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复合TCI靶控输注在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与安全性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茂军 邓秋霞 +4 位作者 朱晓东 彭化文 未彬秀 唐大平 王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60-1666,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复合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在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拟行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切除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取气管插管全麻... 目的探讨电针复合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在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拟行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切除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取气管插管全麻及TCI靶控输注维持麻醉深度,试验组30例则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辅助电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时间、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前(T_(Ⅰ))、插管前即刻(T_(Ⅱ))、插管后1 min(T_(Ⅲ))、切皮即刻(T_(Ⅳ))、去骨时(T_(Ⅴ))、拔管即刻(T_(Ⅵ))时平均动脉压(MAP)、平均心率(HR)、BIS值;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并于麻醉诱导前(T_(0))、手术开始2 h(T_(1))、术后1天(T_(2))、术后3天(T_(3))时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IL-1β、IL-6、IL-10、TNF-α浓度。结果试验组手术用时、麻醉时间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异丙酚、舒芬太尼用量以及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_(Ⅱ)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rate,HR)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T_(Ⅱ)时H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_(Ⅲ)、T_(Ⅵ)时对照组MAP、HR明显高于T_(Ⅰ)时,而试验组MAP、HR与T_(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天、3天试验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T_(1)、T_(2)、T_(3)时试验组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介素-10(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电针复合TCI靶控输注麻醉方案可有效提升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手术麻醉效果,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辅助麻醉 TCI 靶控输注 单肺通气食管癌开胸手术 麻醉效果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麻醉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期间肺保护通气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清原 王梦瑞(综述) 周阳(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0,共6页
胸科手术大多需要进行单肺通气,单肺通气期间机械通气造成的肺损害可能远远超过手术对非通气侧肺造成的损害[1]。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和肺复张为常用的肺保护通气策略,可通过改善通气分布均一... 胸科手术大多需要进行单肺通气,单肺通气期间机械通气造成的肺损害可能远远超过手术对非通气侧肺造成的损害[1]。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和肺复张为常用的肺保护通气策略,可通过改善通气分布均一性,降低气道压,预防肺不张,改善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和死腔占比,在改善氧合的同时最大程度减轻肺损伤。本文对胸科手术(肺和食管手术)侧卧位单肺通气期间的肺保护通气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涉及通气模式、吸入氧浓度、小潮气量、肺复张和P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吸入氧浓度 呼气末正压 小潮气量 顺应性 通气 食管手术 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科手术中单肺通气肺萎陷技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汤敏誉 梁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813-2818,共6页
相较于传统的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手术视野范围较小、操作空间较窄的情况下进行,为了成功进行VATS手术,需要最大程度地优化肺隔离和肺萎陷的质量,延迟肺萎陷的麻醉技术可能阻碍胸外科手... 相较于传统的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手术视野范围较小、操作空间较窄的情况下进行,为了成功进行VATS手术,需要最大程度地优化肺隔离和肺萎陷的质量,延迟肺萎陷的麻醉技术可能阻碍胸外科手术。为了提高肺萎陷的速度和质量,临床上采取了诸多措施。该文就胸外科手术中单肺通气肺萎陷技术的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萎陷 通气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气管导管单肺通气用于食管癌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仇惠斌 陈海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30-1231,共2页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多在全麻下经胸腹腔行根治术,开胸食管手术中采用单肺通气(OLV)可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暴露条件。单肺通气的方法有双腔管法,支气管堵塞法,单腔支气管导管和普通气管导管插入健侧总支气管等方法。我院与南...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多在全麻下经胸腹腔行根治术,开胸食管手术中采用单肺通气(OLV)可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暴露条件。单肺通气的方法有双腔管法,支气管堵塞法,单腔支气管导管和普通气管导管插入健侧总支气管等方法。我院与南通市肿瘤医院麻醉科合作,将普通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患者麻醉,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插入 食管癌手术 通气 临床观察 腔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堵塞 消化道肿瘤 肿瘤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壮荣 祝曙光 +4 位作者 陈凯 章海波 马庆荣 梁葳 李智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125-2127,共3页
