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链二硫键稳定抗体靶向超抗原SEA(D227A)分子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3
1
作者 郝淮杰 郑玉玲 +2 位作者 余多慰 马茹 姜永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提高抗肝癌靶向超抗原SEA(D227A)的产量和稳定性,构建单链二硫键稳定抗体靶向超抗原分子scdsFv-SEA(D227A)。方法:构建scdsFv SEA(D227A)表达质粒,用IPTG诱导其在大肠杆菌BL21plusS表达。包涵体经洗涤和复性后,用QSepharoseHP和Hip... 目的:提高抗肝癌靶向超抗原SEA(D227A)的产量和稳定性,构建单链二硫键稳定抗体靶向超抗原分子scdsFv-SEA(D227A)。方法:构建scdsFv SEA(D227A)表达质粒,用IPTG诱导其在大肠杆菌BL21plusS表达。包涵体经洗涤和复性后,用QSepharoseHP和Hiprep26/60SephacrylS-200HR纯化。纯化蛋白经AMS烷化处理并结合PAGE电泳来检测二硫键形成情况,并通过ELISA和MTS分别检测重组蛋白与肝癌细胞的结合活性、稳定性和细胞杀伤活性。结果: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通过复性及QSepharoseHP离子交换柱和Hiprep26/60SephacrylS-200H凝胶过滤两步纯化后,获得目的蛋白,每升诱导菌液的产量高达60mg。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相比与单链抗体靶向超抗原和二硫键抗体靶向超抗原SEA,二硫键抗体靶向超抗原在不影响结合活性和杀伤效果的情况下,稳定性有了较大提高。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稳定的免疫毒素和提高其产量的方法,为hscFv25抗体靶向超抗原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他低稳定性或低产量抗体的改造提供了借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二硫键稳定抗体 产量 超抗原 SEA(D227A)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抗破伤风毒素单链二硫键稳定抗体的重组设计与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晗 于蕊 +7 位作者 张晓鹏 任军 谢娜 樊红艳 张金龙 房婷 于长明 陈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构建人源抗破伤风毒素重链C端单链二硫键稳定抗体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原核表达和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采用PCR定点突变的方法,获得二硫键稳定的抗破伤风毒素重链C端(TeNT-Hc)单链抗体基因(27G-scdsFv)。连接pET22b(+)载体,转化大肠... 目的构建人源抗破伤风毒素重链C端单链二硫键稳定抗体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原核表达和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采用PCR定点突变的方法,获得二硫键稳定的抗破伤风毒素重链C端(TeNT-Hc)单链抗体基因(27G-scdsFv)。连接pET22b(+)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工程菌,IPTG诱导表达,SDS-PAGE、Western blot法鉴定表达产物。ELISA检测27G-scdsFv体外抗原特异结合活性和抗体相对稳定性;非竞争酶免法检测抗体亲和力。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7G-scdsFv体外中和活性。结果测序结果显示获得正确的27G-scdsFv基因。原核表达scdsFv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50%。复性后的27G-scdsFv保持了与TeNT-Hc的特异结合活性,亲和力较其scFv形式略有提升,KD=0.93×10-7mol/L,1 L培养物可获得5 mg scdsFv蛋白。27G-scdsFv的稳定性较scFv形式明显增强。27G-scdsFv在体外可以明显抑制TeNT-Hc与神经元细胞的结合。结论成功构建人源抗破伤风毒素重链C端单链二硫键稳定抗体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有活性的目的蛋白,为27G-scdsFv的进一步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二硫键稳定抗体 亲和力 原核表达 破伤风痉挛毒素C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键稳定单链抗体融合PE38免疫毒素的构建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建丽 郑玉玲 +3 位作者 王保莉 郭霭光 马茹 姜永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构建二硫键稳定单链抗体(B3dsscFv)融合PE38原核表达载体,实现其高效表达,并对初步纯化后的复性产物的稳定性、对肿瘤细胞的结合和杀伤活性进行测定。