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单音动词并列式的构成、语法性质及表义方式
1
作者 方绪军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3,共11页
汉语四单音动词并列结构是从表述相关复杂活动或事件的若干单音动词中选取四个较为典型或重要的并列而成,这类并列式中有些固化程度高、结构紧密,有些在停顿、位序及构成成分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语法性质上,该结构总体上具有名词性,但... 汉语四单音动词并列结构是从表述相关复杂活动或事件的若干单音动词中选取四个较为典型或重要的并列而成,这类并列式中有些固化程度高、结构紧密,有些在停顿、位序及构成成分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语法性质上,该结构总体上具有名词性,但其中也有一些仍具有较强的动词性,其动词性和名词性的强弱与其所含单音动词的动词性和名词性强弱、结构方式、自由程度有一定关系。表义方式上,这种并列式中有不少有转喻或隐喻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音动词并列式 动词 名词性 转喻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音动词:自由式和粘着式
2
作者 刘汉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145-154,共10页
§0 0.1“自由”和“粘着”这两个概念是国外语言学家提出来的,目的是用于区别词和非词。吕叔湘先生曾著文介绍了这两个概念的来龙去脉及其意义,以及如何把它们应用到汉语中来及其问题。吕先生认为,用这两个概念来区别词和非词,至... §0 0.1“自由”和“粘着”这两个概念是国外语言学家提出来的,目的是用于区别词和非词。吕叔湘先生曾著文介绍了这两个概念的来龙去脉及其意义,以及如何把它们应用到汉语中来及其问题。吕先生认为,用这两个概念来区别词和非词,至少在汉语里是行不通的,可是它们在语法分析中的用处却是不容置疑的,如果想更好地理解好些个语法问题的话。总的说来,我们在进行语法分析时,对这两个概念还重视不够。其实,要正确对待各级结构单位,深入分析某个结构的特点,用上这两个概念就会方便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式 粘着 单音动词 义项 语法分析 变化形式 名词性成分 自由形式 否定式 老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音动词+了”充当句法成分辨
3
作者 刘汉城 《汉语学习》 1987年第6期17-20,共4页
本文讨论“单音动词+了”(简称为“动+了”)在下列结构中是否充当句法成分: 改了就好|想走了|学会了|约他谈了|坐车跑了|坐了去|说完就走了和“了”有关的单音动词有四种类型,即 a.动词可以单说,“动+了”也可以单说, 例如:说,看,洗,... 本文讨论“单音动词+了”(简称为“动+了”)在下列结构中是否充当句法成分: 改了就好|想走了|学会了|约他谈了|坐车跑了|坐了去|说完就走了和“了”有关的单音动词有四种类型,即 a.动词可以单说,“动+了”也可以单说, 例如:说,看,洗,办,罚。 b.动词不能单说,“动+了”却可以单说, 例如:伤,病,完,死,忘。 c.动词可以单说,“动+了”不能单说,  例如:爱,恨,在,是,敢。 d.动词不能单说,“动+了”也不能单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音动词 句法成分 曹禹 “了” 连谓式 兼语式 否定词 主语 “没” 赵树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朴通事》的动词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晓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本文以微机为研究手段,采用穷尽式作业,对《朴通事》动词的数量、结构、分类等作精确的描述,又运用比较法,揭示《朴通事》动词与现代汉词(普通话、方言)动词的异同,显示《朴通事》动词的特征。
关键词 《朴通事》 北京口语 “着” 动作行为动词 带宾语 出现频率 “有” 双宾语句 单音动词 中心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浒传>的动词情貌》献疑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正考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73-73,共1页
贵刊《【水浒传】的动词情貌》(载于1987年第1期,作者郭齐)对《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百回本)中动词情貌的表达手段作了比较系统的描写,填补了该课题的空白。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谨就郭文第一部分“动词重叠”提... 贵刊《【水浒传】的动词情貌》(载于1987年第1期,作者郭齐)对《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百回本)中动词情貌的表达手段作了比较系统的描写,填补了该课题的空白。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谨就郭文第一部分“动词重叠”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以就教于郭齐同志与读者(所据版本与郭文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动词重叠 表达手段 动词 出版社 短时态 单音动词 课题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动词AABB重叠式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理明 《汉语学习》 1984年第4期1-11,共11页
一般语法教科书中,在讲到动词重叠时,往往只是说单音动词重叠形式是AA式,双音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式。其实,双音动词不但可以按ABAB式重叠,而且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可以按AABB式重叠。例如:
关键词 AABB重叠式 AABB式重叠 双音 单音动词 谓语 定语 补语 动作性 描述性 动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双宾语的动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建民 《汉语学习》 1980年第4期16-20,共5页
