以发酵液中酒精度、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感官评价结果为指标,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其发酵技术条件;同时进行南五味子直接发酵和提取有效成分后药渣发酵的工艺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当发酵温度为32℃、接种量为0.5%、初始糖度为24%、pH值为5.0、发酵时间为7 d时,所得发酵液的酒精度为9°(V/V),游离氨基酸含量达每100 mL0.0714 g;直接发酵与药渣发酵的酒精度相同,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感官评价方面,两者结果相近,但药渣发酵过程明显容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药酒 发酵 正交试验 酒精度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蒸对南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翀 郑洁 +1 位作者 董媛媛 宋小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7期81-84,共4页
目的考察醋蒸对南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在大鼠体内代谢规律的影响。方法给大鼠灌服相同原药材量的醋蒸前后南五味子提取物,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样品中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含量,绘... 目的考察醋蒸对南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在大鼠体内代谢规律的影响。方法给大鼠灌服相同原药材量的醋蒸前后南五味子提取物,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样品中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含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用DAS2.0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模型均符合单房室模型。南五味子醋蒸前后样品中五味子酯甲血药浓度分别在给药后(4.250±1.523)、(5.750±1.784)h达到峰值,实测Cmax分别为(2.197±0.995)、(2.815±0.842)μg/mL,T1/2分别为(2.654±0.377)、(3.504±0.856)h;南五味子醋蒸前后样品中五味子甲素血药浓度分别在给药后(3.250±1.836)、(4.250±1.471)h达到峰值,实测Cmax分别为(1.922±0.773)、(2.307±0.602)μg/mL,T1/2分别为(2.111±1.185)、(3.242±2.126)h。南五味子醋蒸前后在大鼠体内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结论从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醋制使南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大鼠体内代谢明显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醋蒸 木脂素类 代谢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