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后场击球后不同场区单脚落地的生物力学差异——基于三维加速度计的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兰财 梁永杰 +2 位作者 张英平 车同同 肖杰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6-41,共6页
为了探寻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后场击球后单脚落地对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的影响,通过比较正手、反手场区头顶击球单脚落地时躯干加速度及运动变量的差异,寻求运动风险的变量因素。10名优秀女子羽毛球运动员穿戴三维加速计进行单打比赛,使... 为了探寻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后场击球后单脚落地对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的影响,通过比较正手、反手场区头顶击球单脚落地时躯干加速度及运动变量的差异,寻求运动风险的变量因素。10名优秀女子羽毛球运动员穿戴三维加速计进行单打比赛,使用同步摄像机记录产生超过4g加速度的时刻,分析了加速度>4g时着陆点躯干倾斜角和髋关节外展角。结果显示:在头顶击球过程中,正手场区和反手场区的躯干侧弯及躯干加速度存在差异,反手区头顶击球时横向加速度大于正手区(P<0.05,es=0.706);反手场区单脚落地时躯干倾斜角(24°±7°)大于正手侧(17°±13°);正反手两侧躯干倾斜角均大于先前报道的受伤角度,反手侧的髋外展角(23°±11°)大于正手侧的髋外展角(-1°±8°);反手场区的3个轴的加速度与躯干侧弯、髋外展角度均呈显著相关性。反手场区头顶击球后,单脚落地姿势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落地姿势相似,反手侧躯干过度侧弯和高风险落地姿势可能与羽毛球比赛中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 十字韧带(ACL) 三维加速度计 单脚落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地高度和性别对单脚落地下肢关节矢状面内运动学、动力学和能量耗散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旭鸿 范年春 +1 位作者 韩斌 苏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7-332,共6页
目的:探讨人体单脚足底落地过程中,落地高度对其矢状面内下肢关节运动学、动力学和能量耗散的影响及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QUALISYS和三维测力台KISTLER同步采集18名在校大学生单脚落地过程,采样频率分别为500... 目的:探讨人体单脚足底落地过程中,落地高度对其矢状面内下肢关节运动学、动力学和能量耗散的影响及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QUALISYS和三维测力台KISTLER同步采集18名在校大学生单脚落地过程,采样频率分别为500 Hz和1000 Hz。通过逆向动力学运算获取关节力矩,关节角速度与力矩的乘积被定义为关节功率,对功率积分得到关节做功。结果:随着落地高度的增加,不论男、女,其踝关节的活动范围、踝关节角速度峰值、地面反作用力合力峰值、踝和髋关节力矩峰值以及踝关节做功均随之增大,且呈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男性相比,女性从0.50 m高度单脚足底落地其踝关节角速度峰值、地面反作用力合力峰值、踝关节功率峰值均高于男性(P<0.05),而下肢各关节活动范围和踝关节力矩峰值则低于男性(P<0.05)。结论:相对于男性,女性采取较为硬式的单脚落地技术。不论男、女,其单脚足底落地时均以踝关节跖屈肌为主、髋关节伸肌为辅的耗散能量策略来抵抗冲击负荷。随着落地高度的增加,呈现出男、女踝关节跖屈肌耗散比重增加而髋关节伸肌耗散比重减少的趋势。建议未来研究应关注单脚落地时下肢各关节运动如何才能耗散能量最大化,进而更好地缓冲避震来减少下肢关节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地高度 性别 单脚落地 矢状面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士兵负重单脚落地时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以及与等速肌力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徐盛嘉 赵寒治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4-758,共5页
目的分析士兵负重单脚落地对膝关节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与肌力的关系,为日常负重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con动作捕捉系统和AMTI测力台分别采集12名士兵学员不负重和负重15 kg从30 cm高度单脚落地时膝关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同步采集... 目的分析士兵负重单脚落地对膝关节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与肌力的关系,为日常负重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con动作捕捉系统和AMTI测力台分别采集12名士兵学员不负重和负重15 kg从30 cm高度单脚落地时膝关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同步采集大腿前后侧肌群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并进行膝关节屈伸等速肌力测试。结果与无负重相比,负重15 kg落地时膝关节屈曲角度和胫骨反作用力显著增加(P<0.05),股直肌、股内外侧肌和股二头肌sEMG最大值均显著增加(P<0.05),其余指标负重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伸膝峰值力矩与无负重单脚落地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负重15 kg单脚落地增加了膝关节屈曲角度和胫骨反作用力,大腿前后侧肌群的激活可缓解落地时的地面反作用力,肌力对于预防落地损伤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 单脚落地 膝关节 生物力学 等速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球运动员专项疲劳对其ACL损伤高危动作运动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郭浩 刘瑞瑞 +2 位作者 王广宇 张美珍 刘卉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3-61,共9页
目的:探究足球专项疲劳前、后对足球运动员完成专项动作时与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相关的躯干及下肢运动学影响。方法:17名足球运动员进行足球专项体能测试(soccer-specific aerobic fitness test,SAFT90),采... 目的:探究足球专项疲劳前、后对足球运动员完成专项动作时与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相关的躯干及下肢运动学影响。方法:17名足球运动员进行足球专项体能测试(soccer-specific aerobic fitness test,SAFT90),采用三维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采集和处理运动员疲劳前、后完成单脚落地跳和侧切动作时的运动学数据。运用2×2重复测量双因素方差分析(ANOVA)确定疲劳前、后和不同动作,以及疲劳后不同动作和特征时刻对运动学的影响。结果:与疲劳前相比,疲劳后运动员不论何种动作着地时刻均表现出较小的躯干前倾角(P=0.043)、髋关节屈曲角(P=0.003)和膝关节屈曲角(P<0.001)及倾向于足跟着地(P=0.029)。疲劳后侧切动作表现出较大的膝关节外展角(P=0.017)。与单脚落地跳相比,侧切动作还表现出较小的躯干前倾角(P=0.008)以及更倾向于足跟着地(P<0.001)。膝关节屈曲角最大时刻,疲劳后仅侧切动作躯干前倾角度减小(P=0.032);而与单脚落地跳相比,侧切动作表现出较小髋关节屈曲角(P=0.001)和膝关节屈曲角(P<0.001)。同时,还表现出较大的膝关节矢状面关节活动度(P<0.001)。疲劳后膝关节屈曲角最大时,两个动作均表现出较大的髋关节内旋角(P=0.002,P=0.002);与膝关节屈曲角最大时相比,着地时刻还表现出较小的躯干前倾角度(P=0.004)。结论:着地时刻,两种动作专项疲劳诱导后均使人体以更为直立的姿态着地,同时膝关节矢状面活动范围增大等因素均可能增大ACL损伤的风险。着地时刻,侧切动作表现出的运动学特征可能造成ACL损伤风险大于单脚落地跳。膝关节屈曲角最大时刻,侧切动作疲劳后运动学特征亦可能增加ACL损伤的风险。疲劳后,两个动作着地时刻可能比膝关节屈曲角最大时刻更易造成ACL损伤,但还需注意膝关节屈曲角最大时髋关节内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足球专项体能测试 单脚落地 侧切 运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