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菌株与多菌株微生态制剂在提高奶牛产奶性能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亮 周传社 +1 位作者 方俊 王祚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5,共5页
文章综述了单菌株和多菌株微生态制剂在提高奶牛产奶性能上的应用,分析探讨了两种微生态制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单菌株 微生态制剂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菌株与复合菌在黄瓜种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宗均 梁海恬 李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7期3242-3244,共3页
为了解功能菌单菌株与复合菌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和差别,通过单菌株、复合菌与不施用菌株在黄瓜种植中的应用对比试验,观察黄瓜生长的抗病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单菌株和复合菌对黄瓜成苗率、防病和增产效果方面均具有... 为了解功能菌单菌株与复合菌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和差别,通过单菌株、复合菌与不施用菌株在黄瓜种植中的应用对比试验,观察黄瓜生长的抗病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单菌株和复合菌对黄瓜成苗率、防病和增产效果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又以复合菌最佳,防病效果达60.20%,增产幅度达15.6%。由此可知,功能菌单菌株和复合菌在蔬菜中种植中均具有一定的菌肥功能,且以复合菌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菌株 复合 黄瓜 抗病 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单孢菌株配对后对子实体形成的影响与无性型产孢结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高新华 吴畏 +2 位作者 钱国琛 崔星明 陈伟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S1期85-92,共8页
由野生子实体分离的低代菌株“ C.m.H95-1”和“ C.m.H97-G6”的子囊孢子单孢,配对后产生了较大变异,31%和50%的配对菌株具有与亲本菌株相同的遗传特性,而且子实体形成能力及生物产量明显增加。配对菌株“... 由野生子实体分离的低代菌株“ C.m.H95-1”和“ C.m.H97-G6”的子囊孢子单孢,配对后产生了较大变异,31%和50%的配对菌株具有与亲本菌株相同的遗传特性,而且子实体形成能力及生物产量明显增加。配对菌株“ C.m.H97-2693”和“ C.m.H97-2627”的子囊孢子再配对后,几乎所有的再配对菌株不能回复到亲本菌株的生长型,其子实体的形成能力及生物产量也低于亲本菌株。实验的结果还表明,在PDA组合培养基1上,单孢及配对菌株的无性型产孢结构,对子实体形成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冬虫夏草 配对 子实体形成能力 无性型产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养单胞属菌株USTB-2对赤铁矿的捕收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慧芬 唐琼瑶 +1 位作者 李甜 王传龙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42-1046,共5页
对从司家营铁矿场土壤中筛选出来的非致病性寡养单胞属菌株USTB-2作为赤铁矿的捕收剂进行了研究.Zeta电位测试知该菌在较大pH范围内带负电.经菌体USTB-2作用后,赤铁矿接触角增加了33.95°,表面疏水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pH为6,菌体... 对从司家营铁矿场土壤中筛选出来的非致病性寡养单胞属菌株USTB-2作为赤铁矿的捕收剂进行了研究.Zeta电位测试知该菌在较大pH范围内带负电.经菌体USTB-2作用后,赤铁矿接触角增加了33.95°,表面疏水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pH为6,菌体添加量为60 g/t时,赤铁矿浮选回收率可达到76.31%.机理研究表明,菌体USTB-2表面具有的烃类物质、羧基、磷酸基团使其具有类似脂肪酸类捕收剂的特性,通过"桥联"作用促进赤铁矿颗粒之间形成絮团;这证实寡养单胞属细菌USTB-2可以充当赤铁矿捕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养胞属USTB-2 赤铁矿 浮选 捕收剂 絮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单孢分离菌株和诱变菌株对甘蓝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亚平 吴卓晶 +1 位作者 周天雄 杨美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653-655,共3页
