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xEnt的南丹参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预测及适生性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何淑婷 白碧玉 +3 位作者 但佳惠 赵静滢 高馨琪 景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8期2311-2314,共4页
[目的]对南丹参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适生性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中草药南丹参的分布信息,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综合相关68项环境因子,分析南丹参在中国的分布信息。[结果]全国适合于南丹参分... [目的]对南丹参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适生性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中草药南丹参的分布信息,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综合相关68项环境因子,分析南丹参在中国的分布信息。[结果]全国适合于南丹参分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浙江和福建等地,其高适生区面积依次为湖南省(319.44 km2)、江西省(251.39 km2)、浙江省(122.92 km2)、福建省(62.5 km2);刀切法(Jackknife)分析显示,南丹参分布主要受到降水的影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南丹参的野生资源利用及其他南丹参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salvia bowleyana Dunn ) 潜在适生区 MAXENT ARCGIS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南丹参中丹酚酸B的含量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丹 余良忠 文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72-1873,共2页
目的:建立南丹参中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Dikma Diamonsil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1.5%甲酸溶液(16∶16∶68),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6nm,柱温:室温。结果:线性范围为11.984~299.6 mg.mL-1(r=0... 目的:建立南丹参中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Dikma Diamonsil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1.5%甲酸溶液(16∶16∶68),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6nm,柱温:室温。结果:线性范围为11.984~299.6 m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57%,RSD=1.83%,精密度RSD=1.66%(n=6),重复性RSD=1.08%(n=6),稳定性RSD=1.60%。结论:方法稳定、可靠,可作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酚酸B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丹参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蒋小华 刘章彬 +2 位作者 霍华珍 李典鹏 于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97-1103,共7页
为研究南丹参根中三萜类化学成分,该文采用95%乙醇浸泡提取,依次应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MCI、硅胶柱色谱、ODS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南丹参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 为研究南丹参根中三萜类化学成分,该文采用95%乙醇浸泡提取,依次应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MCI、硅胶柱色谱、ODS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南丹参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乌苏酸(3)、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4)、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5)、2α,3β,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6)、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7)、psiguanin A(8)、正十六烷酸(9)。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化学成分 提取分离 结构鉴定 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DAD-ESI/MS^n-DPPH在线筛选与鉴别丹参和康定鼠尾草中抗氧化活性成分 被引量:15
4
作者 耿丹丹 董琦 +3 位作者 谭亮 迟晓峰 许旭 胡风祖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4-320,共7页
本研究建立了在线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二苯基三硝基苯肼(HPLC-DAD-ESI/MSn-DPPH)快速筛选和鉴别丹参和康定鼠尾草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和含量的方法。经液相色谱、质谱和文献报道综合分析鉴定出丹参和康定鼠尾草中的3种抗氧化活性化合物,分... 本研究建立了在线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二苯基三硝基苯肼(HPLC-DAD-ESI/MSn-DPPH)快速筛选和鉴别丹参和康定鼠尾草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和含量的方法。经液相色谱、质谱和文献报道综合分析鉴定出丹参和康定鼠尾草中的3种抗氧化活性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比较了热回流、超声辅助提取和快速溶剂萃取的提取效果,并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下,这3种化合物均可有效分离,并在1.7~35.3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5~0.999 8,检出限为0.05~1.85μg/m L,定量下限为0.18~6.16μg/m L,平均回收率为96.6%~97.2%,相对标准偏差为1.1%~1.3%。运用该方法测定丹参和鼠尾草样品中这3个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咖啡酸0.303,0.254 mg/g;异迷迭香酸苷1.019,1.401 mg/g;迷迭香酸17.279,8.104 mg/g。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从复杂天然产物中快速筛选与鉴别抗氧化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康定鼠尾草 抗氧化活性成分 HPLC-DAD-ESI/MSn-DPPH在线筛选 salvia prattiiHem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镜下山东丹参与近缘种花粉形态特征比较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晓娟 李建秀 +2 位作者 孙经兴 宋英杰 张永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4,88,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相结合,对山东丹参、丹参、南丹参发育良好成熟的花粉粒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花粉粒形态、大小和外壁网状雕纹特征均具有较显著区别,首次为山东丹参新种积累孢粉学资料、确立其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以及研...