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一段物源-沉积体系与构造背景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小青 程日辉 +3 位作者 于振锋 孙凤贤 王鹏 高会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80,共20页
海拉尔盆地乌南凹陷南一段时期断裂和火山作用强烈,导致岩石碎屑组成具有多样性。碎屑成分有火山碎屑、变质岩碎屑和其他剥蚀碎屑。碎屑多样性使本区岩性及其分区具有鲜明的特色。岩性丰度、矿物组合、阴极发光及其重矿物组合研究显示,... 海拉尔盆地乌南凹陷南一段时期断裂和火山作用强烈,导致岩石碎屑组成具有多样性。碎屑成分有火山碎屑、变质岩碎屑和其他剥蚀碎屑。碎屑多样性使本区岩性及其分区具有鲜明的特色。岩性丰度、矿物组合、阴极发光及其重矿物组合研究显示,区内存在4个单岩性区和2个混合区。单岩性区是变质岩碎屑岩区、火山碎屑沉积岩区、熔结火山碎屑岩区和火山碎屑岩区。根据岩石中各碎屑组成的体积分数可将混合区分为正常沉积碎屑占优势的混合区和火山碎屑占优势的混合区。各单岩性区与构造单元相符合,变质岩碎屑岩区对应乌西断阶带,火山碎屑沉积岩区和熔结火山碎屑岩区对应巴彦塔拉构造带,火山碎屑岩区为乌东弧形构造带的一部分。地球化学数据显示本区源岩岩浆属于壳源花岗质岩浆,同时受到明显的幔源岩浆影响,重稀土较富集。乌西断阶带具有高的稀土总量和不明显的Eu负异常,变质源岩岩浆壳幔混染程度高;巴彦塔拉构造带具有低的稀土总量和明显的Eu负异常,源岩岩浆壳幔混染程度中等;乌东弧形构造带具有高的稀土总量和明显的Eu负异常,源岩岩浆壳幔混染程度低。Dickinson图解显示,乌东弧形构造带源区没有深切割,而巴彦塔拉构造带源区经过了深切割。德尔布干断裂的正滑移导致嵯岗构造片麻岩发育和嵯岗隆起相对隆升,为乌西断阶带提供变质碎屑沉积物,形成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同时断裂又为幔源岩浆的上升提供了通道。巴彦塔拉断裂的伸展走滑使得幔源岩浆上升发生壳幔混染并发生火山喷发,在巴彦塔拉构造带发育熔结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塑造了火山碎屑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巴彦山隆起区壳幔混染程度低,但幔源岩浆的底垫作用导致壳源岩浆的强结晶分异作用、火山活动和地表隆升,在乌东弧形构造带发育火山碎屑岩,塑造了火山碎屑三角洲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乌南凹陷 南一段 物源区 沉积体系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中油田南一段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樊晓东 李忠权 刘剑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40,共7页
根据测井、岩心及实验分析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贝中油田南一段进行了沉积微相分析并建立了相识别标志。利用沉积旋回特征,自上而下将南一段分为5个油层组。研究表明:贝中油田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西南部;南一段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等2... 根据测井、岩心及实验分析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贝中油田南一段进行了沉积微相分析并建立了相识别标志。利用沉积旋回特征,自上而下将南一段分为5个油层组。研究表明:贝中油田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西南部;南一段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等2种沉积亚相,其中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及席状砂等4种沉积微相,滨浅湖亚相可识别出坝砂、滩砂及浅湖泥等3种沉积微相;南一段I、Ⅱ油层组表现为2期水退、水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贝中油田 南一段 油层组 沉积微相 扇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德尔特地区南一段断裂向砂体侧向分流运移油气形式及其与油气富集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付广 赵凯 韩旭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4-570,共7页
为了研究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中部苏德尔特地区南一段油气聚集规律,在其断裂和砂体运移油气优势通道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断裂向砂体侧向分流运移油气形式以及和油气分布之间关系,对苏德尔特地区南一段断裂向砂体侧向分流运移油气形式及其... 为了研究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中部苏德尔特地区南一段油气聚集规律,在其断裂和砂体运移油气优势通道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断裂向砂体侧向分流运移油气形式以及和油气分布之间关系,对苏德尔特地区南一段断裂向砂体侧向分流运移油气形式及其与油气富集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德尔特地区南一段断裂向砂体侧向分流运移油气有4种形式:①汇聚型断裂向砂体侧向分流运移油气形式,主要分布在F_(1)断裂的a,b,c处;②先发散后汇聚型断裂向砂体侧向分流运移油气形式,主要分布在F_(1)断裂的d处;③发散型断裂向砂体侧向分流运移油气形式,主要分布在F_(2)断裂的e处;④断裂无法向砂体侧向分流运移油气形式,主要分布在F_(3)断裂的f,g处。