用蜡蚧轮枝菌KM9803菌株及其单孢分离菌株KM9803A、KM9803F、KM9803G,其紫外线诱变菌株Z2和化学诱变前株H2对甘蓝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将6菌株的毒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M9803F菌株最强,其LC50值在第4(10^3),5(10^1)天都明... 用蜡蚧轮枝菌KM9803菌株及其单孢分离菌株KM9803A、KM9803F、KM9803G,其紫外线诱变菌株Z2和化学诱变前株H2对甘蓝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将6菌株的毒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M9803F菌株最强,其LC50值在第4(10^3),5(10^1)天都明显小于其他菌株(均在105以上);第6,7天的KM9803F的LC50值仍小于其他菌株,只不过差距缩小;在同一数量级(10^5,10^6)下对各菌株的LT50进行比较,都以KM9803F的致死中时间最短,为3~4d,其余菌株均在4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轮枝 孢分离 紫外线诱变 化学诱变 甘蓝蚜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96.4菌株和单孢后代间的遗传变异(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荣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5-610,共6页
本文研究了野生双孢蘑菇菌株 96 .4(Agaricusbisporus)和它的 1 0个单孢菌株的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研究表明 ,在菌株 96 .4和它的单孢菌株之间以及在 1 0个单孢菌株之间在菌丝生长速度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揭示的遗传变异等方面都... 本文研究了野生双孢蘑菇菌株 96 .4(Agaricusbisporus)和它的 1 0个单孢菌株的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研究表明 ,在菌株 96 .4和它的单孢菌株之间以及在 1 0个单孢菌株之间在菌丝生长速度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揭示的遗传变异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变异。RAPD指纹揭示了 96 .4菌株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丰富的生物学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遗传变异 RAPD 野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处理对冬虫夏草单孢菌株生长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谢放 苏强军 +3 位作者 夏樱霞 李佳莹 陈照禾 周刚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60-1070,共11页
为了探究光照处理对中国被毛孢生长代谢的影响,通过分离单子囊孢子获得单孢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光照处理。观察记录光照处理30 d后菌落和菌丝形态的变化,测量菌落鲜质量、干质量以及分生孢子量,通过比色法检测甘露醇、多糖、尿素和多酚... 为了探究光照处理对中国被毛孢生长代谢的影响,通过分离单子囊孢子获得单孢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光照处理。观察记录光照处理30 d后菌落和菌丝形态的变化,测量菌落鲜质量、干质量以及分生孢子量,通过比色法检测甘露醇、多糖、尿素和多酚4种代谢物含量的变化,并通过UPLC检测腺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光照处理后中国被毛孢菌落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菌落鲜质量显著低于黑暗处理组,干质量无明显差异;菌丝的延伸被抑制并出现扭结现象;分生孢子数量显著高于黑暗处理组;多糖和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黑暗处理组;甘露醇和多酚含量无显著变化;腺苷含量显著高于黑暗处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中国被毛孢 光照处理 生长 代谢 U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菇单孢菌株培养特性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谢宝贵 江玉姬 《食用菌》 1997年第1期11-12,共2页
草菇是同宗结合真菌。然而,草菇单抱培养物约有24%不孕,不孕单抱菌株之间配对后可孕。本实验观察122个草菇单抱菌株的培养特性,以期能为草菇杂交育种中挑选不孕单抱菌提供识别特征。
关键词 草菇 培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平菇单孢杂交新菌株的选育
9
作者 竹文坤 贺新生 +1 位作者 周建 杨国涛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1年第22期56-59,共4页
