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冶炼渣中单质铜相强化浮选回收工艺优化及生产实践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俊娥 吴星琳 +3 位作者 陈杭 李国尧 张恒星 石瑀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40,70,共6页
针对某冶炼企业铜渣选矿工艺过程中存在的单质铜易沉槽、难以浮选回收等问题,对现有工艺行了优化和改进,实现降低尾矿中单质铜相含量,提高铜回收率的目的。在最佳优化条件下进行浮选试验,铜精矿中铜、金、银回收率分别为93.64%、83.30%... 针对某冶炼企业铜渣选矿工艺过程中存在的单质铜易沉槽、难以浮选回收等问题,对现有工艺行了优化和改进,实现降低尾矿中单质铜相含量,提高铜回收率的目的。在最佳优化条件下进行浮选试验,铜精矿中铜、金、银回收率分别为93.64%、83.30%、93.65%,尾渣中铜品位降为0.22%,其中金属铜品位由0.18%降为0.10%,占比由51.43%降为40.91%,有效强化了单质铜相的浮选回收。应用实践证明,优化工艺综合经济效果显著,可实现铜冶炼渣中铜、金、银的高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渣 单质铜 浮选 工艺优化 生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单质价电子结构参数统计值的计算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飞 赵侠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1-14,22,共5页
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对Cu单质的价电子结构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价电子结构参数统计值n′A、E′A,给出了价电子结构参数统计值的计算方法,将统计值n′A、E′A与最可几值nA、EA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Cu原子处于甲种杂化第1~12... 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对Cu单质的价电子结构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价电子结构参数统计值n′A、E′A,给出了价电子结构参数统计值的计算方法,将统计值n′A、E′A与最可几值nA、EA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Cu原子处于甲种杂化第1~12杂阶时所处的状态为其实际中可能存在的;Cu的统计值n′A、E′A与相应的最可几值nA、EA的计算偏差分别为5.72%和6.86%,可以用n′A、E′A代替nA、EA来讨论铜的宏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质 价电子结构 统计值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远某废胶渣中铜等金属的选矿回收试验
3
作者 刘三军 姚文明 +4 位作者 杨丽丽 邹松 申丽 王炜 岳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4-208,共5页
清远市某废胶渣中含有铜单质及其与铁、铅、锌、锑、锡的合金,这些金属主要以长条状或片状被塑料和橡胶包裹。为充分回收该废胶渣中的金属,在比较了球磨机、振磨机和切割粉碎机粉碎废胶渣、剥离金属效果的基础上,采用摇床重选、浮选、... 清远市某废胶渣中含有铜单质及其与铁、铅、锌、锑、锡的合金,这些金属主要以长条状或片状被塑料和橡胶包裹。为充分回收该废胶渣中的金属,在比较了球磨机、振磨机和切割粉碎机粉碎废胶渣、剥离金属效果的基础上,采用摇床重选、浮选、涡电流分选和静电分选工艺对切割粉碎产物中铜的回收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切割粉碎机的粉碎、剥离效果较好;静电分选的分选效果较好;采用2粗1精开路静电分选流程处理试样,可获得铜品位52.72%,金属元素累计含量接近90%,铜回收率78.31%,碳、硫含量很低的铜精矿。切割粉碎—筛分—静电分选工艺是废胶渣中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工艺,不仅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胶渣 单质 合金 切割粉碎 静电分选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二氧化硅浆料的化学机械抛光研究
4
作者 燕禾 吴春蕾 +1 位作者 段先健 王跃林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4期674-679,共6页
化学机械抛光技术是当今时代能实现集成电路(IC)制造中晶圆表面全局平坦化的重要技术。集成电路芯片上各个功能元器件制作完成之后,需用金属导线按照特定的功能将其连接。金属铜具有低电阻率、高导热系数和优异的抗电迁移能力,是实现互... 化学机械抛光技术是当今时代能实现集成电路(IC)制造中晶圆表面全局平坦化的重要技术。集成电路芯片上各个功能元器件制作完成之后,需用金属导线按照特定的功能将其连接。金属铜具有低电阻率、高导热系数和优异的抗电迁移能力,是实现互连最为重要的金属材料。目前,主要采用双大马士革工艺实现芯片各元器件之间的铜导线互连,该工艺对每一层布线后铜的表面平整度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需采用合适的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对铜导线进行处理。研发了一款以纳米SiO_(2)为磨料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可用于金属铜及其合金的化学机械抛光作业,浆料pH值在9—10之间且质量分数可调,研究了抛光液磨料含量和抛光工艺参数对其抛光铜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抛光液中的纳米SiO_(2)磨粒原生粒径为(50±20)nm,比表面积为(50±10)m^(2)·g^(-1),粒径分布均匀,且能长时间保持稳定分布状态,经过约280 d的跟踪监测,浆料中SiO_(2)粒子中位粒径仅增大4.5%,浆料稳定性良好;抛光可实现单质铜表面亚纳米级精度,在抛光液磨料质量分数为25%、抛光加载压力为10 N、抛光头和抛光盘转速为150 r·min^(-1)且逆向旋转的工艺条件下,单质铜表面粗糙度最低,可达1.33 nm;单质铜的材料去除率最高可达160 nm·min^(-1),能够满足IC制造过程中晶圆表面快速平坦化加工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 集成电路 单质铜 纳米二氧化硅 CMP浆料 弱碱性配方 亚纳米级精度 长期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LE OF OUTER MEMBRANE PROTEINS IN IMIPENEM DIFFUSION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被引量:2
5
作者 左联 姚天爵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7-60,共4页
The present study identified the properties of porins in the outer membrane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and showed the role of outer membrane in determining imipenem diffusion in Pseudomonas a... The present study identified the properties of porins in the outer membrane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and showed the role of outer membrane in determining imipenem diffusion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major outer membrane protein was analyzed by SDS PAGE The purification of the porins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as achieved by DEAE ion exchange HPLC The purified outer membrane proteins were reconstituted with phosphatidylcholine and dicetylphosphate into membrane vesicles, and were tested by the liposomes swelling method for the diffusion of imipenem The permeability assay showed that OprC (70 kD), OprD 2 (46kD), and OprE(43 kD) were the channel forming proteins But only OprD 2 was thought to be the likely route of imipenem dif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monas aeruginosa outer membrane imipen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