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肺功能及Pentraxin-3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任廷楷 刘政 +1 位作者 刘锋 朱红军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 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老年NSCLC临床疗效、肺功能及血清穿透素-3(Pentraxin-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NSCLC患者122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性肺叶切除术,n=59)和研究组(胸... 目的 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老年NSCLC临床疗效、肺功能及血清穿透素-3(Pentraxin-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NSCLC患者122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性肺叶切除术,n=59)和研究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n=63)。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情况、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I second,FEV1)、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MV)、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Pentraxin-3、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4,HE4)、正五聚蛋白(pentameric protein,PTX3)、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FEV1、MV及PEF均下降,且研究组术后FEV1、MV及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Pentraxin-3、HE4、PTX3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Pentraxin-3、HE4、PTX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NSCLC患者应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疗效确切,对肺功能影响小,可改善Pentraxin-3、HE4、PTX3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肺叶切除 NSCLC 临床疗效 肺功能 Pentraxin-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情护理结合认知重构护理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珏瑾 沈嘉丽 秦玫瑰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结合认知重构护理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6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常规手术护理的43...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结合认知重构护理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6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常规手术护理的43例为对照组,行共情护理结合认知重构护理的43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出院时,2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入院时,自我效能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入院时(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依从率更高,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均<0.05)。结论共情护理联合认知重构护理能够明显消除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的负性心理,改善其自我效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肺叶切除 共情护理 认知重构护理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A模式的分阶段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
3
作者 瞿亚冬 吴映红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5A模式的分阶段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BT训练)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生命质量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收治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患者206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101例)和观察组(105... 目的:探讨基于5A模式的分阶段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BT训练)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生命质量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收治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患者206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101例)和观察组(10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肺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基于5A模式的分阶段ACBT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运动能力[6 min步行距离(6 MWD)]、生命质量[癌症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结果:经过2个月的干预,观察组FEV1/FVC,PEF以及EORTC 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且6 MWD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中运用5A模式的分阶段ACBT训练,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机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肺叶切除 5A模式分阶段 肺功能 运动能力 主动循环呼吸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4
作者 李冰 陈平 +3 位作者 张宁 陈晓伟 郭建霞 周平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0期1-8,共8页
目的构建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肺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12例)和验证组(48例),根据是否中转开胸,将建模组分为开胸组和未开胸组;采... 目的构建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肺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12例)和验证组(48例),根据是否中转开胸,将建模组分为开胸组和未开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nter法)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建模组112例中,有39例发生中转开胸,中转开胸率为34.82%。开胸组和未开胸组年龄、肺结核、肿瘤位置(肺上叶)和胸膜粘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肺结核、肿瘤位置(肺上叶)和胸膜粘连,是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危险因素(P<0.05)。验证建模组结果,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区分度较好,H-L检验提示一致性良好(χ^(2)=5.34,P=0.502)。外部验证的AUC为0.917,区分度较好,H-L检验提示一致性良好(χ^(2)=6.21,P=0.414)。结论年龄≥65岁、肺结核、肿瘤位置(肺上叶)和胸膜粘连,是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能直观地预测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肺叶切除 中转开胸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与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卞倩 徐晓芸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6月于某院住院的6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研究组接受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VAS... 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6月于某院住院的6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研究组接受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WHOQOL-BREF量表评分、临床症状改善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VAS评分、咳嗽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均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WHOQOL-BREF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的健康状况主观感受、生理、心理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生活质量主观感觉、环境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相比,能更有效地改善肺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孔胸腔肺叶切除 单孔胸腔肺叶切除 肺癌 临床疗效 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侯永超 刘同馨 +4 位作者 冉鑫 张杰 梁永涛 刘珂琦 周述芝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及NK细胞、CD4^(+)和CD8^(+)T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雅安市人民医院2021年8—12月行择期单侧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及NK细胞、CD4^(+)和CD8^(+)T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雅安市人民医院2021年8—12月行择期单侧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和试验组(行全身麻醉联合ESPB),每组45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瑞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者在入手术室(T0)、切皮(T1)、手术开始后10 min(T2)和拔管时(T3)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采用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 h恢复质量;比较术前和术后24 h两组患者NK细胞及CD4^(+)、CD8^(+)T细胞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中瑞芬太尼泵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T0、T1、T2、T3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试验组身体舒适度、疼痛评分及NK细胞、CD4^(+)和CD8^(+)T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可减少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胸腔肺叶切除 后恢复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7
作者 万子扬 王峰 唐玉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5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98例,其中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49例(胸腔镜组)、行开胸手术49例(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98例,其中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49例(胸腔镜组)、行开胸手术49例(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 d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心率(HR)、每搏心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功能相关指标[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_(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肺气体弥散量(DLCO)]、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三磷酸腺苷结合蛋白2(ABCG2)水平,记录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术后均随访3年,记录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HR升高而SV、LVEF、FEV_(1)、DLCO均降低,且对照组术后变化更明显(P均<0.05)。胸腔镜组手术前后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MVV较同组术前及胸腔镜组术后均降低(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血清TSGF、ABCG2水平均降低(P均<0.05);两组术后血清TSGF、ABCG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效果较好、安全性高,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 肺叶切除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三磷酸腺苷结合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对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焦虑、抑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珊瑚 孟杰 +1 位作者 李依玲 肖航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23-27,共5页
