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麦DNA单限制性酶切选择性扩增多态性技术及其优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洪棋斌 裴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7-479,共3页
建立和优化了大麦DNA单限制性酶切选择性扩增多态性技术体系 (SADF)。分别用限制酶PstI、EcoRI和MseI酶切大麦基因组DNA ,再与各自相应的人工接头连接 ,使用带三个选择碱基的引物进行选择性扩增。结果表明 :采用分别优化建立的标准PCR... 建立和优化了大麦DNA单限制性酶切选择性扩增多态性技术体系 (SADF)。分别用限制酶PstI、EcoRI和MseI酶切大麦基因组DNA ,再与各自相应的人工接头连接 ,使用带三个选择碱基的引物进行选择性扩增。结果表明 :采用分别优化建立的标准PCR扩增检测体系 ,六个识别碱基的PstI和EcoRI的SADF均能得到丰富稳定的带形 ,四个识别碱基的MseI不能得到明显谱带。SADF扩增产物片段大小范围为 :PstI一般在 2 0 0~ 2 0 0 0bp ,而EcoRI在 2 0 0~ 10 0 0bp ;两者在不同大麦品种中均能检测到多态性 ,可用于不同大麦品种的检测 ,但PstI得到的带型明显优于EcoRI,在大麦中得到的片段具有范围宽、分布均匀、易于观察、多态性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分子标记 PCR 遗传多 DNA 单限制性酶切选择性扩增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尔德霉素(GDA)能导致小麦基因组DNA多态性和甲基化修饰增加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闪 郑禹轩 +2 位作者 刘冬杪 张彩云 张飞雄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共4页
刚露白的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用150μmol/L格尔德霉素溶液处理后,小麦根的生长受到抑制。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和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随机扩增法检测显示,小麦根端分生细胞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和甲基化比例均增加。... 刚露白的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用150μmol/L格尔德霉素溶液处理后,小麦根的生长受到抑制。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和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随机扩增法检测显示,小麦根端分生细胞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和甲基化比例均增加。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水平探讨了格尔德霉素抑制小麦生长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尔德霉素(GDA) 随机增多DNA标记技术 限制性-随机增法 DNA变化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AP标记技术的柑橘芽变新品系青瓯柑的鉴别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绍阳 孙崇德 +1 位作者 徐昌杰 陈昆松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8期21-25,共5页
青瓯柑是在普通瓯柑上新发现的一个疑似芽变品系,其与普通瓯柑和无籽瓯柑的差异为在采后贮藏3~4个月内青瓯柑果实外果皮仍可保持显著绿色。为进一步确认青瓯柑与普通瓯柑和无籽瓯柑的亲缘关系,基于新建立的瓯柑EcoRⅠ单酶切S-SAP标记... 青瓯柑是在普通瓯柑上新发现的一个疑似芽变品系,其与普通瓯柑和无籽瓯柑的差异为在采后贮藏3~4个月内青瓯柑果实外果皮仍可保持显著绿色。为进一步确认青瓯柑与普通瓯柑和无籽瓯柑的亲缘关系,基于新建立的瓯柑EcoRⅠ单酶切S-SAP标记技术体系,采用280个选扩引物组合,对现有的全部3种瓯柑(青瓯柑、普通瓯柑和无籽瓯柑)进行S-SAP标记片段筛选,并从C12(5′-TTAATCGCCTTGCAGCACAA-3′)和EAT(5′-GACTGCGTACCAATTCAT-3′)选扩增产物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1条长约260bp的青瓯柑特异的S-SAP标记片段;青瓯柑属于普通瓯柑芽变,获得的SSAP特异标记技术方法可为青瓯柑品种的认定、种苗鉴别及新品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瓯柑 芽变新品系 序列特异增多(S-S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玉米种子鉴定上的应用 被引量:27
4
作者 周岚 陈殿元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分子标记技术 随机增多DNA(RAPD) SSR 应用 种子鉴定 玉米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 DNA分子标记 序列重复 种子真实 纯度鉴定 特异 可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