断裂向砂体侧向分流运移油气形式不同,油气富集程度不同,在汇聚型断裂向砂体侧向分流运移油气形式分布处的F_(1)断裂a,b,c附近,最有利于油气在南一段中运移和聚集,发现的油气储量范围最大;在先发散后汇聚型断裂向砂体侧向分流运移油气形式分布处的F1断裂d附近,较有利于油气在南一段中运移和聚集,发现的油气储量范围中等;在发散型断裂向砂体侧向分流运移油气形式分布处的F2断裂e附近,不利于油气在南一段中运移和聚集,发现的油气储量范围最小。在断裂无法向砂体侧向分流运移油气形式分布处的F3断裂f,g附近,无油气聚集,无油气储量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德尔特地区 南一段 断裂运移 砂体运移 侧向分流 运移形式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 被引量:2
4
作者 付广 郭君嗣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1-9,共9页
通过分析油气分布及其与源岩、盖层、储层和构造之间空间分布关系,对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气之所以富集是因为以下4方面的有利条件:①2套主力源岩为南一段油气聚集... 通过分析油气分布及其与源岩、盖层、储层和构造之间空间分布关系,对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气之所以富集是因为以下4方面的有利条件:①2套主力源岩为南一段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源;②2套区域性盖层为南一段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效封盖保存条件;③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为南一段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④反向断裂翘倾隆起和洼中隆为南一段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塔盆地 中部主要断陷带 南一段 油气聚集 源岩 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圈闭油气成藏源-断-势控藏作用综合评价——以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付广 陈建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共6页
为明确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气成藏规律,通过油气分布与源-断-势空间匹配关系分析,对研究区南一段断层圈闭的源-断-势控藏作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源-断-势对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断层油气成藏具有3个方面的控... 为明确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气成藏规律,通过油气分布与源-断-势空间匹配关系分析,对研究区南一段断层圈闭的源-断-势控藏作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源-断-势对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断层油气成藏具有3个方面的控制作用:1烃源岩区控制着断层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范围;2早期伸展断裂为断层油气聚集提供了遮挡条件;3低势区控制着断层圈闭油气成藏的部位。反向断裂翘倾隆起和洼中隆起是南一段烃源岩生成油气侧向运移的指向区。南一段断层圈闭油气成藏所需的源-断-势控藏作用综合评价值应大于或等于2.63,由此预测得到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断层油气成藏的有利区主要分布在乌尔逊凹陷苏仁诺尔、乌东斜坡,贝尔凹陷苏德尔特,南贝尔凹陷东次凹、塔南凹陷中次凹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分布区;其次是贝尔凹陷呼和诺仁、塔南凹陷东次凹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断-势 断层圈闭 综合评价 断层油气藏 南一段 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断陷带盆地自生自储式油成藏规律——以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广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44,8-9,共7页