目的:观察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对行开胸手术患者的肺功能、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Ⅰ(MIP-1)的影响,探讨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完全随... 目的:观察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对行开胸手术患者的肺功能、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Ⅰ(MIP-1)的影响,探讨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保护性肺通气组(A)和常规通气组(B);A组给予潮气量8 mL/kg,并在循环功能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直至10 cmH2O;B组给予潮气量10 mL/kg,PEEP 3 cmH2O。于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开始后1 h(T2)、2 h(T3)及术后2 h(T4)采集桡动脉血液进行血气分析,同时检测TNF-α、IL-6和MIP-1水平。结果:在单肺通气期间两组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有明显降低,但A组高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中TNF-α、IL-6和MIP-1的浓度于T2时明显上升,但同时点A组浓度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在开胸手术患者中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可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对手术期间患者肺功能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通气 通气 手术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双肺通气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丽君 高蓉 +3 位作者 许仄平 万梅方 鲁振 顾连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4-846,共3页
目的比较单/双肺通气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12月收治349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依据术中通气方式分为单肺通气组(OLV组)和双肺通气组(TLV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 目的比较单/双肺通气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12月收治349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依据术中通气方式分为单肺通气组(OLV组)和双肺通气组(TLV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中部分因素的差异。结果 OLV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TLV组(34.3%vs.24.6%,P<0.05),OLV住院时间明显长于TLV组[(27.1±9.1)dvs.(23.0±6.6)d,P<0.05]。结论在OLV条件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TLV,并可能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食管切除术 通气 术后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七氟烷处理对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红芹 肖维 +1 位作者 江春秀 张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七氟烷处理对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即全凭静脉组(P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七氟烷预处理组(S1组,七氟烷吸入30 mi...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七氟烷处理对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即全凭静脉组(P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七氟烷预处理组(S1组,七氟烷吸入30 min后行OLV)、七氟烷后处理组(S2组,OLV后吸入七氟烷)、七氟烷全程吸入组(S3组,全程吸入七氟烷)。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OLV前(七氟烷预处理30 min后)(T1)、OLV结束后30 min(七氟烷后处理30 min)(T2)和24 h(T3)采集桡动脉血。在T1和T2时间点同时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及活性。结果:在OLV结束后30 min(T2)和24 h(T3),4组患者血清MDA、SOD、LDH、NO水平均较麻醉诱导前(T0)和OLV前(T1)高(P<0.05),而七氟烷各组(S1、S2、S3组)的MDA、LDH、NO水平较全凭静脉组(P组)明显降低,SOD水平则明显增高(P<0.05),S1、S2、S3组间无差异(P>0.05)。在OLV结束后30 min(T2),4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MDA、SOD、LDH、NO水平均较OLV前(T1)高(P<0.05),但七氟烷各组(S1、S2、S3组)的MDA、LDH、NO水平较全凭静脉组(P组)明显降低,SOD水平则明显增强(P<0.05),S1、S2、S3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时间七氟烷处理均能降低单肺通气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DA、LDH和NO含量,增强SOD活性,提示七氟烷具有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通气 氧化应激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碳酸酰胺过氧化氢在开胸单肺通气时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晓江 高光洁 +2 位作者 姚靖 张铁铮 王凤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25-326,共2页
目的 探讨注射用碳酸酰胺过氧化氢 (碳胺氧 )对开胸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的防治效果。方法  36例择期开胸行单肺通气患者 ,年龄 33~ 82岁 ,ASAⅠ~Ⅱ级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Ⅰ组 )和观察组 (Ⅱ组 ) ,单肺通气后以 5ml/min速度分别滴入 ... 目的 探讨注射用碳酸酰胺过氧化氢 (碳胺氧 )对开胸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的防治效果。方法  36例择期开胸行单肺通气患者 ,年龄 33~ 82岁 ,ASAⅠ~Ⅱ级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Ⅰ组 )和观察组 (Ⅱ组 ) ,单肺通气后以 5ml/min速度分别滴入 5 %葡萄糖液 30 0ml和溶入碳胺氧 1g的5 %葡萄糖液 30 0ml。术前及单肺通气后 2 0、4 0、6 0、80min各时点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Ⅱ组与Ⅰ组相比 ,单肺通气且给予碳胺氧 2 0、4 0、6 0min时 ,PaO2 和SpO2 均显著升高 (P <0 0 1,P <0 0 5 ) ,pH和PaCO2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与术前相比 ,Ⅱ组单肺通气 4 0、6 0、80min时的PaO2和SpO2 均显著升高 (P <0 0 1,P <0 0 5 )。结论 开胸单肺通气时应用注射用碳酸酰胺过氧化氢 ,可作为防治低氧血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碳酸酰胺过氧化氢 手术 通气 低氧血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科手术单肺通气及麻醉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胡毅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49-151,共3页