有些及物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前一个宾语指人,一般由人称代词或专有名问充当;后一个宾语指事物,可以是具体名词,也可以是抽象名词或小句。例如: 1、他送我一本书。 2、党给了我们最大的信任。 3、我告诉他明天学校里开运动会。 上述“... 有些及物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前一个宾语指人,一般由人称代词或专有名问充当;后一个宾语指事物,可以是具体名词,也可以是抽象名词或小句。例如: 1、他送我一本书。 2、党给了我们最大的信任。 3、我告诉他明天学校里开运动会。 上述“一本书” 是可数的名词语,“最大的信任”是抽象词语,“明天学校里开运动会”是小句,表示事情。双宾语句的格式就是动+名<sub>1</sub>+名<sub>2</sub>(小句)。其中,名<sub>1</sub>与名<sub>2</sub>(小句)不发生任何关系。抽掉前面的动词,要么站不住,如“×他明天学校里开运动会”(例3);要么改变了原意,如“我一本书”(例1),只有在“小张三本书,小李两本书,我一本书”那样分派的语言环境下,这么说才是可以听懂的。双宾语句里,名<sub>1</sub>与名<sub>2</sub>(小句)之间不能互换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语句 “给” 小句 互换位置 运动会 单音动词 把字句 钢笔 双音 及物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托管”兼谈动词的方向性
8
作者 谢质彬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汉语 双音动词 单音动词 "托管" 方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动词AABB重叠式
9
作者 张理明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2年第5期44-48,共5页
一般语法教课书中,在讲到动词重叠时,往往只提到单音动词重叠式是 AA 式,双音动词重叠式是 ABAB 式。其实,双音节动词不但可以以 ABAB 式重叠,而且可以以 AABB 式重叠,不但双音节动词可以重叠为 AABB 式,而且单音节动词也可采用重叠连... 一般语法教课书中,在讲到动词重叠时,往往只提到单音动词重叠式是 AA 式,双音动词重叠式是 ABAB 式。其实,双音节动词不但可以以 ABAB 式重叠,而且可以以 AABB 式重叠,不但双音节动词可以重叠为 AABB 式,而且单音节动词也可采用重叠连用的方式构成AABB 式。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短篇小说 单音动词 双音节动词 形容词 补语 赵树理 补充说明 介词结构 单音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类和词长的相关性──汉语语法的“语音平面”丛论之二 被引量:40
10
作者 刘丹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112-119,共8页
统计数字表明,现代汉语名词和动词的词长差异很大;从这种差异在语言和语言的许多方面的表现,可以发现不同词类各自的典型饲长(名词为二至三音节、动词为单音节)及词和短语的节律界限。上述调长差异不是词汇现象,而是语音节律对汉... 统计数字表明,现代汉语名词和动词的词长差异很大;从这种差异在语言和语言的许多方面的表现,可以发现不同词类各自的典型饲长(名词为二至三音节、动词为单音节)及词和短语的节律界限。上述调长差异不是词汇现象,而是语音节律对汉语形态和句法功能的明显制约在词类上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平面 汉语语法 双音词 名词 相关性 三音节 单音动词 词类 双音节 句法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状中性“方_单+动_单”组配的结构与功能
11
作者 张金圈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31,共10页
状中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低频语法现象,较少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它对全面认识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广泛调查语料的基础上,本文对这种结构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分析,发现单音方位词与单音... 状中性"单音方位词+单音动词"结构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低频语法现象,较少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它对全面认识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广泛调查语料的基础上,本文对这种结构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分析,发现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在组配选择上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该结构虽然形式简单,却有很强的语义包容性,单音方位词和单音动词之间可以表达多种复杂的语义关系。该结构具有指称化和属性化倾向,对特定的语体和文本内容有较强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音方位词 单音动词 组配 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字格中“1+3”音段和“3+1”音段组合规律初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鞠君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7-39,共3页
四字格中“1+3”音段和“3+1”音段组合规律初探鞠君吴为善先生曾撰文研究过三音节的组合规律①。这里,我们也试着来探讨一下四字格中"1+3"音段和"3十1"音段的组合规律。首先,我们来看看1十3音段的组合规律。从实际... 四字格中“1+3”音段和“3+1”音段组合规律初探鞠君吴为善先生曾撰文研究过三音节的组合规律①。这里,我们也试着来探讨一下四字格中"1+3"音段和"3十1"音段的组合规律。首先,我们来看看1十3音段的组合规律。从实际材料中我们看出,凡属于1+3音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字格 结构层次 音段 组合规律 单音 三音节 语音停顿 单音动词 双音节 修饰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夏方言的叠音名词和叠音形容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文轩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12-118,共7页
