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_3PAuX和Ph_3AsAuX(X=Cl,Br)的最低三重激发态(英文)
1
作者 莽朝永 自俊青 +1 位作者 赵霞 吴克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13-2117,共5页
分子水平上的激发态理论研究能够用来解释分子材料的多色发光机理.采用单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计算研究了四种二配位的Au(I)配合物Ph3PAuCl,Ph3PAuBr,Ph3AsAuCl和Ph3AsAuBr的分子结构限制的三重激发态(T1a)和分子结构松弛的三重激发态(T1b... 分子水平上的激发态理论研究能够用来解释分子材料的多色发光机理.采用单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计算研究了四种二配位的Au(I)配合物Ph3PAuCl,Ph3PAuBr,Ph3AsAuCl和Ph3AsAuBr的分子结构限制的三重激发态(T1a)和分子结构松弛的三重激发态(T1b)的分子结构与光物理性质.由于θ(PAuX)/θ(AsAuX)从180°扭曲到120°左右,T1b态的能量在单线态组态相互作用(CIS)水平上降低了0.805-1.124eV,在密度泛函理论(DFT)水平上降低了0.820-0.947eV.自然键轨道电荷布居数分析表明,在T1a态中两个单电子主要分布在一个苯基上,而在T1b态中两个单电子分布在PAuX/AsAuX上.因此,在晶体中观察到的较高能磷光归属于T1a态的苯基之间的3π*→1π电子跃迁,而较低能磷光主要起源于T1b态的Au的3σ*→1σ电子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配合物 发光 激发 单组态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