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有机溶剂体系中产紫青霉全细胞催化合成单葡糖醛酸基甘草次酸
1
作者 邹树平 张琦 +3 位作者 李丽敏 郭燕霞 戴大章 李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40-2045,共6页
研究了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全细胞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在水/有机溶剂体系中催化水解甘草酸,合成单葡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的反应。确定了最适反应体系为水/叔丁醇(体积比为3∶7),最适反应条件为:底物甘草酸用量1.5g... 研究了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全细胞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在水/有机溶剂体系中催化水解甘草酸,合成单葡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的反应。确定了最适反应体系为水/叔丁醇(体积比为3∶7),最适反应条件为:底物甘草酸用量1.5g·L-1、反应温度45℃、pH值5.0、全细胞酶量7g·L-1、摇床转速120r·min-1,在此条件下反应48h,产物GAMG产率可达79.12%,全细胞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转化 单葡糖醛酸基甘草次酸 水/有机溶剂体系 产紫青霉 全细胞 β-D-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离子液体[BMIM]PF6两相体系中全细胞催化生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金燕 邹树平 +2 位作者 何冬梅 杨晓刚 李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136-3142,共7页
研究了水/离子液体两相体系中重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GS115(r-PGUS-P)全细胞转化甘草酸(GL)生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的反应。确定最适反应体系为离子液体[BMIM]PF6/水(2∶8,体积比),最适缓冲液pH、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和... 研究了水/离子液体两相体系中重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GS115(r-PGUS-P)全细胞转化甘草酸(GL)生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的反应。确定最适反应体系为离子液体[BMIM]PF6/水(2∶8,体积比),最适缓冲液pH、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和细胞加入量分别为5.4、45℃、6.0mmol.L-1和8.0g.L-1。在此条件下反应58h,产物GAMG得率和化学键选择性分别为69.6%和67.2%,与纯水相反应体系相比,分别提高了12.4%和12.61%。离子液体循环使用7次后,回收利用率为93.47%。产物GAMG和副产物甘草次酸(GA)在此两相体系中得到有效分离,为后续产物分离带来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全细胞 甘草 β-D葡萄糖苷酶 葡萄糖甘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细胞连续生产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彩霞 张腾江 +2 位作者 肖玉清 冯旭东 李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01-307,共7页
产紫青霉菌株(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能定向转化甘草酸(GL)为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lycyrrtinic acid 3-O-mono-β-D-glucuronide,GAMG),针对课题组前期海藻酸钙包埋产紫青霉Li-3的珠体机械强度不高,操作使用性能低等问题,... 产紫青霉菌株(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能定向转化甘草酸(GL)为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lycyrrtinic acid 3-O-mono-β-D-glucuronide,GAMG),针对课题组前期海藻酸钙包埋产紫青霉Li-3的珠体机械强度不高,操作使用性能低等问题,通过添加天然物质和化学处理改变凝胶结构,提高改性海藻酸钙珠体的机械强度,并考察了改性海藻酸钙固定化细胞的催化性质。利用改性海藻酸钙固定的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微球在具有隔离筛的改进型填充床反应器中连续转化甘草酸(GL)生产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结果表明添加4%的硅藻土能够改善固定化细胞微球的机械强度,提高了反应的转化率。改性前后的固定化细胞微球的最适p H值和最适温度均未发生变化,但改性的固定化细胞反应转化率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22%和30%。向底物中添加0.12%的吐温-80能进一步使GAMG的产量提高44%。同时,改性的固定化细胞微球具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最后利用改性固定化细胞微球在具有隔离筛的改进型填充床反应器内实现了连续生产GAMG,在最佳反应条件下,GAMG的产量为0.193 g/(L·d),GL的转化率为34%,时空产率约为13.7μmol/(L·h)。利用改性固定化细胞微球在改进型的填充床反应器内进行连续反应生产GAMG,为建立高效全细胞转化甘草酸合成GAMG的反应体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P H 葡萄糖甘草 生物转化 固定化细胞 填充床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郭立纯 赵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88-94,共7页
