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颗粒煤粉热解过程中的破碎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金光 张昕悦 +1 位作者 王俊峰 武文斐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4,共5页
以单颗粒煤粉燃烧破碎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以破碎比率概念来表征破碎程度,并以同心圆方式划分网格,由外向内依次按圆环形式模拟热解一次破碎过程.研究发现:煤颗粒粒径是影响煤颗粒破碎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粒径越小,反应的比表面积越大,相同... 以单颗粒煤粉燃烧破碎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以破碎比率概念来表征破碎程度,并以同心圆方式划分网格,由外向内依次按圆环形式模拟热解一次破碎过程.研究发现:煤颗粒粒径是影响煤颗粒破碎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粒径越小,反应的比表面积越大,相同膨胀应力产生的压强越大,破碎效果越明显;挥发分含量越高,热解析出过程中产生的膨胀应力越大,同时,气态的挥发分与固态的煤焦壁脱离产生更大的孔隙率,进一步降低了煤颗粒本身的屈服强度,破碎更容易产生;燃烧温度升高,起始阶段温度梯度增大,挥发分析出速度越快,膨胀应力越大,从而使破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煤粉 热解 破碎模型 破碎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颗粒煤粉着火特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廷尧 胡中发 周月桂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41,共6页
建立了模拟静止的单颗粒煤粉着火燃烧过程的气相和固相耦合的质量、组分和能量守恒方程组,采用不同脱挥发分模型研究了不同热力氛围下单颗粒煤粉的着火延迟时间和着火模式等特性.基于热力着火理论的煤粉异相着火和均相着火判据,确定了... 建立了模拟静止的单颗粒煤粉着火燃烧过程的气相和固相耦合的质量、组分和能量守恒方程组,采用不同脱挥发分模型研究了不同热力氛围下单颗粒煤粉的着火延迟时间和着火模式等特性.基于热力着火理论的煤粉异相着火和均相着火判据,确定了不同热力氛围下煤粉颗粒发生着火模式转变的临界参数.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渗透脱挥发分(CPD)模型预报的煤粉着火延迟时间比双挥发反应模型更加准确.在21%的氧气体积分数下,环境温度为1500K时,煤粉着火模式发生转变的临界粒径为150μm;环境温度为1100K时,其临界粒径为30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煤粉 CPD模型 着火延迟时间 着火模式 临界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燃尽率变化的燃煤锅炉辐射特性研究
3
作者 张子贤 常珂 +2 位作者 陈文娟 罗自学 程强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3,共10页
针对燃烧模拟中颗粒辐射特性精确度不高、燃煤锅炉辐射特性计算十分复杂的问题,建立了一种新的单颗粒煤粉燃尽模型,该模型拟合了多煤种随燃尽率变化的密度比和直径比.以焦作煤为例,利用Mie理论计算了煤颗粒的吸收、散射效率,进一步考虑... 针对燃烧模拟中颗粒辐射特性精确度不高、燃煤锅炉辐射特性计算十分复杂的问题,建立了一种新的单颗粒煤粉燃尽模型,该模型拟合了多煤种随燃尽率变化的密度比和直径比.以焦作煤为例,利用Mie理论计算了煤颗粒的吸收、散射效率,进一步考虑煤粉粒子群计算了吸收、散射系数.以此为基础,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将模拟中颗粒发射率和散射因子分别修正为多项式模型和线性模型,与现场检测结果比较验证,研究了随燃尽率变化的燃煤锅炉辐射特性.结果表明:各煤种燃尽过程中密度变化较大,完全燃尽时粒径缩小至50%~70%.颗粒发射率在燃尽前中期从0.897开始略微上升,末期急剧下降.上述修正后与现场断面温度检测的误差从6.07%下降至2.96%,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尽率 单颗粒煤粉燃烧 自定义函数 辐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