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外照射诱导DNA单链断裂和双链断裂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军宁 洪承皎 朱寿彭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0-224,共5页
分别应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不同剂量γ射线外照射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表明 ,γ射线外照射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彗星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加 ,DNA电泳迁移 。
关键词 检测 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双链断裂 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单链断裂 淋巴细胞 Γ射线照射 放射生物学 损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致人胚肺细胞转化与 DNA 单链断裂
2
作者 樊飞跃 杨素霞 +4 位作者 曹珍山 李煜 周淑珍 涂开成 刘国廉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0-53,共4页
以细胞转化为实验模型,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手段,研究了辐射所致人胚肺细胞体外转化以及辐射对细胞DNA单链断裂损伤效应的规律。接受0.25~5Gy60Coγ射线作用后第20代,各剂量组的人胚肺细胞半固体琼脂... 以细胞转化为实验模型,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手段,研究了辐射所致人胚肺细胞体外转化以及辐射对细胞DNA单链断裂损伤效应的规律。接受0.25~5Gy60Coγ射线作用后第20代,各剂量组的人胚肺细胞半固体琼脂培养集落形成能力均明显增加,说明人胚肺细胞在射线作用下发生了转化,而且细胞形态转化的出现具有时相性及作用剂量依赖性。采用缺口翻译技术检测细胞DNA单链断裂损伤的结果表明,经不同剂量作用后,反映细胞DNA单链断裂损伤程度的3HdTTP掺入量,在各剂量作用组均明显增加,表明射线造成了细胞DNA损伤。DNA单链断裂损伤效应与剂量之间的关系亦表现为正相关。统计学分析表明,辐射所致细胞DNA单链断裂损伤与辐射诱发的细胞转化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辐射诱发的细胞转化随着细胞DNA单链断裂损伤效应的加大而增强。这一结果提示,辐射致癌效应与DNA损伤效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辐射 细胞转化 DNA 单链断裂 人胚 肺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乙基亚硝基脲烷化碱基导致DNA单链断裂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婷婷 赵丽娇 钟儒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7-963,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Mφller-Pleset微扰理论(MP)方法对氯乙基亚硝基脲(CENUs)烷化DNA碱基导致单链断裂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对包括CENUs的分解、DNA碱基的烷化、糖苷键的水解、脱嘌呤位点的开环以及最终导致单链断裂的磷酸二酯的消除...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Mφller-Pleset微扰理论(MP)方法对氯乙基亚硝基脲(CENUs)烷化DNA碱基导致单链断裂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对包括CENUs的分解、DNA碱基的烷化、糖苷键的水解、脱嘌呤位点的开环以及最终导致单链断裂的磷酸二酯的消除在内的多步反应过程进行了探讨.在B3LYP/6-31++G**水平上对各驻点(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生成物)进行了全几何结构优化;为了模拟细胞环境,采用自洽场连续极化模型(CPCM)在相同计算水平上对各驻点进行了水相中的单点能计算或全几何结构优化.分别在B3LYP/6-31++G**和MP2/6-311++G**水平上绘出反应势能曲线,结果显示,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磷酸二酯的消除反应能垒最高,而氯乙基重氮盐离子烷化DNA碱基的反应能垒最低.理论分析结果表明,CENUs一旦分解便很容易烷化DNA碱基,随后生成的氯乙基化鸟嘌呤会迅速从DNA链上脱去,尽管如此,脱嘌呤位点最终导致DNA单链断裂的一系列反应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与断链反应的动力学实验结果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基亚硝基脲 DNA单链断裂 密度泛函理论 Mφller-Pleset微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芘二聚体发夹探针用于细胞DNA单链断裂修复能力的评估
4
作者 李印 刘劲松 +5 位作者 王禹 祁婷婷 孟乐园 张晶 吕冬梅 焦虎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6,共9页