从甘草土壤中筛选纯化得到一株产β-D-葡萄糖醛酸苷酶(β-D-glucuronidase,β-GUS)的菌株,采用常温室压等离子体诱变技术(ARTP)对原始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得到高产突变菌株。经传代10次培养验证该菌株遗传性状稳定。通过菌落形态、显微镜... 从甘草土壤中筛选纯化得到一株产β-D-葡萄糖醛酸苷酶(β-D-glucuronidase,β-GUS)的菌株,采用常温室压等离子体诱变技术(ARTP)对原始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得到高产突变菌株。经传代10次培养验证该菌株遗传性状稳定。通过菌落形态、显微镜制片观察和ITS序列比较确定菌株为蓝状真菌属,命名为Talaromyces sp.02。对其进行发酵产酶优化,确定发酵产酶的工艺。结果表明,以5 g/L的甘草酸为诱导剂,3 g/L的硝酸钠为氮源,初始p H 5.5,发酵温度30℃,10%的接种量,发酵144 h,在此条件下,该菌株可水解甘草酸(Glycyrrhizin,GL)生成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 monoglucuronide,GAMG),产量可达4.03 g/L,且几乎无副产物甘草次酸的生成,其发酵产率可达到87.88%,葡萄糖醛酸苷酶的酶活为162.20 U/m L,是原始复筛菌株的3.23倍,是一株具有开发前景和应用潜力的葡萄糖醛酸苷酶生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 葡萄糖甘草 β-D-葡萄糖苷酶 蓝状真菌属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改变甘草苷糖醛酸基提高其甜度的研究(Ⅱ)——能水解甘草苷糖醛酸基酶的提纯与酶性质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鱼红闪 吴少杰 +1 位作者 金凤燮 郭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12,共8页
以酶法改变甘草苷糖醛酸基提高其甜度为目的,对新分离筛选的甘M-2和甘M-6霉菌产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进行了分离提纯和酶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两株菌产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被60%饱和硫酸铵沉淀较好,经DEAE-Cel... 以酶法改变甘草苷糖醛酸基提高其甜度为目的,对新分离筛选的甘M-2和甘M-6霉菌产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进行了分离提纯和酶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两株菌产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被60%饱和硫酸铵沉淀较好,经DEAE-CeluoseDE52离子交换层析柱梯度洗脱,得到纯酶,提纯倍数分别为10.67和6.15倍,收率分别为33.0%和24.2%,其中甘M-2菌产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只能将甘草苷水解成甘草次酸(GA);甘M-6菌产β-葡萄糖醛酸苷酶水解甘草苷主要变成甜度很高的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苷(GAMG);两种酶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都得到电泳单点,其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0000和42000;酶反应最适pH分别为5.0和6.0,最适温度均为40℃,均在pH4.0~8.0和20~70℃范围内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素 葡萄糖 甘草 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改变甘草苷糖醛酸基提高其甜度的研究(Ⅰ)——能水解甘草苷糖醛酸基酶的微生物的选择与产酶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鱼红闪 吴少杰 +1 位作者 金凤燮 郭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15,共6页
以酶法改变甘草苷糖醛酸基提高其甜度为目标,研究了9种新菌株能产水解甘草苷糖醛酸基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产率。结果:细菌甘E-1、霉菌甘M-3和甘M-6等产β-葡萄糖醛酸苷酶较好,产率分别为56.73U/ml、42.52... 以酶法改变甘草苷糖醛酸基提高其甜度为目标,研究了9种新菌株能产水解甘草苷糖醛酸基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产率。结果:细菌甘E-1、霉菌甘M-3和甘M-6等产β-葡萄糖醛酸苷酶较好,产率分别为56.73U/ml、42.52U/ml和31.26U/ml,产酶最佳培养时间分别为细菌18h和霉菌48h。酶解甘草苷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6,反应时间为12h,反应温度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味剂 甘草 葡萄糖 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细胞催化合成18α-甘草酸
7
作者 邢登雪 张良 +4 位作者 李文强 梁建华 秦磊 张根林 李春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66-3276,共11页