方法重叠PCR连接B3抗体的VH和VL片段,并将PCR产物克隆至pET22b表达载体(B3dsscFv-... 目的构建二硫键稳定单链抗体(B3dsscFv)融合PE38原核表达载体,实现其高效表达,并对初步纯化后的复性产物的稳定性、对肿瘤细胞的结合和杀伤活性进行测定。方法重叠PCR连接B3抗体的VH和VL片段,并将PCR产物克隆至pET22b表达载体(B3dsscFv-pET22b)。测序正确的PE38基因片段经酶切连接至B3dsscFv-pET22b,构建B3dsscFv-PE38-pET22b表达载体。IPTG诱导转化菌,将表达的包涵体进行变性、复性后用阳离子柱Q-Sepharose进行了初步纯化,ELISA测定此融合蛋白中单链抗体的结合活性及其在37℃的稳定性,并采用MTT法检测其对B3抗原表面阳性细胞HT-29的杀伤作用。结果双酶切鉴定表明成功地构建了B3dsscFv-PE38-pET表达载体,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占总蛋白量的45%左右。复性后的B3dsscFv-PE38保持单链抗体的结合活性,并且对结肠癌HT-29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最大杀伤率可达96%。该蛋白在37℃孵育16h后,仍能保持大部分活性。结论所获B3dsscFv-PE38免疫毒素具备导向和杀伤肿瘤细胞的双重功能和良好的稳定性,为其研制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靶向药物提供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B3 二硫键稳定单链抗体 PE38 肿瘤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键稳定的抗氯霉素单链抗体的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黄金 陈伟 +2 位作者 赵林 柴伟佳 唐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71-274,共4页
为构建一种食品残留检测用二硫键稳定的抗氯霉素单链抗体(sdsFvCAP)。以抗氯霉素抗体可变区基因为模板,通过引物突变PCR在轻链和重链的可变区分别引入一个半胱氨酸定点突变,以重叠延伸PCR组装成sdsFvCAP。在大肠杆菌系统强启动子T7驱动... 为构建一种食品残留检测用二硫键稳定的抗氯霉素单链抗体(sdsFvCAP)。以抗氯霉素抗体可变区基因为模板,通过引物突变PCR在轻链和重链的可变区分别引入一个半胱氨酸定点突变,以重叠延伸PCR组装成sdsFvCAP。在大肠杆菌系统强启动子T7驱动下,sdsFvCAP基因不能单独表达,而通过同义突变降低其5'端序列GC含量则可实现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β-环糊精分子伴侣系统复性可获得亲和力与母本抗体相似的sdsFvCAP。所构建的sdsFvCAP具有取代单克隆抗体用于氯霉素残留检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二硫键稳定单链抗体 高效表达 β-环糊精分子伴侣 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双特异免疫导向治疗制剂CAtin的表达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霄 金宁一 +6 位作者 李昌 田明尧 陈漉 贾鹏 刘立明 刘妍 高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2-686,共5页
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与已知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特异性单链抗体(Single chainFv fragment,scFv)核苷酸序列,经分子设计和密码子优化后,通过化学方法合成CEA二硫键稳定性单链抗体(Disulfide stabilized single chain F... 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与已知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特异性单链抗体(Single chainFv fragment,scFv)核苷酸序列,经分子设计和密码子优化后,通过化学方法合成CEA二硫键稳定性单链抗体(Disulfide stabilized single chain Fv fragments,scdsFv)基因片段.将凋亡素基因(Apoptin)通过一段柔性连接肽(Linker)连接在CEA scdsFv基因下游,并克隆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质粒pET28a,转化BL21感受态菌后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CAtin.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目的蛋白得到良好表达,经条件优化后表达量最高可达44.1 mg/L.融合蛋白经分步洗涤法和谷胱甘肽对表达的目的蛋白进行初步纯化和复性后,利用人肝癌细胞(HCC)对所制备融合蛋白进行亲和力测定、细胞结合活性测定和特异性细胞杀伤活性分析.结果显示,所制备融合蛋白不仅能够有效地与上述肿瘤细胞结合,并对其具有明显的杀伤活性,表明成功制备了具有特异性识别和特异性杀伤活性的双特异抗肿瘤免疫导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二硫键稳定单链抗体 凋亡素基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