目的评估艾司氯胺酮对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焦虑、抑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全身麻醉,试验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0.2 mg/kg艾司氯胺酮,... 目的评估艾司氯胺酮对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焦虑、抑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全身麻醉,试验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0.2 mg/kg艾司氯胺酮,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均实施静脉自控镇痛(PCIA),试验组给予舒芬太尼1.2μg/kg、艾司氯胺酮0.3 mg/kg、托烷司琼10 mg;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1.2μg/kg、托烷司琼10 mg。比较两组患者静息、活动状态下的术后6 h(T1)、12 h(T2)、24 h(T3)、48 h(T4)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D0)、术后第1天(D1)、术后第3天(D3)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及术后谵妄(POD)发生率,D0、D1、D3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抑郁发生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静息、活动状态下,试验组T2、T3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D0时比较,两组D1时MMSE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D1时,试验组MMSE评分(26.35±0.9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73±0.85)分(P<0.05)。D0~D3时,对照组共有11例(27.5%)发生POD,试验组共有4例(10.0%)发生POD,试验组POD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D1、D3时,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本组D0时下降,且试验组SAS评分(38.93±3.79)、(37.85±3.54)分低于对照组的(41.88±3.02)、(39.68±3.56)分,SDS评分(47.93±3.75)、(45.08±3.95)分低于对照组的(49.93±2.52)、(47.85±3.85)分(P<0.05)。D0~D3时,试验组抑郁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共4例(10.0%)发生恶心呕吐、嗜睡、头晕头痛、烦躁、疲劳等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15.0%)发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能够降低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术后第1天的认知功能,降低POD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老年 胸腔肺叶切除 肺癌 认知功能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支气管袖式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9
作者 许潇潇 刘霞 王佳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570-1573,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支气管袖式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中央型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接受胸腔镜支气管袖式成形肺叶切除术)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胸腔镜支气管袖式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中央型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接受胸腔镜支气管袖式成形肺叶切除术)与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各41例。对比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时间及复发率。分析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31.49±23.56)mL、胸腔引流量(902.20±102.39)mL,均少于对照组[(302.17±30.41)mL、(1145.32±172.41)mL],而术后引流时间(6.15±1.41)d、住院时间(11.41±2.49)d短于对照组[(7.10±1.93)d、(13.56±3.24)d](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VAS评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支气管袖式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 支气管袖式 成形肺叶切除 中央型 小细胞肺癌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呼吸训练的系统护理对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10
作者 张香梅 林青 黄鑫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7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呼吸训练的系统护理模式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4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2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基于呼吸训练的系统护理模式在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4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呼吸训练的系统护理模式联合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舒适度、肺功能指标、运动耐力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舒适度更优(P<0.05);护理5 d后,2组的一秒率、最大自主通气量和6分钟步行试验对应数值均大于同组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2组的呼吸频率均低于同组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基于呼吸训练的系统护理模式可提高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舒适度,改善其肺功能与运动耐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肺叶切除 呼吸训练 系统护理模式 舒适度 运动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术前呼吸训练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肺功能和康复的影响
11
作者 陶蓉蓉 夏萍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6期163-165,共3页
目的:研究为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术前呼吸训练对其肺功能和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诊治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参比组和试验组,各38例。... 目的:研究为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术前呼吸训练对其肺功能和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诊治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参比组和试验组,各38例。参比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术前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肺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活动时间[(11.04±2.16)h]、首次下床时间[(28.15±5.36)h]、引流管留置时间[(4.01±0.94)d]和住院时间[(6.67±1.39)d]均短于参比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2.80±0.33)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2.08±0.22)L]、FEV_(1)/FVC[(77.45±5.01)%]水平均高于参比组(P<0.05)。试验组(5.26%)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比组(21.05%)(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术前呼吸训练康复的效果显著,可促进肺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前呼吸训练 胸腔肺叶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莫靓 韦兵 +4 位作者 聂军 梁任技 胡敏杰 陈贤俊 刘超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239-246,共8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105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重建制定术前计划,研究组给...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105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重建制定术前计划,研究组给予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制定术前计划。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指标,临床治疗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总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较术前均降低(P<0.05),术后3 d、术后3个月对照组FVC、FEV1、PEF、MVV、DLCO较术前均降低(P<0.05),术后3 d对照组FEV1/FVC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FEV1/FVC较术前降低(P<0.05),且术后3 d、术后3个月研究组FVC、FEV1、PEF、MVV、DLC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67.92%)(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23%,与对照组(24.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应用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3D打印技 精准治疗 胸腔肺段切除 肺功能 前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Ⅰ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比较
13
作者 牙俊锋 范玉刚 +2 位作者 何宏伟 马存乾 翟永富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4期64-66,共3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Ⅰ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Ⅰ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Ⅰ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Ⅰ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段切组与叶切组,各30例。段切组实施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叶切组实施胸腔镜肺叶清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段切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叶切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入住ICU时间短于叶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半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Ⅰ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相当,安全性均较高,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少,患者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肺段切除 胸腔肺叶切除 老年 Ⅰ期肺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配合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14