18α-甘草酸(18α-GL)是一种齐墩果烷型皂苷,比其差向异构体18β-GL极性小、亲脂性好,更强的抗毒抗炎作用和更高的肝脏靶向性使18α-GL成为保肝护肝领域的主要药物成分。但目前18α-GL的制备方法污染大、效率低,亟需开发一种绿色简单地... 18α-甘草酸(18α-GL)是一种齐墩果烷型皂苷,比其差向异构体18β-GL极性小、亲脂性好,更强的抗毒抗炎作用和更高的肝脏靶向性使18α-GL成为保肝护肝领域的主要药物成分。但目前18α-GL的制备方法污染大、效率低,亟需开发一种绿色简单地合成18α-GL的方法。利用酵母细胞异源表达糖基转移酶,通过全细胞催化方式鉴定出可催化18α-甘草次酸(18α-GA)特异性合成18α-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18α-GAMG)的糖基转移酶cGuCSyGT和催化18α-GAMG特异性合成18α-GL的糖基转移酶GgUGT1。进一步运用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cGuCSyGT对18α-GA的催化活性比18β-GA低的原因。最后采用优化底物添加浓度、底盘细胞、底物添加时间、反应时间、培养基成分补加和底物溶剂的策略构建了酵母催化合成18α-GAMG和18α-GL的最优工艺,使18α-GAMG和18α-GL的产量分别达到(36.38±1.87)mg/L和(39.32±0.75)mg/L。本研究实现了18α-GAMG和18α-GL的微生物催化合成,可为18α-GL的微生物全合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18Α-甘草 18α-葡萄糖甘草 转移酶 酵母细胞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糖酸苷酶生产菌株的筛选及其酶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冯世江 李春 +1 位作者 李晖 王小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7-982,共6页
以生物合成单葡糖苷酸基甘草次酸为目的,建立了一种合成单葡糖苷酸基甘草次酸生物催化剂的筛选方法,并筛选到一株青霉菌属真菌,表达的葡糖酸苷酶具有高度底物特异性,能定向水解甘草酸生成单葡糖苷酸基甘草次酸,且研究了其酶学特质。结... 以生物合成单葡糖苷酸基甘草次酸为目的,建立了一种合成单葡糖苷酸基甘草次酸生物催化剂的筛选方法,并筛选到一株青霉菌属真菌,表达的葡糖酸苷酶具有高度底物特异性,能定向水解甘草酸生成单葡糖苷酸基甘草次酸,且研究了其酶学特质。结果表明:该催化反应的活化能Ea为116.072kJ·mol-1,反应动力学常数Km为0.328mmol·L-1,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3.53×10-3 mmol·L-1·min-1。催化体系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4.2。该催化剂在45℃以下较稳定,pH稳定性维持在4.6~5.8,Mg2+对催化活力有一定促进作用,而Cu2+、Fe2+、Fe3+、Ag+有较大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苷酶 葡糖甘草 生物合成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性离子液体[EMIM]BF_4对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曹红 孙倩 +2 位作者 李春 李开雄 李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73-1879,共7页
以壳聚糖为固定化载体,采用吸附交联法制备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以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M]BF4)/缓冲溶液均相体系为介质,研究了亲水性离子液体[EMIM]BF4对固定化酶生物催化甘草酸(GL)合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 以壳聚糖为固定化载体,采用吸附交联法制备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以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M]BF4)/缓冲溶液均相体系为介质,研究了亲水性离子液体[EMIM]BF4对固定化酶生物催化甘草酸(GL)合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均相体系中[EMIM]BF4的体积分数为16%,pH为5.4,反应温度为50℃及摇床转速为200 r/min时,酶活力达到最高,并且明显优于纯缓冲溶液体系中的最高酶活.重复利用性实验结果表明,与纯缓冲液介质体系相比,固定化酶在含亲水性离子液体[EMIM]BF4的均相介质中表现出较好的操作稳定性.表观动力学参数和活化能数据表明,亲水性离子液体[EMIM]BF4在催化体系中能够增强酶和底物GL的亲和力,有效稳定酶-底物的过渡态,并降低反应活化能,而使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性离子液体 1-乙-3-甲咪唑四氟硼 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 催化活性 甘草 葡萄糖甘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甘草酸及其酶转化产物 被引量:5
10
作者 卢定强 戴燕 +1 位作者 李晖 胡继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5-357,共3页
