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时相关复合衰落多输入多输出信道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秋明 周生奎 +3 位作者 张小飞 陈小敏 徐大专 刘星麟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1-667,共7页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无线传播环境,综合考虑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和多径衰落影响,提出一种基于Nakagami-Lognormal分布的相关复合衰落MIMO信道模型,推导并获得各信道自相关和互相关系数的理论表达式;...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无线传播环境,综合考虑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和多径衰落影响,提出一种基于Nakagami-Lognormal分布的相关复合衰落MIMO信道模型,推导并获得各信道自相关和互相关系数的理论表达式;提出一种基于谐波叠加思想的复合衰落MIMO信道仿真方法,并分析了该方法输出信道衰落的空时相关特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仿真模型输出统计特性均与理论模型吻合;各子信道之间存在互相关性且随阴影衰落方差减小而下降,而自相关性则呈现快速起伏并缓慢下降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衰落 输入多输出 信道模型 空时相关性 谐波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输入多输出水声信道的联合稀疏恢复估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跃海 曹秀岭 +1 位作者 童峰 陈东升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21-2329,共9页
单输入多输出(SIMO)水声通信系统可利用空间分集获取性能增益,考虑到水声信道垂直相关半径通常大于SIMO接收阵的阵元间距,因此各个SIMO信道响应的多径稀疏结构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利用SIMO信道间存在的稀疏相关性,提出分布式压缩感知(CS... 单输入多输出(SIMO)水声通信系统可利用空间分集获取性能增益,考虑到水声信道垂直相关半径通常大于SIMO接收阵的阵元间距,因此各个SIMO信道响应的多径稀疏结构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利用SIMO信道间存在的稀疏相关性,提出分布式压缩感知(CS)框架的SIMO水声信道联合稀疏恢复估计算法,与传统CS信道估计方法只利用信道自身稀疏性相比,联合稀疏恢复估计方法可进一步利用信道间多径结构的相关性提高稀疏重构性能。仿真和海试SIMO水声通信实验表明:与传统估计方法相比,利用多通道联合稀疏恢复可有效提高SIMO信道估计性能,特别是可获取较低信噪比条件下的性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输入多输出 联合稀疏恢复 分布式压缩感知 水声信道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输入单输出时变输出误差模型学习辨识算法
3
作者 祝徐轩 仲国民 何熊熊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40-1148,共9页
本文考虑了多输入单输出(MISO)时变输出误差系统参数的估计问题。对于多输入单输出时变输出误差系统,识别的难点在于待辨识的模型参量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尤其突变的参数更难辨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辅助模型的思想应用到学习算法中,... 本文考虑了多输入单输出(MISO)时变输出误差系统参数的估计问题。对于多输入单输出时变输出误差系统,识别的难点在于待辨识的模型参量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尤其突变的参数更难辨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辅助模型的思想应用到学习算法中,给出了基于辅助模型的迭代学习随机梯度算法和基于辅助模型的迭代学习最小二乘算法的推导过程。最后,提供了说明性的仿真实例来分析所提出的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辅助模型的迭代学习最小二乘算法可以快速跟踪突变的参数,获得精准的参数估计,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辨识 最小二乘法 随机梯度法 辅助模型 输入输出(MISO)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6G无线网络的全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晓明 魏建川 黄崇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3-1715,共13页
未来的第6代(6G)无线通信系统需要支持超大规模的用户需求,且对频谱效率和能源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全息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由于其具有智能可重构、电磁可调控、高方向性增益、成本低廉和部署灵活等潜力而愈发受到关注... 未来的第6代(6G)无线通信系统需要支持超大规模的用户需求,且对频谱效率和能源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全息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由于其具有智能可重构、电磁可调控、高方向性增益、成本低廉和部署灵活等潜力而愈发受到关注。在全息MIMO系统中,大量微小而廉价的天线单元被紧密集成,使其在低硬件成本的情况下能够实现高方向性增益,同时其可以对电磁波进行灵活的调控,从而有效提升了无线通信性能。该文从全息MIMO技术出发,首先简要介绍了全息MIMO的发展过程、技术现状、分类和特点,然后对全息MIMO在视距场景和空间平稳散射的非视距场景的信道模型进行了介绍,最后阐述了全息MIMO面对的挑战和未来趋势,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6代通信 全息多输入多输出 可重构智能表面 信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输入多输出宽带无线信道测量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念祖 洪伟 +10 位作者 王海明 周健义 杨广琦 张慧 余晨 蒯振起 李林盛 张雷 于志强 陈继新 陈喆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7-1033,共7页
