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粉燃烧中焦炭燃烧模型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志 李振山 蔡宁生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3-400,共8页
对已有的焦炭燃烧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对常用的简化处理如单膜/双膜模型、忽略斯蒂芬流、忽略气化反应等带来的计算偏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与双膜模型相比,单膜模型的计算精度高;忽略斯蒂芬流会造成表面温度、燃烧速率的计算... 对已有的焦炭燃烧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对常用的简化处理如单膜/双膜模型、忽略斯蒂芬流、忽略气化反应等带来的计算偏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与双膜模型相比,单膜模型的计算精度高;忽略斯蒂芬流会造成表面温度、燃烧速率的计算偏差,但可以通过对传质系数KD的简单修正进行改进;焦炭与CO2和H2O的气化反应不能忽略,否则会使得表面温度的计算明显偏高,而燃烧速率偏低,且偏差在富氧燃烧条件下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燃烧 单膜模型 斯蒂芬流 气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粒燃烧能量分配系数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1
2
作者 顾明言 章明川 +2 位作者 于娟 范卫东 田凤国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40,共6页
应用改进的移动火焰锋面(MFF)模型对碳粒燃烧的能量分配系数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考虑CO在颗粒边界层内燃烧及CO2发生表面还原反应的能量分配系数表达式.在一实际煤粉火焰条件下,计算了可在单膜(SF)模型中直接应用的可比能量分配系数,并... 应用改进的移动火焰锋面(MFF)模型对碳粒燃烧的能量分配系数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考虑CO在颗粒边界层内燃烧及CO2发生表面还原反应的能量分配系数表达式.在一实际煤粉火焰条件下,计算了可在单膜(SF)模型中直接应用的可比能量分配系数,并与传统SF模型的取用值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碳粒直径越小,平均能量分配系数越大;随着碳粒温度的升高,能量分配系数下降.在本文的计算条件下,平均能量分配系数约为0.7,平均可比能量分配系数值高于0.5,远大于传统单膜模型(SF-CO)计算的可比能量分配系数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火焰 碳粒燃烧 能量分配系数 移动火焰锋面模型 单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火焰对碳粒燃烧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娟 章明川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7-431,共5页
建立了球坐标系下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全耦合的碳粒燃烧数值模拟程序.在详细理论计算的配合下,通过精密设计的实验研究,用FTIR透射-发射实验测温方法成功捕捉了持续时间极短的“CO在颗粒表面被点燃而引起的颗粒高温”现象.连续膜模型... 建立了球坐标系下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全耦合的碳粒燃烧数值模拟程序.在详细理论计算的配合下,通过精密设计的实验研究,用FTIR透射-发射实验测温方法成功捕捉了持续时间极短的“CO在颗粒表面被点燃而引起的颗粒高温”现象.连续膜模型的计算结果和FTIR测温实验结果表明,CO的空间反应与碳粒表面反应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碳粒表面温度、总体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而CO能否在颗粒表面附近被点燃及其所引起的颗粒表面温度差可高达数百度.在实际煤粉火焰条件下,单膜模型和严格的连续膜模型的预报结果相差比较大,特别是对着火点及着火后某段区间内的颗粒温度的预报,是仅考虑表面氧化反应C+1/2O_2→CO的单膜模型所无法完成的,这说明单膜模型存在较大的应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粒燃烧 CO空间反应 FTIR测温 着火 单膜模型 连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源生物活性肽QEPV体内外的吸收转运(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婉如 陈静 +4 位作者 程志才 沈鹏 高扬 李锡安 张少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24-230,共7页
发酵乳作为一种长寿食品备受关注。多肽Gln-Glu-Pro-Val(QEPV)是一种来源于发酵乳,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活性肽。通过Caco-2细胞单层膜模型及小鼠模型,研究乳源性生物活性肽QEPV在体外和体内的转运吸收情况。结果表明:乳源性生物活性... 发酵乳作为一种长寿食品备受关注。多肽Gln-Glu-Pro-Val(QEPV)是一种来源于发酵乳,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活性肽。通过Caco-2细胞单层膜模型及小鼠模型,研究乳源性生物活性肽QEPV在体外和体内的转运吸收情况。结果表明:乳源性生物活性肽QEPV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且能够穿过由Caco-2细胞形成的转运模型,但当QEPV质量浓度高于3.00 mg/mL时穿膜速率趋于稳定。流式细胞术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结果表明Caco-2细胞不能吸收QEPV,由于QEPV是不具有空间结构的小肽,可以初步推测出QEPV主要通过胞旁转运方式透过Caco-2细胞单层膜模型的结论。同时,QEPV可以经过腹腔注射和灌胃方式被小鼠吸收,但肠道吸收效率较差,腹腔吸收效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肽 Caco-2细胞模型 小鼠模型 转运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nalytical model to explore open-circuit voltage of a-Si:H/c-Si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被引量:1
5
作者 钟春良 耿魁伟 +1 位作者 罗兰娥 杨迪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598-603,共6页
The effect of the parameters on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V_(OC) of a-Si:H/c-Si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was explored by an analytical model.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V_(OC)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logar... The effect of the parameters on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V_(OC) of a-Si:H/c-Si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was explored by an analytical model.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V_(OC)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logarithm of illumination intensity under usual illumination. There are two critical values of the interface state density(D_(it)) for the open-circuit voltage(V_(OC)), D_(it)^(crit,1) and D_(it)crit,2(a few 1010 cm^(-2)·e V^(-1)). V_(OC) decreases remarkably when D_(it) is higher than D_(it)^(crit,1). To achieve high V_(OC), the interface states should reduce down to a few 1010 cm^(-2)·e V^(-1). Due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ffective density of states in the conduction and valence band edges of c-Si,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of a-Si:H/c-Si heterojunction cells fabricated on n-type c-Si wafers is about 22 mV higher than that fabricated on p-type c-Si wafers at the same case. V_(OC) decreases with decreasing the a-Si:H doping concentration at low doping level since the electric field over the c-Si depletion region is reduced at low doping level. Therefore, the a-Si:H layer should be doped higher than a critical value of 5×10^(18) cm^(-3) to achieve high V_(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cells a-Si:H/c-Si heterojunctions open-circuit volt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