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L)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利用酶转化GL可以生成具有更高生理活性的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glycyrrhetyl 3-O-mono-β-D—glucuronide,GAMG)。为了深入研究该酶对GL的生物转化特性... 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L)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利用酶转化GL可以生成具有更高生理活性的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glycyrrhetyl 3-O-mono-β-D—glucuronide,GAMG)。为了深入研究该酶对GL的生物转化特性,该文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GL及其酶转化产物GAMG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Apollo C18分析柱,流动相V(甲醇):V(水):V(冰醋酸)=75:25:5,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54nm。在进样量为0.2—20μg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GL的加样回收率为94.3%-103.2%,相对标准偏差为0.85%-2.53%;GAMG的加样回收率为92.6%-98.7%,相对标准偏差为1.45%-3.25%。方法准确、简捷、耗材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甘草 葡萄糖甘草 酶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BMIM]BF_4对甘草酸及其衍生物色谱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兰兰 曹红 +2 位作者 唐明翔 欧阳巧凤 张馨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15-819,共5页
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加入到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中,研究其对甘草酸(GL)及其衍生物甘草次酸(GA)和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色谱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离子液体后的流动相能够明显改善... 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加入到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中,研究其对甘草酸(GL)及其衍生物甘草次酸(GA)和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色谱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离子液体后的流动相能够明显改善色谱峰形、减少峰拖尾、增大峰面积和峰高、提高检测灵敏度,并缩短GL,GA及GAMG3种化合物的同时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优化色谱条件为:InertSustain C18(4.6mm×250mmi.d.,5μm)反相色谱柱为分离柱,柱温40℃;甲醇-1.0mmol/L[BMIM]BF4(体积比81:19,乙酸调至pH3.0)为流动相,流速0.7mL/min,进样体积20μL,检测波长251nm。GL,GA及GAMG在5.00—1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检出限分别为0.02,0.04,0.09mg/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0.1%,98.0%,98.2%,RSD为0.18%~0.43%。同时测定GL生物转化体系中3种组分,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BMIM]BF4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甘草 甘草 葡萄糖甘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2,4,6-三硝基苯乙酯的合成及热分解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强强 金波 +3 位作者 彭汝芳 舒远杰 楚士晋 董海山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9-582,共4页
以TNT、甲醛为原料,在弱碱性条件下反应合成得到2,4,6-三硝基苯乙醇(PicCH2CH2OH);PicCH2CH2OH在浓硫酸催化下和丙烯酸在甲苯中回流反应24h,合成得到丙烯酸-2,4,6-三硝基苯乙酯,产率为62%。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氢谱(1HN... 以TNT、甲醛为原料,在弱碱性条件下反应合成得到2,4,6-三硝基苯乙醇(PicCH2CH2OH);PicCH2CH2OH在浓硫酸催化下和丙烯酸在甲苯中回流反应24h,合成得到丙烯酸-2,4,6-三硝基苯乙酯,产率为62%。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FTIR)、质谱(MS)以及元素分析等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热重分析(TG)对产物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采用Kissinger方法和Ozawa方法计算其热分解活化能Ea分别为99.78,102.96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2 4 6-三硝苯乙醇 丙烯-2 4 6-三硝苯乙酯 热稳定性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皂苷类化合物结构与保肝活性关系的DFT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靖丽 闫浩 +1 位作者 王钰莹 王文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15-1521,共7页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是中药甘草保肝作用的主要药效物质。