基于芘分子二聚体的荧光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发夹探针,用于评估不同细胞的单链断裂修复(SSBR)能力.首先利用芘荧光分子设计一个茎上有缺口的DNA发夹探针,该探针在Bst DNA聚合酶作用下可以水解,使荧光信号“关闭”.如果探针茎上的缺口被... 基于芘分子二聚体的荧光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发夹探针,用于评估不同细胞的单链断裂修复(SSBR)能力.首先利用芘荧光分子设计一个茎上有缺口的DNA发夹探针,该探针在Bst DNA聚合酶作用下可以水解,使荧光信号“关闭”.如果探针茎上的缺口被DNA修复酶修复,可以阻止Bst DNA聚合酶对探针的消化作用,从而阻止荧光信号的“关闭”.该设计可以用于评估细胞的SSBR能力,并通过提取细胞的核蛋白考察了不同细胞的SSBR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细胞及细胞系不具有原代细胞的SSBR能力.利用SSBR的关键酶进一步探索了肿瘤细胞SSBR能力缺失的原因,证明是由于肿瘤细胞中含有可以抑制SSBR过程的活性物质.此外,该方法能够同时进行500个细胞的SSBR能力检测,并用于抗衰老药物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断裂修复 芘二聚体 发夹探针 原代细胞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序列替换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永汉 齐泽宇 +2 位作者 李文静 赵啊慧 武德传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5,共14页
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对微生物、动植物和人类细胞系基因组进行精准的序列替换,加速生物育种进程和遗传性疾病治疗,从而在农业生产和医疗上取得突破。基因组序列替换策略主要分为2种:第1种依赖DNA双链断裂,包括将CRISPR-Cas分别与同... 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对微生物、动植物和人类细胞系基因组进行精准的序列替换,加速生物育种进程和遗传性疾病治疗,从而在农业生产和医疗上取得突破。基因组序列替换策略主要分为2种:第1种依赖DNA双链断裂,包括将CRISPR-Cas分别与同源重组、单链退火、微同源末端连接等DNA修复途径相结合,或由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介导,实现精准的序列替换;第2种依赖DNA单链断裂,主要包括引导编辑、碱基编辑器等技术。本研究综述了不同精准序列替换策略和技术及相关研究进展,理清各策略和技术的优缺点,有助于根据基因组编辑的目的,选择适合的技术和方法实现精准高效的序列替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编辑 序列替换 DNA双链断裂 DNA单链断裂 DNA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机体清除自由基和抗DNA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明哲 杨贤强 苏燎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104-107,共4页
通过茶多酚(TP)对青、老年NIH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作用研究了它对机体自由基的清除功效,并以人体淋巴细胞DNA单链断裂为指标研究了TP对辐射诱发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0.05... 通过茶多酚(TP)对青、老年NIH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作用研究了它对机体自由基的清除功效,并以人体淋巴细胞DNA单链断裂为指标研究了TP对辐射诱发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0.05%TP饮饲15天可明显降低青、老年小鼠血清MDA含量(P<0.01)、提高青、老年小鼠红细胞SOD活性(P<0.05)和老年小鼠CAT活性(P<0.05),但青年鼠CAT活性未见提高.0.1~1.0mg/mL TP处理,可明显降低20 GY ^(50)Coγ-线诱发的人体外周淋巴细胞DNA单链断裂,其中以0.1mg/mL TP处理24小时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DNA单链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预测肿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军宁 洪承皎 朱寿彭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应用克隆形成法和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辐射诱导的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结肠腺癌细胞株LS-T-117和鼠胶质瘤细胞株C6的初始DNA单链断裂数及单链断裂后的修复与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 应用克隆形成法和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辐射诱导的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结肠腺癌细胞株LS-T-117和鼠胶质瘤细胞株C6的初始DNA单链断裂数及单链断裂后的修复与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依次为K562>LS-T-117>C6;3种细胞系的DNA迁移距离都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相同剂量下,辐射诱导的DNA单链的初始断裂数目也依次为K562>LS-T-117>C6;3种细胞系经10Gy X射线照射并在PBS中培养不同时间后DNA迁移距离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依次为C6>LS-T-117>K562,在相同剂量下辐射诱导的DNA单链断裂后的修复能力也依次为C6>LS-T-117> K562。结果显示,辐射诱导的DNA单链断裂及修复与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于人体肿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形成法 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 辐射诱导 DNA单链断裂 修复 肿瘤细胞 内在放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苯和氯苯对鲫鱼血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薛良义 李卢 周济胜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9,共2页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硝基苯和氯苯对鲫鱼血细胞DNA的损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0.1mg/L、0.2mg/L、0.3mg/L、0.4mg/L的硝基苯和氯苯都可以引起血细胞DNA的单链断裂,出现拖尾的彗星细胞。