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弹性空间的304不锈钢单轴棘轮的数值模拟
1
作者 姜公锋 孙亮 陈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0-83,103,共5页
通过室温下单轴棘轮试验研究了304不锈钢的单轴棘轮机理,并建立了相应的迭代方程来模拟材料的单轴棘轮应变。结果表明:304不锈钢的弹性空间-塑性应变关系曲线和背应力-塑性应变曲线同时存在,并都能表明其循环应变强化特性;模拟结果和试... 通过室温下单轴棘轮试验研究了304不锈钢的单轴棘轮机理,并建立了相应的迭代方程来模拟材料的单轴棘轮应变。结果表明:304不锈钢的弹性空间-塑性应变关系曲线和背应力-塑性应变曲线同时存在,并都能表明其循环应变强化特性;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从弹性空间-塑性应变关系角度能够合理解释单轴棘轮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 单轴棘轮 弹性空间 塑性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晶铜和铝单轴棘轮行为的循环晶体塑性本构模拟 被引量:3
2
作者 罗娟 康国政 +1 位作者 董亚伟 Otto T Bruhns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80-83,共4页
针对实验揭示的面心立方金属多晶紫铜和多晶纯铝的单轴棘轮行为演化特征,采用一种基于晶体塑性理论的循环多晶塑性本构模型,对这两种多晶金属材料的单轴棘轮行为进行了本构描述。采用的循环多晶塑性本构模型中使用了一种简单的显式尺度... 针对实验揭示的面心立方金属多晶紫铜和多晶纯铝的单轴棘轮行为演化特征,采用一种基于晶体塑性理论的循环多晶塑性本构模型,对这两种多晶金属材料的单轴棘轮行为进行了本构描述。采用的循环多晶塑性本构模型中使用了一种简单的显式尺度过渡法则。结果表明:该本构模型对两种材料的单轴棘轮行为及其应力幅值和平均应力依赖性给出了很好地理论描述;同时,还揭示了面心立方单晶棘轮行为对单晶晶向的强烈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塑性 单轴棘轮 多晶体 面心立方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V模型的改进模型及单轴棘轮效应预测
3
作者 陈小辉 周杨 +1 位作者 刘明月 蔺永诚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90,共8页
针对A-V模型预测材料棘轮效应初始阶段不理想的缺点,对其参数γ2进行了修正,同时引入Ramberg-Osgood(R-O)模型和各向同性硬化来计算应力-应变曲线,并确定了A-V模型的材料参数,建立了一种用来描述材料循环塑性行为的改进A-V模型.通过采... 针对A-V模型预测材料棘轮效应初始阶段不理想的缺点,对其参数γ2进行了修正,同时引入Ramberg-Osgood(R-O)模型和各向同性硬化来计算应力-应变曲线,并确定了A-V模型的材料参数,建立了一种用来描述材料循环塑性行为的改进A-V模型.通过采用改进的A-V模型对Z2CND18.12N奥氏体不锈钢和SS316L钢的单轴棘轮效应进行了预测,并研究了平均应力、应力幅值、应力比和加载历史对单轴棘轮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的A-V模型对材料的棘轮应变预测值与试验值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单轴棘轮效应 A-V本构模型 Ramberg-Osgood模型 各向同性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预测材料单轴饱和棘轮应变的本构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蔡力勋 刘宇杰 高庆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78-583,共6页
通过大量单轴棘轮实验 ,研究了均值、幅值、峰值和谷值应力对 30 4不锈钢的饱和棘轮应变的影响规律以及棘轮历史对材料棘轮饱和变形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均值、幅值和谷值 3种应力参量两两之间构成制约棘轮变形的二元参量 ,峰值应力... 通过大量单轴棘轮实验 ,研究了均值、幅值、峰值和谷值应力对 30 4不锈钢的饱和棘轮应变的影响规律以及棘轮历史对材料棘轮饱和变形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均值、幅值和谷值 3种应力参量两两之间构成制约棘轮变形的二元参量 ,峰值应力与饱和棘轮应变之间存在不受均值、幅值和谷值应力影响的单调函数关系 ,因而峰值应力是导致材料正向棘轮变形的根本原因。根据这一现象 ,提出了棘轮门槛应力值σrth和棘轮应力σr的概念 ,建立了基于单参数控制的、用于饱和棘轮应变预测的饱和棘轮本构模型SRM。实验发现 ,先前低循环应力水平下材料棘轮行为对后继高循环应力水平下的饱和棘轮变形无影响 ,进而提出了单试样法 ,利用该方法来确定SRM本构模型材料参数只需 1~ 3个试样。基于单试样法建立的SRM模型用来预测在独立加载工况下 30 4不锈钢试样的饱和棘轮应变 ,其安全因子介于 1~ 1.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循环应力 饱和棘轮应变 棘轮变形 本构模型 单轴棘轮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粘接结构的扭转疲劳损伤行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慧 张军 +1 位作者 李海宇 申浩中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36-842,共7页
通过圆柱对接试件的扭转疲劳实验,分析了平均剪应力、剪应力幅值和循环周期3个因素对粘接结构的应变变程、应变率和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剪应力对粘接结构的循环加载应力-应变响应影响很大.在平均剪应力非零的情况下,有棘轮应... 通过圆柱对接试件的扭转疲劳实验,分析了平均剪应力、剪应力幅值和循环周期3个因素对粘接结构的应变变程、应变率和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剪应力对粘接结构的循环加载应力-应变响应影响很大.在平均剪应力非零的情况下,有棘轮应变出现,并且棘轮应变随着平均剪应力的增加而增加,棘轮应变率也随之增加;在改变剪应力幅值,而平均剪应力为零的情况下,虽然粘接试件没有出现棘轮效应,但由于循环蠕变和循环软化的原因,循环加载的应力-应变的曲线斜率随着剪应力幅值的增加出现下降的趋势,剪应力幅值增加,应变变程也随之增加,同时剪应力幅值越高应变稳定期越短;在改变循环周期情况下,应变变程影响不大,只是随着循环周期的缩短,后期的循环软化略有增加;在疲劳寿命影响方面,随着平均剪应力和剪应力幅值的增加,疲劳寿命都明显下降,但循环周期对粘接试件的扭转疲劳寿命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接粘接结构 单轴棘轮 扭转循环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