本文以甘草中的三种皂苷类化合物甘草酸、单葡萄糖醛基甘草次酸和甘草次酸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在B3LYP/6-31+G*水平上,对三萜皂苷类化合物进行量子化学计算。依据...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是中药甘草保肝作用的主要药效物质。本文以甘草中的三种皂苷类化合物甘草酸、单葡萄糖醛基甘草次酸和甘草次酸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在B3LYP/6-31+G*水平上,对三萜皂苷类化合物进行量子化学计算。依据化合物的几何结构、NPA电荷、偶极矩、溶剂化能和前线轨道能等参数,分析甘草中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与保肝活性之间的关系,以期对中药甘草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基础。计算结果表明,三种甘草皂苷类化合物的活性部位在五环三萜上,而糖环不是其药理活性部位,但是糖环的结构和数目会影响药物分子的理化性质。根据前线分子轨道能级之差ΔE值可知,三种化合物的保肝活性顺序为:GA>GAMG>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 葡萄糖甘草 D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类离子液体对产紫青霉菌株全细胞催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馨 李扬 +3 位作者 曹红 欧阳巧凤 郑兰兰 李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70-1875,共6页
研究了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阴离子Tf_2N^-分别与5种不同阳离子组成的离子液体对产紫青霉菌(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的生长、代谢、细胞膜透性及全细胞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_(1,4,4,4)]Tf_2N对产紫青霉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研究了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阴离子Tf_2N^-分别与5种不同阳离子组成的离子液体对产紫青霉菌(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的生长、代谢、细胞膜透性及全细胞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_(1,4,4,4)]Tf_2N对产紫青霉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Py_(14)]Tf_2N,[Bmim]Tf_2N,[BPy]Tf_2N和[P_(6,4,4,4)]Tf_2N 4种离子液体对产紫青霉菌的生长则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代谢活力保留值R的测定结果表明,[P_(6,4,4,4)]Tf_2N和[N_(1,4,4,4)]Tf_2N对产紫青霉菌体细胞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生物相容性;5种离子液体对菌体细胞的细胞膜透性均有改善作用.全细胞催化反应数据显示,最优离子液体为[P_(y14)]Tf_2N,当其加入量为25%,反应84 h后,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产率高达95.38%.5种离子液体对产紫青霉菌的生长、代谢、细胞膜透性及全细胞催化活性的影响不仅与阴离子Tf_2N^-有关,阳离子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也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阴离子 阳离子 离子液体 产紫青霉菌 葡萄糖甘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化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细胞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15
作者 黄晓林 曹红 +3 位作者 欧阳巧凤 沈瑞麟 李春 吴廷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56-161,169,共7页
采用海藻酸钠(S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液芯微胶囊技术制备微囊化产紫青霉细胞(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研究其制备条件及其催化性能,考察不同因素对微囊化细胞直径、机械强度、破损率、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羧甲基纤维... 采用海藻酸钠(S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液芯微胶囊技术制备微囊化产紫青霉细胞(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研究其制备条件及其催化性能,考察不同因素对微囊化细胞直径、机械强度、破损率、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浓度为1.4%、海藻酸钠的浓度为1.2%、Ca Cl2的浓度为1.0%、固化过程Ca Cl2浓度为0.5%及加菌量为3.0%的条件下,制得的微囊化细胞在重复利用9次后,相对活性仍达到56.9%,显示出较好的机械强度和操作稳定性。本文为高效生物转化甘草酸合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化 产紫青霉细胞 甘草 葡萄糖甘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