设计并研制了2~15GHz多频段,带宽为100MHz的四发四收多输入多输出宽带无线信道测量系统,用于提取无线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特性。介绍了室内环境在3.5GHz频率上进行的宽带信道测量实验。测量场景包括了室内直达径(LOS)和非直达(NLOS... 设计并研制了2~15GHz多频段,带宽为100MHz的四发四收多输入多输出宽带无线信道测量系统,用于提取无线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特性。介绍了室内环境在3.5GHz频率上进行的宽带信道测量实验。测量场景包括了室内直达径(LOS)和非直达(NLOS)的典型情况,同时也考虑了不同天线间距和人员移动的影响。根据测量结果分析了信道特性并提取了信道参数。统计得出的信道参数可以用于建立离散时间信道模型,应用于仿真与验证宽带MIMO通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多输出 信道测量 室内环境 统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宽带多输入多输出抽头时延线新模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雄文 李艺伟 +2 位作者 Balla Moussa Coulibaly 关利华 刘盛尧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63-1069,共7页
根据室内无线电波传播规律和实测数据,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的抽头时延线模型,该模型可以简单有效地估计视距和非视距路径下室内平均功率时延谱,并与实验结果一致.在广义平稳非相关散射信道前提下,通过分析抽头时延模型频率相关系数、抽头... 根据室内无线电波传播规律和实测数据,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的抽头时延线模型,该模型可以简单有效地估计视距和非视距路径下室内平均功率时延谱,并与实验结果一致.在广义平稳非相关散射信道前提下,通过分析抽头时延模型频率相关系数、抽头系数分布和相关性、抽头多普勒频谱等特性参数,给出了评估抽头时延线模型的新方法.文中建立的信道模型和参数,对于室内多输入多输出无线信道模拟仿真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多输出无线信道 抽头时延线模型 功率时延谱 时延扩展 多普勒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输入多输出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的鲁棒波束赋形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龙海 沙学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3-58,83,共7页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中现有波束赋形算法在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性能下降以及对信道信息误差敏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鲁棒波束赋形算法。该算法利用谱范数对信道状态信息误差进行建模,并基于均方误差和准...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中现有波束赋形算法在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下性能下降以及对信道信息误差敏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鲁棒波束赋形算法。该算法利用谱范数对信道状态信息误差进行建模,并基于均方误差和准则将波束赋形优化问题建模为一个极小极大化问题,然后利用优超理论以及奇异值不等式理论证明该优化问题的鞍点特性并得出最优的波束赋形结构,最后利用凸优化得到最优的功率分配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非鲁棒波束赋形和等功率分配算法相比,该鲁棒波束赋形算法在误码率以及频谱效率方面都能获得更好的性能,信道状态信息误差增大时,该鲁棒波束赋形算法与非鲁棒波束赋形算法相比在高信噪比时误码率性能约有1dB增益,频谱效率约提升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束赋形 输入多输出 载波频分多址 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应急救援的多输入单输出磁感应透地通信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艳芬 王亮 +3 位作者 孙彦景 张亮 徐华 潘东跃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5,共6页
为提高磁感应透地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扩大磁感应透地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研究了多输入单输出(MISO)磁感应透地通信系统:建立了MISO模型,并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建立KCL方程,获得了MISO模型的收发功率,分析了MISO磁感应透地通信系统的路径损... 为提高磁感应透地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扩大磁感应透地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研究了多输入单输出(MISO)磁感应透地通信系统:建立了MISO模型,并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建立KCL方程,获得了MISO模型的收发功率,分析了MISO磁感应透地通信系统的路径损耗;研究了MISO模型磁感应强度分布特性,得出了MISO磁感应透地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当发射线圈具有相同电流时,MISO模型较单输入单输出(SISO)模型的路径损耗明显降低,发射线圈越多,则路径损耗越小;当发射功率相同时,接收功率近似与发射线圈个数呈正比,接收端磁感应强度随发射线圈个数的增加而增大;MISO模型能够有效提高磁感应透地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当各发射线圈通有相同电流时,MISO(1,2)模型的传输距离约为SISO模型的1.11倍,MISO(2,2)模型的传输距离约为SISO模型的1.