为研究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分布规律,采用油藏解剖和油藏与成藏条件叠合的方法,分析油成藏规律.结果表明:南一段油成藏与分布主要受到4方面因素控制:(1)源岩区控制油成藏与分布的范围;(2)反向断裂翘倾隆起是油聚集成藏的最... 为研究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分布规律,采用油藏解剖和油藏与成藏条件叠合的方法,分析油成藏规律.结果表明:南一段油成藏与分布主要受到4方面因素控制:(1)源岩区控制油成藏与分布的范围;(2)反向断裂翘倾隆起是油聚集成藏的最有利部位;(3)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为油聚集提供有利储集空间;(4)早期伸展断裂为油聚集提供遮挡条件.为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反向断层翘倾隆起复合圈闭、洼中隆复合圈闭和洼槽岩性圈闭中运移聚集形成不同类型油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塔盆地 中部主要断陷带 南一段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贝尔凹陷东次凹北洼槽南屯组一段储层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邵红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4499-4503,共5页
南贝尔凹陷东次凹北洼槽位于蒙古人民共和国东方省境内,主要油层为南屯组一段Ⅱ油组(K1n1Ⅱ),其次为南屯组一段Ⅲ油组(K1n1Ⅲ)及南屯组一段Ⅰ油组(K1n1Ⅰ),通过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和测井解释等手段,对南屯组一段Ⅱ、Ⅲ油组储层... 南贝尔凹陷东次凹北洼槽位于蒙古人民共和国东方省境内,主要油层为南屯组一段Ⅱ油组(K1n1Ⅱ),其次为南屯组一段Ⅲ油组(K1n1Ⅲ)及南屯组一段Ⅰ油组(K1n1Ⅰ),通过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和测井解释等手段,对南屯组一段Ⅱ、Ⅲ油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该层位岩性主要为火山碎屑岩,孔隙类型主要为完整粒间孔隙、溶蚀孔隙,属于低孔低渗-中孔中渗储层。依据储层分类评价标准,结合普通物性分析及压汞分析的孔隙度、渗透率资料,并结合相应的压汞参数进行储层分类评价。研究表明,南屯组一段Ⅲ油组储层类型为Ⅲ类,南屯组一段Ⅱ油组储层类型为Ⅱ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贝尔凹陷 南一段Ⅱ、Ⅲ油组 储层特征 分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岩性地震勘探方法及攻关方向 被引量:2
8
作者 慕万军 王建民 +3 位作者 刘杰烈 陈守田 崔凤林 许建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4-280,共7页
为了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保真度和成像精度,并增强解释精度,满足岩性油气藏精细勘探需要,通过对海拉尔盆地岩性地震勘探方法研究,形成以宽方位角观测系统设计的“四高(高接收道数,高覆盖次数,高时间采样率,高空间采样率)、... 为了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保真度和成像精度,并增强解释精度,满足岩性油气藏精细勘探需要,通过对海拉尔盆地岩性地震勘探方法研究,形成以宽方位角观测系统设计的“四高(高接收道数,高覆盖次数,高时间采样率,高空间采样率)、四精确(精确测量,精确表层调查,精确吸收衰减分析,精确激发井深设计)、三小(小面元,小组合距,小滚动距)、二中(中频检波器,中药量)、一宽(宽方位角观测)、三措施(震检联合组合,实时现场质量监控,实时动态环境干扰监控)”岩性勘探地震采集方法,保真处理及精确成像、复杂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解释、精确储层预测、岩性圈闭识别描述等技术为核心的岩性地震勘探配套技术系列,在海拉尔盆地地震勘探中应用取得了突出的地质效果。随着勘探难度加大,需进一步加强基底裂缝储层、南一段砂体地震识别预测、复杂油藏含油气性地震预测方法攻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岩性地震勘探方法 宽方位采集 精确保真成像处理 裂缝储层预测 南一段砂体预测 含油气性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尔凹陷基岩潜山油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宁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26,共4页
通过油藏或油显示井解剖与油藏或油显示井与油成藏条件之间空间匹配关系研究得到,贝尔凹陷基岩潜山油藏类型主要为断块潜山油藏,基岩潜山油藏主要分布在洼间隆和洼中隆上。基岩潜山油成藏与分布主要受到以下4方面因素的控制:南一段... 通过油藏或油显示井解剖与油藏或油显示井与油成藏条件之间空间匹配关系研究得到,贝尔凹陷基岩潜山油藏类型主要为断块潜山油藏,基岩潜山油藏主要分布在洼间隆和洼中隆上。基岩潜山油成藏与分布主要受到以下4方面因素的控制:南一段源岩分布区控制着基岩潜山油成藏与分布的范围;洼间隆和洼中隆是基岩潜山油聚集与分布的有利部位;溶蚀孔洞和裂缝为基岩潜山油聚集提供了储集空间;早期伸展断裂不仅为基岩潜山油聚集提供了遮挡条件和构造背景,而且使其与南一段源岩侧接。基岩潜山油成藏模式为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浮力作用下通过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至与其侧接的洼间隆和洼中隆上的高断块潜山圈闭中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凹陷 基岩潜山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南一段源岩 早期伸展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