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装配式地铁车站叠合顶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莫振泽
冯帅克
+4 位作者
卞波
孙延盼
李鹏
管东芝
郭正兴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19-1929,共11页
为减轻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中预制顶板构件的重量、增加结构整体性和防水性、提高施工现场的安装效率,提出一种由预制带肋底板和现浇混凝土叠合层组成的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顶板。针对无支撑和有支撑2种安装工况,设计制作4块长度为...
为减轻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中预制顶板构件的重量、增加结构整体性和防水性、提高施工现场的安装效率,提出一种由预制带肋底板和现浇混凝土叠合层组成的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顶板。针对无支撑和有支撑2种安装工况,设计制作4块长度为9 m的足尺叠合顶板试件。采用单调静力加载试验的方式分别研究叠合顶板构件在1阶段受力模式和2阶段受力模式下的受力性能。对预制带肋底板变形、叠合顶板试件的裂缝分布、跨中弯矩-位移曲线和钢筋应变等进行对比和分析,并结合试验结果修正叠合顶板最大裂缝宽度的理论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叠合顶板整体受力性能良好,加载过程中叠合面未出现贯通裂缝和滑移破坏;2阶段受力叠合顶板在板底裂缝宽度达到控制限值时,对应的跨中弯矩较1阶段受力叠合顶板减少30.0%,在跨中位移达到变形限值时,对应的跨中弯矩较1阶段受力叠合顶板减少11.6%,说明其在设计时应更加关注变形和裂缝控制;2阶段受力叠合板试件板底和板顶纵筋分别存在着“拉应力超前”和“压应力滞后”现象,在配筋设计时可进一步优化配筋;修正的最大裂缝宽度计算方法可用于叠合顶板1阶段和2阶段受力工况的计算,并保证安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丰富装配式地铁车站的构件形式以及新型叠合板试件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地下车站
叠合顶板
单调静力加载试验
2阶段受力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叠合柱-混凝土梁中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凌育洪
廖昊鹏
+2 位作者
胥竞航
周靖
方小丹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2-94,共13页
针对现行设计规程中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混凝土梁连接方法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柱内设置钢管外环形钢筋的新型梁柱节点。梁端纵筋以卡扣(■型)、弯折(L■型以及型)的形式连接柱中环筋,利用柱中环筋平衡混凝土框架梁端纵筋传来拉力。制作5个...
针对现行设计规程中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混凝土梁连接方法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柱内设置钢管外环形钢筋的新型梁柱节点。梁端纵筋以卡扣(■型)、弯折(L■型以及型)的形式连接柱中环筋,利用柱中环筋平衡混凝土框架梁端纵筋传来拉力。制作5个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混凝土梁中间节点试件,进行梁端单调静力加载试验,研究节点试件的裂缝发展及分布、破坏形态、承载力、延性与钢筋应变发展规律;利用ABAQUS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节点构造形式的试件最终破坏形态相同,均为梁根部弯曲破坏,试件均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变形能力;梁受拉纵筋均能在试件达到屈服前屈服;试验过程中未出现梁纵筋和柱中环筋发生滑移脱落的现象。仿真模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柱-混凝土梁节点
柱中环筋
单调静力加载试验
节点锚固方式
破坏形态
承
载
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装配式地铁车站叠合顶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莫振泽
冯帅克
卞波
孙延盼
李鹏
管东芝
郭正兴
机构
锡澄中车(无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19-192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278154)。
文摘
为减轻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中预制顶板构件的重量、增加结构整体性和防水性、提高施工现场的安装效率,提出一种由预制带肋底板和现浇混凝土叠合层组成的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顶板。针对无支撑和有支撑2种安装工况,设计制作4块长度为9 m的足尺叠合顶板试件。采用单调静力加载试验的方式分别研究叠合顶板构件在1阶段受力模式和2阶段受力模式下的受力性能。对预制带肋底板变形、叠合顶板试件的裂缝分布、跨中弯矩-位移曲线和钢筋应变等进行对比和分析,并结合试验结果修正叠合顶板最大裂缝宽度的理论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叠合顶板整体受力性能良好,加载过程中叠合面未出现贯通裂缝和滑移破坏;2阶段受力叠合顶板在板底裂缝宽度达到控制限值时,对应的跨中弯矩较1阶段受力叠合顶板减少30.0%,在跨中位移达到变形限值时,对应的跨中弯矩较1阶段受力叠合顶板减少11.6%,说明其在设计时应更加关注变形和裂缝控制;2阶段受力叠合板试件板底和板顶纵筋分别存在着“拉应力超前”和“压应力滞后”现象,在配筋设计时可进一步优化配筋;修正的最大裂缝宽度计算方法可用于叠合顶板1阶段和2阶段受力工况的计算,并保证安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丰富装配式地铁车站的构件形式以及新型叠合板试件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装配式地下车站
叠合顶板
单调静力加载试验
2阶段受力
裂缝宽度
Keywords
prefabricated subway stations
composite roof slab
monotonic static loading
secondary loading
crack width
分类号
TU375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231.4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叠合柱-混凝土梁中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凌育洪
廖昊鹏
胥竞航
周靖
方小丹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2-94,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172135)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2A1515010878)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2021Z12,2022ZA03)。
文摘
针对现行设计规程中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混凝土梁连接方法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柱内设置钢管外环形钢筋的新型梁柱节点。梁端纵筋以卡扣(■型)、弯折(L■型以及型)的形式连接柱中环筋,利用柱中环筋平衡混凝土框架梁端纵筋传来拉力。制作5个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混凝土梁中间节点试件,进行梁端单调静力加载试验,研究节点试件的裂缝发展及分布、破坏形态、承载力、延性与钢筋应变发展规律;利用ABAQUS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节点构造形式的试件最终破坏形态相同,均为梁根部弯曲破坏,试件均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变形能力;梁受拉纵筋均能在试件达到屈服前屈服;试验过程中未出现梁纵筋和柱中环筋发生滑移脱落的现象。仿真模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关键词
叠合柱-混凝土梁节点
柱中环筋
单调静力加载试验
节点锚固方式
破坏形态
承
载
力
Keywords
CFST composite column-concrete beam joints
ring bar
monotonous static loading test
node anchoring method
failure mode
bearing capacity
分类号
TU398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装配式地铁车站叠合顶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莫振泽
冯帅克
卞波
孙延盼
李鹏
管东芝
郭正兴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型叠合柱-混凝土梁中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凌育洪
廖昊鹏
胥竞航
周靖
方小丹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