随着浓度的升高,彗星细胞出现的比例也上...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硝基苯和氯苯对鲫鱼血细胞DNA的损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0.1mg/L、0.2mg/L、0.3mg/L、0.4mg/L的硝基苯和氯苯都可以引起血细胞DNA的单链断裂,出现拖尾的彗星细胞。随着浓度的升高,彗星细胞出现的比例也上升,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 硝基苯 DNA损伤 氯苯 鲫鱼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损伤作用 试验结果 单链断裂 彗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小鼠成纤维细胞DNA的氧化损伤及修复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忻 西田浩志 小西徹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小鼠成纤维细胞由过氧化氢(H2O2)引起的DNA损伤及其修复,并详细介绍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方法培养NIH3T3细胞,H2O2造成细胞氧化损伤,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Comet Assay)检测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①建立了H2O2致NIH3T3细胞... 目的观察小鼠成纤维细胞由过氧化氢(H2O2)引起的DNA损伤及其修复,并详细介绍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方法培养NIH3T3细胞,H2O2造成细胞氧化损伤,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Comet Assay)检测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①建立了H2O2致NIH3T3细胞DNA损伤的分级图谱;②H2O2引起的小鼠成纤维细胞DNA单链断裂与H2O2的浓度呈依赖性关系;③细胞在除去H2O2后15 min已出现明显修复,多数修复可在1 h内完成,但少数修复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结论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是一种简便、敏感的检测DNA氧化损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单链断裂 DNA氧化损伤 DNA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氯苯暴露导致梨形环棱螺脂质过氧化及DNA损伤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祎 李家园 +3 位作者 黄俊 张清顺 周宇江 侯建军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88-94,共7页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HCB(分别为0.0、2.0、4.0、8.0、16.0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0-14d)下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MDA、ROS含量以及DNA单链断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CB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MDA、ROS含量和DNA断裂均有明...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HCB(分别为0.0、2.0、4.0、8.0、16.0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0-14d)下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MDA、ROS含量以及DNA单链断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CB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MDA、ROS含量和DNA断裂均有明显影响。肝脏和鳃的MDA含量在HCB暴露过程中波动升高,直到在第4天或第7天达到峰值,然后MDA含量持续下降,到第14天时,除了16.0mg/L剂量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剂量组MDA仍处于显著被诱导状态。ROS水平随暴露时间和剂量增加而表现出升高的趋势,并且高剂量组较中低剂量组更早达到峰值,随着暴露时间的进一步延长,各剂量组ROS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在实验结束时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剂量组DNA在HCB暴露起始时,出现一定程度的单链断裂现象,即F值迅速降低,随后F值有所上升,在第4天时F值达到最高点,显示DNA有一定程度的修复效应。接着F值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并且高剂量组的DNA单链断裂明显,表现出时间-剂量效应。结果提示,上述生物标志物在六氯苯对梨形环棱螺进行毒性暴露过程中的变化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指示六氯苯对梨形环棱螺毒理效应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氯苯 梨形环棱螺 丙二醛 活性氧自由基 DNA单链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