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相结合,对山东丹参、丹参、南丹参发育良好成熟的花粉粒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花粉粒形态、大小和外壁网状雕纹特征均具有较显著区别,首次为山东丹参新种积累孢粉学资料、确立其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以及研究其种质,提供花粉形态的重要依据;丹参和南丹参花粉粒形态特征及外壁网状雕纹与前人报道相一致,为揭示山东丹参与丹参、南丹参之间的亲缘关系及种间分类鉴定提供了孢粉学依据;也为山东丹参药用植物新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丹参 丹参 丹参 花粉形态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根部生长规律Logistic模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亚楠 郭满才 +3 位作者 梁宗锁 汝梅 刘岩 刘峰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83-1588,共6页
通过Logistic方程以定植时间为自变量建立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主根粗、主根长和根鲜重的生长模型。分别用2011和2012年的数据进行拟合和检验,用1∶1作图法(1∶1plot)和均方根误差(RMSE)与实测值进行比较。通过对Logistic方... 通过Logistic方程以定植时间为自变量建立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主根粗、主根长和根鲜重的生长模型。分别用2011和2012年的数据进行拟合和检验,用1∶1作图法(1∶1plot)和均方根误差(RMSE)与实测值进行比较。通过对Logistic方程求一、二、三阶导数和拐点,研究了丹参根部生长速率与密度和氮肥的关系,探索丹参根部的生长规律。2011年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均达到0.96以上,回归方程统计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012年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均达到0.95以上。结果表明,用Logistic曲线可较好地拟合丹参根部生长量与定植时间的关系;在生长中期和后期,低密度(株距25 cm×行距30 cm)处理的丹参根鲜重增长速率比其余密度处理的快;适量的氮肥(100 kg/hm2)使根鲜重的增长速率较快且持续的时间较长,速生期是丹参根部生长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根部性状 LOGISTIC模型 密度与氮肥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甘晓燕 谭友莉 陈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2期12575-12577,12579,共4页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丹参5种脂溶性成分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1,2-二氢丹参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以不同产地丹参为材料,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丹参5种脂溶性成分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1,2-二氢丹参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以不同产地丹参为材料,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柱(Analytial 4.6×250mm.5μn),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ntn,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μl。[结果]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1,2-二氢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99~0.9900、0.0207~3.1050、0.0196~1.9600、0.0217~2.1700、0.0414~4.1400μg/ml(R。分别为0.9998、0.9999、0.9996、0.9998和0.999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2%、100.15%、100.10%、99.96%和100.34%;RSD分别为0.957%、1.175%、1.038%、1.156%和1.04%。不同产地丹参中5种成分含量差别较大。[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salvia mihiorrhiza Bge ) HPLC 脂溶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贾永艳 田效志 +2 位作者 李九席 贾永 魏超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1期10873-10875,共3页
[目的]优选丹参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以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总酚酸量为考察指标,优选丹参的超临界萃取及醇提工艺条件。[结果]丹参的最佳超临界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 h,料液比为10... [目的]优选丹参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以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总酚酸量为考察指标,优选丹参的超临界萃取及醇提工艺条件。[结果]丹参的最佳超临界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 h,料液比为10∶3(g/ml);在此条件下,丹参酮ⅡA的转移率为69.03%。丹参的最佳醇提条件为:料液比1∶11(g/ml),乙醇浓度30%,回流3次,每次0.5h。[结论]优化后的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适于丹参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RADIX ET RHIZOMA salviaE MILTIORRHIZAE) 丹参酮ⅡA 丹酚酸B 提取工艺 均匀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裕丹参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媛媛 郭万周 +2 位作者 王晓瑜 贾荷丽 郭嘉一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394-3395,共2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裕丹参(Yu Salvia miltiorrhiza Bge.)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50×4.6 mm,5μm);0.01%(V/V)磷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计算相似度。...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裕丹参(Yu Salvia miltiorrhiza Bge.)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50×4.6 mm,5μm);0.01%(V/V)磷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计算相似度。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和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5%,各产地样品的相似度大于90%,各产地裕丹参药材的品质比较稳定,为这些地区裕丹参的GAP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Yu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摘花序、打顶对商洛丹参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何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8期2320-2322,共3页