关键词 手术 通气 麻醉方法 手术操作方法 隔离 舒适度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卫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853-855,858,共4页
目的:评价用单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在经左胸径路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拟行经左胸径路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组(A组)和双腔气管导管组(B组)各30例。患者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单腔气管导管、右双腔气管导... 目的:评价用单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在经左胸径路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拟行经左胸径路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组(A组)和双腔气管导管组(B组)各30例。患者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单腔气管导管、右双腔气管导管至一侧支气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机控呼吸。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定位成功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情况;记录诱导前(T1)、插管定位成功后(T2)、开胸后30min(T3)、开胸后60min(T4)、术毕(T5)时血氧饱和度(SpO2)和气道峰压值(peak);观察术中肺萎陷优良例数;记录插管次数及导管定位时间;随访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前和插管前血压及心率无统计学差异,插管后A组血压低于B组,心率慢于B组(P<0.05)。两组SpO_2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peak在T3、T4点小于B组(P<0.05),在T2、T5点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定位时间和一次插管成功例数长(多)于B组,术中肺萎陷优良例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疼痛例数少于B组。结论:利用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用于左侧开胸手术安全可靠,且具有经济、省时,对患者呼吸、循环影响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通气 气管导管 双腔气管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侧胸椎旁阻滞对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莉 宁杰 +1 位作者 李艳华 张培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4-566,共3页
目的探讨术侧切口部位的胸椎旁阻滞对单肺通气(OLV)期间的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Ⅰ~Ⅲ级,年龄40~78岁,随机均分为静脉全麻+胸椎旁阻滞组(A组)和静脉全麻组(B组)。全麻诱导后插入双腔气管导管... 目的探讨术侧切口部位的胸椎旁阻滞对单肺通气(OLV)期间的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Ⅰ~Ⅲ级,年龄40~78岁,随机均分为静脉全麻+胸椎旁阻滞组(A组)和静脉全麻组(B组)。全麻诱导后插入双腔气管导管,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2~3μg/ml,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在侧卧位OLV前[双肺通气(TLV)时,T0]、OLV15min(T1)、30min(T2)、60min(T3)时抽取患者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MAP、心脏指数(CI)、HR、PaO2,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点MAP、HR、C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T1~T3时两组患者的PaO2均明显降低(P<0.01),Qs/Qt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开胸手术时术侧切口的胸椎旁神经阻滞OLV期间不增加肺内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通气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通气时紧闭与开放非通气侧肺对肺内分流的影响
12
作者 吴励文 陈棉生 +2 位作者 郑慧 张舟 陈信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时紧闭与开放非通气侧肺对减少肺内分流。预防低氧血症的作用。【方法】择期食管癌剖左胸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二组,常规全麻诱导双腔气管插管后,先期施行双肺控制通气;手术切开肋间肌将近剖开左胸时,改为单肺通气...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时紧闭与开放非通气侧肺对减少肺内分流。预防低氧血症的作用。【方法】择期食管癌剖左胸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二组,常规全麻诱导双腔气管插管后,先期施行双肺控制通气;手术切开肋间肌将近剖开左胸时,改为单肺通气控制呼吸。Ⅰ组:单肺通气(OLV)期,非通气侧肺萎陷后该侧导管紧闭,与大气不相通,作为观察组;Ⅱ组:在单肺通气期,非通气侧肺的导管开放,与大气相通,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在麻醉前、剖开胸前及剖开胸后OLV30、60min分别取动脉血样即时血气分析测定,根据有关数据值计算肺内分流率(Qa/Qt)。【结果】在单肺通气30、60min时,两组病人OLV期Qa/Qt比较:OLV30min时,Qa/QtⅠ组为17.32±4.52显著小于Ⅱ组21.65±3.14(P<0.05);OLV60min时,Qa/QtⅠ组为18.98±3.75仍小于Ⅱ组的22.51±2.10(P<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紧闭非通气侧肺可以减少肺内分流,减小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 内分流 低氧血症 病人 导管 手术 根据 施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控制通气-容量保证模式对学龄前胸外科手术患儿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13
作者 王蕾 肖婷 +3 位作者 杜真 朱义 朱诗利 屈双权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66-1173,共8页