甘肃临夏地区回汉杂居,各占其半,虽同操临夏方言,但在词汇、语音方面有一定差异。我们权称这种差异为临夏方言的“汉民腔”和“回民腔”(以下简称为“汉腔”和“回腔)。汉腔以临夏市旧城城内话为代表,回腔以旧城南关八坊话为代表。本文... 甘肃临夏地区回汉杂居,各占其半,虽同操临夏方言,但在词汇、语音方面有一定差异。我们权称这种差异为临夏方言的“汉民腔”和“回民腔”(以下简称为“汉腔”和“回腔)。汉腔以临夏市旧城城内话为代表,回腔以旧城南关八坊话为代表。本文即取材于这两处。临夏方言叠音名词和叠音形容词在语音形式方面两腔之差也有所表现,下文如不明言汉腔回腔如何,则为一致者。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阐述本文题目所指内容: 1、意义和结构特征 1.1 先看几句临夏话:车车门上放着哩。(车儿在门口放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音名词 单音形容词 方言 临夏市 单音动词 普通话 音节 三个方面 语音变化 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阳方言的语法特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国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5期80-84,共5页
当阳县位于湖北省西部,东邻荆门,西靠宜昌,南望枝江,北接远安。当阳方言属西南官话,特点比较鲜明。本文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出发,介绍其主要的语法特点。
关键词 普通话 当阳 语法特点 单音动词 可能补语 方言 特点比较 形容词 正反问 是非问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阿所”
15
作者 林海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84-88,83,共6页
一《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曰:‘客何所为?’”“何所为”在这里询问事物,意思是“能干什么”。这“何所为”是古代汉语的一种表示询问的习惯句式。这种习惯句式通常用“何所……”来表示。过去的语法书一般认为“何所……”
关键词 古代汉语 习惯句式 询问处 宾语 习惯用语 史记 单音动词 事物 孟尝君 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拟语法系统修订要点讨论 趋向词组初探
16
作者 周云珍 《汉语学习》 1982年第6期52-57,共6页
趋向动词,“来、去、上、下、上来、下去”等在现代汉语中是有特点的一类词,使用频率高,用法又复杂。它除了有一般动词的作用以外,还有一个主要用法,就是经常和动词或形容词结合构成趋向词组来充当句子成分。在《暂拟系统》中,趋向词组... 趋向动词,“来、去、上、下、上来、下去”等在现代汉语中是有特点的一类词,使用频率高,用法又复杂。它除了有一般动词的作用以外,还有一个主要用法,就是经常和动词或形容词结合构成趋向词组来充当句子成分。在《暂拟系统》中,趋向词组叫“趋向合成谓语”。这种说法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些既不好理解,又难以处理的地方,所以在《修订要点》里把它改为“趋向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向词 修订要点 拟语法 谓语 合成趋向动词 宾语 补语 单音动词 一般动词 主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不能写成“做为”
17
作者 李白楼 《汉语学习》 1985年第3期6-6,共1页
“作”与“做”,作为第四声单音动词在很多情况下可以通用,如作(做)事、作(做)官、作(做)文章、作(做)出贡献等。但由“作”构成的很多双音词不能用“做”来代替,如“作为” 就不应该写成“做为”。可是近来报刊上时有“做为”一词出现... “作”与“做”,作为第四声单音动词在很多情况下可以通用,如作(做)事、作(做)官、作(做)文章、作(做)出贡献等。但由“作”构成的很多双音词不能用“做”来代替,如“作为” 就不应该写成“做为”。可是近来报刊上时有“做为”一词出现,例如: (1)做为人,尤其是做为干部,不贪不占,廉洁奉公,当然是极其可贵的。(《人民日报》1983年9月13日第8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 “做” 单音动词 第四声 双音词 国家界线 参考译文 英语世界 现代汉语词典 评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一”字的形音义及其用法
18
作者 陈庆武 《理论学习月刊》 1998年第2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一”字 形音义 语言环境 单音动词 构词能力 汉语普通话语音 数词 一个语素 形容词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不能说“把书买了”》读后
19
作者 陈岱嶷 《汉语学习》 1980年第3期7-8,共2页
读了《为什么不能说“把书买了”》(见《汉语学习》八〇年第一期)一文以后,我们有些不同的意见,提出来与作者商榷。 1、作者根据动词的意义,提出了“得动词”、“失动词”的说法。我们认为即使是单音动词,它们的意义也不是用“得”和“... 读了《为什么不能说“把书买了”》(见《汉语学习》八〇年第一期)一文以后,我们有些不同的意见,提出来与作者商榷。 1、作者根据动词的意义,提出了“得动词”、“失动词”的说法。我们认为即使是单音动词,它们的意义也不是用“得”和“失”能够概括得了的。“卖、放、丢、洒”可以叫“失动词”,“买、领、拣、戴”也可以叫“得动词”,可是“蒸、存、锁、耕” 呢,是算“失动词”还是算“得动词”呢?作者也承认有些动词本身无所谓得失,但由于作者所举的“干”(gān)实际上是个形容词并不是动词,所以我们仍无法知道作者究竟是怎样去辨认这一类动词的得失意义的。既然有一部分动词无所谓得失,但又要让人们通过对动词得失意义的认识去掌握“把Y/X了”格式,那怎么可能呢? 2、作者认为“得动词”一定不能在“把Y/X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后 “把”字句 “卖” “把”字宾语 动词 “得” 单音动词 受事宾语 “失” 有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