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信 应急救援 透地通信 磁感应透地通信 输入输出模型 磁感应强度 路径损耗 传输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空间统计信道模型及其MIMO多天线系统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杰 曹志钢 菊池久和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2-238,共7页
针对在非均匀散射体分布以及非对称空间分布的移动通信环境,引入几何分割法导出基于散射体高斯分布的非对称空间统计信道模型.在指向性天线覆盖下的非对称宏小区和微小区以及街道和室内小区的移动通信环境下,模型能估计多径衰落信道的... 针对在非均匀散射体分布以及非对称空间分布的移动通信环境,引入几何分割法导出基于散射体高斯分布的非对称空间统计信道模型.在指向性天线覆盖下的非对称宏小区和微小区以及街道和室内小区的移动通信环境下,模型能估计多径衰落信道的重要空时信道参数,如信号到达角度(AOA)、到达时间(TOA)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以及到达信号的空-时相关性.另外,在非对称空间统计信道下设置了MIMO多天线线性阵列(ULA)和圆环阵列(UCA),研究了此衰落信道的信道容量.通过信号的AOA和TOA概率密度函数的数值结果与多径衰落信道圆模型(GBSBM)的数值结果对比,表明本模型的信道参数估计结果符合实际的移动通信环境.假设非均匀散射体分布为高斯分布时,本模型的数值结果阐明了分布参数对信道参数的影响,拓展了空间统计信道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对评估MIMO多天线阵列系统空时处理算法和仿真无线通信系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空间信道模型 宏小区 微小区 输入多输出 信道容量 到达角度 到达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有效的MIMO-UWB信道模型及其在STBC-UWB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左晓亚 王永生 +1 位作者 许家栋 王顶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5-309,共5页
现存的MIMO-UWB(multi-input multi-output ultra wideband)信道模型不能准确地评价UWB通信系统的性能。文章采用平行波近似理论,在单输入单输出UWB双向信道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信道测量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的MIMO-UWB信道模型并把它... 现存的MIMO-UWB(multi-input multi-output ultra wideband)信道模型不能准确地评价UWB通信系统的性能。文章采用平行波近似理论,在单输入单输出UWB双向信道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信道测量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的MIMO-UWB信道模型并把它应用到STBC-UWB(space time blockcoding ultra wideband)单载波频域均衡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该信道模型可以很好地逼近室内测量信道,比子信道相互独立的信道模型能更好地评价系统的误码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估计 误码率 超宽带 输入多输出 信道模型 空时块编码 载波频域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信道模型的MIMO系统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2
11
作者 戴幻尧 张晓芬 +1 位作者 李冠中 赵晶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25-129,137,共6页
研究了基于空间信道模型(SCM)的空域相关矩阵,搭建了MIMO通信信道仿真平台,同时考虑时延扩散、多普勒效应、波达方向及角度扩散等多种信道参数,通过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了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空时相关性、衰落特性及功率延迟分布特性。... 研究了基于空间信道模型(SCM)的空域相关矩阵,搭建了MIMO通信信道仿真平台,同时考虑时延扩散、多普勒效应、波达方向及角度扩散等多种信道参数,通过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了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空时相关性、衰落特性及功率延迟分布特性。指出了在信道的去极化作用下,无线通信系统的多径衰落可以采用极化分集和天线分集等技术进行克服,平均入射角对系统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道模型(SCM) 输入多输出(MIMO) 通信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3D-MIMO-GBSBEM信道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明 郭云飞 +1 位作者 丁亮 刘正军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为满足MIMO信道的空、时、频特性对新型信道模型的需求,在基于散射体几何分布的单反射椭圆信道模型基础上,引入收发天线间的空间距离、俯仰角等空间矢量参数,构建了基于空间矢量、到达角和多径时延的三维MIMO椭球信道模型。推导出到达... 为满足MIMO信道的空、时、频特性对新型信道模型的需求,在基于散射体几何分布的单反射椭圆信道模型基础上,引入收发天线间的空间距离、俯仰角等空间矢量参数,构建了基于空间矢量、到达角和多径时延的三维MIMO椭球信道模型。推导出到达角与多径时延的联合概率分布函数表达式,推导出频率选择性衰落条件下模型的空、时、频相关函数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不仅兼容传统GBSBEM的特性,而且提高了后者的易用性和准确性,扩展其应用范围,适用于对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接收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模型 GBSBEM椭圆模型 输入多输出 多径时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游动的宽带MIMO信道模型研究