[目的]考察摘花序、打顶对商洛丹参生长的影响。[方法]对种植于陕西商洛香菊药源基地的2年生丹参样品,采用摘花序、打顶的处理方法,研究其对丹参生长性状及根部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摘花序、打顶后的植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多、根... [目的]考察摘花序、打顶对商洛丹参生长的影响。[方法]对种植于陕西商洛香菊药源基地的2年生丹参样品,采用摘花序、打顶的处理方法,研究其对丹参生长性状及根部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摘花序、打顶后的植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多、根部产量高、有效成分积累量大,处理结果明显优于2种处理方法单独使用的效果。[结论]试验考察了摘花序、打顶对商洛丹参生长的影响,为商洛丹参的种质资源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 摘花序 打顶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酶法提取丹参中丹酚酸B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宁娜 韩建军 +2 位作者 郁建生 邹宗尧 牟少霞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期444-448,共5页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中丹酚酸B的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纤维素酶用量和酶解p H进行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研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中丹酚酸B的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纤维素酶用量和酶解p H进行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研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丹参中丹酚酸B的最佳工艺为酶解时间54 min,酶解温度49℃,纤维素酶用量2.70 mg/g、酶解p H 4.4。在该条件下,丹参中丹酚酸B的提取量为4.83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丹酚酸B 纤维素酶 超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生殖生长对商洛丹参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320-3322,3325,共4页
为了探讨控制生殖生长对商洛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质量的影响,2011年在陕西商州香菊药源基地进行了丹参田间试验,采取摘花序、打顶等方法控制其生殖生长,以不打顶也不摘花序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摘花序、打顶后的植株生长... 为了探讨控制生殖生长对商洛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质量的影响,2011年在陕西商州香菊药源基地进行了丹参田间试验,采取摘花序、打顶等方法控制其生殖生长,以不打顶也不摘花序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摘花序、打顶后的植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多、根部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高,其结果明显优于两种处理方法单独使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质量 摘花序 生殖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蘑菇渣在丹参育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绕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8期2307-2308,共2页
[目的]为了实现中药材的产业化开发,进行丹参的育苗基质的种类与配比的筛选。[方法]试验采用盆播进行育苗,共计9个处理,按随机区组排列,3个重复,每个处理30个盆,用游标卡尺测量茎粗、直径;用直尺测量株高、开展度、叶面积、根长等;用SF... [目的]为了实现中药材的产业化开发,进行丹参的育苗基质的种类与配比的筛选。[方法]试验采用盆播进行育苗,共计9个处理,按随机区组排列,3个重复,每个处理30个盆,用游标卡尺测量茎粗、直径;用直尺测量株高、开展度、叶面积、根长等;用SF—602电子天平测量地上部、地下部的鲜重和干重。[结果]处理C2蘑菇渣与沙按4∶1(W/W)比例混合的处理是最佳选择,各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试验优选了丹参的育苗基质种类与配比,为丹参的种质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丹参(RADIX ET RHIZOMA salviaE MILTIORRHIZAE) 育苗 基质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和基肥对丹参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映军 张翔宇 +4 位作者 张俊 赵明勇 王海玲 刘建新 涂光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6期4217-4219,共3页
为探索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在黔西北山区种植密度、基肥种类和用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毕节市大面积示范种植的紫花丹参为材料,开展不同密度和不同基肥对丹参产量影响的比较。结果表明,在黔西北山区,丹参最佳种植密度为6 ... 为探索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在黔西北山区种植密度、基肥种类和用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毕节市大面积示范种植的紫花丹参为材料,开展不同密度和不同基肥对丹参产量影响的比较。结果表明,在黔西北山区,丹参最佳种植密度为6 672株/667 m^2,基肥以腐熟有机肥最佳,适宜用量为4 000kg/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产量 种植密度 基肥 黔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中草药GAP种植生产中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殿亭 《中兽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75-76,共2页
传统中药是我国几千年来用以治病康复的国宝,品种之多为世界上罕见。中药材引进和导入当今高科技的生物工程技术势必引起中药材研究和发展的一场变革。随着自然的变革、社会的发展,天地间自生自灭的中药材物种有的已经灭绝,有的面临濒危... 传统中药是我国几千年来用以治病康复的国宝,品种之多为世界上罕见。中药材引进和导入当今高科技的生物工程技术势必引起中药材研究和发展的一场变革。随着自然的变革、社会的发展,天地间自生自灭的中药材物种有的已经灭绝,有的面临濒危,尽管从古到今人们对大量的中药材进行了人工种植或人工饲养,取得了南药北种、西药东移和野生变家养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养 生物技术 研究和发展 GAP种植 工程技术 生物工程 丹参 生物制药 神犀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