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单行法的构建 被引量:20
1
作者 竺效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22,共8页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具有补充环境风险的行政监管、分散被保险企业的赔偿风险、及时救济受害人等环境、经济、社会方面的综合效益。我国2007年以来的试点实践已充分表明,缺乏相应的立法基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必然陷入"...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具有补充环境风险的行政监管、分散被保险企业的赔偿风险、及时救济受害人等环境、经济、社会方面的综合效益。我国2007年以来的试点实践已充分表明,缺乏相应的立法基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必然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僵局。2014年修订通过的《环境保护法》仅增加了鼓励投保条款,尚无法满足现实需求。针对现有分散立法模式的缺陷、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我们应加快制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其立法框架也应当具有适应当代环保需要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责任保险 单行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法视域中的弱势群体保护 被引量:3
2
作者 于兆波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5-111,共7页
立法视域中的弱势群体不必然有自身对立面——强势群体,也并非静止不变,应强调其是"变动的"弱势群体,具有向自身反面转化(脱离弱势)的可能。弱势群体保护的立法目的是法律面前平等,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甚至无限保护;立法途径... 立法视域中的弱势群体不必然有自身对立面——强势群体,也并非静止不变,应强调其是"变动的"弱势群体,具有向自身反面转化(脱离弱势)的可能。弱势群体保护的立法目的是法律面前平等,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甚至无限保护;立法途径是资源分配倾斜,但应受合理与公平原则的限制,不得产生反向歧视。立法保护弱势群体应借助辩证法理解立法艰难与反复,保持动态平衡。对于立法保护弱势群体,我国选择的不是综合立法的配套,而是单行立法的制定、修改、废止和解释;而更具现实意义的则是,弱势群体自己应参与涉及自身权益的规则制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立法保护 法律面前平等 “反向歧视” 资源分配倾斜 “反向转化” 单行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终身学习立法的模式选择及其理论取向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新国 沈欣忆 贺志红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14,共9页
模式选择是关乎立法质量的程序追问,也是凝聚价值共识的理论追问,更是我国终身学习立法迫在眉睫的现实追问。我国终身学习立法面临单行立法、统一《终身教育法》和统一《终身学习法》模式选择的重大分歧。单行立法模式主张终身教育类型... 模式选择是关乎立法质量的程序追问,也是凝聚价值共识的理论追问,更是我国终身学习立法迫在眉睫的现实追问。我国终身学习立法面临单行立法、统一《终身教育法》和统一《终身学习法》模式选择的重大分歧。单行立法模式主张终身教育类型化,因循传统而逐个击破。统一《终身教育法》模式追求统一基本法的形式突破,但理论取向上仍然比较传统。统一《终身学习法》模式取向于以终身学习权为法权基础,以公共服务法为法域归属,偏重立法主导体制,主张多元共治,是对传统模式的实质性突破。统一《终身学习法》模式在价值目标等诸多理论取向上自带与时俱进的优势,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模式 理论取向 单行立法 统一《终身教育法》 统一《终身学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贸易规则体系独立论:传统的延续还是全新的框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一栋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7,共10页
数字贸易的规则体系究竟是传统的延伸还是全新的框架,根本性地影响着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秩序与我国的数字贸易利益。各经济体对于数字贸易的概念与利益诉求异化,表现为单行立法与平行立法两种模式。在数字贸易议题的选取上,需要避免范式... 数字贸易的规则体系究竟是传统的延伸还是全新的框架,根本性地影响着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秩序与我国的数字贸易利益。各经济体对于数字贸易的概念与利益诉求异化,表现为单行立法与平行立法两种模式。在数字贸易议题的选取上,需要避免范式固化和认识论趋同的问题,并基于“国家行为”和“自然状态”两个维度对数字贸易议题进行重新切割,形成全新的模块化立法。数字贸易规则的主导国可能面临效率政策、秩序政策与中立性政策所构成的难以调和的“三元悖论”。我国应倡导以数字贸易规则独立性为基本方向、兼顾传统贸易规则的立法模式;采用以横纵向模块化立法为基本思路、兼顾数字模板的议题安排;推行以政策共识和普遍认可为基本原则、关照个体差异的政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规则 单行立法 议题模板 模块化立法 “三元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65,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为中国各级政府依法展开文化遗产行政提供了根本性的依据,同时也促动了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的比较研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建构的我国保护非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为中国各级政府依法展开文化遗产行政提供了根本性的依据,同时也促动了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的比较研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建构的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制度已形成其特点,如单行立法、境外组织与个人的调查许可制、对民族边远及贫困地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制度、保护规划及特定地区的专项保护规划制度等。但在较为仓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部法律,还存在着诸如多系原则性规定、较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同时已经确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传承人认定制度也有一些设计性的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文化财保护法 比较研究 单行立法 可操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我国刑法规定单位犯罪主体的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海渤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3期55-57,共3页
单位犯罪是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在原刑法自然人单一犯罪主体的基础上新增加的一种犯罪主体。过去我国虽有单行刑事立法等对单位犯罪的规定,但在刑法学上只讲一种犯罪主体。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如何区别,与我国以往长期使用的法人... 单位犯罪是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在原刑法自然人单一犯罪主体的基础上新增加的一种犯罪主体。过去我国虽有单行刑事立法等对单位犯罪的规定,但在刑法学上只讲一种犯罪主体。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如何区别,与我国以往长期使用的法人犯罪的概念有何不同,是刑法理论上和实践中亟待探讨、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刑法总则的规定,通过研究分则条文,提出了单位犯罪在主观上既有故意,也有过失;在处罚上,以双罚原则为主,也有单罚制,而且从我国刑法的规定上看,单罚制只限于个人代单位受罚,对单位的处罚方式只是判处罚金。对这些特征加以阐释,以划分单位犯罪主体和自然人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犯罪主体 自然人犯罪主体 刑法规定 单罚制 法人犯罪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单行刑事立法 以单位名义 承担刑事责任 双罚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