13
作者 刘星麟 朱秋明 +2 位作者 陈小敏 薛翠薇 廖志忠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69,共5页
针对现有信道仿真模型要求支路数目多且仿真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游动的谐波叠加改进方法,详细推导了该模型输出信道衰落幅值分布及空时相关系数的理论表达式。针对3GPP空间信道模型(Spatial Channel Model,SCM)标准参数的... 针对现有信道仿真模型要求支路数目多且仿真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游动的谐波叠加改进方法,详细推导了该模型输出信道衰落幅值分布及空时相关系数的理论表达式。针对3GPP空间信道模型(Spatial Channel Model,SCM)标准参数的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法输出衰落幅值分布和各子信道衰落空时相关特性均与理论值非常吻合,优于传统精确多普勒频率扩展的仿真方法,可用于未来大规模多支路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信道或多节点网络信道的实时仿真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多输出 信道模型 随机游动 谐波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空间阵列多极化MIMO信道模型
14
作者 黄丽莲 刘阔 项建弘 《遥测遥控》 2015年第2期26-32,共7页
将任意空间位置天线的相关性与多极化分集相结合,提出一种任意空间阵列多极化多输入多输出信道模型。在二维均匀线阵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拓展,推导出任意空间位置天线的相关系数表达式,并与三维空间模型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给出... 将任意空间位置天线的相关性与多极化分集相结合,提出一种任意空间阵列多极化多输入多输出信道模型。在二维均匀线阵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拓展,推导出任意空间位置天线的相关系数表达式,并与三维空间模型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给出二维和三维极化分集的信道模型,分析天线倾斜角度对其信道容量的影响,并对比二者的容量。仿真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模型可根据通信环境选取相应的空间维度和极化维度,建模灵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建模 输入多输出 三维空间模型 三维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O无线信道仿真模型分析
15
作者 徐信 蔡跃明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7年第4期307-314,共8页
为了设计高性能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并预测其性能,对不同条件下的MIMO无线信道进行精确的建模和仿真是必不可少的。从MIMO无线信道模型分类、建模与仿真和天线间空间相关系数计算方法等方面,对典型MIMO信道模型和不同角度... 为了设计高性能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并预测其性能,对不同条件下的MIMO无线信道进行精确的建模和仿真是必不可少的。从MIMO无线信道模型分类、建模与仿真和天线间空间相关系数计算方法等方面,对典型MIMO信道模型和不同角度功率谱(PAS)分布下天线间空间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给出了不同PAS分布下相关系数的统一计算公式和特殊入射角时的化简结果。介绍了锁孔(Keyhole)效应引起的信道退化现象。对相关系数矩阵的计算和不同PAS分布下天线间的相关系数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表明,天线间的相关性与中心入射角、角度扩展和天线间距有关,应用中需酌情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多输出 信道模型 角度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椭圆模型分析微小区M IMO信道容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滔 薄亚明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5-29,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适于微小区无线衰落环境的M IMO(多输入多输出)空时相关信道模型即椭圆模型。利用模型并结合Monte Carlo法,对实际微小区环境下M IMO系统的信道容量作了仿真研究,探讨了收发天线阵列的间距、收发天线数、平均信噪比等因素... 介绍了一种新的适于微小区无线衰落环境的M IMO(多输入多输出)空时相关信道模型即椭圆模型。利用模型并结合Monte Carlo法,对实际微小区环境下M IMO系统的信道容量作了仿真研究,探讨了收发天线阵列的间距、收发天线数、平均信噪比等因素对M IMO信道容量的影响。所得到的结论对M IMO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多输出 信道模型 信道客量 中断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区MIMO信道的椭圆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滔 薄亚明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436-440,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微小区环境的MIMO空时相关的信道模型,即椭圆模型,得到了微小区环境下衰落的空时相关函数.