在PDP培养基上,用25个红平菇的单孢分离物在试管中进行全配对,观测菌丝体上的锁状联合和子实体的形成情况,判定红平菇单孢菌株间的亲和性和交配系统;结果锁状联合配对占全部配对的26.70%、假锁状联合配对占全部配对的23.30%、不亲和配... 在PDP培养基上,用25个红平菇的单孢分离物在试管中进行全配对,观测菌丝体上的锁状联合和子实体的形成情况,判定红平菇单孢菌株间的亲和性和交配系统;结果锁状联合配对占全部配对的26.70%、假锁状联合配对占全部配对的23.30%、不亲和配对占总配对的50%,表明红平菇是双因子交配系统。随机选取16个杂交新菌株进行出菇试验,得到5个粉红色新菌株,占31%,6个保持红色不变的菌株,占38%,5个灰白色的新菌株,变种比例为31%,其中04×05的形态与供试菌株形态差异最大,菌盖颜色、菌盖形状、菌柄形态、菌褶形态均与供试菌株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平菇 杂交 交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单孢和多孢菌株大田出菇比较试验 被引量:9
10
作者 罗友梅 陈瑞雅 +3 位作者 张锐杰 李锐新 余佳蝶 贺新生 《食药用菌》 2022年第1期43-47,共5页
为系统研究羊肚菌单孢菌株与多孢菌株的出菇产量差异,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sextelata的M-90、M-925、M-1080菌株和梯棱羊肚菌M.importuna的MT-7菌株为对象,用孢子分离法纯化获得单孢菌株,并由不同的单孢菌株2~3个组合获得多孢菌株,分... 为系统研究羊肚菌单孢菌株与多孢菌株的出菇产量差异,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sextelata的M-90、M-925、M-1080菌株和梯棱羊肚菌M.importuna的MT-7菌株为对象,用孢子分离法纯化获得单孢菌株,并由不同的单孢菌株2~3个组合获得多孢菌株,分别进行大田栽培出菇试验,记录和分析栽培出菇的产量和质量性状。结果显示:所有菌株中以单孢菌株D7产量和质量表现突出;产量总体表现较好的D菌株的多孢菌株与单孢菌株产量差异大,有多孢减产的趋势;而可正常出菇的单孢菌株A4、A10、A8构成的多孢菌株C14+A8和A10+A11未出菇,推断育种或菌种生产中多孢菌株的出现可能对产量产生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 孢子分离 多孢 栽培试验 产量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病组织与单孢菌株的分子指纹分析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安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4-26,共3页
通过分析来自 1999年云南省石屏县的 5个稻瘟病菌标样 ,比较直接从病组织提取的DNA与其相应的单孢菌株提取的DNA ,它们的rep PCR分子指纹相同 ,表明同一病组织上的水稻稻瘟病菌无遗传上的差异。从而可以直接从病组织中提取DNA ,省去单... 通过分析来自 1999年云南省石屏县的 5个稻瘟病菌标样 ,比较直接从病组织提取的DNA与其相应的单孢菌株提取的DNA ,它们的rep PCR分子指纹相同 ,表明同一病组织上的水稻稻瘟病菌无遗传上的差异。从而可以直接从病组织中提取DNA ,省去单孢分离、培养等繁杂劳动 ,缩短了从病标样采集到指纹分析的时间 ,可极早地检测当年稻瘟病菌的遗传结构变化规律 ,为及时防治稻瘟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分子指纹 病组织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菇820及香菇808单孢菌丝体多糖产量比较
12
作者 范冬茹 邢振楠 +2 位作者 臧海莲 王丹丽 张德岩 《中国林副特产》 2014年第6期32-33,共2页
实验以伊菇820为实验菌株,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微波辅助提取香菇多糖的最佳提取时间。并测量伊菇820及香菇808单孢菌株菌丝体生长量,用微波法提取两种菌株的粗多糖。结果表明,用微波辅助提取香菇多糖在9min时有最大值,得率为6.17%。香菇... 实验以伊菇820为实验菌株,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微波辅助提取香菇多糖的最佳提取时间。并测量伊菇820及香菇808单孢菌株菌丝体生长量,用微波法提取两种菌株的粗多糖。结果表明,用微波辅助提取香菇多糖在9min时有最大值,得率为6.17%。香菇808单孢菌株的菌丝体生长量及多糖产量均大于伊菇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微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单孢杂交及杂合子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世通 白建波 +1 位作者 李梦杰 李荣春 《中国食用菌》 2013年第1期45-46,55,共3页
以香菇栽培品种"大山18"和云南野生香菇"11-1"为亲本,通过单孢杂交获得84个杂交菌株。用ISSR分子标记对杂交菌株进行真假鉴定,证明有45个菌株是真正的杂合子。本研究也表明了用ISSR标记可以对香菇杂合子的真实性进... 以香菇栽培品种"大山18"和云南野生香菇"11-1"为亲本,通过单孢杂交获得84个杂交菌株。用ISSR分子标记对杂交菌株进行真假鉴定,证明有45个菌株是真正的杂合子。本研究也表明了用ISSR标记可以对香菇杂合子的真实性进行早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香菇孢杂交 香菇ISSR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的单孢分离和单孢杂交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旭萍 李惠珍 《中国食用菌》 1995年第5期12-14,共3页
