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压下煤对N_2/CO_2/CH_4单组分气体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马砺 李珍宝 +2 位作者 邓军 李贝 胡安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4-67,共4页
为了研究常压不同条件下煤样对N2/CO2/CH4单组分气体的吸附特性,以Langum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为依据,对其吸附阶段进行划分,选择长焰煤、气肥煤和无烟煤分别进行了单组分气体吸附试验,探讨不同试验条件对煤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 为了研究常压不同条件下煤样对N2/CO2/CH4单组分气体的吸附特性,以Langum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为依据,对其吸附阶段进行划分,选择长焰煤、气肥煤和无烟煤分别进行了单组分气体吸附试验,探讨不同试验条件对煤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压阶段,煤对单组分气体的吸附规律服从Langum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的第一阶段,吸附量与压力正相关;煤的变质程度、吸附温度及压力和吸附气体的种类是影响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并在不同情况下对煤吸附量的影响程度不同;高低变质煤样对吸附量的影响大,而中等变质程度的影响小;温度是低压阶段影响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吸附气体种类对吸附量的影响是由于其自身物化性质差异,相同试验条件下煤对3种单组分气体的吸附量从大到小为CO2、CH4、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吸附特性 常压阶段 单组分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孔隙介质单组分气体吸附理论模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欧成华 李士伦 +4 位作者 易敏 郭平 孙良田 万红心 李青 《钻采工艺》 CAS 2002年第2期69-70,72,共3页
储层孔隙介质气体吸附理论模型的研究是以单组分气体吸附模型的研究为基础的。在对 9个化工领域常见的单组分气体吸附理论模型进行再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储层孔隙介质单组分气体等温吸附数据 ,采用Leven berg Marquardt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 储层孔隙介质气体吸附理论模型的研究是以单组分气体吸附模型的研究为基础的。在对 9个化工领域常见的单组分气体吸附理论模型进行再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储层孔隙介质单组分气体等温吸附数据 ,采用Leven berg Marquardt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针对每个模型进行回归拟合计算 ,得到每个模型的模型参数值 ,再将这些模型参数代回到该模型中进行吸附预测。获得的结果是 :单组分气体吸附WilsonVSM模型和FHVSM模型计算值比其它模型更接近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储层孔隙介质 单组分气体 研究 岩心 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模板剂法合成Silicalite-1沸石膜及其气体渗透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庆宇 王爱芳 +3 位作者 孔春龙 鲁金明 杨建华 王金渠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70,共4页
在较低的模板剂浓度下,采用二次生长法在大孔(孔径约4~6μm)α-Al2O3载体上合成Silicalite-1沸石膜,并采用X射线衍射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及不同温度下单组分气体渗透实验对所合成的沸石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是典型的Silical... 在较低的模板剂浓度下,采用二次生长法在大孔(孔径约4~6μm)α-Al2O3载体上合成Silicalite-1沸石膜,并采用X射线衍射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及不同温度下单组分气体渗透实验对所合成的沸石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是典型的Silicalite-1沸石膜,无其他杂质形成;制备的沸石膜连续、互生、致密,没有明显的缺陷.在40℃下H2的渗透速率为4.47×10^-7mol/(m^2·s·Pa),H2/SF6的理想分离系数44,远高于其Knudsen扩散系数8.54.在40~200℃之间,H2/SF6的理想分离系数曲线呈V型,H2的渗透速率几乎不变,N2的渗透速率随温度升高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ALITE-1沸石膜 低模板剂 单组分气体渗透 分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