模型考虑了天线阵列的间距、天线阵列的放置角度,以及移动端的运动等因素对衰落相关性的影响.在模型的基础上,用Monte Carlo...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微小区环境的MIMO空时相关的信道模型,即椭圆模型,得到了微小区环境下衰落的空时相关函数.模型考虑了天线阵列的间距、天线阵列的放置角度,以及移动端的运动等因素对衰落相关性的影响.在模型的基础上,用Monte Carlo法对衰落信道进行了仿真,探讨了影响衰落的空时相关性和MIMO信道容量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多输出系统 信道模型 空时相关 信道容量 MONTE Carlo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几何统计的卫星移动MIMO信道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凌开 郭庆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9年第6期591-597,共7页
结合统计模型复杂度低和几何模型精确度高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统计的双极化卫星移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信道建模理论。该模型总体上使用几何模型的建模思路,采用射线追踪方法对信道中传输的射线进行追踪,重点关注各条射线... 结合统计模型复杂度低和几何模型精确度高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统计的双极化卫星移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信道建模理论。该模型总体上使用几何模型的建模思路,采用射线追踪方法对信道中传输的射线进行追踪,重点关注各条射线的各种小尺度参数,在实际计算中引入统计学方法对各种小尺度参数进行建模与处理,同时考虑信道环境造成的信号衰减以及信道环境对射线极化的影响,完成了信道模型的建立。根据已完成的建模理论,利用Matlab实现极化卫星移动MIMO信道的建模与仿真。通过与增强型统计模型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了此几何统计模型是正确的,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模准确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输入多输出 信道衰落 几何统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信道模型约束下的大规模MIMO信道估计方法
19
作者 朱瑞芳 张国梅 曹艳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0-157,共8页
针对配备1 bit模数转换器(ADC)的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上行信道估计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三维信道模型约束下的大规模MIMO信道估计方法。首先,结合所选定的适用于面天线阵的三维空间信道模型,建立了带有信道模型约束的大规模MIM... 针对配备1 bit模数转换器(ADC)的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上行信道估计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三维信道模型约束下的大规模MIMO信道估计方法。首先,结合所选定的适用于面天线阵的三维空间信道模型,建立了带有信道模型约束的大规模MIMO信道估计优化问题,并在优化目标函数的接收信号误差项中引入随机白噪声扰动,以提升方法的抗噪能力;其次,采用交替迭代式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推导了信道模型参数的更新过程;最后,通过采用信道模型空间结构并使用噪声功率来恢复低精度接收信号的振幅,进而实现更准确的信道参数提取。仿真结果表明:与最小二乘估计和基于Bussgang分解的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估计相比,所提方法可有效降低量化噪声和白噪声的影响,提高信道估计精度;当信噪比为10 dB时,采用所提方法估计信道的均方误差比基于Bussgang分解的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估计方法减小了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 1 bit模数转换器 信道估计 三维信道模型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基于AI的信道信息预测在6G中的应用
20
作者 肖华华 鲁照华 胡留军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共7页
深入探讨了基于AI的信道信息预测在6G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并从信道信息预测的信道模型、信道信息预测方案、数据收集方法、模型监控技术、仿真验证结果,以及基于AI的信道信息预测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这6个维度展开分析。在信道信息预测方... 深入探讨了基于AI的信道信息预测在6G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并从信道信息预测的信道模型、信道信息预测方案、数据收集方法、模型监控技术、仿真验证结果,以及基于AI的信道信息预测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这6个维度展开分析。在信道信息预测方案的分析中,广泛探索了多种信道信息预测策略;在数据收集方面,详细分析了不同参考信号传输类型及数据收集范围的影响;在模型监控方面,讨论了3种可能的监控方式。此外,通过仿真验证,充分展示了基于AI的信道信息预测技术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多输出 信道信息预测 人工智能 模型监控 模型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