作者 廖艳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3期113-115,共3页
目的:分析针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的临床效能。方法:将2021年4月—2023年2月于湖南省胸科医院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对比两组... 目的:分析针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的临床效能。方法:将2021年4月—2023年2月于湖南省胸科医院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心率、术中舒张压、接受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指标和应激性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心率以及术中舒张压均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指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应激性评分指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应激性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肺叶切除 室护理配合 常规护理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动压导向的个体化呼气末正压通气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张永国 金艳 +5 位作者 李沛琴 姬魁权 陈绿绿 黄光伟 陆大江 何锴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驱动压导向的个体化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2月于黔南州人民医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胸腔... 目的:探讨驱动压导向的个体化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2月于黔南州人民医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中观察组实施驱动压导向的个体化PEEP,对照组给予常规PEEP。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室观察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EP设置完成后10 min(T_(1))时,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60 min(T_(2))、手术120 min(T_(3))、拔管前5 min(T_(4))时,观察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时,两组驱动压、平台压(Ppl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时,观察组驱动压、Ppla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驱动压导向的个体化PEEP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术中血流指标、呼吸指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肺叶切除 驱动压 呼气末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对磨玻璃结节样早期NSCLC患者短期肺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黄海明 刘海平 温小葱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2738-2740,2823,共4页
目的:对比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对磨玻璃结节样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短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6月赣州市兴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磨玻璃结节样早期NSCLC患者作... 目的:对比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对磨玻璃结节样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短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6月赣州市兴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磨玻璃结节样早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单双数编号分为肺段组和肺叶组,各31例。肺段组开展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叶组开展肺叶切除术治疗。术后门诊随访3 m。对比肺段组、肺叶组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炎症反应,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肺段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明显低于肺叶组(P<0.05),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肺叶组(P<0.05),手术时长明显大于肺叶组(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无明显区别(P>0.05)。术后3 d,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但肺段组均明显低于肺叶组(P<0.05);术后3m,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分钟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均明显下降,但肺段组均明显高于肺叶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肺叶切除术,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磨玻璃结节样早期NSCLC治疗效果更显著,不仅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引住院时间,同时对患者短期肺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解剖性肺段切除 肺叶切除 磨玻璃结节 早期 NSC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呼吸训练方案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晶 丁君蓉 +2 位作者 金瑛 梅杰 陈琴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呼吸训练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6-7月,便利抽样选取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7例,按照整群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53例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呼吸训练方...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呼吸训练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6-7月,便利抽样选取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7例,按照整群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53例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呼吸训练方案,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呼吸训练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和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短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48 h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出院时躯体疼痛和生命力维度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呼吸训练方案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肺叶切除 肺癌 呼吸训练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42
18
作者 徐驰 曾志勇 +3 位作者 刘道明 杨胜生 叶仕新 杨鲸蓉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结果。方法同期139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全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52例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8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结果。结果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两组手术部...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结果。方法同期139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全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52例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8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结果。结果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两组手术部位、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术中失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但围术期并发症、组织学类型分布及病理分期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对于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是安全、可靠的,也可用于部分偏晚期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肺叶切除 常规开胸肺叶切除 外科手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技术要点分析 被引量:92
19
作者 李剑锋 李运 +7 位作者 王俊 刘军 姜冠潮 赵辉 杨帆 刘彦国 周足力 卜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技术难点及对策。方法2006年9月~2008年5月,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91例。通过胸部3个微小切口非直视下完成肺叶解剖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方法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施行右肺上叶切除21例,右肺中叶切除12例...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技术难点及对策。方法2006年9月~2008年5月,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91例。通过胸部3个微小切口非直视下完成肺叶解剖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方法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施行右肺上叶切除21例,右肺中叶切除12例,右肺下叶切除20例,左肺上叶切除18例,左肺下叶切除20例。结果中转开胸2例。全胸腔镜下完成的89例手术时间(185.8±52.9)min(60~300min);术中出血量50~650ml,平均213.2ml;胸腔引流时间(6.9±2.9)d;术后住院(9.4±3.2)d。乳糜胸1例,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随访原发肺癌中2例分别于术后15、3个月发生远处转移,其余患者无复发、转移。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是需要把握适应证并熟练掌握处理血管和清扫淋巴结等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 肺叶切除 淋巴结 乳糜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37
20
作者 王冬冬 丁成 +3 位作者 陈俊 陈腾飞 李畅 赵军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6期61-63,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全胸腔镜下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75例早期肺癌患者,其中45例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30例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开胸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与开胸组比较,胸... 目的对比观察全胸腔镜下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75例早期肺癌患者,其中45例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30例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开胸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与开胸组比较,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天数缩短,术后VAS降低,P均<0.05。两组均完整切除肿块、切缘阴性,清扫淋巴结数目、手术时间比较,P均>0.05。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2.22%(1/45);开胸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4/3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1。结论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叶切除 开胸手 胸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