目的对学龄前胸外科手术患儿应用压力控制通气-容量保证模式进行效果观察,评估该通气模式对于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氧合情况以及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按照一定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71例接受胸外科手... 目的对学龄前胸外科手术患儿应用压力控制通气-容量保证模式进行效果观察,评估该通气模式对于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氧合情况以及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按照一定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71例接受胸外科手术的学龄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通过计算机生成的分配方案以1:1比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压力控制通气-容量保证组(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volume guaranteed,PCV-VG组,n=36)和常规容量控制通气组(volume-controlled ventilation,VCV组,n=35)。所有患儿围手术期通气方案遵从肺保护通气策略,PCV-VG组设定为PCV-VG通气模式,VCV组设定为VCV通气模式。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72 h以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中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分析结果、循环监测结果,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PCV-VG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3/36,8.3%)显著低于VCV组(10/35,28.6%,P=0.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VCV组,PCV-VG组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气道峰压[OLV 30 min:20(18,22)cmH_(2)O比25(23,27)cmH_(2)O,OLV结束:17(15,18)cmH_(2)O比20(18,22)cmH_(2)O,P<0.001]更低,呼吸阻力(OLV 30 min:48.7±10.3比60.5±13.3,P=0.027)更低,胸肺顺应性[OLV 30 min:6.0(4.0,7.0)mL/cmH_(2)O比5.0(4.0,6.0)mL/cmH_(2)O,P=0.021;OLV结束:8(7.0,9.0)mL/cmH_(2)0比7(6.0,8.0)mL/cmH_(2)O,P=0.041]更好。此外,PCV-VG组氧合情况[OLV 30 min:136.4(120.4,165.0)mmHg;OLV结束:190.2(179.3,202.2)mmHg]显著优于VCV组[OLV 30 min:100.0(89.4,137.5)mmHg;OLV结束:176.8(142.1,189.8)mmHg](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97.5(70.0,137.5)min比120(95.0,140.0)min,P=0.040)和住院时间[7(5,9)d比8(7,15)d,P=0.024]更短。结论压力控制通气-容量保证模式在学龄前胸外科手术患儿中应用,可显著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单肺通气期间气道压力、改善氧合情况。PCV-VG模式可作为此类手术的优选机械通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通气 方法 通气 呼吸 人工 手术后并发症 治疗结果 儿童 学龄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封堵器外置法单肺通气在小儿肺包虫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一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乔南南 潘阳阳 +1 位作者 苏涛 徐桂萍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084-1085,共2页
患儿,5岁男童,体重18 kg,以“咳嗽、发热、寒战7 d,发现右肺占位性病变5 d”入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外科。患儿既往身体健康,有羊、狗等接触史。家属代述患儿在当地医院治疗期间突发剧烈咳嗽,咳出黄色粉皮样组织,伴恶心、寒战... 患儿,5岁男童,体重18 kg,以“咳嗽、发热、寒战7 d,发现右肺占位性病变5 d”入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外科。患儿既往身体健康,有羊、狗等接触史。家属代述患儿在当地医院治疗期间突发剧烈咳嗽,咳出黄色粉皮样组织,伴恶心、寒战、惊厥,体温迅速上升至39.2℃,采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及相应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因当地医疗条件有限转入我院。就诊时患儿体温正常,右肺下叶可闻及湿啰音。肺部CT检查提示:右肺下叶囊腔含气液平、双弧影,考虑肺包虫破裂。实验室检查提示包虫抗体阳性,其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诊断:右肺细粒棘球蚴感染,拟行“右开胸探查,右肺下叶包虫内囊摘除术”。术前患儿胸部CT片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叶 剧烈咳嗽 通气 探查 外科 术前诊断 湿啰音 细粒棘球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全麻在胸腔镜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贺定辉 冯家宁 +1 位作者 杨育英 黄立衡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28-1129,共2页
常规的胸腔镜单肺通气技术可能引起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尤其气道损伤。为避免气管插管相关的风险,近年来,我院麻醉科对胸腔镜手术的部分患者,采用了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全麻行单肺通气技术,并与气管导管联合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技... 常规的胸腔镜单肺通气技术可能引起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尤其气道损伤。为避免气管插管相关的风险,近年来,我院麻醉科对胸腔镜手术的部分患者,采用了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全麻行单肺通气技术,并与气管导管联合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技术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来探讨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全麻在胸腔镜单肺通气中的安全性和优势。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选择胸外科择期手术患者4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 封堵器 腔镜手术 喉罩 择期手术 气管导管 气管插管 应激反应 外科 伦理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管喉罩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拔管期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侯俊德 杨丽萍 +2 位作者 魏红芳 李立英 缪芸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85,共2页
