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介导的αβT细胞CDR3谱系漂移 被引量:4
1
作者 罗微 温茜 +1 位作者 周明乾 马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19-923,共5页
目的探讨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1)介导的αβT细胞CDR3谱系漂移,为双特异性抗体介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6例正常献血员T细胞在人卵巢癌SKOV3细胞联合BHL-1刺激前后的... 目的探讨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1)介导的αβT细胞CDR3谱系漂移,为双特异性抗体介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6例正常献血员T细胞在人卵巢癌SKOV3细胞联合BHL-1刺激前后的TCR库多样性变化(CDR3谱型分布特征)及刺激后T细胞TCRα、β链CDR3优势利用情况,对克隆性增生T细胞的CDR3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刺激前6例正常献血员TCR 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刺激后发生CDR3谱系漂移,部分TCR Vα、Vβ家族出现优势增生,明确了BHL-1介导下单克隆增生T细胞的α、β链CDR3序列。结论 SKOV3联合BHL-1诱导的T细胞CDR3谱系出现明显漂移,提示CDR3的选择性表达可能与BHL-1介导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有关,特异应答T细胞TCR CDR3序列的确定,将为卵巢癌的T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抗体 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 T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区3 基因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介钻 马骊 +5 位作者 姚新生 温茜 罗微 胡志明 王祥斌 王小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2-406,共5页
目的:观察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介导的PBL对靶细胞SKOV3的杀伤作用,并研究其细胞毒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在不同效靶比、不同作用时间、不同靶细胞(SKOV3、BEL-7402)、不同BHL-I浓度等条件下,BHL-I介导PBL对靶细胞的杀伤作... 目的:观察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介导的PBL对靶细胞SKOV3的杀伤作用,并研究其细胞毒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在不同效靶比、不同作用时间、不同靶细胞(SKOV3、BEL-7402)、不同BHL-I浓度等条件下,BHL-I介导PBL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RT-PCR检测杀伤过程中PBL的穿孔素(Perforin)、颗粒酶(GranzymeB)mRNA的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FN-γ含量变化。结果:BHL-I介导的PBL对SKOV3细胞毒作用明显高于对BEL-7402的,并且在效靶比10∶1、作用36小时、BHL-I浓度为25μg/ml时,PBL对靶细胞SKOV3的细胞毒作用最为显著;在IL-2存在下,BHL-I可引起Perforin、GranzymeB mRNA较高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FN-γ含量升高,当作用时间为72小时时,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有所下降。结论:BHL-I能介导PBL对表达有相应靶抗原的SKOV3细胞具有高效杀伤作用,其细胞毒作用可能与效应细胞表达Perforin、GranzymeB、TNF-α、IFN-γ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双特异性抗体 细胞毒作用 杀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构建、表达及复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方敏 赵瑞 +4 位作者 李骅 蒋欣 尹长城 林晴 黄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47-50,共4页
构建了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scBsAb) ,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用稀释复性 ,缓慢透析复性和凝胶过滤层析复性三种方法对scBsAb表达形成的包涵体进行复性研究表明 ,凝胶过滤层析复性能有效抑制蛋白的聚集。ELISA检... 构建了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scBsAb) ,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用稀释复性 ,缓慢透析复性和凝胶过滤层析复性三种方法对scBsAb表达形成的包涵体进行复性研究表明 ,凝胶过滤层析复性能有效抑制蛋白的聚集。ELISA检测显示 ,复性后的scBsAb具有较高活性 ,能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人卵巢癌 抗人CD3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包涵体 复性 基因表达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BiTE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冲 于峰 +3 位作者 韩邦兴 周阳 刘黎琼 施海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80,共5页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疾病。BiTE(bispecific T-cell engager)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显著抗肿瘤效应的双特异抗体,能够靶向性激活自身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BiTE由两个单链可变片段(scFv)组成,通过柔性融合接头串联连接。一个scFv识别...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疾病。BiTE(bispecific T-cell engager)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显著抗肿瘤效应的双特异抗体,能够靶向性激活自身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BiTE由两个单链可变片段(scFv)组成,通过柔性融合接头串联连接。一个scFv识别T细胞表面蛋白CD3ε,而另一个scFv识别特异性肿瘤细胞表面抗原。BiTE的这种结构和特异性结合蛋白能力允许它将T细胞物理性地桥接肿瘤细胞而形成T细胞-BiTE-肿瘤细胞复合物,诱导免疫突触形成,刺激T细胞活化,产生杀伤肿瘤的细胞因子。近年来,BiTE在抗肿瘤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在临床上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对BiTE的结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创新性运用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BITE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人源双特异性c-Met/PD-L1 scFv-Fc融合蛋白的优化、制备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涛 蒋伟 +7 位作者 顾璇 李冰 王静静 施晓 郭娇娇 唐奇 冯振卿 季国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15-1420,共6页
目的:通过优化设计、构建c-Met/PD-L1 scFv-Fc融合蛋白,探究重轻链不同组合形式对c-Met/PD-L1 scFv-Fc融合蛋白与肿瘤抗原结合的亲和性和特异性的影响。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工程抗体技术设计、优化及制备重轻链不同组合的双... 目的:通过优化设计、构建c-Met/PD-L1 scFv-Fc融合蛋白,探究重轻链不同组合形式对c-Met/PD-L1 scFv-Fc融合蛋白与肿瘤抗原结合的亲和性和特异性的影响。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工程抗体技术设计、优化及制备重轻链不同组合的双特异性c-Met/PD-L1 scFv-Fc融合蛋白CP1、CP2、PC1、PC2;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BLItz分析融合蛋白对重组c-Met蛋白和PD-L1蛋白的亲和力,ELISA法分析其抗原结合特异性。结果:成功制备双特异性c-Met/PD-L1 scFv-Fc融合蛋白,融合蛋白CP1与重组c-Met蛋白和PD-L1蛋白的亲和力和抗原结合特异性均优于CP2、PC1和PC2。结论:重轻链不同组合形式会影响c-Met/PD-L1 scFv-Fc融合蛋白与c-Met和PD-L1蛋白的亲和力和抗原结合的特异性,融合蛋白CP1的亲和力和抗原结合的特异性最高,其对应的重轻链组合形式可用于c-Met/PD-L1 CAR表达载体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C-MET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