本文采用一种较为简单易行、高效、选择性强的单孢分离法,分离获得双孢蘑菇的单孢菌林158株,并对这些单孢菌株的培养性状、菌丝间融合和自发营养缺陷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同一子实体的许多单孢子在PDA培养基上其菌丝体... 本文采用一种较为简单易行、高效、选择性强的单孢分离法,分离获得双孢蘑菇的单孢菌林158株,并对这些单孢菌株的培养性状、菌丝间融合和自发营养缺陷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同一子实体的许多单孢子在PDA培养基上其菌丝体形态、生长速度均有显著差异:单孢菌株之间的融合率为18.1%;单孢菌株中存在自发营养缺陷型,自然发生率为10.15%;活蘑菇菌丝体及高浓度孢子悬液对于单孢子萌发均具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分离 丝融合 双孢蘑菇 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培养性状初步研究
15
作者 李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5-7,共3页
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r)不同单孢菌株,培养性状差异较大。经多年研究,将培养性状初分为4大类型10个分型。并认为培养性状与病菌来源和致病性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培养性状 气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接种技术及抗病性鉴定效果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孔令晓 罗畔池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05-108,共4页
对河北省玉米茎腐病优势种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和腐霉菌进行了接种技术和玉米品种抗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病原菌单独接种或复合菌接种都能使玉米产生典型茎腐病株;复合菌株接种的致病率接近或高于单菌株致病率的平均值;播种前和... 对河北省玉米茎腐病优势种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和腐霉菌进行了接种技术和玉米品种抗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病原菌单独接种或复合菌接种都能使玉米产生典型茎腐病株;复合菌株接种的致病率接近或高于单菌株致病率的平均值;播种前和6~8叶期接种较常规撒粉期接种发病率高;应用于玉米品系的抗病性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腐病原 单菌株 复合 接种时期 抗病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江西省主推早稻品种穗瘟抗性的评估 被引量:3
17
作者 兰波 付红 +3 位作者 黄凌洪 何烈干 张天才 李湘民 《江西农业学报》 2010年第10期76-77,79,共3页
利用稻瘟病菌8个强致病力单孢菌株,测定了2009年江西省主推早稻品种离体穗颈节段对稻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株两优02对穗瘟的抗性最好,平均病级为0.13,测定为抗病品种;株两优09、T优898、金优463与淦鑫203的平均病级分别为1.25、1.63、2... 利用稻瘟病菌8个强致病力单孢菌株,测定了2009年江西省主推早稻品种离体穗颈节段对稻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株两优02对穗瘟的抗性最好,平均病级为0.13,测定为抗病品种;株两优09、T优898、金优463与淦鑫203的平均病级分别为1.25、1.63、2.88和3.00,中抗稻瘟病;陆两优996、春光1号和金优71的平均病级分别为3.88、4.13、4.75,中感稻瘟病;先农37与金优458的平均病级分别为5.25、6.0,测定为感病品种;对照品种丽江新团黑谷发病最重,其病级为8.50,属于高感稻瘟病品种。上述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在今后特别是2010年的农业生产中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早稻品种 抗性 评估 JIANGXI Province BLAST Early Rice Major 抗稻瘟病 两优 测定 新团黑谷 农业生产 抗病品种 结果 感病品种 对照品种 稻瘟病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双孢蘑菇增效
18
作者 马波 《农家致富》 2013年第15期6-7,共2页
双孢蘑菇新品种W2000、W192是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用As2796的单孢菌株与"02"的单孢菌株杂交选育而成的。该品种继承了As2796产量高的特点,同时也增强了抗逆性,综合品质得到较大改善。种植双孢蘑菇是农户创业致富好项目。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增效 栽培 福建省农科院 杂交选育 综合品质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蘑菇品种W192
19
作者 施苹 《农村新技术》 2017年第6期39-39,共1页
蘑菇W192属双孢蘑菇新品种,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以“As2796”的单孢菌株2796—208与“02”单孢菌株02—286杂交选育而成,2012年通过品种认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新品种 农业科学院 杂交选育 研究所 食用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