开胸手术中常应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以安全隔离双肺,同时行单肺通气,但患者在苏醒期由于双腔气管导管对气管和支气管强烈刺激,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尤其在拔管时出现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1],甚至在老年患者,引起术后出血、心脑血... 开胸手术中常应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以安全隔离双肺,同时行单肺通气,但患者在苏醒期由于双腔气管导管对气管和支气管强烈刺激,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尤其在拔管时出现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1],甚至在老年患者,引起术后出血、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后果。喉罩插入操作简单、容易,插入时不刺激气管、支气管,对内分泌系统影响轻微,具有患者循环波动小、耐受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手术 气管导管 拔管期 双腔 气管和支气管 通气 插入操作 血流动力学变化 苏醒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通气期间双侧肺损伤不同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7
作者 周婉君 王全 刘曼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195,共3页
术后肺部并发症如肺炎、ARDS等,已经超过心血管意外及其他外科手术并发症,成为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及增加术后死亡率的主要因素。Serpa Neto等对1 343例胸科手术患者进行的Meta分析表明,术后肺损伤(postoperative lung injury,PLI)的发... 术后肺部并发症如肺炎、ARDS等,已经超过心血管意外及其他外科手术并发症,成为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及增加术后死亡率的主要因素。Serpa Neto等对1 343例胸科手术患者进行的Meta分析表明,术后肺损伤(postoperative lung injury,PLI)的发生率达4.3%,ICU平均住院天数为5.9d,较无PLI患者延长4.4d(P〈0.01),院内死亡率明显升高(27.6%vs.1.0%,P〈0.01)。关于胸外科PLI的发生机制,Kozian等提出了"多重打击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通气 手术 部并发症 平均住院天数 潮气量 外科手术 心血管意外 外科 泡毛细血管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炎症因子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1
18
作者 张国才 曾富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6期1914-1917,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炎症因子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88例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144)和对照组(n=144),观察组行胸腹腔镜微创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手...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炎症因子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88例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144)和对照组(n=144),观察组行胸腹腔镜微创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手术。于术后1、3、5 d检测两组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和应激反应指标[白细胞计数(WBC)、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水平,于术后1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VC、FV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5 d的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的IL-6、IL-8、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5 d的IL-6、IL-8、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同一时间点的WBC、FT3、FT4、CRP、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腹腔镜微创手术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更小,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但对机体应激反应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腹腔镜微创手术 手术 功能 炎症因子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通气期间PEEP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周建美 刘流 陈启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观察26例胸科手术病人单肺通气期间PEEP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A组12例,单肺通气期间采用5cmH2OPEEP;B组14例,单肺通气期间未用PEEP。结果:两组病人单肺通气后SV、CO、CI均呈下降趋势。... 目的:观察26例胸科手术病人单肺通气期间PEEP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A组12例,单肺通气期间采用5cmH2OPEEP;B组14例,单肺通气期间未用PEEP。结果:两组病人单肺通气后SV、CO、CI均呈下降趋势。A组下降幅度略大于B组,A组在PEEP后45min降至最低。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恢复双肺通气后SV、CO、CI即回升。其余参数无明显变化。单肺通气后动脉血氧分压下降,但均在安全范围内。结论:单侧肺5cmH2O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大。但在存在低血容量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 PEEP 血流动力学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通气方法和低氧血症防治 被引量:37
20
作者 刘仁玉 杭燕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93-295,共3页
单肺通气(简称OLV)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病侧肺的分泌物或血液流入对侧肺,确保气道通畅和避免交叉感染或病灶扩散,同时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本文结合近年的研究进展对此进行简要介绍。OLV适应证目前临床适应证包括以下几方面... 单肺通气(简称OLV)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病侧肺的分泌物或血液流入对侧肺,确保气道通畅和避免交叉感染或病灶扩散,同时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本文结合近年的研究进展对此进行简要介绍。OLV适应证目前临床适应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湿肺:尤其是每天痰量>15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 低氧血症 防治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